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溶血症是什么病怎么得的有办法治吗

溶血症是什么病怎么得的有办法治吗

发布时间: 2021-01-13 18:48:08

A. 怎样会得溶血症

●ABO血型的分类 ABO血型的分类主要是按照红细胞上有无A、B血型抗原来分的,即红细胞上只有A抗原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只有B抗原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无A、B抗原的称为O型,红细胞上有A和B抗原的称为AB型。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发病原因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常发生在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血型为A型、B型和AB型。胎儿的血型是由父母方各传一种基因组合而决定的,故胎儿的血型可能与母亲不同。如O型血的妈妈怀了由父亲方遗传而来的A型血的胎儿,由于O型血妈妈体内没有A抗原,当A型胎儿红细胞进入妈妈体内时,妈妈体内会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进入宝宝体内就会引起宝宝的红细胞破坏 但并不是所有O型血妈妈所生的宝宝都会发生溶血病,而是有的宝宝会发病,有的宝宝不发病,有的症状轻,有的症状重。这与母亲抗体的量多少,抗体与胎儿红细胞的结合程度,A(B)抗原的强度及胎儿代偿性造血能力有关。 ●自然界引起的溶血 ABO溶血病常可发生在第一胎,由于自然界存在着与A(B)抗原相类似的物质,O型血母亲在孕前常已接触到,随后这些类似血型抗原物质可刺激O型血母亲产生A(B)抗体,当母亲怀孕后此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引起溶血。 产前检查的目的在于诊断有没有发生或可能发生溶血病?如果已经发生溶血病,程度如何? 产前检查是为了早期预测是否有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能,如有这种可能,Baby出生后就要进行早期的严密监测,必要时进行早期干预,以减轻病变程度,防止发展到胆红素脑病这一危险状态。当然,如胎儿在母体内已出现溶血而且导致严重贫血时,也可以在分娩前对胎儿的贫血进行宫内治疗,但这种治疗对技术要求较高,一般较少采用。 血型检查 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 ,母亲的抗体破坏婴儿红细胞所致。因此,产前诊断的基本检查是夫妇双方的血型; 最有价值的检查是母亲血中血型抗体的有无及水平的高低,只要某种血型抗体水平超过一定的程度,就提示宝宝有发生溶血病的可能。 因此,妊娠4个月时孕妇应抽血进行血清中血型抗体的测定,以了解抗体的基础水平;然后于妊娠7~8个月再测定,以后每隔2~4周重复一次。若抗体水平持续上升,提示胎儿可能受累。 羊水检查 如考虑已发生胎儿溶血,就要注意溶血的程度以及对胎儿的影响。这时,医生在定期观察血型抗体变化的同时,当达到抗体水平升到一定程度,会建议抽取孕妈咪的羊水进行检查。正常羊水无色透明,重症溶血病时由于红细胞的大量破坏,就像黄疸新生儿的机体组织会变黄一样,此时羊水也呈黄色。胎儿溶血程度愈重,羊水中的胆红素含量越高。这时,可以利用专门仪器检测羊水中的胆红素含量,对于判断胎儿疾病的严重程度很有帮助。在正规医院进行羊水检查一般都是安全的,准爹妈们不必担心。 B超检查 胎儿发生明显的溶血会引起贫血,严重者会导致胎儿水肿,有时还会并发腹水。因此,当各项检测指标提示胎儿宫内发生了大量溶血时,就应进行B超检查,通过B超可以了解胎儿有无水肿、腹水及其程度。此时,往往已是妊娠晚期,一方面胎儿处于水肿状态是一个危险信号,另一方面此时娩出的胎儿已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检查结果常常是医生考虑是否终止妊娠的依据之一,当机立断将让小婴儿提早降临人间,可能是减轻病变程度以至挽救小儿生命的唯一措施。 溶血症主要是夫妻两个一个是RH阴性的一个是RH阳性的会发生溶血,你俩一样就没关系
满意请采纳

B. 溶血症要怎么治疗呢

女方是O型,男方不是O型的情况,有可能发生ABO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回儿溶血症.原因是女方体内的IGG型的抗血型抗体通答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的红细胞反应. 怀孕之前没有必要检查,到了怀孕4个月时可以检查一下血型抗体效价.一般ABO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多不严重,即使比较严重的也是有治疗的办法的.不要过于担心.

