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社会组织治安法
① 我想问下涉嫌擅自经营旅馆是否构成违法要拘留吗
这种行为是违法的。经营旅馆需要公安机关许可,如果擅自经营,可能处以拘留或罚款等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1)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登记的活动,以社会团体的名义,以及被禁止后的活动;
(2)依法注销的社会组织仍以社会团体名义开展活动;
(3)未经公安机关许可,未按照国家规定经营的行业。
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予以取缔。
取得公安机关许可的经营者,违反国家有关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公安机关可以吊销许可证。
(1)非法社会组织治安法扩展阅读:
案例 天津市开展旅馆业清理整治行动取缔无证黑旅馆273家
为深化“治安乱点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天津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组织全市治安管理部门深入全市旅馆业经营单位,对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开展全面清理整治。截至目前,共出动警力1260人次,检查各类旅馆2885家次,取缔无证经营旅馆273家,行政拘留63人。
行动中,天津市治安管理部门对外来人口集中、治安状况复杂等地区开展“地毯式”排查,最终将西青大寺及北辰宜兴埠、小淀等无证照“黑旅馆”;
带住宿功能“黑洗浴”相对集中的8个乱点地区,将近百家可能存在违规经营的旅馆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开展清理整治奠定了基础。
全市治安管理部门将旅馆业违规经营行为和取缔无证照“黑旅馆”作为打击重点,共检查发现住宿不登记、一证多住、持他人身份证入住等违法违规经营问题305处、不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等方面隐患430处,处罚旅馆75家、从业人员44名。
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会同有关单位开展联合检查,对滨海新区、和平、河西、静海等地区违反涉外人员住宿信息登记制度的6家酒店,全部处5000元罚款,并对不落实整改措施的部分酒店吊销《特种行业许可证》。
针对“黑旅馆”问题,治安管理总队组织属地公安分局联合市场监管、综治等政府职能部门对西青大寺及北辰宜兴埠、小淀等地区进行反复清理和集中整治,取缔无证旅馆216家,行政拘留24人。
近日,公安红桥分局抓获了3名在天津市多次实施盗窃的犯罪嫌疑人。据交代,3人入住在天津市河东区天津站地区一酒店,在对该酒店进行调查核实时发现,酒店并未对3人进行登记验证。公安机关对该酒店依法予以取缔。
② 民政部公布78家非法社会组织名单,为何取缔非法社会组织
其实在我们的社会上还是有一些非法组织的,这些非法组织可能坐着一些非法的事情,而且也是想要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的,这些非法组织可能会对我们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国家是能够积极的去打击那些非法组织的,而且也是会取缔那些非法组织的,我们一定会加大更多的力度去打击。民政部公布78家非法社会组织名单,为何取缔非法社会组织?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非法社会组织会给社会带来负面效应。
其实我们的确是十分重视取缔非法社会组织的,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够取缔非法社会组织的话,很可能就会让非法社会组织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这其实是特别严重的,而且社会组织也应当有一个正面的影响,而不是负面的效应。因此很多时候非法社会组织都是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的,因此要取缔。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③ 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1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0号公布 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五章 司法保护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四条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第五条 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年成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未年成人保护工作。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根据需要,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年先锋队及其他有关的社会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保护未成年人有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八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年成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第九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第十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年成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
第十一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第十二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前款所列行为,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照民法通则第十六的规定,另行确定监护人。
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十三条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十五条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十六条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第十七条 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十八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工读学校应当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工读学校的教职员应当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不得歧视、厌弃。
