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研究名家

道德经研究名家

发布时间: 2021-01-18 15:40:30

① 历代道家学说名家及其作品有哪些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今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样貌:据太平广记所记载: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老子皮色黄白,眉毛很美,额头宽阔耳朵很长,眼睛很大,牙齿稀疏,四方大口嘴唇很厚。他的额头有十五道皱纹,额角两端似有日月的形状。他鼻子很端正,有两根鼻骨,耳朵上有三个耳孔。他一步可跨一丈,双手上有十道贵人的纹路。)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编辑本段二、老子著作
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上下共五千字。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老子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② 研究老子的名家有哪些

我古代伟哲家思想家抄道家派创始世界文化名(前600 —前470)(西周末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卯诞)姓李名耳字摐楚苦县(今安徽涡阳说河南鹿邑厉乡曲仁)汉族我古代伟哲家思想家道家派创始世界文化名名聃相传白眉毛白胡所称;春秋期曾周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藏室史(相于家图书馆馆)博才孔周游列曾洛邑向问礼晚乘青牛西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五千言《道德经》(名《》)知所终《道德经》含丰富辩证思想哲与古希腊哲起构类哲两源其深邃哲思想尊哲父思想庄所传承并与儒家佛家思想起构传统思想文化内核道教现尊太君;《列仙传》始尊神仙汉代起历代帝王始河南鹿邑祭拜《道德经》外版本千种翻译语言书

③ 海峡两岸讲授《道德经》最权威的名家

现代来的没有,明代的我倒是千辛自万苦找到一个,就是明代憨山大师注解的道德经,用了整整15年的时间,不像现代人以赚钱为目的而出书,几个月就截稿,用憨山大师的一句话说就是:“皆人人之老庄,非老庄之老庄。”就是不是现代文,读起来有些费事,尤其是前言部分难看懂,正文部分相对白话一点,这是我看到的离现代最近的一本比较好的《道德经》注解了。

④ 有没有学术上的《道德经》注解,名家的,深层次、详细的解读。

给你推荐几个经典注解:1、台湾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2、任继愈《老子绎读》回;3、高答亨《老子注译》。这几位都是大师级别,学老子者不可不读。如果是初学者入门,首选南怀瑾《老子他说》。至于你说的市面上那些原文+译文+小故事之类的老子书,是沿用了成功学的套路,七拼八凑而成,没有解读者自己的原创性见解。这种书,可以说,百分百都是垃圾,纯粹骗钱的书,读了完全是浪费时间。读这种书,还不如直接去读老子原文。

⑤ 国内研究《道德经》的名家有哪些

王弼、河上公,这个是最出名的版本。
唐朝傅奕。
宋朝范应元。
清末魏源。

⑥ 谁能告诉我信奉道教都有哪些名家名人,道教的宗旨是什么,谁是道教创始人,最经典的著作是什么

您好 慈悲 福生无量天尊 信奉道教的名人名家有 黄帝为始祖 老子为道祖 供张道陵 葛洪 王重阳 张三丰 丘处机 许旌阳 吕洞宾等等, 以上是道教信奉的名家名人 道教的宗旨是 遵循太上道祖 清静无为之旨 纯正信仰 阐扬道范 开化人天 慈悲为本 方便为门 澄心定义 抱元守一 存神固气为真功 济贫拔苦 先人后己 与物无私为真行 本师教主 不二法门 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奉老子为道祖太上老君,道是宇宙万化之本源,宇宙万物皆由道化生。《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教的创始人是 张道陵:东汉人。他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实际创立者,东汉沛国丰人(今江丰县)是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张天师。 道教最经典的著作是 道教经典名目众多 最经典的是 老子写的《道德经》为最高经典,回答完毕 正一派玄门弟子师至诚敬上

⑦ 百姓怎样解读《道德经》。名家讲座和书籍都可以推荐一下!