C. 血溶性溶血怎么治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现在在临床上很复杂。不管是什么样的疾病,我们都讲究一个对症下药,疾病也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的好。那么,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中医是怎么治疗溶血性贫血的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溶血性贫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治疗应因病而异。正确的诊断和针对病因从根源上治疗,是有效治疗的前提。
方法一、药物疗法: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疗法。西医治疗溶血性贫血一般采取激素类药物,虽然见效快,但对身体人体伤害很大。这些激素进入人体必须通过肝脏,可引起肝脏损害,肝脏损害又会加重脾损害、脾大、脾亢进、使脾内血小板匿藏增多,外周循环血小板减少,长期服用西医药不但有副作用,而且会加重溶血性贫血及其它类并发症。
方法二、手术疗法:脾脏切除术。脾切除的适应证各家意见不一,也很难在术前估计其疗效。脾脏切除手术尚安全,手术死亡率与一般脾切除相同,但术后发生感染者有一定死亡率。因此,术前反复感染者脾切除要慎重。
方法三、传统中医治疗:通过针灸、食疗、中药等方法治疗此病,虽然毒副作用小,但是一般效果比较缓慢,容易使病情延误,常常“旧病未愈又添新疾”。
西医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方法治疗,大多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专家建议,在结合传统中医治疗的基础上,现代中医创新治疗方法治疗溶血性贫血。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溶血性贫血
通过在肝脾肾经腧穴导入解毒祛邪、益气生血中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脏腑穴位,药性沿经络直达脏腑,从而起到解毒祛邪、补肾生血、活血养血的功效,沟通和加强机体的气血、营卫有序地循环运行,协调五脏功能活动,维系机体内外平衡与统一。可明显改善脏腑功能,调节血细胞的代谢、增殖与分化,治疗效果明显。远期有效率也大大超过了常规治疗。

以上详细介绍了中医治疗贫血的各种方法,希望对于朋友们会有一定的帮助。按照中医的理论如果人体的脾胃受到损伤,那么就会导致水谷精微减少,这样人体的营气不足,所以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所以在平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吃一些高蛋白富有营养的食物,对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最好就不要再接触。如果脾胃不好,那么一般都会选择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每天的饮食应该做到营养均衡膳食搭配。贫血患者平时可以用一些红枣阿胶这样的食物的,对于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

D. 溶血症是什么病

临床上经常能见到新生儿溶血症,该病的根本发病原因就是夫妻血型不合。婴儿版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权亲,一半来自母亲,所以婴儿有可能继承妈妈的血型,也有可能继承爸爸的血型。如果母亲体内的胎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同,母亲的身体就相当于被‘致敏’,启动免疫系统,则产生排斥婴儿血型的抗体,抗体结合在婴儿红细胞的表面,导致溶血,婴儿就会发生溶血症。
据了解,新生儿溶血症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ABO血型系统不合,Rh血型系统不合。医生提醒:如果丈夫是A、B或者AB血型,妻子是O血型,且有过流产史或者输血史,怀孕时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必要时可征求医生的意见。
成年人应该是不会有溶血症,也没有遗传。治疗的话去好一点的大医院。