第十九条 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
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二十条 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第二十二条 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
第二十三条 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第二十四条 国家鼓励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艺等单位和作家、科学家、艺术家及其他公民,创作或者提供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出版专门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国家给予扶持。
第二十五条 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第二十六条 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第二十七条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第二十八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任何组织和个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第二十九条 对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负责交送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暂时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容抚养。
第三十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的个人隐私。
第三十一条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第三十二条 卫生部门和学校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预防疾病工作。
第三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发展托幼事业,努力办好托儿所、幼儿园,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兴办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提倡和支持举办家庭托儿所。
第三十四条 卫生部门应当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对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的业务指导。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和训练幼儿园、托儿所的保教人员,加强对他们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教育。
第三十六条 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十七条 未成年人已经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为他们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第五章 司法保护
第三十八条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第三十九条 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四十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少年犯管教所,应当尊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审前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的成年人分别看管。
对经人民法院判决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服刑的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
第四十二条 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年成人的资料。
第四十三条 家庭和学校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配合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所在的少年犯管教所等单位,共同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第四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第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离婚双方因抚养未成年子女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应当根据保障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判决。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七条 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其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九条 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第五十条 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
第五十一条 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依法从重处罚。
第五十二条 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虐待未成年的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司法工作人员违反监管法规,对被监管的未成年人实行体罚虐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溺婴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明知校舍有倒塌的危险而不采取措施,致使校舍倒塌,造成伤亡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
引诱、教唆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卖淫的,依法从重处罚。
