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中国婚姻法法学家

中国婚姻法法学家

发布时间: 2021-02-09 05:21:50

㈠ 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起草赵中孚老师没有参加过

赵中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律与行政学院荣誉院长,著名民商法专家。长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民法教研室任教。已培养硕士、博士近百名。主编或合编《民商法理论研究》、《商法总论》等专著、教材,参与《中国民法典》起草及多项民事立法的起草与研究工作。

主要立法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起草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起草工作和立法研究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起草工作和立法研究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起草工作和立法研究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起草工作和立法研究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起草工作和立法研究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起草工作和立法研究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起草工作和立法研究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起草工作和立法研究活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商法律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1984-1985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DUKE大学法学院讲解中国的经济合同法和所有权制度,应亚洲太平洋学者联谊会邀请,在该校图书馆作了“中国婚姻法”的专题报告。
1987年:赴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参加“新兴的中国民法”国际学术会议
1989年:参加了在美国夏威夷由中美双方学者共同召开的“民法经济法学术会议”
90年代:7次到香港为树仁学院的暑期班、城市大学的硕士班、港澳台律师培训班讲授民法、商法、公司法课程

法学专著
《商法总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商法总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商法总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民事立法评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民商法理论研究(第二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商法总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民商法理论研究(第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联合主编
《民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
《民法原理(1版)》法律出版社,1983年出版(获全国法学一级优秀教材奖)
《现代企业法律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民法卷(1992—1998)》

参与撰写
《中国民法教程》、《民法通则要论》、《中国律师资格考试教程》、《现代中国法入门》

论文
撰写的论文发表在法学书刊上的有:
《深入研究民法学理论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3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法律规范》,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
《论民法的生命力》(与汤欣、查松合写),载法学家1996年第3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社会主义特色》载《法学家》1986年第6期
《对我国民事立法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还有《企业破产法的制订及其基本内容》、《弘扬依法治国战略、构建民法美好未来》(合写)等。
在国际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学术会议上宣讲或刊出的论文有:
《企业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中美)
《社会主义中国的一项重要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与实施》(中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房地产权问题研究》(中日)
《典权的特征及其与邻近法律关系的区别》(中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房地产抵押制度》(合写)(中德)
《<民法通则>中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及其发展 (大纲)》(海峡两岸)
《澳门民法典总则与债法的结构与剖析(大纲)》(中国内地、澳门、葡萄牙)
《完善抵押制度的法律思考》 (合写)(海峡两岸)等

㈡ 历史是谁提的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最早产生于西方,谁提出来的已经无从考证了,中国的一夫一妻制比较晚,回民答国时期才提出来,建国之后才正式实施,在中国体现更多的是尊重女权和与世界接轨。

西方自古以来从法律上就规定了严格的一夫一妻制。从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欧洲,再到近现代,莫不如此。从传说中的罗马建城直到西罗马灭亡,罗马人都是古代世界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的范例。古罗马法学家莫德斯丁即称,“婚姻是一夫一妻的终身结合,神事和人事的共同关系”。即便贵为罗马皇帝或各国国王,也不例外。西方的帝王基本没有妻妾成群,嫔妃如云。他们只能有一个配偶,同普通百姓一般。

1545年至1573年,在意大利特兰特召开的罗马天主教大主教会议上,一夫一妻制婚姻法正式实行。早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政时代就已经确立了一夫一妻制的“神圣婚姻”,但那时还有自由离婚制度和占有女奴的习俗存在。

到中华民国时,一夫一妻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但最后确定一夫一妻制还是在1949之后。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更是加以明文规定。

㈢ 穆斯林婚姻法

我还没打开这个帖子就料到狗屎丸子一定跟帖,果不其然!

