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职工奖惩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废止,是2008年国务院发布的一则决定。根据国务院的《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该条例自2008年1月15日起不再适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其部分内容已被《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所涵盖和取代。新的法律法规强调了用人单位的职责,要求依法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确保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并履行义务。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或修改涉及劳动者权益的规章制度,如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重大事项时,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的讨论,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达成共识。工会或职工有权对不适当的内容提出质疑并进行修改。此外,用人单位还需将这些直接影响劳动者权益的制度和决定公示,以保障透明度和知情权。
因此,废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并非简单的废弃,而是转向了更加注重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参与决策的新法规体系,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劳动法法制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❷ 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原因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若与《职工奖惩条例》并行适用,由于几个文件、法规倾斜角度不同且存在诸多相抵触之处,必然会引发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就如同1986 年施行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废止之前,有关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合同生活补助费问题,在全国引发了不少劳动争议纠纷案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❸ 公司扣绩效工资是否违法
公司扣绩效工资不一定违法,但必须符合现行劳动法规及合法实施条件。具体判断依据如下:
1. 法律依据: 自2008年起,《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被《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取代,企业不再拥有对员工进行罚款的权利。这意味着,单纯的罚款行为是违法的。 扣减工资在1994年《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有所明确,但实践中存在不同法律解释,部分司法机关认为相关条例已失效。因此,扣绩效工资的具体合法性需结合其他法规及企业实际操作情况来判断。
2. 绩效工资合法实施条件: 民主制定:绩效工资的设立需经过民主程序,确保员工的参与和意见被充分考虑。 公示:绩效工资制度需向全体员工公示,确保员工了解并同意相关条款。 员工知情同意:员工在入职或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明确知晓并同意绩效工资的相关制度。 合理考核:绩效考核需公正、合理,考核结果需经员工确认。扣减绩效工资必须与绩效制度相匹配,且扣减幅度应合理。
3. 注意事项: 企业在管理薪酬时,应注重内部公平和员工满意度,避免不合理的扣减导致员工流失或法律纠纷。 薪酬调整应包括策略、水平、模式等要素,并应兼顾法律和员工利益,以实现双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公司扣绩效工资是否违法取决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现行劳动法规及合法实施条件。企业应确保在管理薪酬时,遵循透明、公平和合法的原则,以维护员工权益和企业利益。
❹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后,企业还能对劳动者进行处分吗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后,企业就不能以此为依据进行处罚了。
但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劳动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❺ 新劳动法关于对员工罚款有规定吗
1、劳动法有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服劳动者工资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3、《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5)劳动法职工奖惩扩展阅读:
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单位对职工的处罚有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其中,对职工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有下列特殊事情之一者,予以警告:
1、未经许可,擅自在厂内推销物品者。
2、上班时间,躲卧休息,擅离岗位,怠忽工作者。
3、因个人过失致发生工作错误,情节轻微者。
4、妨害生产工作或团体秩序,情节轻微者。
5、不服从主管人员合理指导,情节轻微者。
6、不按规定穿着服装或佩挂规定标志或穿拖鞋上班者。
7、不能适时完成重大或特殊交办任务者。
综上所述,有时候员工会因为工作疏忽失误给公司带来一定损失,有的企业设立奖励和惩罚机制,对违反规定的员工罚款。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没有法律依据。一般来说,公司对员工处罚措施有警告、撤职及开除等。通过罚款来加强管理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❻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前发生的开除除名处理应当适用《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还是《劳动法》
1、《企业职工抄奖惩条例》已被1995年实施袭的《劳动法》,以及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替代,并于2008年被国务院令第 516 号废止;
2、在《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前发生的开除除名处理,《劳动法》实施后,应适用《劳动动》,因为条例是法规,劳动法是由全国人大公布法律,相对法规,属于上位法,效力大于法规,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3、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为了更好地适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国务院对截至2006年底现行行政法规共655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经过清理,国务院决定:
一、对主要内容被新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所代替的49件行政法规,予以废止。(目录见附件1)
二、对适用期已过或者调整对象已经消失,实际上已经失效的43件行政法规,宣布失效。(目录见附件2)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1.国务院决定废止的行政法规目录(49件)
2.国务院决定宣布失效的行政法规目录(43件)
附件1:国务院决定废止的行政法规目录(49件)
序号:17
法规名称: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公布机关及日期:1982年4月10日国务院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