E. 溶血病是什么病

疾病名称: 新生儿溶血病 (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 疾病介绍: 新生儿溶血病又称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引起的溶血性疾病,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引起新生儿胆红素的最重疾病,目前已发现20个血型系统,160种血型抗原,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最高,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较少,但Rh溶血临床表现比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重。 发病机理: 新生儿溶血病是因胎儿红细胞具有从父亲遗传而来,而又为母亲红细胞所缺乏的抗原,此种红细胞血型抗原在胎儿时期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此种血型抗体中的IgG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抗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破坏胎儿红细胞而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临床症状: 本病因其溶血的严重程度不同差异很大。 1、胎儿水肿:由严重溶血所致,少数可致死胎,存活儿可全身水肿,皮肤苍白,胸腹腔积液,并有心力衰竭表现,如心率增快、心音低钝、呼吸困难等,此常发生在严重的Rh溶血病儿,ABO溶血发生较少。 2、黄疸:最常见,多于出生后24小时出现,尤以Rh溶血出现早,多在生后6~12小时内出现,48小时迅速加重。 3、贫血:轻者不易察觉,重者可因贫血引起心力衰竭,ABO溶血早期少有血红蛋白低于120g/L,而Rh溶血者出生后48小时内常降至120g/L以下,大部分Rh溶血及少数ABO溶血者可在出生后3~6周出现后期贫血。 4、肝脾肿大:发生在较大量溶血时,由髓外造血增生所致,以Rh溶血较常见。 5、全身表现:溶血重者可有精神萎靡、嗜睡、吃奶少、少哭。 诊 断: 一、产前诊断:对既往不明原因的死胎、流产及曾分娩重度黄疸儿的孕妇均应进行产前检查。 1、血型及血型抗体测定:先查孕妇,再查丈夫血型,如夫妻Rh血型不合成或有可能引起ABO溶血可能的ABO血型不合时,则应检测孕妇血型抗体,必要时再做特殊性抗体。如连续检查发现效价明显上升,提示胎儿常受累,如妊娠后期效价明显下降,提示胎儿已有严重溶血。 2、羊水检查:测定羊水胆红素水平,估计胎儿溶血程度。 3、B型超声检查:了解胎儿有无水肿。 二、出生后诊断: 1、新生儿溶血检查:外围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增高,血清胆红素增高,其中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2、新生儿血型及血型抗体检查:A、新生儿血型检查;B、新生儿血型抗体检查;C、新生儿红细胞致敏检查。 3、检查母亲血中有无抗体存在:具有参考价值。 辅助检验: 血清胆红素浓度上升每日超过85μmol/L(5mg/dl);Rh溶血早期常每小时超过8.5μmol/L(0.5mg/dl)。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μmol/L(12mg/dl),未成熟儿>257μmol/L(15mg/dl);结合胆红素过高,超过26~34μmol/L(1.5~2.0mg/dl)。 治 疗: 原则是纠正贫血,防治心力衰竭,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治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一、光照方法: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变成水溶性异构体,随胆汁和尿排除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时婴儿用黑布遮眼,除尿布外,全身皮肤裸露持续光照1~2天,少数可延长3~4天,可获得满意疗效。 二、换血疗法:目的: 1、换出新生儿体内致敏的红细胞及抗体,阻止溶血进一步发展; 2、换出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 3、纠正贫血,防止心衰发生。 三、其他疗法:补充白蛋白、纠正酸中毒可减少血中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四、纠正贫血,如贫血严重需输血治疗时,开始应少量输血,确信输血后未加重溶血,方可继续按需要量输入。

F. 溶血症是一种什么病能治吗是不是o型血

病情分析:ABO血型不来合溶血病常发生在源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血型为A型、B型和AB型。胎儿的血型是由父母方各传一种基因组合而决定的,故胎儿的血型可能与母亲不同。如O型血的妈妈怀了由父亲方遗传而来的A型血的胎儿,由于O型血妈妈体内没有A抗原,当A型胎儿红细胞进入妈妈体内时,妈妈体内会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进入宝宝体内就会引起宝宝的红细胞破坏。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抗体破坏婴儿红细胞所致。指导意见:因此,产前诊断的基本检查是夫妇双方的血型;最有价值的检查是母亲血中血型抗体的有无及水平的高低,只要某种血型抗体水平超过一定的程度,就提示宝宝有发生溶血病的可能。因此,妊娠4个月时孕妇应抽血进行血清中血型抗体的测定,以了解抗体的基础水平;然后于妊娠7~8个月再测定,以后每隔2~4周重复一次。若抗体水平持续上升,提示胎儿可能受累。

G. 严重溶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应该如何处理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会有什么后果

溶血是有好多方面引起的,包括,抽血时间过慢,血液凝固,振荡,试管污染,再有就是红细胞专脆性了。
首先要严属格按照操作程序抽血,试管要干净,往试管注入血时,要缓缓注入。
肯定是要影响结果的,首先是,血糖,血脂,肝功,胆红素,电解质都会引起异常的结果。

H. 溶血病能治好吗

溶血病能治疗。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完全可以控制,愈后良好,可以采用版1.光照疗法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权儿黄疸最简便有效的方法,2.药物治疗黄疸较严重者可反复多次光照疗法,同时加用药物治疗3.补充铁剂或输血绝大多数ABO溶血病的宝宝不需要换血,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

