文化和道德关系
① 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发展出来的为了解决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问题的一套价值观和基本假设,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由行为方式所产生的结果。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在职业道德中能够体现价值观,是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方式,价值观又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以,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核心内容的体现方式之一。
② 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道德、中华传统美德三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有关联。
1、传统文化包括传统道德,此外还有传统艺术等等;
2、传统道德包括传统美德,此外还有不当道德,愚忠愚孝等等。
反过来说,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传统道德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③ 怎样理解文化与道德的关系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正确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现状是创建先进文化的前提。目前,对于我国精神文明现状的分析有那么两种理论:滑坡论和爬坡论。前者认为,我国社会思想道德总体趋势下降;后者认为,与过去相比,社会思想道德的总体趋势没有什么大的进步。这两种理论都有失偏颇。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告诉我们,只有正确地分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既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又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社会道德都源于个人利益及其利益实现的需要,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工、经济成分细致化、个人实现利益、生活方式多样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化,这势必导致道德关系的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与封建主义落后文化斗争,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抗争,人们容易产生道德困惑、道德冲突甚至是道德失落。第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求全责备,对产生道德困惑、道德冲突和道德失落的原因分析不可简单化、片面化、表面化。事实上,有一部分道德问题是来自市场经济的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如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诱发和助长了拜金主义倾向。但是,相当一大部分的道德败坏本身就来自封建主义落后的、资本主义腐朽的文化与思想,迷信、愚昧、颓废、庸俗是地地道道的封建主义文化残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是地地道道的资本主义思想糟粕,它们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有的现象,更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第三,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为了坚决抵制一切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没落、腐朽思想与文化;而且在这个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的“三个代表”的思想正在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它标志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将会大大提高,良好的文化环境正在营造,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 目前,建设社会文明的中心环节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正确理解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关键。 市场需要道德。任何一种经济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观念指导。市场经济更是一种信用经济,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准则。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的原则已经成为一切市场主体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市场主体符合于诚实的道德标准,在不损害其他竞争者、不损害社会公益和市场道德秩序的前提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市场促进道德。道德的建设离不开市场经济创造的物质条件。市场经济的繁荣,满足了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也不断为道德建设创造物质条件,满足了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市场也呼唤着道德。市场经济,更多的是追求经济效用最大化,而不是社会效用,必然导致外部性和市场失灵。市场经济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定需要借助道德的作用来抵消外部性和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可以说是道德干预的强化与外化。
④ 怎样理解文化与道德的关系
文化与道德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文化知识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成果,同时又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有力武器。因此,就文化知识本身的性质和目的而言,它对道德起着积极作用。科学文化知识的进步,有利于道德的进步和发展,是提高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具体的讲,文化对道德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包括以下几点:
(一)文化通过对生产力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促进道德的发展。
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自然界现象和本质的认识的概括和结晶,在人们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中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它不仅极大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且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了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评价发生根本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人类道德水平向前发展。
(二)文化通过世界观、人生规对道德发生作用和影响。
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人们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就从根本态度上决定了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方向和生活道路。文化知识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文化知识有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的本质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联系,从而帮助人们把世界观和人生观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形成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这一点对于我们青年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要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它们并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建立在通晓人类以往的全部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并且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知识。因此,只有通过学习或接受教育,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才能牢固的掌握这种世界观和人生观,确立共产主义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三)文化对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变化的直接作用和影响。
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的产生和发展虽然主要是由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决定的,但也必须有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落后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的存在,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化落后、科学不发达有关。科学文化技术的落后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使之对很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本质认识不透,造成了人的愚昧和粗俗。原始社会的血亲婚姻关系产生的基础就是生产力极其低下和对自然规律的无知所致。同样的道理,宗教神学的存在尽管有众多的物质的、心理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本身的认识还不发达、不深刻。因此,人们在形成一定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的同时,客观上是利用和借鉴了当时条件下的一定科学文化知识,以此为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寻根立据。同样,人们也总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为“批判的武器”,来揭示旧道德、旧习俗的不合理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就十分重视文化知识的作用。他们以科学的文化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反对宗教神学的道德说教,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学说,对于动摇宗教神学的统治,转变人们的传统思想和信仰,破除宗教神学的旧道德规范和习俗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五四”运动前后,许多仁人志士对封建传统和道德发起了猛烈的抨击,而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当时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面旗子“德先生”和“赛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就是他们斗争的主要武器。
(四)文化对个人道德品行的作用和影响。
马克思曾经这样写道:“有产者的良心不同于无产者的良心。有思想的人的良心不同于无思想的人的良心。”“良心是由人的全部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决定的”。马克思在这里把人的道德同文化知识素养联系起来,看到了文化知识对人的道德品行的影响,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诚然,我们不能像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样,将“知善”与“行善”直接用等号连接起来,因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行主要是由他所处的经济地位、阶级地位以及各种心理条件决定的。但也不能不承认个人文化水平、文化素养对个人的道德品行的影响。文化知识能使人们增强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真假的能力,有利于人们自觉的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端正行为态度,抵制各种不良习气的侵蚀。而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知识或文化很低,就不易辩别是非、真假、美丑、善恶,就容易受各种坏思想、坏行为的影响而走上违反社会公德甚至违反法律的犯罪道路。因此,文化知识能改变人的精神面貌,陶冶人的情操,变换人的气质,提高人的生活趣味,有利于消除野蛮粗俗的言行以及低级情趣。相反,愚昧无知则往往使人精神空虚、生活无聊、情趣低下、颓废堕落。
(五)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人的道德意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中形成的。道德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道德教育离不开文化知识的教育,它们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智育是德育的基础和前提,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必须依靠真理,依靠说服,这就离不开智育。只有搞好了智育,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他们深刻的了解先进的道德政治和行为准则,从而自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另外,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还体现在家庭教育中。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对道德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要条件。文化与道德关系的另一方面,就是道德对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从总的趋势来说,道德是在向前发展的,它有利于文化的发展。道德规范或多或少的包含了一定的文化因素,也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对科学文化的尊重。但在不同的社会以及同一社会的不同阶段中,道德对文化的作用却有所不同,这种作用要受到经济基础以及阶级利益的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说来,处于进步、上升时期的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比较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相反,处于腐败、没落阶段的阶级总是阻碍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虽然有时会有些失误和偏差,但总的来说,由于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制度,无产阶级把文化作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有力武器,因而在道义上和实践上积极促进文化的发展,并且把热爱文化学习、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作为人人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