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立法
1. 总结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发展有哪些趋势稳规律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1.单选题
1.1同一类型的法由不同部门立法,由不同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组成的等级有序的纵向关系,表现出一个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由哪些层次的教育法律渊源组成以及各层次之间的从属关系,是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A纵向结构
B纵向层次
C横向结构
D横向层次
该题考查的是纵向层次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概念。
1.2《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后,教育价值观发生了由应试教育向()的巨大变化。
A基础教育
B素质教育
C全面教育
D全人教育
该题考查的是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新特点。
1.3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是()
A为工农服务的方针
B“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C借助苏联教育模式
D全面规划、加强领导
本题考查的是《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关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针的规定。
1.4标志着我国幼儿园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里程碑式的法律是()
A《幼儿园工作规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幼儿园管理条例》
该题考查的是《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法律地位。
1.5教育行政法规是由()制定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各省、市、自治区的权力机关
该题考查的是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纵向层次中各层次的基本知识点。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纵向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法律规章是()
A教育部门法
B教育行政法规
C学位条例
D教育规章
该题考查的是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纵向层次。
1.7目前,部分幼儿园教育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A“中学化”现象
B“小学化”现象
C灌输式教学
D“大学化”现象
该题考查的是我国幼儿园教育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
1.8我国幼儿园管理体制不包括()
A地方负责
B分级管理
C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D分头领导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幼儿园管理体制,包括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1.9下列关于举办幼儿园审批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实行幼儿园申请制度,未向有关部门申请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
B城市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区、不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登记注册
C农村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登记注册,并报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D城市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区、不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登记注册
本题考查的是举办幼儿园的审批程序。
1.10下列选项中,属于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A教师参与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结果导向原则
D因地制宜性原则
该题考查的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11我国教育政策体系是由教育质量政策、教育体制政策、教育经费政策和()四大政策组成的。
A教育法律政策
B教育调控政策
C教育行政政策
D教师政策
该题考查的是我国教育政策体系的构成。
2. 中国儿童法规
与中国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及如下法律:
《宪法》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刑事诉讼法》专门设置了一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并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民法通则》专门设置了监护人制度,并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2)托幼立法扩展阅读:
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
1、姓名权
未成年人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由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后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未成年人可以随父亲姓可以随母亲姓。
2、名誉权
名誉权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名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未成年人的名誉。《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列为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重视和保护。
3、荣誉权: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对于歪曲事实、造谣诽谤、恶意中伤,侵害未成年人荣誉权的行为,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可以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
4、隐私权: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该法还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5、抚养权
未成年人出生后有权享受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抚养。抚养未成年子女是父母应尽的义务,对于不履行抚养义务的父母,未成年子女有权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对于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父母需要协商并对其进行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