I. 溶血是什么病,应该怎么治疗

溶血症即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才会发生贫血。
治疗
溶血性贫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治疗应因病而异。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是对某些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有病因可寻,去除病因后可望治愈。药物诱发性溶血性贫血停用药物后,病情可能很快恢复。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在控制感染后,溶血即可终止。
2.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主要用于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较好的疗效。环孢素和环磷酰胺对某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能有效。
3.输血或成分输血
因输血在某些溶血性贫血可造成严重的反应,故其指征应从严掌握。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输血后可能引起急性溶血发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高浓度自身抗体者可造成配型困难。此外,输血后且可能加重溶血。因此,溶血性贫血的输血应视为支持或挽救生命的措施。必要时采用红细胞悬液或洗涤红细胞。
4.脾切除
适用于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某些血红蛋白病,切脾后虽不能治愈疾病,但可不同程度的缓解病情。
5.其他治疗
严重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可造成急性肾衰竭、休克及电解质紊乱等致命并发症,应予积极处理。某些慢性溶血性贫血叶酸消耗增加,宜适当补充叶酸。慢性血管内溶血增加铁丢失,证实缺铁后可用铁剂治疗。长期依赖输血的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造成血色病,可采用铁螯合剂驱铁治疗。

J. 溶血病是什么病,能治好吗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

病因:根据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可分为红细胞内在缺陷和外来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一)红细胞膜的缺陷。
(二)血红蛋白结构或生成缺陷。
(三)红细胞酶的缺陷。

二、红细胞外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外部的缺陷,通常是获得性的,红细胞可受到化学的、机械的或物理因素、生物及免疫学因素的损伤而发生溶血。溶血可在血管内,也可在血管外。

症状: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与溶血的缓急、程度和场所有关。

一、急性溶血:
起病急骤、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燥、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其分解产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所致。游离血红蛋白在血浆内浓度越过130mg%时,即由尿液排出,出现血红蛋白尿,尿色如浓红茶或酱油样,12小时后可出现黄疸,溶血产物损害肾小管细胞,引起坏死和血红蛋白沉积于肾小管,以及周围循环衰弱等因素,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贫血,缺氧、严重者可发生神志淡漠或昏迷,休克和心功能不全。

二、慢性溶血:
起病较缓慢。除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一般性贫血常见的症状、体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脾、肝肿大多见,胆结石为较多见的并发症,可发生阻塞性黄疸。下肢踝部皮肤产生溃疡,不易愈合,常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患者。

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计数下降,一般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多。
3、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4、骨髓象。
5、特殊试验: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自溶血试验;异丙醇试验及(或)热变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和抗碱血红蛋白试验。

治疗:溶血性贫血是一类性质不同的疾病,其治疗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总的治疗原则如下:

一、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和诱因极为重要。如冷型抗体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注意防寒保暖;蚕豆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和具氧化性质的药物,药物引起的溶血,应立即停药;感染引起的溶血,应予积极抗感染治疗;继发于其他疾病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二、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如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每日强的松40-60mg,分次口服,或氢化考的松每日200-300mg,静滴,如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可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或达那唑等。

三、脾切除术: 脾切除适应证: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有良好疗效;②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脾切除术;③地中海贫血伴脾功能亢进者可作脾切除术;④其他溶血性贫血,如丙酮酸激酶缺乏,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亦可考虑作脾切除术,但效果不肯定。

四、输血: 贫血明显时,输血是主要疗法之一。但在某些溶血情况下,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给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可发生溶血反应,给PNH病人输血也可诱发溶血,大量输血还可抑制骨髓自身的造血机能,所以应尽量少输血。有输血必要者,最好只输红细胞或用生理盐水洗涤三次后的红细胞。一般情况下,若能控制溶血,可借自身造血机能纠正贫血。

五、其它: 并发叶酸缺乏者,口服叶酸制剂,若长期血红蛋白尿而缺铁表现者应补铁。但对PNH病人补充铁剂时应谨慎,因铁剂可诱使PNH病人发生急性溶血。

热点内容
通州法院曹 发布:2025-05-12 10:36:54 浏览:353
2013刑事诉讼法解释解读 发布:2025-05-12 10:31:17 浏览:246
诚信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案例心得300字 发布:2025-05-12 10:01:24 浏览:493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材马克思 发布:2025-05-12 09:55:03 浏览:4
员工违反规章制度表 发布:2025-05-12 09:35:31 浏览:381
废止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12 09:26:49 浏览:640
老公章新公章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12 09:07:07 浏览:916
协调制度所具有法律效力这点怎么理解 发布:2025-05-12 09:07:06 浏览:319
现役军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2 08:52:05 浏览:238
法治的阶梯 发布:2025-05-12 08:50:57 浏览: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