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会学和法史学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A. 法社会学对法的概念有何独特理解
[shè huì xué]
社会学 (研究社会的学科) 编辑
社会学是系统地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专体的科学,起源于属19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从社会哲学演化出来的现代学科。社会学是一门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学科。主要有科学主义的实证论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理解方法,它们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主要目标。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了由微观层级的社会行动(agency)或人际互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因此社会学通常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并列于社会科学领域之下。
B. 法律社会学和法律人类学之间的区别
通俗的说社抄会学着重于社会的袭构建,一个社会何以可能的宏观理念,社会的结构,社会的普遍现象综合分析出的理论知识。研究对象是群体不是个体或者特例,一个群体的生活环境作用于人,人反过来对生活环境进行影响。将社会理论化再把理论应用于社会改造的学科。着重于分析大量调查数据,从现象利用现有理论发觉本质,在将理论加以创新。
人类学和他的名字一样着重于人,着重于人文信息,从人本的角度研究群体的特质,着重于文化对人类的影响,研究一个群体特定的文化。更人性化的学科。需要对一个群体,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组织有深入的内涵的了解而不仅仅是概念化或者数字的分析。研究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
C. 法国社会学的当代法国社会学的特点
①学科间的交叉影响和跨学科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社会学与哲学的相互交叉和影响日益加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使人们对社会整合和社会均衡的观点产生怀疑,“存在”和“社会含义”的命题成为讨论的主题,而这种讨论往往处在社会学和哲学的边缘。战后对法国社会学影响较大的学科还有人类学和历史学。法国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有着历史的姻缘,结构主义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是莫斯的学生,而莫斯直接师从于迪尔凯姆。列维-斯特劳斯在《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9)一书中更新了社会结构的观念,在《结构人类学》(1958、1973)中进一步把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三种经验分析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了社会结构的一般理论,此后在《野性的思维》(1962)和《神话集》第 4卷(1971)中把研究领域扩展到巫术、宗教、造型艺术、音乐、神话等,提出了精神发展的非连续性原理(亦称观念断裂原理)。人类学所揭示的在社会结构和精神结构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使社会学受到很大的启发。法国新史学对社会学的影响也是明显的。新史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历史“年鉴学派”,代表人物是M.布洛克和L.费布弗尔。新史学注重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经济结构、心态结构、人口结构和生态地理结构等方面的变迁过程,涉猎到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特别是F.布罗代尔对心态结构的分析,曾一度成为整个社会科学的时髦话题。在新史学转向社会学传统领域的同时,社会学更加注重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联系。对工业社会和社会现代化的研究,是战后法国社会学的重要课题。这方面研究的必要前提是了解历史学、人类学、经济学对传统社会的描述和分析。M.福科对法国社会学也有重要影响,他的研究兴趣主要在历史学和哲学方面。他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去发掘以往的历史学和社会学尚未涉及的领域,在《古典时期疯癫的历史》(1961)、《诊所的诞生》(1963)、《监视与惩罚》(1975)等著作中,对精神病、临床医学和监狱的历史作了独到的分析,通过一个个微小的侧面揭示了社会的组织形式、权力结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从古典时代向现代的转化过程。特别是《监视与惩罚》一书,在美国被视为越轨行为社会学的杰作,在法国则被列入管理学和组织社会学的必读书。通过福科和列维-斯特劳斯著作的阐述,弗洛伊德在图腾和禁忌的研究中所运用的精神分析方法,受到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的广泛重视。
②社会统计分析成为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古典社会学的基本方法是定性分析,最早的一批创始人都力图建立一套宏大完备、包容一切的理论体系,此后的研究者研究的目的多侧重于检验、解释和更新学派创始人的理论。到了80年代,人们更注重运用操作理论工具来分析社会现象,“可操作性”成为社会学的重要术语。除了资料搜集、访谈和问卷调查,社会统计方法越来越被重视。例如,对阶级、阶层的分析,过去一直着重于建立理论解释模式,1950年法国对社会职业阶层(CSP)实行正式分类编码后,这方面的研究大大深化了。法国社会学的一切经验性分析都离不开两个权威统计机构,即国家经济研究和统计中心 (INSEE)和国家人口研究中心(INED)公布的资料和数据。它们定期提供大量系统的数据,较之文献搜集和个案分析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使大范围的社会分析成为可能,也使社会学的研究得以进入更加精确的微观领域。
③社会学日趋分化和多样化。社会学在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以后,不断地在自身界定中与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基本划清了学科界限。与此同时,社会学内部也发生了分化,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政治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先后从社会学中分离出去,或者成为独立的学科,或者并入其他的学科。社会学朝着更加多样化、更加深化的方向发展,除了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等传统分支学科外,劳动社会学、企业社会学、组织社会学、行动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宗教社会学、艺术社会学、闲暇社会学等分支学科逐步在社会学的母体中成长起来。在多样化的趋势下,法国社会学更加注重学科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合理化。