第五十四条 当事人对依照本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本法制定有关条例,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制定实施办法。
第五十六条 本法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④ 对非法社会组织予以取缔属于处罚吗
都有可能,有可能是行政也有可能是刑事犯罪。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
第三十五条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社会团体筹备活动,或者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以及被撤销登记的社会团体继续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⑤ 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哪个部M管辖是刑警还是治安
⑥ 浙江省公安厅“保安资格考试题目”
浙江省保安资格考试试题
浙江省保安资格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在现场急救中,给成人做心肺复苏时,5个循环约需要( B)分钟。
A: 1 B: 2 C: 3 D: 4-5
2、保安员在流动岗位工作的方式是(B )。
A: 在岗位区域巡逻
B: 按照规定巡回路线和频次进行巡视
C: 按照规定巡回路线巡视一遍
D: 按照规定巡回的频次进行单向巡视
3、道路是交通活动的场所,因此在道路上禁止( B)。
A: 放置隔离栅栏 B: 堆放沙石
C: 设置交通信息指示牌 D: 设置交通标志
4、为防止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在工程施工现场巡逻的保安员不需重点检查的是( B)。
A: 消防器材设施是否完备
B: 是否存在非法用工现象
C: 安全照明是否有效
D: 施工现场是否违章使用明火
5、区域巡逻的对象不固定的是(D )。
A: 区域 B: 地段 C: 目标
D: 人员
6、道路交通是指人们或者人们借助某种运载工具,以(D )为活动场所,实现空间位置移动的过程。
A: 公路 B: 铁路 C: 广场 D: 道路
7、保安员在执行勤务时,要加强戒备,在(A)方面保持适宜的戒备状态。
A: 思想和身体 B: 思想和心理 C: 心理和行动 D: 身体和行动
8、胸外心脏按压频率是每分钟(D )。
A: 80次 B: 60次 C: 120次
D: 100次
9、以下叙述中,(A )不是保安员应享有的权利。
A: 实施交通管制
B: 签订劳动合同
C: 接受表彰奖励
D: 享受劳动保护
10、安全技术防范是一种由探测、(C )、快速反应相结合的安全防范体系。
A: 保安
B: 出警
C: 延迟
D: 监控
11、干粉灭火器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D )扫射。
A: 火焰上部
B: 火焰中部
C: 火焰中下部
D: 火焰根部
12、该交通标志的含义是(B )。
A: 禁止非机动车通行
B: 注意非机动车
C: 非机动车通行
D: 禁止自行车通行
13、在防火巡查时, 要检查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下列案例属于安全用火、用电的是(B )。
A: 某美容美发厅用电暖器烘烤毛巾
B: 某人离开办公室,所有用电设备处于关闭状态 C: 某人用塑料衣架在电线上晾晒衣服 D: 某人装修房间,私拉电气线路
14、风险分析是指在特定系统中进行危险辨识、频率分析、( C)的全过程。
A: 资料调查 B: 环境调查 C: 后果分析
D: 资产辩识
15、在城市道路上,货运机动车在留有安全位置的情况下,车厢内可以附载临时作业人员(A )人。
A: 1-5
B: 5-6
C: 7-8
D: 9-10
16、( C)不属于道路交通活动中的车。
A: 机动车
B: 非机动车
C: 火车
D: 无轨电车
17、在保安服务工作中,当发生重大案件或事故时,应急处置的第一道程序是(A )。
A: 报告公安机关和单位领导 B: 维护现场及周边秩序 C: 向周围人员求援 D: 紧急进入现场处置
18、下列不属于室内消火栓组成结构的消防设施是( A)。
A: 火灾报警系统 B: 消防水池 C: 消防给水设施 D: 消火栓箱
19、非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向左转弯时,应靠路口中心点( A)转弯。
A: 右侧 B: 左侧
C: 最近处 D: 最远处
20、保安员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A)。
A: 在从业单位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安全防范服务
B: 在从业单位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治安管理服务
C: 保安员以私人名义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安全管理服务
D: 保安员以私人名义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各种安全服务
21、建筑物消防安全疏散设施不包括(D )。
A: 安全出口
B: 疏散指示标志
C: 应急广播
D: 普通电梯
22、由木材、棉、毛、麻、纸张引起的火灾属于( A)。
A: A类火灾
B: B类火灾
C: C类火灾
D: D类火灾
23、使用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一人快速取下喇叭筒并展开喷射软管后,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人( B)。
A: 拔掉保险卡,旋转开启旋钮
B: 快速按顺时针方向旋动手轮,并开到最大位置 C: 快速按逆时针方向旋动手轮,并开到最大位置 D: 拔去保险销,压下压把
24、保安员小张和小李在巡逻时,接到小区一位居民的反映,称其隔壁邻居家门户敞开,家中无人,物品凌乱。小张和小李赶到现场后,首先应当做的是(D )。
A: 先锁门,再报警
B: 先看损失大小,再决定是否报警
C: 先通知失主回家清点物品,再看损失大小决定是否报警
D: 保护现场并且报警
25、甲和乙发生争执,乙生气离去,过了一会儿,甲看见乙气势汹汹地拿着菜刀跑来,认为乙要砍自己,就拿起砖头朝乙头上砸去,致乙死亡。甲的这种行为属于(D )。
A: 紧急避险 B: 自救行为 C: 正当防卫 D: 犯罪行为
26、保安押运公司为某银行护送款项,途中突然发生爆胎,造成运钞车无法行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C)。
A: 立即报警
B: 向本单位报告
C: 请求银行派车将款项接走
D: 严密看管所押物品
27、对突发性火灾事故的处理顺序,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B)。
A: 确认火情-->及时报警-->组织疏散与扑救-->启动应急预案
B: 确认火情-->将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转入自动状态同时拨打电话报警-->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疏散与扑救
C: 确认火情-->及时报警-->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疏散与扑救
28接到火灾警报后,消防控制室值守人员确认火情的做法错误的是(C )。
A: 通知报警区域的巡查人员到现场确认
B: 通知报警区域的工作人员到现场确认
C: 控制室职守人员必须立刻到现场确认
