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的学术道德

的学术道德

发布时间: 2021-01-16 04:05:09

A. 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

教育研究者的主观因素

教育研究者常常是学术道德失范的始作俑者,从教育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看,造成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基本的学术诚信与学术素质。在我国,高等院校缺乏学术诚信的培养教育和学术素质的培养,这就导致了一些研究者,包括教育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缺乏学术诚信和基本的学术素质。

2.、为了附庸政治的需要迷失了自我。有些教育研究者常常将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相混淆,或者为了寻求政治上的庇护,又或者受“官本位”思想毒害过深,导致了一些教育研究者为了“升官”而研究,对自己的研究只求速度,不求效果,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3.、过于受社会价值观功利化的影响。受社会价值观的功利化趋势的影响,有些教育研究者存在一种浮躁的治学风气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注重自身的短期利益,而不是教育发展的长远利益。过于追求功利,导致了教育研究功能的异化,就有违了教育研究的学术道德,成了不道德的了。
二、体制方面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时,我国的体制建设特别是学术体制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学术体制不规范就使一些研究者有空子可钻,也是导致学术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1、相关法律不健全。在我国,虽然当前也有了关于遏制学术腐败的法律,但很少且有些还含混模糊,没有特指的是哪种情况,又应当怎样“约定”等等均语焉不详,而且在现在的复杂的社会教育条件下,现有的法律已不足以对付各色学术腐败了

2、完备的教育研究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问题研究在我国不受重视,所形成的、可以供教育研究者参考的学术道德规范方面的文献稀少,很多理论方面的问题还处在探索阶段,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研究的需要等等。

3、学术惩处机制不健全。在我国,学术惩处机制不详尽,较先进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有的只是一些小范围内的“行规”。

4、教育研究成果评审制还不很完善。时下流行学术评审实质上是个数字游戏,这种研究成果评审制上的混乱和不完善,客观上刺激了教育研究者在研究中的道德失范行为。

B. 学术道德规范的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学术活动公序良俗的行为。全体研究生不得有下述学术道德不端行为:
(一)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在学术活动过程中抄袭、篡改他人作品等成果,剽窃、篡改他人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或实验数据、调查结果;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等行为。
(二)故意做出错误的陈述,捏造数据或结果,破坏原始数据的完整性;伪造、拼凑、篡改科学研究实验数据、结论、注释或文献资料等行为。
(三)伪造学术经历:在评奖、评优、奖助学金评定等申报材料填写有关个人简历信息及学术情况时,不如实报告个人简历、学术经历、学术成果,伪造专家鉴定、证书及其他学术能力证明材料等行为。
(四)成果发表、出版时一稿多投。
(五)未如实反映科研成果:虚报科研成果,或重复申报同级同类奖项,或随意提高成果的学术档次,在出版成果时未如实注明著、编著、编、译著、编译等行为。
(六)不当或滥用署名:未参加科学研究或者论著写作,而在别人发表的作品等成果中署名;未经被署名人同意而署其名等行为;在科研成果的署名位次上高于自己的实际贡献的行为;未经被署名人允许的随意代签、冒签;损害他人著作权,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将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
(七)采用不正当手段干扰和妨碍他人研究活动,包括故意毁坏或扣压他人研究活动中必需的仪器设备、文献资料,以及其它与科研有关的财物;故意对竞争项目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
(八)参与或与他人合谋隐匿学术劣迹,包括参与他人的学术造假,与他人合谋隐藏其不端行为,监察失职,以及对投诉人打击报复。

C. 什么是学术道德

学术道德被认为是学术共同体从事学术研究时遵循的道德。 学术道德既与学术研究的特性有关,也与社会道德(观念) 对其的塑造相连。现代社会除魅就是学术研究取代宗教: 学术研究消灭宗教信仰的神秘,以理性可控的方式攫取宗教神圣性。 学术研究成为新社会的新“神”。科学家、学者成为了“先知”。 学术研究由此获得了神圣性。 而学术研究的本性则要求诚实的告知或者揭示世界的真理, 而毋须或不应顾及其后果,哲人施特劳斯将之称为“知性真诚”。 但显然,一个人的有生之年无法穷尽真理, 这意味着学术研究是人类的事业,即它必须依赖前人, 同时又必须为后人做嫁衣。 这需要学术研究人员必须具有真正的献身精神和最大诚信, 否则他既欺世盗名,又误导后人,彻底贻害现代社会的新神—— 学术研究的顺利展开。因此,何中华教授这样描述学术道德,“ 大体而言,它应包括‘诚’与‘敬’两方面。‘诚’ 意味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所谓不自欺就是治学应该做到不隐瞒自己的真实见解, 从而问心无愧,不受外部因素的诱惑和干扰; 所谓不欺人即指充分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恪守学术规范, 拒绝一切学术不端行为。‘敬’ 意味着对学术事业心存虔敬之心和敬畏之情, 保持对学术的目的性追求,避兔学术的工具化;捍卫学术的纯粹性、 神圣性和超高性,以维护其尊严。”