没有这个说法。

楼主的提法应该更正为:伊斯兰婚姻法。

一、婚姻的原理

人类有男有女,就这两类,所以各国的哲学家都以男女为宇宙“阴阳”学的典型,代表万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天地和谐的根本要素。 《古兰经》说:“他把每种果实造成两性的,他以黑夜覆盖白昼。”(13:3) “他创造一切配偶,地面所生产的,他们自己,以及他们所不知道的,都有配偶。”(36:36) 阴阳学是天地物质存在的规律,蕴藏着深邃的智慧和秘密,如同阴与阳、男与女、白天与黑夜,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对称的配偶,双体在和谐中运动,实现了天地平衡和生生不息。人类是有理智的生物,真主赋予了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因此必须以婚姻的形式结为连理,《古兰经》说:“他的一种迹象是:他从你们同类中为你们创造配偶,以便你们依恋她们,并且使你们互相爱悦,互相怜悯。”(30:21)

世界上许多宗教都把男女两性关系看成身心不洁的行为,对高层次的“修道”者都加以限制,要求他们绝对克制性欲,以便考验对天神的忠诚和信仰的纯洁。 但是,伊斯兰没有这个规定,因为没有这样的理解,而是认为两性的情欲是真主造化的“天性”,只有合理的结合,才是正常的人性,社会也因此受益。 真主在《古兰经》启示中谴责以前的宗教“他们自创出家制----我未曾以出家为他们的定制----他们创设此制,以求真主的喜悦,……。 他们中有许多悖逆的。”(57:27) 在伊斯兰的各级信士或教士中,不存在出家或者独身的禁欲制度,在婚姻问题上,人人一律平等。 先知穆圣说:“年轻的人们啊! 你们只要有能力(养家),就应当结婚娶妻,因为结婚可以降低你们的视线,使你们的情绪稳定。”《布哈里圣训集》

男女通过婚姻结成夫妻,组成家庭,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这是来源于人性的需要,也是文明社会的行为规则和制度,因此,伊斯兰对婚姻有一系列的法律规定,成为穆斯林社会的行为规范。 男女的爱情是感情问题,但是婚姻是法律的范畴,其中有男女双方的契约和法律责任,是人性忠诚的品格,而且受到社会的瞩目和监督。穆斯林是敬畏真主的社会人群,所以在男女的感情和婚姻制度上也同信仰结合,男女结成夫妻之后,一切正常的行为,是坚守正道的信仰和敬主行为“伊巴代”,可以取悦于真主。 夫妇双方互相依恋,互相爱悦和怜悯,这正是真主造化人类的正常感情,以此使家庭生活稳定,传种接代,后继有人,并且人们通过家庭的关系维护社会的繁荣昌盛。 这样的解释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以下圣训的深刻涵义,先知穆圣说:“当一个人结婚成家,他完成了信仰的一半使命,另一半表现在对真主的敬畏。”

一个结过婚的人,在生理上他的需要得到满足,在家庭和社会上,他背负着重大责任,从健康和精神两个方面约制了许多邪恶的念头和行动,例如乱交、奸淫、心里骚动和暴躁、个人生活没有规律、绝对自私、感情孤僻、缺乏责任心。现代城市中,有许多独身主义的“单身贵族”,就有这样的倾向,这些人,不论男女,都性格怪癖,与众不同,因为不是过着正常人的生活。 根据以上圣训的思想,结婚的人完成了人性稳定的一半,另一半在敬畏真主中,表现出优秀的质量和人性。

二、婚姻的过程

从《古兰经》中的许多启示和圣训的告诫,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于有生存能力的男人,婚姻是生命中必须执行的使命(瓦智布),他的生存能力就是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在结婚的时候有能力向妻子赠送聘仪,结婚之后能保障妻子和子女的生活。 结婚之后的男子,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可以约束他在外面的行为,躲避丑恶的行为。 俗话说:家有贤妻,男人不做横事,这个说法不仅是根据生活经验,而且符合人性的生理机能和道德责任。 结婚对于成年女子,也是同样的必须使命,但要求的条件不同,例如没有生存的手段,物质上需要得到了依赖,而且感情上需要找到了寄托,避免伤风败俗的下流行为。 那些女性“单身贵族”们说出的大话都不大可信,例如“本小姐这一辈子不嫁人,不服侍丈夫,也不要孩子。” 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一般的女子不容易做到,因为真主赋予她们的天性,使她们感到生理危机,身不由己,所以多数单身女子心口不一,暗中寻找发泄的方式。 女人普遍的心理,希望有一位体贴的丈夫、天真活泼的子女和温暖的家庭,尽到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责任。