D: 利用控制室的监控设备和报警设备确认
29、不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巡逻特点的是(B )。
A: 危险因素不确定 B: 勤务难度适中
C: 精力、体能消耗大
D: 处置要求高
30、某市私营保安服务公司客户经理甲负责按月到客户单位收取保安服务费。某日,甲从客户单位收到保安服务费6万元。甲回到保安服务公司后,将其中3万元交给公司财务入账,其余的3万元据为己有。甲的这种行为属于(C )。
A: 贪污行为
B: 诈骗行为
C: 职务侵占行为
D: 侵占行为
31、保护好火灾现场,能为查清火灾发生的真正原因提供许多重要的证据,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
A: 划出警戒区,指派专人看护,除事主外不准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B: 火灾现场的一切遗留物,燃烧过的物质及其陈设的位置,必须保持原样
C: 火灾现场的一切遗留物,未燃烧过的物质及其陈设的位置,必须保持原样
D: 撤销现场保护,清扫火灾现场,必须得到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关的同意
32、警告标志的作用是警告( A)。
A: 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
B: 车辆、行人不准通行
C: 驾驶人前面有弯路
D: 驾驶人前面容易拥堵
33、保安员陈某在执行一次随身护卫的工作中,护卫对象遭遇滋扰,这时他可以( C)。
A: 立即控制和扭送滋扰分子
B: 立即扣押滋扰分子
C: 将护卫对象转移到安全地带
D: 立即检查滋扰分子的身份证
34、(C )不能作为在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的逃生工具。
A: 避雷网(线) B: 逃生绳 C: 带电电线 D: 消防电梯
35、不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巡逻特点的是(D )。
A: 危险因素不确定
B: 勤务难度大
C: 精力、体能消耗大
D: 需要大批交通工具
36、申领《保安员证》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B )。
A: 高中以上文化
B: 品行良好
C: 遵纪守法
D: 品学兼优
37、关于保安员的职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 保安员是治安服务的主要力量
B: 保安员是治安服务的重要力量
C: 保安员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力量
D: 保安员是保安服务的主要力量
38、在急救现场,当你一人面对额头损伤者、前臂骨折者及呼吸心跳停止者三名患者时,正确的救护顺序是(B )。
A: ①额头擦伤者 ②前臂骨折者 ③呼吸心跳停止者
B: ①呼吸心跳停止者 ②前臂骨折者 ③额头擦伤者
C: ①呼吸心跳停止者 ②额头擦伤者 ③前臂骨折者
D: ①前臂骨折者 ②呼吸心跳停止者 ③额头擦伤者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下列属于A类火灾的是(B )。
A: 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B: 固体火灾
C: 气体火灾
D: 金属火灾
40、一名14周岁的学生甲,到某工厂偷东西,被保安员乙发现,甲就拿着棍子打乙并妄图逃跑,乙恼怒之下,拿起保安棍朝甲猛砸,将甲左腿打断。乙的这种行为属于(D )。
A: 正当防卫行为
B: 紧急避险行为
C: 正当业务行为
D: 犯罪行为
41、地震现场的救护原则是(B )。
A: 先远后近、先挖后救、先易后难
B: 先近后远、先挖后救、先易后难
C: 先远后近、先挖后救、先难后易
D: 先近后远、先挖后救、先难后易
42、发生在影剧院、体育场(馆)、集贸市场的群体闹事,属于在( B)发生的群体性治安事件。
A: 企业单位内部
B: 公共场所
C: 事业单位内部
D: 机关单位
43、下列不属于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是(C )。
A: 依法纳税 B: 维护民族团结 C: 享受义务教育 D: 保守国家秘密
44、如果在某单位的重要守护区域附近发生紧急情况,保安员以下(A )的行为是错误的。
A: 若是来人报称,应积极协助来人报警
B: 首先前去查看、救助,然后向领导报告
C: 如果守护力量充足,先加强对目标的守护,经领导允许后,可在职责范围内处置
D: 若是来电报称,应告知对方电话报警
45、当博物馆内夜间有小动物出没时,报警系统报警是属于( A)现象。
A: 误报警 B: 漏报警 C: 正常报警
D: 故障报警
不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巡逻特点的是(A )。
A: 危险因素确定
B: 勤务难度大
C: 精力、体能消耗大
D: 处置要求高
47、保安员小陈在石油化工厂执行巡查任务时,发现油料库房旁边通道的中间有一个约1米见方的纸箱子,他走到跟前仔细观察箱子的外观,没有任何标识,无法确认是什么物品。小陈处理箱子的正确做法是(C )。
A: 打开箱子查看
B: 向客户单位报告后,继续进行巡查
C: 向客户单位报告后,留在原地看护箱子等待有关人员处理
D: 直接将箱子搬走
48、高层建筑物中部起火,疏散通道被火切断,保安员可以引导人员(A )。
A: 疏散到相对安全区域,等待消防队救援
B: 清除障碍物后逃生
C: 尝试从窗口往下跳
D: 试图从火中冲出去
49、交通信号灯黄灯亮时,( B)。
A: 允许车辆通行
B: 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
C: 允许车辆左转弯
D: 车辆应当加速通过
50、某家娱乐城发生火灾,造成至少25人死亡、78人受伤。这种火灾属于( B)。
A: 特别重大火灾 B: 重大火灾 C: 较大火灾 D: 一般火灾
51、两组以上的保安员分别从不同的方位沿相互交叉的路线进行巡逻的形式是(C )。
A: 单线巡逻 B: 往返巡逻 C: 交叉巡逻 D: 点线巡逻
52、手指出血,为达到止血作用,应该压住( C)。
A: 出血手指的尖端
B: 出血手指根部前后两侧
C: 出血手指根部左右两侧
D: 腕部的桡动脉、尺动脉
53、下列设备可作为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前端设备是(A )。
A: 指纹仪
B: 摄像机
C: 报警器
D: 挡车器
54、搬运发生骨折的伤员前,要对骨折处进行有效固定。下面关于有效固定说法正确的是(D)。
A: 固定材料应直接接触皮肤
B: 固定时绑扎得越紧越好
C: 固定时不能超关节
D: 四肢骨折固定应将指(趾)末端露出
55、该交通标志是前方(D )的警告标志。
A: 傍山险路
B: 注意行人
C: 注意儿童
D: 施工
56、保安员在出入口值勤发现不法侵害时,错误的做法是( D)。
A: 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B: 将违法人员送交服务单位
C: 保护现场
D: 对违法人员进行审问
57、从事保安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 D)。
A: 大专以上文化教育
B: 高中以上文化教育
C: 小学以上文化教育
D: 初中以上文化教育
58、下列对保安员防火巡查的内容叙述错误的是( D)。
A: 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B: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C: 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D: 有消防设施、器材的部位是否有人员在位
