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政治公正法治

政治公正法治

发布时间: 2021-01-16 03:19:19

1. 政治规矩有那些

一是对党绝对忠诚。党员、干部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在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不打折扣、不打埋伏、不打小算盘,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绝不能妄议中央,对个别人的怀疑、非议,要主动阐明、说清,对于别有用心的污蔑、诋毁,要划清界限,坚定反驳、坚决斗争。以浩然正气,维护和捍卫党的政策和主张。
二是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要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要胸怀政治理想和抱负,淡泊个人名誉、地位、利益,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谋私利、克己奉公。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在其位、尽其职,不避责、不懒政;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不搞假大空,真正做到勤政、务实、为民。
四是努力做各方面的楷模和表率。要牢记党员的责任、使命和要求,对自身的要求要始终高于普通群众、严于普通群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工作者和奉献者,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追求者和守护者,做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困难面前敢于冲锋,责任面前敢于担当,危险面前敢于牺牲。

2.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务院法制办为什么要向社会公正征求意见

国务院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因此,从政回府角度看,政府必须答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
从公民的政治参与看,必须广泛集中民意和民智,推动民主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因此,必须要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当然更高的知识点,国家性质和人民的主人地位。

3. 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为:

一、依法治国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一)人民民主。这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二)法制完备。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

(三)树立宪法法律权威。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四)依法执政。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二、执法为民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

执法为民的内涵: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

执法为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 公平正义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其内涵包括: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

(二)合法合理,这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

(三)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和载体;

(四)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尺度。

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服务大局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围绕大局,立足本职。

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五、党的领导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3)政治公正法治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经验,对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执政党对中国法治经验的理论追求和升华。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

一、鲜明的政治性

社会主义法治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上,并确认和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服务大局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将党的领导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要求全面服务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强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能力,实现了讲法治与讲政治的统一。

二、彻底的人民性

社会主义法治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法律,有效治理社会的方式、过程和状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法治与全体公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民是法治的主体,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

三、系统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内容构成上,从而成为一个科学的有机统一体。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这五大内容,从不同方面反映和规定了社会主义法治,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和根本保证,每个方面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科学有机的整体。

四、充分的开放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也不是一个封闭、静止的思想体系,它的形成、发展与实践都具有充分的开放性。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也将更有时代性,更具规律性,更富创造性,不断借鉴与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可以说,正是这种广泛吸收、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特性,才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能够始终指导中国的法治实践,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 你如何理解“法治精神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政治问题

你好!可以来这样理解:一个自优良的法制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蓬勃焕发体现!然后正是这样,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秩序才会有保障,人民才会树立更加崇尚的道德素质,这样社会秩序中的正义,公平也即将体现出来,这就是法制推动人类,人类推动社会,最终共同维护家园…

5. 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是什么

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基本标准。

科学立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防线,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四者缺一不可。

(5)政治公正法治扩展阅读:

重大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四、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依法治国

6. 建设法治政府对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一环。如果我们的政府不够法治,那么将会对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产生负面的影响。相反,我们如果我们的政府能够做到带头。守法。那么将会为整个社会树立起积极的榜样作用。

热点内容
广州经济律师 发布:2025-08-24 13:16:30 浏览:770
柏乡县律师 发布:2025-08-24 13:00:55 浏览:207
房子婚前买的离婚有份吗新婚姻法 发布:2025-08-24 13:00:19 浏览:230
大厂法院吴冰 发布:2025-08-24 12:57:51 浏览:366
免费法律服务热线电话 发布:2025-08-24 12:55:25 浏览:428
法律援助办案补贴试点 发布:2025-08-24 12:45:36 浏览:511
新民法总则生效时间 发布:2025-08-24 12:29:58 浏览:525
怎样考中级经济法 发布:2025-08-24 12:29:13 浏览:478
国际经济法许可协议的范围 发布:2025-08-24 12:29:07 浏览:687
劳动法执法互联网专车 发布:2025-08-24 12:29:07 浏览: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