《道德经》和文言抄文没袭有任何关系。
也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名家,要是有都成仙了。
就文字层面来说,可读性很强,朗朗上口。
《道德经》5000来字,建议楼主有空看看,不用太执着于如何看,平时关注一下就可以啦。
过于执着然后反弹容易产生倦态反而会远离你当初的目标,况且容易暴殄天物。
因为太执着的读《道德经》反而会误导你对他的理解。
《道德经》:“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注意最后那句“不笑不足以为道”这句话的含义。

⑧ 跪求国学名家陈沛亮的简介

陈沛亮个人简介:清华大学总裁班 特聘专家北京大学国学营 特聘专家《老子心经》、《易道智慧》作者《中华孝文化》、《名师论道》主讲嘉宾易道学体系创始人易道营销管理学专家现任北京天下伐谋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国学研究院主任道德经普及工程 主任 陈沛亮老师自幼道缘深厚,承蒙多位明师隐士指点修习奇门六壬等易术。后深感传统根文化普及之重要性,遂全力为道德经、易经的普及工作奔走呼号,并致力于教育公益慈善事业,多年来全国各地演讲超600场。陈沛亮老师是首个在学术上深度破译易经和道德经玄妙关系的专家。把易经的64卦和道德经的81章进行了深入地解析配比,发现易经,道德经有着逻辑上,内容上惊人而完美地对应关系!他首倡无易莫谈道,离道不言易。指出易经和道德经要互参学习,齐头并进才是最佳,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并且对道德经进行了重新的校订和梳理。把道德经提炼出八十一心。倡导从“心”的角度去理解运用道德经。用易理把道德经和生活中方方面面紧密结合! 陈沛亮老师以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把玄奥的易道智慧,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地演讲风格介绍传播给各个年龄文化层次的学员,以其朴实,实用,高效的特点受到大家一致的好评。力求让高妙的易道智慧真正让学员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让传统文化在修身养性,家庭事业,商海搏击等各个方面落地生根,发挥真正的实用,妙用!陈沛亮老师培训过微软,联想,IBM, 中国移动,联通,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上百家著名企业和政府部门。并在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授课讲学。主讲课程:《心灵鸡汤——国学与管理者心性修炼》《易道智慧——国学与企业管理智慧》《易经智慧》《易道营销管理学》《易道人生经营学》《易道实战营销》《易道养生学》《鬼谷口才》《国学潜能开发》等等。讲课特色: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丰富的实战经验结合浓厚国学底蕴,让学员从实战案例中品味大道。取法《易经》、《道德经》、《鬼谷子》等,倾囊传授独家实战技术外,更提倡以道御术,大道至简。使学员不光提高口才、经营管理、营销管理能力,团队意识,更是从素养、气质等全方位整体提升!

希望采纳

⑨ 之容,惟道是从”是我国古代哪位名家之言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出自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白话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

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出处:出自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9)道德经研究名家扩展阅读:

原文注释:

1、孔:甚,大。

2、德:“道”的显现和作用为“德”。

3、容:容貌、形态。

4、恍惚:仿佛、不清楚。

5、象:形象、具象。

6、窈兮冥兮:窈,深远,微不可见。冥,暗昧,深不可测。

7、精:最微小的原质,极细微的物质性的实体。微小中之最微小。

8、甚真:是很真实的。

9、信:信实、信验,真实可信。

10、自今及古:一本作“自古及今”。

11、众甫:甫与父通,引伸为始。

12、以此:此指道。

热点内容
平阳司法鉴定 发布:2025-05-21 23:08:12 浏览:558
城乡规划法条例 发布:2025-05-21 23:06:20 浏览:434
重庆校车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21 23:00:29 浏览:597
人民日报关于法治 发布:2025-05-21 22:48:15 浏览:763
助残日活动法律援助工作总结 发布:2025-05-21 22:42:47 浏览:386
2018法律知识讲座稿 发布:2025-05-21 22:21:51 浏览:309
印发法律顾问团管理办法 发布:2025-05-21 22:06:18 浏览:858
司法的主动性 发布:2025-05-21 22:06:11 浏览:622
司法局部长 发布:2025-05-21 21:57:54 浏览:278
城管打架处罚条例 发布:2025-05-21 21:47:35 浏览: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