59、在协助警察对违法嫌疑人或重大可疑人实施堵截时,谁的(A )谁就占有优势。
A: 动作快速准确
B: 动作稳重细腻
C: 动作规范有序
D: 动作猛烈过当
60、该图所要表达的是( C)消防器材。
A: 地上消防栓 B: 灭火器 C: 消防水带 D: 火灾报警器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61、该交通标志图是向右转弯标志。(×)
62、在道路交通活动中,方向指示信号灯红色或黄色箭头表示仅对箭头所指向方向起红灯或黄灯作用。(√)
63、火灾报警装置是用以接收、显示和传输火灾报警信号,并能发出控制信号和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控制设备。(√)
64、使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远及近,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
65、从事保安培训业务的专业师资人员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66、公安机关对于不符合设立保安服务公司条件的申请,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
67、普通数码式对讲系统是视频监控系统的子系统。(×)
68、虹视网膜识别技术,是用于视频监控系统前端设备中的技术。(×)
69、从事保安培训业务的专业师资人员必须具有10年以上治安保卫管理工作经历。(×)
70、紧急按钮不是入侵报警系统的前端设备。(×)
71、逐个验证是保安员逐个查验从出入口通行的所有人员、车辆及物资的证件和凭证的行为。(√)
72、电子巡查系统是对巡查人员是否按规定的路线、时间和数量巡查了规定地点,进行监督管理的最有效的工具。(√)
73、可视对讲系统是视频监控系统的子系统。(×)
74、防护级别是指存在于防护对象本身及其周围的、对其构成安全威胁的程度。(×)
75、电子围栏是入侵报警系统的前端设备。(√)
76、车辆探测器、挡车器是出入口控制系统的主要设备。(×)
77、现年56岁的刘某在某保安服务公司连续工作17年,现该保安服务公司因经营需要裁减人员,于是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程序解雇了包括刘某在内的一批保安员。该保安服务公司解雇刘某的行为是合法的。(×)
78、设置路障警戒是指对人员密集场所中的警戒对象,采取设置警戒线等方式进行封闭式隔离,防止无关人员接近保护目标和随意出入保护区域。(×)
79、从事武装守护押运服务的保安员的枪支使用培训应当由人民警察院校或人民警察培训机构负责。(√)
80、根据《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规定,保安从业单位应该根据岗位的风险程度为保安员投保意外伤害险。(√)
三、多选题
81、保安从业单位制定的紧急情况应急预案中应当包括(A,B,C,D,E )等内容。
A: 组织指挥 B: 应急措施 C: 力量配备 D: 职责分工 E: 通信联络
82、作为一名保安员,除了依法享有权利,还须履行相应的(A,E )义务。
A: 保守秘密 B: 勘查现场 C: 正当防卫 D: 紧急避险 E: 遵守纪律
83、下列灭火器可用于扑救B类火灾的是(B,C,D,E)。
A: 水型灭火器 B: 泡沫灭火器 C: 干粉灭火器
D: 二氧化碳灭火器
E: 干砂
84、发生火灾被迫跳楼时,保安员需要提醒逃生人员注意的是(A,B,D,E )。
A: 将绳子或布条的一端紧拴在牢固的门窗格或其它重物上,再顺着滑下
B: 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
C: 保证上肢先着地
D: 向地面抛下一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 E: 可以借助木板或竹竿等逃往相邻阳台
85、保安员在查验货物出库单时,应着重查验单据中写明的(B,C,D,E )。
A: 货物的外形 B: 货物的名称 C: 货物的规格 D: 货物的数量 E: 货物的型号
86、根据《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规定,(C,E)是保安员应享有的权利。
A: 开展安全检查 B: 登记出入车辆 C: 签订劳动合同 D: 开展巡逻守护 E: 接受技能培训
87、在现场急救中,现场救护人在(B,C,D,E )条件下,可以终止心肺复苏。
A: 伤员家属要求终止
B: 伤病员恢复自主呼吸及循环 C: 有医务人员来接替
D: 经医务人员检查伤员已死亡
E: 救护人精疲力竭,无法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88、下列关于保安员的守法义务中,说法正确的是(A,B,C,D)。
A: 守法是每一个保安员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B: 对于保安员来说,守法有更高的要求
C: 必须遵守《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中对保安员行为的禁止性规定 D: 遵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是保安员的基本义务
E: 保安员在非工作期间,不必遵守《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中的禁止性规定
89、入侵报警系统是指利用(A,D )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A: 传感器 B: 视频压缩 C: 综合布线 D: 电子信息
E: 生物识别
90、保安服务公司可以为(A,B,C,D,E)提供保安服务。
A: 学校 B: 机关 C: 企业 D: 游乐场 E: 演艺明星
91、纵深防护体系是兼有(A,C,D,E)的防护体系。
A: 周界 B: 盲区
C: 禁区
D: 监视区 E: 防护区
92、某市保安服务公司因为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准备单方面裁减保安员,该保安服务公司应当满足(A,C,D )等条件才能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A: 提前30日向全体保安员说明情况 B: 在裁减具体人员前严格保密 C: 公布裁减保安员的方案 D: 向某市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E: 向某市公安机关报告
93、某保安培训单位必须开设的培训内容有(B,C,D )等。
A: 刑事侦查手段 B: 守护巡逻技能 C: 火灾预防技能 D: 礼仪礼貌知识 E: 犯罪现场勘查方法
94、机动车行经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时,应当(B,C,D,E )。
A: 夜间行驶开启远光灯
B: 向左转弯时,靠路口中心点左侧转弯
C: 准备进入环形路口的让已在路口内的机动车先行
D: 在没有方向指示信号灯的交叉路口,转弯的机动车让直行的车辆、行人先行 E: 遇停止信号时,依次停在停止线以外
95、在出入口守卫勤务实施中,保安员按照规定应做好的工作有(B,C,D,E)。
A: 处理纠纷 B: 验证 C: 登记 D: 报告
E: 交接班
96、下列设备是停车场管理系统中入口设备的有(A,B,C)。
A: 发卡机 B: 挡车器
C: 车辆检测线圈 D: 全方位云台 E: 视频监视器
97、属于特种车辆的是(A,C,D )。 A: 前往抢救病人的救护车 B: 执行完救火任务的消防车 C: 赶往案发现场的警车
D: 赶往坍塌桥梁现场的工程救险车
E: 运送邮件的邮政车辆