对于男人,生活能力很重要,因为从男性的心理,他们喜欢表现强盛,战胜苦难,有能力养活妻子儿女。 社会上许多犯罪的种类,如盗窃、抢劫、暴力和自杀,最容易发生在经济萧条,失业率高的时候,犯罪者多数是男性。 伊斯兰法制规定,申请结婚登记的男人,必须向管理人员说明自己生存的能力,因为结婚之后,丈夫的主要责任是担养家庭,保证家人的基本温饱和儿童的教育。

人是感情的动物,尤其在婚姻问题上,最愚蠢的制度是强迫一男一女结合,例如许多文明落后国家流行包办婚姻、指腹为婚、童养媳、听信媒妁之言、服从父母之命,结婚前双方没有感情基础。 当然是,在许多伊斯兰国家都存在诸如此类的社会陋习,但绝不是伊斯兰法制的规定,而是受到社会的精神污染。 根据圣训,男女双方在婚前表达了意向之后,可以会面“相亲”,然后再深入考虑和最后选择。伊斯兰法制规定的“相亲”,是在可靠亲友陪同下的双方见面和自然交谈,而不是西方流行的男女幽会,也不是长期密切相处“搞对象”或者同居“试婚”。 相亲也没有规定只见面一次,可以多次见面交谈,双方也可以委托亲信代表到对方那里去谈判,寻求满意的结果,或者成亲,或者拒绝,双方都有自主权。 婚姻是人生一件大事,不可草率,应当如此认真。

伊斯兰不许可对任何一方实行强制性的婚姻,男女双方必须各自表示同意。 在公开结婚的仪式上,必须公开立下书面的字据,因为结婚是十分严肃的“坚实的盟约”(古兰经,4:21)。 现代人嘲笑婚姻,是“只凭一张合法上床的证明书”,因为社会文明的败坏,不论过去的包办婚姻,或者是现代城市的随意婚姻,都没有把结婚当作信仰的一部分,使婚姻失去了严肃性和神圣性,把婚姻当作儿戏。 报载一名美国老影星,在结了十五次婚之后,对记者说:“我每次到在牧师面前发誓:永远忠于我的丈夫,不论疾病或困窘,求上帝护佑我们白头谐老。” 同样的誓言,她在牧师作证时向上帝宣布过十五次,一次又一次哄骗了丈夫,也欺骗了上帝,从来不想认真执行,这就是社会倒退和蒙昧的最好例证。

伊斯兰法制很重要的一条,必须首先保护女子,如果不同意,婚姻不能成立。 在《布哈里圣训集》中,关于征求女子婚前表示愿意这个内容,集中了整个一章的圣训专题。 这一章的题目是:“当一个男人要他的女儿出嫁,女儿不喜欢,这个婚约必须废除” ,列举了许多段圣训。 例如,一名年轻的姑娘前来向先知穆圣询问,她的父亲逼她嫁给一个她不喜欢的男人,她应该怎么办。 先知穆圣立即对她说,“转告你的父亲,这门亲事不能成立。”

失去丈夫的寡妇可以再婚,并且受到鼓励,伊斯兰不许可逼迫女子守寡,为她立“贞节排坊”。 寡妇的婚姻在双方志愿的条件之外,还有一个法定的“待婚期”,目的是避免可能因为前夫的遗腹子,将来成为官司。 《古兰经》说:“如果你们休妻,而她们的待婚期满,那么,当她们与人依礼而互相同意的时候,你们不要阻止她们嫁给她们的丈夫。”(2:232)

在大部份伊斯兰国家的婚姻法中,都保留女子“监护人”的制度,据说这是根据马立克伊玛目学派的主张,因为女子多数在社会上是弱者,需要保护。 监护人的责任就是在婚姻谈判的过程中,对双方起到监督作用,维护女方的利益,保证男方提供的信息准确,没有欺诈。 在许多传统的、以男性公民为主体的社会中,男人们为了获得某个女子为妻可能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因此提出对女子保护的必要性。马立克学派对经训中女子有权选择丈夫做的解释,提出了辅助措施,以补社会现实的不足。 女子的婚姻大事,应当尊重监护人的意见,不可擅自主张,个人不能完全自由。 监护人一般是父亲、兄长,或者家族中可靠的男性,他们肯定要比传统社会的“媒妁之言”和西方社会“婚姻介绍所”的资料信息更为可靠。