④社会学的职业化特征日益明显。过去,社会学主要是围绕着教学和研究而发展,多数学生是把社会学当作一门补充知识来学习的。从1958年开始,法国设立了社会学学士文凭。从1975年起,20多家大学和研究所先后设立了社会学“深入学习文凭”(DEA,相当于博士资格文凭)和“高级专业文凭”(DESS),1976年以后又设立了社会学博士文凭。越来越多的社会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到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行政机构等实际部门工作。到80年代后期,法国社会学家的人数已从战后初期的10多人发展到1000余人。他们大都经过城乡发展、劳动、企业、家庭、公共政策、公众舆论、社区等方面的专业训练,除了教学和理论研究外,主要从事三个方面的职业活动:在专门业务研究机构工作,通常是针对某一实际问题制订和实施各项调查计划,并运用统计手段进行资料分析,向有关部门和人员写出评估或预测研究报告;在企业或行政机构的职业培训中心工作,主要对各类职业人员进行社会学应用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培训;在咨询事务所工作,主要就社会流动、组织机制、企业规划、民意趋向、人员就业等实际问题提供咨询,这种咨询事务所多数与一些国营企业或私人企业签有长期的咨询合同。
法国社会学经过150余年的曲折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较为完备的、有自己特色的学科,在理论上有许多新的创造和新的突破,它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实际功能也逐步得到社会的公认。
D. 法学和社会学,法学和哲学的关系
(一)法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具有综合意义的社会科学,主要研究回社会结构、社会活答动及其进程的宏观问题。法学与社会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交错的关系。一方面法学是要研究社会中的法,把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另一方面,社会学要通过法律来研究社会,因此两者有着极其广泛的共同论题。
(二)法学与哲学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哲学与法学的关系十分密切,19世纪之前,法学一直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随着人们对法学认识的发展,法学逐渐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但法学始终受到哲学的巨大影响。法学与哲学的关系在法理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法理学是对法的基本问题的哲学思考。
E. 法律社会学与法学的区别和联系
(一)法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具有综合意义的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结版构、社会活动及其进权程的宏观问题。法学与社会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交错的关系。一方面法学是要研究社会中的法,把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另一方面,社会学要通过法律来研究社会,因此两者有着极其广泛的共同论题。
F.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其他历史类型法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不具有威慑性和人性化,这就是根本的区别。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回导的、以工农联盟为答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们构建的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作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实践,为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波澜壮阔的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伴而生、相互促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6)法社会学和法史学的根本区别在哪里扩展阅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G. 法律社会学与法理学对法理概念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法律社会学是将法律置于其社会背景之中,研究法律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和法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从社会整体观念出发,认识法律的社会 基础和社会作用,从而更好地利用法律的控制作用解决社会问题。 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又称法社会学。由于学科内支派繁多,对它尚无确切的定义。法律社会学可以看到社会条件、社会结构、政治结构乃至微观上的个人的行动对法律的影响。很多问题都可以纳入法律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如女权主义、同性恋问题,以及在国际交往中出现的不同社会的不同做法如对待安乐死的态度问题,西方由于基督教的传统和某些技术问题而对安乐死相当慎重。(再如人工流产问题,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的问题,等等。)我们仅仅通过概念法学的角度都很难理解这些问题。只有把部门法的边界打破,把学科的边界打破,问题才能达到很好的认识和解决。
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H. 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 的区别
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的区别:
社会研究方法就是指的社会学,版什么什么学就是研权究什么的。比如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的。
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其中定量研究以问卷法最为普遍,定性研究以访谈法最为有名。其他还有参与者观察及统计研究、文献分析等。
I. 历史学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基本观点
历史制度主义的基本思想是西方学者在对政治系统论、结构功能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以及旧制度研究等理论的批判和继承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它有选择地继承了传统制度主义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如重视历史的价值,结构对行为特有的塑造功能,归纳法等;另一方面,又汲取了行为主义革命时期乃至后行为主义时期的最新研究成果。“集团理论”、“结构- 功能主义”、“回归国家学派”、“组织理论”、“学习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历史社会学”等诸多理论都是历史制度主义赖以生长的土壤和养料。在研究方法上,历史制度主义在改造传统制度研究那种律法尊重主义 (legalism)、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整体主义(holism)、历史主义(historicism)、规范分析 (normative analysis)基础上,兼收并蓄了行为主义时期动态的、量化的、模型化的科学化研究进路,这成为新、旧制度主义区隔的一个显著标志。更为重要的是,历史制度主义还被赋予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整合者身份。如果说社会学制度主义走的是“适当性逻辑”,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偏爱的则是“算计逻辑 “。一个是宏观视角下文化模式对行为的塑造和建构,一个是微观层面上正式规则对行为和利益的认知与追逐。历史制度主义的显著特征即在于,在文化模式--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和微观行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间取了一个中间值,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二者的以历史为基础的结构性大事件分析法。