98、扑救带电火灾必须使用绝缘性能好、不会发生触电伤人事故的灭火器,下列可以作为扑救带电火灾的有(C,D )。
A: 消防水枪直接喷射 B: 泡沫灭火器
C: 干粉灭火器
D: 二氧化碳灭火器 E: 室内消火栓
99、下列属于保安从业单位的是(A,B,E )。
A: 某市保安服务公司
B: 自行招用保安员的某中学
C: 自行招用保安员的某大学保卫处 D: 自行招用保安员的某企业保卫部 E: 自行招用保安员的某企业
100、勤务方案是保安员岗位工作的依据和指南,它的编写要求是(A,B,C,D,E )。
A: 结构编写合理 B: 全面 C: 细致
D: 文字简练 E: 操作性强
⑦ 在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里面有几款条例是针对聚众闹事和扰乱社会秩序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强行进入场内的;
(二)违反规定,在场内燃放烟花爆竹或者其他物品的;
(三)展示侮辱性标语、条幅等物品的;
(四)围攻裁判员、运动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
(五)向场内投掷杂物,不听制止的;
(六)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其他行为。
因扰乱体育比赛秩序被处以拘留处罚的,可以同时责令其12个月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违反规定进入体育场馆的,强行带离现场。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⑧ 非法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应由什么案件
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由下列要件构成:主体是境外的黑社会组织的人员;主观方面是故意;侵害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客观方面是在境外的黑社会组织,实施了到中国境内发展其组织成员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
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
境外的黑社会组织的人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犯前三款罪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⑨ 我急需一些关于对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评论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有三大亮点,主要表现在:与其它相关法律衔接更加紧密;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规定更具理性化;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和注重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更具人性化。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自1987年1月1日实施以来,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治安管理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如集体性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城市流浪乞讨问题。这些问题依据原有的法律解决有很大困难。因此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作更加完善和具体的规定非常必要。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这部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法律的立法宗旨在于,在保障公安机关履行治安管理职责的同时,也对权力的行使加以规范和监督,以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治安管理处罚法》比《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更具人性化,突出表现为三大亮点。
一、 与其它相关法律衔接更加紧密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实施以来,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最近十年,我国法制历程进步很快,许多法律相继颁布或者修订,这些法律在内容、形式、实体、程序上有很多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不一致的地方,造成立法不统一,行为表述不一致,处罚设定不一致,给公安机关执法带来很大问题和困难。纵观《治安管理处罚法》全文,其与《刑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相关法律联系更加紧密。
1、调整的内容大幅增加。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违反的治安管理行为只有八类73种,而修订后的《刑法》规定了400多条罪名,导致大量不构成犯罪,但确需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处罚无据,形成了“执法真空”。例如站街拉客,只处于卖淫的前期阶段,没有具体的卖淫行为,百姓反映强烈,可公安机关无法实施有效的惩治;存在安全隐患的大型活动,虽然违反了公安机关的安全规定,但只要没造成严重后果,公安机关无法处罚;强迫他人劳动,如果对人身未造成伤害,时间短又构不成非法拘禁,就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这些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可以处罚,消除无法可依的现象。
2、对治安管理处罚程序的适用作了明确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先于《刑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制定,使得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的一些规定与之相抵触,使法律规范本身存在着不一致、不协调、不衔接的现象,尤其表现在程序方面。为维护法制统一,《治安管理处罚法》注意处理好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与新《刑法》、《行政处罚法》以及其它相关法律的衔接。