三、婚姻的局限

在现代报章上经常看到,西方社会为婚姻法制问题争吵,例如在许多国家的婚姻法规定,只要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感情相爱,就可以合法结婚。 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亲父女两个人,或者同胞兄妹二人,他们提出要结婚,法官无理拒绝,因为不违背本国婚姻法的条例。 现在的市场经济,儿子有了钱,娶父亲遗弃的“二奶”为妻,已经不算新闻。 在许多国家的宫廷秘史中,都曾经有过儿子做了皇帝把已故父皇的美貌妃子娶为妻妾。 有一般基本人性常识的人都认为这是“乱伦”,禽兽行为,但是对血缘亲属的婚姻限制世界上文明国家很少有法律条文规定,多数是以地方民俗传统出现,他们经常受到攻击,被谴责为“封建迷信”或“落后意识”,因为西方“先进”世界以尊重“爱情至上”,不认为乱伦有罪。

伊斯兰婚姻法对这样的畸形婚姻严加制止,婚姻的伦理原则在《古兰经》中有明显的启示经文,例如:“你们不要娶你们父亲娶过的妇女,但以往的不受惩罚。 这确是一件丑事,确是一种可恨的行为,这种习俗真恶劣! 真主严禁你们娶你们的母亲、女儿、姐妹、姑母、姨母、侄女、外甥女、乳母、同乳姐妹、岳母、以及你们所抚养的继女,即你们曾经与她们的母亲同房的,如果你们与她们的母亲没有同房,那么,你们无妨娶她们。 真主还严禁你们娶你们的亲生儿子的媳妇,和同时娶两姐妹,但以往的不受惩罚。 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4:22-23) 这个经文的内容在所有的穆斯林地区都成为婚姻法中的重要依据,穆斯林世界一律遵照执行,因为这些是真主降示的法度。

人类的社会组成必遵法制,以区别于禽兽,因为人类有思维和理智,并且要建立圆满的家庭和稳定的社会,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穆斯林地区的具体婚姻法还有更为详尽的内容,都是根据经训的原则和当地的社会民意确立的婚姻和家庭制度。例如,穆斯林男子许可有条件的多妻,但绝不许可同时娶两姐妹,也不许可娶进有血缘关系的两代人女子。 婚姻是一种神圣的契约,或“坚实的盟约”,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和人格的担保,因此在解除已有的婚姻关系之前,不许可“重婚”。 因为死亡或离婚而成为寡妇的女子,必须守完“待婚期”,才允许举行新的婚礼。 伊斯兰鼓励一夫一妻的家庭,多妻是特殊情形下的特例,在各国的伊斯兰婚姻法中都有严格的多妻规定,而且以四个妻子为限度。 处于待婚阶段的女子,法律上仍旧保持着与前夫的关系,不论前夫死亡或活着,都不许可接受另一个男人的求婚。 穆斯林世界的婚约制度很统一,古往今来没有本质的变动,因为这些法制都是根据真主的启示和圣训,例如《古兰经》说:“……,但不要与她们订密约,只可说合理的话;不要缔结婚约,直到守制期满。”(2:235)

婚姻的预备阶段,现在的俗话说“介绍对象”,在穆斯林文明中也有许多法制规定,不许可“遍地撒网”,或者脚踏两条船,同时保持许多头绪。 先知穆圣禁止两个男人向同一个女子展开求婚竞争,因为这是对女子人格不尊重,也可能成为两个男人互相嫉妒和仇恨的根源。 先知穆圣说:“一个信士是另一个穆斯林的弟兄,因此逼人太盛是不合法的行为,也不许可去争夺有人正在求婚的女子,直到对方志愿解除向她求婚。” 根据这些圣训,各派法学家都一致认为,争夺有人正在求婚的女子是一种罪过。 假如后来者求婚得手,双方成婚,他必须请求先行者向真主发誓的宽恕,他的罪过才能赦免。

