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立法对涉外继承
『壹』 涉外继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所谓涉外继承,就是指公民死亡时,依法将其个人所有的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转移给他人所有的、具有涉外因素的一种法律制度。继承中的涉外因素,是指继承法律关系的几个因素(主体、客体、权利义务)中,至少有一个因素是与外国有联系的。涉外继承包括以下几种基本情况:
(1)被继承人是外国人;(2)继承人、受遗赠人是外国人,或在继承人、受遗赠人中有外国人;(3)遗产在外国。(4)继承关系中的法律事实(被继承人死亡或其生前立遗嘱的行为)发生在国外。
涉外继承与国内法的继承一样,也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之分。法定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未留下遗嘱或者遗嘱无效或者遗嘱继承人拒绝继承遗产时,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继承的制度。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及其继承的遗嘱份额系由死者生前通过遗嘱加以指定的一种继承方式。涉外法定继承与涉外遗嘱继承则指具有涉外因素的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下面将分别讨论我国有关涉外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
2.我国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
(1)我国现行法律在涉外继承法律适用问题上采取分割制,即不动产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动产继承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对于被继承人的住所地,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3条规定:“涉外继承,遗产为动产的,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即适用被继承人生前最后住所在国家的法律。”而《民法通则》第149条规定得更加明白:被继承人住所地为被继承人死亡时的住所地,即对被继承人的住所地从时间上作了限定。
(2)国际条约优先。在涉外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上,如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对涉外继承问题作了规定,那么,在处理与缔约国有关的涉外继承案件时,应该优先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继承法》第36条第3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外国订有条约、协定的,按照条约、协定办理。”)。
(3)在涉外继承方面,我国法律以被继承人的住所地法作为属人法,而不采用一些国家所主张的以被继承人的本国法(即国籍国法)为属人法。这样既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被继承人了解法定继承的相关法律和程序。
『贰』 我国法律对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采用了( )制
根据 我国继承法第36条规定: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国境内的版外国人权的遗产,以及外国人继承在中国境内的遗产或者继承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3条的规定,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指被继承人生前最后住所地国家的法律。民法通则第149条进一步明确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应填写:分割制,也称区别制 这是一道2001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国际私法试题的单选题,原题:23、我国法律对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采用了A、分割制B、单一制C、法院地法制度D、遗产所在地法制度 答案:选择A,
『叁』 我国法律关于涉外继承准据法确定原则上采取哪一种
《继承法》第36条规定:“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外国人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公民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所住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外国订有条约、协定的,按照条约、协定办理。”
『肆』 我国处理涉外法定继承怎样适用法律,如何继承
如进行诉讼,首先要确定是否是涉外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五百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案件:
(一)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者组织的;
(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的经常居所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
(三)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
(四)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
(五)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案件的其他情形。
其次,要确定管辖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编-第二百五十九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涉外民事诉讼,适用本编规定。本编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其他有关规定。第二百六十五条,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再次,确定适用法律。根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及其解释确定适用哪国的实体法律,再根据该实体法,解决实体上的纠纷。
希望可以帮到你!
『伍』 如何完善我国涉外遗嘱继承法律制度
您好,
虽然《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在相关条文的设计上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仍然有些地方需要完善和改进,故提出如下建议:
1. 增设遗嘱能力法律适用的条文
遗嘱能力属于遗嘱的实质要件,有的国家规定遗嘱能力与遗嘱效力适用同样的准据法,但是二者还是存在差别的。遗嘱效力的准据法是用来判断该遗嘱所产生的结果,适用继承的准据法,而遗嘱能力的准据法则是用来判断遗嘱人是否有立遗嘱的资格,适用遗嘱的准据法,因此,单独对遗嘱能力的法律适用是重要且必要的。
