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侵权法的理论基础社会连带

侵权法的理论基础社会连带

发布时间: 2021-03-10 12:37:10

㈠ 获得工伤赔偿后 可否再要求侵权赔偿

当然可以了,工伤赔偿与侵权赔偿本就属于不同的法律关系。当事人被他人侵权,既符合工伤,又符合侵权的,可以同时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申请工伤认定 获得工伤待遇赔偿,又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要求侵权人 赔偿人身损失。

《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民事部分)纪要》
9.被侵权人有权获得工伤保险待遇或者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侵权人的侵权责任不因受害人获得社会保险而减轻或者免除。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三十条和四十二条的规定,被侵权人有权请求工伤保险基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险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或者其他保险待遇。

10.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劳动者因第三人侵权造成人身损害并构成工伤,侵权人已经赔偿的,劳动者有权请求用人单位支付除医疗费之外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可以就医疗费用在第三人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范围内向其追偿。

㈡ 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的与其他学派区别

庞德曾将社会法学派和其他法学派(主要是分析法学派和自然法学派)的区别归纳为以下几点:该派着重法的作用而不是它的抽象内容;它将法当作一种社会制度,认为可以通过人的才智和努力,予以改善,并以发现这种改善手段为己任;它强调法所要达到的社会目的,而不是法的制裁;它认为法律规则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指针,而不是永恒不变的模型。

㈢ 当今法律社会上连带责任是什么

所谓连带责任,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当事人对其共同债务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并能因此引起其内部债务关系的一种民事责任。当责任人为多人时,每个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责任,各责任人相互间有连带关系。
它属于共同责任中的一种。传统民法并无并行的连带责任概念。该概念颇具中国特色,大概是指与补充性连带责任相对立的连带责任形态。连带责任确定后,依债务人承担责任的先后顺序不同,可将连带责任划分为并行的连带责任与补充的连带责任。并行的连带责任的各债务人之间不分主次,对整个债务无条件地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向任一债务人主张清偿全部债务。补充连带责任须以连带责任中的主债务人不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为前提,从债务人只在第二次序上承担补充性的连带责任,例如,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合伙人与合伙企业的对外债务、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经营者对受第三人侵害的人等。
具体地说:(1)连带责任是一种多数主体责任,即与债权人相对应的债务人在数量上为两个以上。(2)连带责任是违反法律义务所承担的民事责任。这种法律义务首先是合同法上的义务,即给付义务,表现为作为。合同法上的义务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约定(如约定的连带保证责任),也可以是对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定(如法定的合伙人对合伙债务的连带责任)。其次是侵权法上的义务,即不得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益的义务,表现为不作为(如共同侵权的连带责任)。(3)连带责任人中任何一人对违反法律义务的后果都必须负全部责任。

㈣ 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的学派起源

法国A.孔德在西方法学著作中,常被认为是早期社会学法学的创始人。社会学法学的早期代表英国社会学家H.斯宾塞认为社会和国家如同自然界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生存竞争和强存弱汰;法的任务只在于维护个人自由;每个人只要不妨害他人的同样自由,就可以从事他所愿意从事的任何活动。奥地利社会学家L.贡普洛维奇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种族斗争;国家起源于较强的原始民族对较弱的原始民族的征服;法是社会中统治集团通过国家权力对被统治集团进行统治的工具;法的原则不是平等而是不平等。法国社会学家G.塔尔德和美国社会学家L.F.沃德等人则被认为是早期社会学法学中的心理学法学派创始人。19世纪末新功利主义法学的主要代表R.von耶林和新黑格尔法学首创人J.柯勒,也被认为是早期社会法学派的首创人。20世纪社会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奥地利法学家E.埃利希、德国社会学家M.韦贝尔、法学家H.坎托罗维奇和美国法学家R.庞德等。与早期社会学法学家的主要区别是:他们不仅认为法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特别强调法的社会作用和效果;他们不是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是强调社会利益和社会调和;他们不是仅从人种学、生物学或心理学一个角度,而是综合各门学科解释法律现象。