D. 学术道德包括哪些内容

学术道德包括:
(1)学术诚信

(2)学术规范。
(3)学术伦理。
(4)学术责任。
(5)学术精神。

E. 一稿多投是违反学术道德的吗为什么

答: “一稿多投”是指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同时或者先后向不同的出内版社或其他媒体发表容邀约,这种行为是违反学术道德的,背离了学校道德的要求。
“一稿多投”的行为不必要地浪费了期刊版面及编辑和审稿人的时间; 对相关期刊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搅乱了依据科学成果的发表所建立的学术奖赏机制;违反了版权法。

F. 遵守学术道德的意义

学术道德是指复进行学术研制究时遵守的准则和规范。遵守学术道德,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有诚信。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无疑都属于诚信缺失的范围。而论文写作中的剽窃可以归入更低门槛的道德范畴。
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它具有自律和示范的特性。

G. 如何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资源学院

良好的学术道德对树立优良学风、培养正
直诚信的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在研究生中形成遵循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的良好氛围,使得每个研究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实现更好的自身价值,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能创造更大的财富。
学术道德规范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则,是保证正常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创新的根本保障。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应该是每个江科大研究生的基本行为准则。为此学校提出了很多倡议,总结如下:
一、增强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严谨求学,诚实做人。尊重科学事实,坚守学术道德,自觉维护学校学术声誉。
三、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术论文中明确表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学术观点等违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行为。
四、以行之有效的学术活动践行学术道德。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用实际行动形成健康向上、学风严谨的学习氛围。
五、探究真理,追求卓越。在探索科学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做到不为名利、甘于寂寞、锐意创新、奋力拼搏,努力把握科技前沿,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真知灼见。

H. 学术道德的基本概念

道德是社会抄意识形态之一,是反袭映和调整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关系,用善恶标准评价,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维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作为道德组成部分之一的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教师行业,职业道德如何更是影响到“国家的未来”。
因此,大力倡导品德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便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学术活动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高校是开展学术活动的有生力量,作为高校学术活动主力军的高校教师,其职业道德组成部分之一的学术道德是指其在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及结果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它具有自律和示范的特性,学术道德的缺失无疑意味着学术失范现象的产生和蔓延。

I. 什么是学术道德

学术道德被认为是学术共同体从事学术研究时遵循的道德。
学术道德既与学术研究的特性有关,也与社会道德(观念)
对其的塑造相连。现代社会除魅就是学术研究取代宗教:
学术研究消灭宗教信仰的神秘,以理性可控的方式攫取宗教神圣性。
学术研究成为新社会的新“神”。科学家、学者成为了“先知”。
学术研究由此获得了神圣性。
而学术研究的本性则要求诚实的告知或者揭示世界的真理,
而毋须或不应顾及其后果,哲人施特劳斯将之称为“知性真诚”。
但显然,一个人的有生之年无法穷尽真理,
这意味着学术研究是人类的事业,即它必须依赖前人,
同时又必须为后人做嫁衣。
这需要学术研究人员必须具有真正的献身精神和最大诚信,
否则他既欺世盗名,又误导后人,彻底贻害现代社会的新神——
学术研究的顺利展开。因此,何中华教授这样描述学术道德,“
大体而言,它应包括‘诚’与‘敬’两方面。‘诚’
意味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所谓不自欺就是治学应该做到不隐瞒自己的真实见解,
从而问心无愧,不受外部因素的诱惑和干扰;
所谓不欺人即指充分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恪守学术规范,
拒绝一切学术不端行为。‘敬’
意味着对学术事业心存虔敬之心和敬畏之情,
保持对学术的目的性追求,避兔学术的工具化;捍卫学术的纯粹性、
神圣性和超高性,以维护其尊严。”

热点内容
法律法规案件 发布:2025-08-24 13:24:35 浏览:679
广州经济律师 发布:2025-08-24 13:16:30 浏览:770
柏乡县律师 发布:2025-08-24 13:00:55 浏览:207
房子婚前买的离婚有份吗新婚姻法 发布:2025-08-24 13:00:19 浏览:230
大厂法院吴冰 发布:2025-08-24 12:57:51 浏览:366
免费法律服务热线电话 发布:2025-08-24 12:55:25 浏览:428
法律援助办案补贴试点 发布:2025-08-24 12:45:36 浏览:511
新民法总则生效时间 发布:2025-08-24 12:29:58 浏览:525
怎样考中级经济法 发布:2025-08-24 12:29:13 浏览:478
国际经济法许可协议的范围 发布:2025-08-24 12:29:07 浏览: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