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律己不律人
❶ 怎么看 道德只宜律己,不宜律人.这句话
道德的标准不是明确的,执行没有强制力,完全靠个人自觉。所以才有了法律,有国家强制力做为后盾,用来维持社会的稳定。
❷ 阅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严于律己,遵守公德》部分,然后回答问题。32.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禁
(1)法律、法规、道德。(写出其中的两种即可) (2)维护社会秩序版,保证生活和谐。或保证公共权生活顺利的实现,为每个人平等地参与社会提供稳定的环境。或保证人们正常地与别人交往,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幸福。 (3)“略”。 (4)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文明程度、增强规则意识);从自己做起;养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做规则的监督者。(写出两种做法即可) |
❸ 道德更能律己的立论应该怎么立
所有不违法,当事人却不敢讲出来让大家知道的事情,都是道德在起作用,所以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会考虑如果让别人知道了怎么办,这就是道德能够起到律己作用的重要标志。
❹ 道德这个东西,用于律己时,好过一切法律;用于律他时,坏过一切私刑请问这是啥意思
意思是不能道德绑架,不能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你的道德对别人也许是不道德的,别人的道德对你也许是不道德的。
❺ 律人不如律己的小故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偷偷了我的东西,被我逮住后,暴揍了一顿,告诫他今后要讲“回道德”答,不可再犯”。请问:在这个案例中,是小偷不道德,还是我不道德?在高喊“以德治国”的国度里,只要听到个“偷”字,似乎人人恨得牙根发痒,非杀之而后快。但是,如果以法律来评判双方的行为,高喊要别人 讲道德的我,不但不道德,而且违法。 高喊以德治国的人群,对于别人的行为,完全以自己的感受来评判,而只有以法治国的公民,才会对别人的行为,用法律的统一标准来衡量。
小偷偷东西,固然可恨,但是,多数情况下,也是处于无奈。在西方的法律中,对于饥饿而抢劫,作为特殊案例,而给予特殊处理。为延续自己的生命,只要不危害他人生命、健康的前提下,致使他人的财物受损,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予补尝,这样的案例定为无罪。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可见:谁说法不容情?正因为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所有人,都能以法行事,社会才会变成真正的有情有义的社会。
❻ 律人不如律己的事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偷偷了我的东西,被我逮住后,暴揍了一顿,告诫内他今后要讲“道容德”,不可再犯”。请问:在这个案例中,是小偷不道德,还是我不道德?在高喊“以德治国”的国度里,只要听到个“偷”字,似乎人人恨得牙根发痒,非杀之而后快。但是,如果以法律来评判双方的行为,高喊要别人 讲道德的我,不但不道德,而且违法。 高喊以德治国的人群,对于别人的行为,完全以自己的感受来评判,而只有以法治国的公民,才会对别人的行为,用法律的统一标准来衡量。
小偷偷东西,固然可恨,但是,多数情况下,也是处于无奈。在西方的法律中,对于饥饿而抢劫,作为特殊案例,而给予特殊处理。为延续自己的生命,只要不危害他人生命、健康的前提下,致使他人的财物受损,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予补尝,这样的案例定为无罪。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可见:谁说法不容情?正因为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所有人,都能以法行事,社会才会变成真正的有情有义的社会。
❼ 道德用于律己好过一切法律,用于律他时却坏过一切私心。怎么解释呀,其中道理是举例说说
用道德律己,指的是用道德去严格的要求自己的行为,比用法律去规范自己的行专为要好,因为法律属是最低的道德标准。而用道德去律他,即用道德去要求别人,指的是,总是以圣人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别人办的事情有一点自己看不过去,就立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责别人,而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却希望别人以圣人的姿态来原谅自己。这样的行为不单纯的是自私,而是一种比自私更加严重的独裁心里。
❽ 以诚信建设为中心,加强什么教育,形成修身律己
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❾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五、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32、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33、遵守交通法回规,不闯红灯,不违章骑车,过马答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隔离栏。
34、遵守公共秩序,乘公共交通工具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及师长让座,不争抢座位。
35、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庄稼、花草、树木,爱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36、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37、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
38、公共场所不喧哗,瞻仰烈士陵园等相关场所保持肃穆。
39、观看演出和比赛,不起哄滋扰,做文明观众。
40、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
❿ 道德只宜律已,不宜律人
这话,我认为是错的。
一.道德按普遍接受的定义,就是一种依靠习俗、舆论、个人自省共同维持的非强制的社会规范。既然是要依靠舆论(众人之论,而非光靠个人自省)维持,那道德当然不是只律己,不律人了。
关键是道德不论律己还是律人,都不是也不应是强制(不得依靠暴力)的(只能通过评价某人做某事不道德+自己行动减少与此人来往,来对此人形成某些软约束,比如你老是骗人,我不跟你玩了,于是你被孤立受损失,而不能因为你老是骗人,我就可以打你甚至杀你;并且,我可以说你,谴责你,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在现代社会,强制的(依靠合法暴力: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规范是法律。
而且道德只律己,很难做到,比如:
1.认为道德律己不律人的人,我只想问他们:假如有人无端骂你十句,你能做到不还口不?假如有人老是骗你,或者约好的事老放你鸽子(但还未达到违反法律的程度),你能做泰然处之,友好地继续跟他交往下去不?(同时他不可能给你很多钱)。
我还是举那个大家基本上小时候都听过的故事为例吧:那个多次喊“狼来了”的小孩,最后的结果清楚地表示了违反道德后,别人是怎么“律”他的:只要不相信他喊的,当时不来与他交往,就让他付出了代价,让所有人感受到了这种约束,告诉大家要诚实。完全合法。
二.道德律己不律人,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这句话本身也是一条道德训诫,C对别人A说这句话,希望A不律自己C,也不律其他人,不就是C在用“道德律己不律人”这条道德律A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