对于遗嘱能力的法律适用,各国有的采用单一的冲突规范,有的采用选择性的冲突规范,有的对于动产和不动产的立遗嘱能力进行了分别规定,笔者认为,立遗嘱能力是一种资格,与身份关系密切相关,没有区分动产和不动产的必要,而出于对遗嘱效力的保护,采用选择性的冲突规范更为恰当。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第142条规定:“立遗嘱能力,适用立遗嘱人立遗嘱时的本国法,住所地法或者惯常居所地法。依前款规定,如果立遗嘱人无立遗嘱能力,而依遗嘱行为地法有立遗嘱能力,视为有立遗嘱能力。本法对于遗嘱能力法律适用的规定是合理可行的,建议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采用。
2. 对不动产遗嘱效力作出规定
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在《继承法》和《民法通则》的基础上,对于涉外法定继承依然采取了区别制,动产继承和不动产继承分别适用不同的准据法,而对于遗嘱继承却没有做出规定,也没有将遗产所在地法作为遗嘱效力的连结点。笔者认为,既然法定继承已经采取了区别制,那么遗嘱继承也应该采取区别制,这样才能保证继承关系法律适用的一致性。再者,当今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于本国境内不动产的保护,在实践中,任何有关处理不动产的遗嘱如果得不到遗产所在地法的承认和支持,很难得以执行。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第143条在遗嘱方式的法律适用上曾规定,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虽然区别制存在一定缺陷,但是考虑到各国物权保护的发展趋势,采用区分制更有利于协调各国之间的法律冲突,有利于促进各国间友好商事往来。因此笔者建议,在 33条增设:“涉及不动产的,适用不动产所在法。
3. 引入最密切联系原则
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三条规定了意思自治原则,但是该条规定显得过于灵活宽泛,从国际形势来看,各国均采取有限制的意思自治,防止当事人滥用权利,损害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笔者认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引入可以对意思自治原则作出适当的限制,当事人可以选择的法律必须与案件有联系,否则选择无效。同时,最密切联系原则还未解决多法域国家法律适用的问题,以及经常居所地的确定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
『陆』 试述涉外法定继承的特点,并比较“同一制”与“区别制”的优劣,谈谈我国涉外法定继承的有关规定。
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涉外继承关系的法律适用
涉外继承指被继承人死亡时,继承人因法律规定或遗嘱指定取得死者遗留的遗产而形成的具有涉外因素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涉外继承领域,各国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制度,其中对法律适用影响最大的是同一制和区别制。
同一制又称单一制,指在确定涉外继承的准据法时,把遗产看做一个整体,不区分动产和不动产,受同一准据法支配。如当一国对涉外法定继承作出规定时,仅规定:法定继承依被继承人本国法。
区别制又称分割制,指在确定涉外继承的准据法时,将遗产区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分别受不同的准据法支配。如当一国对涉外法定继承法律适用作出规定时,规定:不动产依遗产所在地法;动产依被继承人住所地法。
我国继承法规定: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外国人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公民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外国订有条约、协定的,按条约、协定办理。民法通则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可见,我国涉外继承的准据法的确定,采用区别制,不动产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动产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的住所地法,并遵守国际条约原则。此外,在我国境内死亡的外国人遗留在我国境内的财产如果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依照我国法律处理,两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的除外。我国在无人继承财产的准据法确定上采用同一制,并以遗产所在地法作为无人继承财产的准据法,但如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中有不同规定的,条约优先。
『柒』 我国处理涉外法定继承怎样适用法律,如何继承香港遗产
根据我国继承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处理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规定是:
(一)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订有条约、协定的,按条约、协定办理。
(三)处理涉外遗嘱继承,我国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适用规定,实践中多参照一般民事行为和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原则。
大陆居民继承香港亲属遗产,可以委托香港律师办理,也可以出具委托书授权在香港的亲友办理,还可以委托南洋商业银行信托有限公司向香港高等法院申办,申请人应提供大陆公证机关出具的公证文件、证明其本人与死者的关系,按香港有关法律执行。
向香港高等法院申办继承香港亲属遗产的过程是:
(一)由申请人或委托办理人清算死者遗产,并会同遗产税署人员清点死者名下保管箱财物,开列清点清单,并对不动产作估价;
(二)申报遗产总值,向税务局遗产税署申报遗产情况,领取遗产免税或完税证明;
(三)呈送法院检证;
1、有遗嘱的遗产应提交的文件;
(1)死者死亡证明书;
(2)死者遗嘱原件及影印件;
(3)遗产税署开具的免税或完税证明;
(4)执行人的宣誓书。
2、无遗嘱的遗产应提交的文件;
(1)死者死亡证明书;
(2)遗产税署开具的免税或完税证明;
(3)由一名与死者没有亲属关系的成年男子宣誓声明其与申请人相识的时间及与申请人没有亲属关系的宣誓书4)申请人作为合法继承人的宣誓书;
(4)由死者的近亲属声明死者没有留下遗嘱的宣誓书。
(四)提取死者遗产,申请人在向高等法院申请后领取死者遗产管理证明书或者遗产检定书后,向银行、证券、田土厅办理遗产转移手续;
(五)遗产处理分配
1、首先结清死亡人生前所欠债务、丧葬费、申请承办费;
2、剩余部分依遗嘱或法定继承人份额分配。
『捌』 涉外继承的法律适用
根据我国继承法和抄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处理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规定是:
(1)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订有条约、协定的,按条约、协定办理。?
处理涉外遗嘱继承,我国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适用规定,实践中多参照一般民事行为和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