在治安管理处罚程序的适用上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有规定,行政处罚法中没有相应规定或者规定不一致。这种情况有的是属于该规定是为适应治安管理本身的特点而设定,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安机关为了调查案件的需要,可以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的,可以采取强制传唤措施;公安机关可以检查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和人身程序;人民警察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的案件,可以当场做出处罚决定等。第二种情况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与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基本一致。如关于扣押程序的规定;关于做出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依法享有的权利;关于处罚决定应当载明的事项;关于罚款收缴分离的规定等。这种情况主要是考虑到,这些规定涉及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当事人有权知道。虽然在行政处罚法中已经有规定,但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予以重申,既有利于当事人知悉和保护自己的权利,监督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也便于公安机关执法时遵守和引用。第三种情况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没有规定,需要适用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如关于听证,治安管理处罚法只是规定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和两千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通过这些治安管理处罚程序的规定,尽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法律适用冲突问题。
二、增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在草案中本来没有这一条,但社会治安问题是诸多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除了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以外,更需要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工作,正确处理和及时化解社会矛盾。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相对比较突出,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影响社会治安的因素比较多,这些都不是公安机关一家所能解决的。针对这些情况,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担负起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扎扎实实地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保护公民基本权利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曾说过:“一切权力都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使人腐败。”权力必须受到监督。而加强执法监督和保护公民权利可以说是《治安管理处罚法》最大亮点。
1 、专章规定执法监督
第一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并未设置专门的章节对执法监督作出规定。在法律草案的审议过程中,有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地方、部门提出,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需要赋予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必要的权力,同时又要对其权力的行使加以规范和监督,以保护公民的权利。因此,法律增加了“执法监督”一章,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
2 、对治安管理程序进一步详细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程序在治安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一是限制治安管理处罚权力的恣意行使,防止公民、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遭受行政权力的无端侵害;二是使治安管理处罚的决定具有确定性、合法性,维护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效率。在我国,法律文化传统一向不重视程序规范的作用,治安管理程序更是饱受冷遇。而且,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行政权力膨胀,运用混乱、控制不力,公民、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程序十分重视,在程序方面增加了26条,例如它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传唤后的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情况复杂,依照本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对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也做了明确规定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3、公民对治安管理处罚可以直接起诉。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应当先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才能提起行政诉讼。而按照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原则,被处罚人是先申请行政复议,还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属于被处罚人自愿选择的权利。因此,《治安管理处罚法》最终确定: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4、对人民警察的自由裁量权加以限制
现代行政的基础是限制公权力,切实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私权利。《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各类治安管理处罚行为有更明确的规定,使其更加明确化和规范化,从而有效限制和规范公安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近些年来,个别地方公安机关的权力恶性膨胀形状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危害严重的。应通过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使这个问题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