伊斯兰是一个有完整法制的社会,从先知穆圣时代开始,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法可依,既加强了对真主的敬畏和服从,也保障了民众生活的公正和平等。 在先知穆圣归真之后,他的弟子们经历了数代学者的刻苦钻研和辩论,历时数百年的过程,最后形成了四大学派法学家,固定了穆斯林世界的法学原则。 婚姻和家庭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因此伊斯兰法制的完备,超过任何世界文明。

㈣ 新婚姻法释义的作者简介

杨大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家》杂志主编。兼任中国婚姻家庭专研究会副会属长,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常务理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口专家委员会会员。
龙翼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民商法教研室主任。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民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㈤ 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中,配偶权已被明确的写入法律中了吗

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中,配偶权没有被明确的写入法律中...
《婚姻法》的修订内过程中,产生了一容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就是是否将配偶权作为一项权利明确的写入我国《婚姻法》中,对该权利加以立法上的确认。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婚姻法修正案,并未采纳一部分法学家主张将配偶权作为具体的一项权利写入《婚姻法》。而仅仅在第46条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这是因为在学术界和各国的立法实践中,配偶权尚属一项有争议的权利,加以草率的立法无疑是不合法理不合实际的。
参考:http://www.lawbook.com.cn/lw/lw_view.asp?no=2291

㈥ 世界各国婚姻法对婚外恋中第三者的责任承担所做的规定

阿富汗:如果女方提出离婚,那么她再嫁人时,她的再婚丈夫要付给前夫两倍当年婚礼费用;如果是男方提出离婚,女方重新嫁人时,新郎丈夫则要和数偿还前夫与妻子当年的婚礼费用。 (真贵。⊙⊙) 英国:夫妻双方只有一方可以提出离婚,如果双方都提出离婚,则不准离婚。 (这..什么跟什么?!!) 黎巴...嫩:在传统的家庭中,女人出门前先要徵得丈夫的同意。 如果有朝一日不想要妻子,待妻子出门前徵求他的意见时,他只需说「快去,别回家了」,便由此宣告离婚。 (可不可以也这样对丈夫说?) 多哥:男女双方感情破裂,便到当地部门申请,并各自请管理人员将头发剃去一半,将剃下来的头发互相交换。 (干嘛?拿去做法?⊙⊙) 萨尔瓦多:夫妻感情一互破裂,可到当地管理处申请登记,然后购买一头牛,宰杀后请双方亲戚朋友前来聚餐一顿。餐毕,夫妻双方面面相视,各自用手打对方十记耳光,美其名曰:记住最后的痛苦,这样就宣布离了婚。 (好可怜的牛啊....... ) 厄瓜多尔:夫妻反目离婚,皆要绝食三天。到第四天早晨,到该地一位年长者处接受「检验」是否真的有气无力,如果真的,分手也是真的;如果是假的,这位年长者会下令:永远不准离。

㈦ 民国时期比较有名的法学家有哪些

宋教仁(1882~1913),桃源县人,字遯初,号渔父。曾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研究各国宪法和政治制度。1899年与胡瑛、覃振、瞿方书、孙迪卿、田荆华等人由杨吉陔、陈犹龙主盟,加入会党组织 “富有山堂”。1904年与黄兴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5年后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民报》等刊物。1906年,前往东北运动马匪,策划东三省革命。在东北期间对间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写成《间岛问题》一书,以确凿证据证明延吉为中国领土。当时中国政府正为延吉的归属问题与日本政府进行交涉,苦于缺乏证据,该书为谈判获胜提供了极大帮助。1910年至1911年,与谭人凤等组织中部同盟会,策动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后,参与筹建临时政府,系《临时约法》的主稿人。1911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法制院院长、农林总长等职,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任代理理事长。坚持“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的主张。1913年2月4日,参、众两院复选结果,国民党获392席,占绝对多数。宋教仁希望以多数党的地位,成立责任内阁,约束袁世凯专权。在正式国会开会之前,他亲到长江流域各省宣传演说,为建立责任内阁,实现民主政治大造舆论。1913年3月20日,国会召开前夕,被人刺杀于上海火车站,时年31岁。其著作有《间岛问题》、《宋教仁集》。