社会学制度主义:建立在社会人的假设基础之上——区别于单纯的经济人或理性人,强调义务和责任,但也没有忽视人的自利特征。个人的政治行动受到制度、习俗、惯例的规定和制约,不完全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个人的偏好不是既定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能够影响和塑造个人的性格、偏好以及行为方式等。
主要观点:1、关于制度的概念。社会学制度主义认为偏好、资源的分配和规则都是内生于制度的,应在制度框架内来认识公民个人的行为,观念和思想,人是制度中的人,并且一出生就处在一定的制度之中,学习和适应特定的制度规范。
2、关于制度来源。社会学制度主义认为意义结构的制度来源于人们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适应性逻辑”(a logic of appropriateness) 。日常规范(如典礼、仪式等) 非常自然的来自于受这种逻辑支配的人们之间的互动。
3、何为好制度。在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看来,制度的容量以及制度适应环境的能力普遍被看作是好制度的标志,组织存在的时间越长就越意味着某种制度是成功的。因此,从规范性标准来看,能够将价值灌输给成员的制度是好制度;从规制(regulated) 角度看,能够控制参与者行为的制度是好制度;从认知(cognitive) 的角度看,处理信息的能力越强,能更好地从信息中得出适宜性结论的制度是好制度
4、个人与制度的相互影响。社会学制度主义强调制度对个人的影响,制度是一种规范、象征、意义结构、组织结构等多要素的复合体,制度通过意义解释、规范来影响个人的偏好进而影响个人的行为,个人在组织中会通过三个步骤,即习惯化、客观化、沉淀化最终形成对组织或规范的认同。
J. 法社会学的问题
、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2、哲学基础是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透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这三类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 形而上学(metaphysics),知识论(Epistemology)以及伦理学(Ethics)。
最初的三类问题分别是:
* 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
* 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
* 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
3、法社会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西方法律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分析
1:从19世纪未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使各种社会矛盾趋向激化,战争、经济危机等灾难频繁来临;旧的利益结构急剧变动,新的利益结构正在形成,新旧利益的冲突不可避免;这些社会问题都需要法律进行回应与解决。法学家和社会学家感到用17、18世纪形成的传统思想已不可能解释日益变化着的社会需要,必须冲破传统的概念法学、分析法学的束缚。通过调整法学的结构,创立新的理论,如果法学与社会脱节,仍然在传统的思维空间和法律范畴内工作,仍然只是注释现有的法律,不为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服务,不为政府解决蜂涌而至的社会问题出谋划策,不去考察法律的实践效果,法律就没有多大用处。
2: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民主法治理想之间产生的空距越来越大,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关注以往法律没有涉及的领域,如劳动、福利、教育、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劳工法、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公共交通法、经济法等社会立法不断制定出来,“法律的社会化”成为时代的潮流。“法律的社会化”的主要内涵是:古代和中世纪的法律精神是义务,强调人民服从国家的权力。从17、18世纪“天赋人权”的观念流行以来,法律精神转向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进入20世纪后,资产阶级要求充分利用国家权力和各种法律手段来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法律不仅要注意保护个人利益,而且更应强调保护社会利益,因此用“社会化的法律”代替强调个人权利、自由的法律。法律社会化的结果产生了大量的社会立法,如劳工法、最低工资法、环境保护法、住房法等,这是20世纪初席卷西欧、北美的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
这些社会化问题和法律实践当然要求对法学理论作出调整,如果法学研究依然与现实生活脱节,象分析法学那样局限于现有法律制度的要素和结构分析,进行纯粹的法律探讨,机械地注释成文法和判例法,不为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指南或提出意见,就不能适应社会和法律实践的需要。社会法学就是在这种强烈的和积极的社会推动下,并借助于社会学家提供的新观念和方法应运而生的。
3: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一贯主张把法放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理解。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亚里斯多德的社会观念,从中世纪的阿奎那到启蒙学者对人和社会本质的看法,都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学因子。自17-18世纪开始就有不少学者认识到应在法与社会的关系中或在法的社会背景下研究法律。如英国哲学家休谟在《人性论》一书中就认为,法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制度,它起源于社会常例,而不是人性。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一直试图探讨社会环境对法的影响,强调地理、气候、国土和人口等自然条件对法律制度的影响,注意在社会现实中研究法与其他社会的相互关系,并把法的精神解释为“法律同各种政制、风俗、气候、宗教、商业等等应有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孟德斯鸠被奉为法社会学的先驱。德国法学家萨维尼和英国法学家梅因等历史法学家也很重视探讨法的发展动力,强调法与社会环境和在社会环境与社会历史中发现法的真谛,当然,休谟、孟德斯鸠和历史法学家们的论述只是预示着社会法学,还不能把他们的学说冠以“社会法学”之名。
4、法律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来源于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社会学。他们认为确保知识内容可靠或科学的唯一途径,是将知识建立于观察经验的基础之上,哲学不应以抽象推理而应以“社会学”为根据,知识的进步只能通过观察和实验。社会学的目的论和方法论启发了一大批学者运用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观察和研究法与和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