㈤ 民法的权利本位,义务本位,社会本位的演变顺序是什么

所谓民法本位,是指民法的基本观念,其实质是指民法的直接根据,即立法理由,是民法的一种价值取向,具体说来,也即民法的利益选择问题,特别是当个人利益、家族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民法所表明的一种态度。
一、我国民法本位的演进
(一)中国古代的义务本位
在我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伦理等级关系,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个人只是整个家族的一分子。这一时期的民法设计以义务为中心,法律中多为禁止性规定和义务性规定,且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不分,其目的在于对不同身份的人课以不同的义务,以维护社会秩序。所以义务本位观又可称为身份本位、等级本位。法律就是通过规定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义务,来确认他们的不同身份和等级。妻子对丈夫、子女对家长、奴隶对主人、臣民对君王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义务为链接。义务本位的法律的实质是:法律之确认少数人乃至一个人享有完全的权利资格,多数人不享有或只享有不完全的权利资格。
(二)清末民初的权利本位
清末,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竞争时期,权利本位的民法盛行。在以沈家本为首的法理派的努力下,以权利本位为原则,制定了一系列民法规范,但没有真正贯彻下去。虽然这些以权利本位为原则的民法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丰富人的品格内涵为指导思想,它表现为法律是确认和保护权利的基本手段,法律是权利的载体,法律通过规定人的权利实现人的人格。权利本位的法律实质是:法律确认所有的人都享有人的资格,承认所有的人都是人。虽然清末民初的权利本位并不完全体现西方的权利本位,但结合当时的环境,不能不说是一个突破。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社会本位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以国家和社会本位法律观为理论基础,受西方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影响,南京国民政府的第一任立法院院长胡汉民确立了“社会本位”的立法原则。这一立法思想被充分贯彻到民事立法中去,立法要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以谋公共的幸福为前提。传统民法的三大原则即所有权神圣、契约自由和过错责任,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削弱或限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本位仅仅是直接从西方移植过来,它所经历的社会环境变化与西方不同。这或许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法实施不理想的原因。
(四)新中国的国家、集体本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对西方权利本位作了深刻的批判。在实际的运行中,片面强调国家、社会利益,在法律思想上表现为“彻底的社会本位”、“极端的社会本位”。纵观我国民法的发展史,民法本位多是义务本位,或与义务本位貌异神合的所谓“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缺失,民法衰微,民众权利主体意识淡薄,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利于法治现代化的建设。

㈥ 社会连带主义 是什么意思

社会连带主义 是以实证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社会
学理论流派,在政治学、法学等领域中也有较大影
响。20世纪初,法国社会学家蒲日热发表《连带关系》、《连
带关系的哲学论》二书,系统提出和论证了社会连带关系
学说,奠定了社会连带主义的理论基础。法国法学家、社
会学家狄骥也是主要代表人物。他们认为,由于人们共同
的、不同的需要,产生了同求、分工两种连带关系。只有通
过连带关系与他人合作,人们才能实现共同或不同的需
要。因此社会连带关系是社会最高原则,是一切社会规范
的基础。国家、法律、政治只是社会连带关系的反映,只能
促进、保护这种关系。所以应该用“国家公务概念”代替传
统的国家主权概念,用“社会职能概念”代替公民权利概
念。而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工人被迫出卖劳动力都是
有连带关系的职责,也只有彼此合作才能互相实现需求。
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存在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

㈦ 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的支派发展

在20世纪的西方法学中,还有不少派别虽与庞德等人的社会法学派观点有所不同,而在许多基本观点上又极为类似,因此可列为社会法学派的支派,如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见狄骥)、美国的现实主义法学派、欧洲大陆各国的自由法学派、利益法学派、北欧各国的斯堪的纳维亚法学派以及心理学法学派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法学派在理论上并无显著改变,但在方法论上日益与自然科学或综合学科结合而成为一种应用法学。

㈧ 爱米尔·涂尔干的其他思想

除了对犯罪学和刑罚学的研究以外,涂尔干还对法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非常感兴趣。在古典社会学家中,他是法律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 在他的早期作品中,他把法律的分类视为不同类型的“社会连带”的直接反应,因而可以说法律可能揭示“社会连带的本质,故而社会学有必要对法律进行研究。但是后来,他强调法律本身作为社会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就有重要的意义。在杜尔凯姆后期的观点中,法律(不论民法或是刑法)是社会基本价值的表达和保证,为社会团结的不同方式表达。涂尔干发现现代社会的法律越来越表达一种道德上的个人主义,同时他也认为或许这种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是对社会连带的当代境况的唯一通用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个人主义是人权的基础,包含了个体尊严和个体自治的两种属性。但是这种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以及自我本位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他认为后两者没有任何道德基础。他的诸多追随者,比如马塞尔·毛斯(Marcel Mauss)、保罗·福孔内(Paul Fauconnet)等在法律社会学领域也有所专长或作出了杰出贡献。

㈨ 那部法规规定交通事故导致的工伤可以获得双重赔偿

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劳动者因工伤事故受到人身损害,按《工伤保险条例》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的,劳动者可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工伤保险关系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劳动者完全可以既依《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又依《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获得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9)侵权法的理论基础社会连带扩展阅读: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㈩ 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的介绍

19世纪末叶以来资产阶级法学中一个派别。又译社会学法学派。西方法学家一般认为该派具有下列的一个或两个特征:①以社会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法,认为法是一种社会现象,强调法对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或效果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对法的影响;②认为法或法学不应像19世纪那样仅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应强调社会利益和“法的社会化”。

热点内容
劳动法的规定证书 发布:2025-09-16 14:37:46 浏览:394
辱骂人应该成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6 14:30:21 浏览:374
劳动法中一周工作几天 发布:2025-09-16 14:26:21 浏览:658
山东劳动法产假规定2015 发布:2025-09-16 14:22:37 浏览:885
法院翻译方案 发布:2025-09-16 14:08:32 浏览:704
任前法律知识和廉政考试 发布:2025-09-16 14:06:36 浏览:546
清末对诉讼法编撰的 发布:2025-09-16 13:49:08 浏览:163
不是被告人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9-16 13:42:58 浏览:409
西安市法律援助网 发布:2025-09-16 13:39:19 浏览:766
是档案法治的灵魂和核心 发布:2025-09-16 12:51:40 浏览: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