覃振(1885~1947),桃源县人,字理鸣,原名道让。1904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次年加入同盟会,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法律系。1908年归国,准备发动起义,事泄,被捕入狱四年。辛亥革命时获释,任湘、桂联军督战官,继任湖北军政府秘书。 “二次革命”时,到湖南策动讨袁(世凯),失败后逃亡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湘支部长。后参加护法运动。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时命覃振兼任总统府法制委员。1924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参加北京西山会议,与邹鲁、谢持、居正等人组成“西山会议派”,坚持反共。历任国民党政府立法院副院长、立法院代理院长、司法院副院长等职。作为民国政府法律方面的主管官员,1934年发表了《司法改革意见书》,提倡组织法律改造委员会,提前修改民、刑诉讼法,试办陪审制度,提高法官待遇,试办巡回审判,法官制服之改正,限制律师资格,酌采流刑,监狱整理等司法改革措施。并为废除领事裁判权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2月19日,以覃振牵头共四人在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对于撤废各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应由政府向有关各国交涉早日实施以维我法权之完整案》。1947年年4月18日,覃振病逝于上海,终年63岁。弃世时家无余蓄。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颁国帑为之治丧,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黄右昌(1885~1970),石门县人,字黼馨,笔名凄江子。1899年就读于湖南时务学堂。1902年入日本岩仓铁道学校,后转入法政大学。归国后,历任湖南省私立及公立法政学校民法教授。民国成立后,任湖南省湖南省立第二法政学校校长。1918年4月,当选国立北京大学法科学长,兼任法律门主任。五四运动后,撤科改系,出任北京大学法律系第一任系主任,至1922年4月。同时兼本系教授,主讲民法、罗马法等课程,与王世杰等主编《北大社会科学季刊》。又兼任国立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讲师等职。1930年至1947年,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1948年9月至11月,任国民政府司法院大法官,后回湖南大学法律系任教授。著作丰富,有《罗马法与现代》、《民法诠解》、《民法诠解继承论》、《民法释义亲属论》等。1949年8月,他参加了程潜、陈明仁和平起义宣言的签名。新中国建立后,他继任湖大教授,后应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之聘,任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1970年病逝于北京,终年86岁。

戴修瓒(1887-1957),常德县人,字君亮。日本中央大学毕业。著名法学教授,历任国立北京法政大学教务长、京师地方检察厅检察长、河南司法厅长、国民政府最高法院首席检察官、上海法学院法律系主任、中国公学法律系主任。1931年9月来国立北京大学法律系任教,1933年7月继何基鸿为法律系主任,直至抗战爆发。长沙临时大学时期,被选为法律教授会主席。1938年初,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仍被推选为法律系教授会主席。但迄是年7月,戴先生仍未到校。联大常委会议决,改任燕树棠先生为法律系教授会主席。先生长期执掌国立北京大学法律系,擘画经营,多有兴革。抗战前曾在法律系主讲债编总论、法院组织法、票据法、保险法等课程。长沙临时大学及西南联大期间,同时身兼数门课程,如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保险法、债权分论、刑事诉讼法等,爱育英才,不遗余力。任国民党南京最高法院法官时,曾为“七君子”辩护。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民法债编总论》、《票据法》、《刑事诉讼法释义》等。

陈瑾昆(1887~1959),常德县人。1908-1917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归国后曾任北洋政府奉天省高等审判所推事和庭长、修订法律馆纂修、大理院推事、最高法院院长。1933年曾任国民党政府司法官。1919-1938年间,任北京大学、朝阳大学等校教授。1946年去延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就职于中共中央法律委员会和任华北人民政府委员兼华北人民法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第一、二、三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政治法律学会理事,最高人民法院委员、顾问等职。曾参加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工作。他主张新中国应加强刑法的制定,司法工作应坚持审判独立;并在犯罪因果关系问题上主张“意思自由论”,即犯罪是意思作用之结果,应有罪必罚。主要著作有:《刑法总则讲义》(1934)、《刑事诉讼法通义》(1930)、《民法通义总则》(1930)、《民法通义债权总论》(1930)、《民法通义债权各论》(1931)等。主要译著有:《民事审判实务学》(日文版)和《公证法及实务学》(日文版)等。是享誉中外的著名法学家。1959年去世。(高杉整理)

㈧ 赵中孚的人物作品

《商法总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商法总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商法总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民事立法评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民商法理论研究(第二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商法总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民商法理论研究(第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民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
《民法原理(1版)》法律出版社,1983年出版(获全国法学一级优秀教材奖)
《现代企业法律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民法卷(1992—1998)》 撰写的论文发表在法学书刊上的有:
《深入研究民法学理论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3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法律规范》,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
《论民法的生命力》(与汤欣、查松合写),载法学家1996年第3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社会主义特色》载《法学家》1986年第6期
《对我国民事立法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还有《企业破产法的制订及其基本内容》、《弘扬依法治国战略、构建民法美好未来》(合写)等。
在国际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学术会议上宣讲或刊出的论文有:
《企业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中美)
《社会主义中国的一项重要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与实施》(中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房地产权问题研究》(中日)
《典权的特征及其与邻近法律关系的区别》(中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房地产抵押制度》(合写)(中德)
《<民法通则>中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及其发展 (大纲)》(海峡两岸)
《澳门民法典总则与债法的结构与剖析(大纲)》(中国内地、澳门、葡萄牙)
《完善抵押制度的法律思考》 (合写)(海峡两岸)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起草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起草工作和立法研究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起草工作和立法研究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起草工作和立法研究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起草工作和立法研究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起草工作和立法研究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起草工作和立法研究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起草工作和立法研究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起草工作和立法研究活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商法律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1984-1985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DUKE大学法学院讲解中国的经济合同法和所有权制度,应亚洲太平洋学者联谊会邀请,在该校图书馆作了“中国婚姻法”的专题报告。
1987年:赴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参加“新兴的中国民法”国际学术会议
1989年:参加了在美国夏威夷由中美双方学者共同召开的“民法经济法学术会议”
90年代:7次到香港为树仁学院的暑期班、城市大学的硕士班、港澳台律师培训班讲授民法、商法、公司法课程

㈨ 《婚姻法》源于西方吗

《婚姻法》并不源于西方。我国在奴隶社会就有婚姻法。西周时代的婚姻法律制度就确回立了一答夫一妻、同性不混、父母之命的三大原则。在婚姻的成立上,确定了六礼的要件。在婚姻解除制度上,有七出三不去的制度。
虽然我过早就有婚姻法,但是研究婚姻法的《婚姻法学》却是近代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解体后,仿效西方法治出现专门法学家以后的产物。因此,《婚姻法学》源于西方。
所以你的问题看从哪个方面去认识这个问题。

㈩ 婚姻法第25条是怎样规定的拜托了各位 谢谢

《婚姻法》第二十来五条自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这个法条就是保护非婚生子女利益的啊。在婚姻制度下,必然有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之分,而非婚生子女往往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婚姻法第25条虽然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过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歧视不会因为这一笼统规定而减少消失。但规定总比不规定好吧?法条还说,生父母应当负担子女生活费教育费,不正是维护非婚生子女生存权的嘛。 当然,仅凭这一法条远不能保护好非婚生子女的利益,所以现在有不少法学家倡导引进非婚生子女转正制度,相信未来会有改善。
求采纳

热点内容
文盲签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17 11:48:50 浏览:396
档案工作职业道德 发布:2025-09-17 11:38:30 浏览:951
2014年4月自学商法二答案 发布:2025-09-17 11:31:02 浏览:236
法院刑事卷宗目录 发布:2025-09-17 11:29:29 浏览:36
2014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发布:2025-09-17 11:23:07 浏览:237
温州司法鉴定所 发布:2025-09-17 10:58:09 浏览:660
法院问被告 发布:2025-09-17 10:53:00 浏览:294
民事诉讼法内容怎么写 发布:2025-09-17 10:52:07 浏览:216
经济法基础2018分数分布 发布:2025-09-17 10:24:20 浏览:837
刑事技术与依法治国 发布:2025-09-17 10:20:02 浏览: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