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李昌麒第四版
A.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用的是什么教材
民商法属于西政的三大类中的:法学基础+专业基础C方向。(每一类初试复习科目和专书目完全一样)。
法学基础属+专业C方向的书目如下:
《法理学初阶》,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第四版;(必看)
《法理学进阶》,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第四版;(必看)
《中国宪法学》,汪太贤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必看)
《民事诉讼法原理》,田平安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必看)
《民法》,张玉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只看:总论,物权法,债法总论,侵权法)
《物权法教程》,刘云生、李开国、孙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和民法教材中的物权部分重合,可以选择看)
《经济法学》第四版,李昌麒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经济法指定了2本,内容差不多,本人推荐该版,另一本补充)
《经济法学》第二版,李昌麒主编,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经济法指定了2本,内容差不多,本人推荐第四版,该本作为补充)
B. 李昌麒的介绍
李昌麒,男,汉族,1936年2月出生,重庆潼南慧光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法学)成员,直辖前的重庆市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和直辖后的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校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点学术带头人,重庆市首批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曾任西南政法学院经济法教研室主任,经济法系第一任主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等。
C. 西北政法大学法学本科学生法理学、宪法、中法史、刑法、民法、经济法教材是哪个版本的,主编、出版社
民法总论 作者:韩松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7-1 页数:345
民法分论 作者:韩松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9-1 页数:784
刑法学 (第二版) 作者:贾宇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8-1
经济法学(第二版) 作者:李昌麒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1
法理学(第二版) 作者:李其瑞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4-1
中国法制史(第四版)作者:张晋藩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4-1
宪法学概论(第二版) 作者:侯西勋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8-1
宪法学(第二版) 作者:董和平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7-1(注:宪法是两个版本的教材)
D. 现在大二,考研准备考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我现在该做那些准备看那些书
【专C指定教材】
1.《法理学初阶》,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第四版;
2.《法理学进阶》,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第四版;
3.《中国宪法学》,汪太贤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4.《民法》,第二版,张玉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版;(物权法和侵权法早已更新,民法必须用第二版)
5.《经济法学》第四版,李昌麒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经济法前后出了好几个版本,但是据完整核对,内容基本无变化,当以此版本为准)
6《民事诉讼法原理》,第五版,田平安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新民诉13年1月1日已经生效,改动甚大,必须用此新教材)
E. 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有什么
参考书目:
1、《来民法总论》,韩松自,法律出版社。
2、《民法分论》,韩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刑法学》(第二版),贾宇,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经济法学》(第二版),李昌麟,法律出版社。
5、《法理学》(第二版),李其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6、《中国法制史》(第四版),张晋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7、《宪法学概论》(第二版),侯西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8、《宪法学》(第二版),董和平,法律出版社。
以上初试科目参考教材,仅供参考,以初试考研命题趋向为准。
西北政法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拟于2019年2月15日起统一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
考生如对成绩有异议,请下载并填写《西北政法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复查申请表》(附件),以及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复印件于2019年2月15日-17日,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期间现场提交至研究生院招生科(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00号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102办公室),逾期不再受理。
F. 李昌麒的经济法
经济法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学科,在逐步走向成熟之际,必然也会伴随着某些不成熟,如果分析一下这些成熟或不成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经济法研究方法的差异。因此,李昌麒教授在自己的论证体系中,一方面重视对自己过去在经济法研究方法上的缺陷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又重视对外国和我国学者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借鉴,并力图从多样化、整体性、多角度和多维度出发,寻求建立一种符合我国经济体制要求的经济法的研究方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研究方法
他认为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学说。对此,他认为经济法的理论观点必须反映经济体制的要求,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经济法观点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他又认为,任何理论都不应是“现实的奴隶”,经济法学观点以及经济立法实践也不能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要求,从而认为超前的理论思考和超前的立法都是必要的。
把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引进法学研究领域
早在1984年他就发表了《怎样运用系统论研究法学问题》的论文,这是在钱学森教授最早提出把系统工程学运用于法治实践之后,较早的一篇把系统工程学原理引入法学研究领域的文章。该文按照系统论的“大系统”的观点,主张把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看成是一个大系统,即“社会主义法制系统”,这个系统是由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各个子系统和孙子系统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法制大系统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强调系统各个单元要素之间的同步协调,互为作用,进而使系统的功能大于各个子系统的功能,最终去实现一个统一的目的,即建立良好的法律秩序。这种良好的法律秩序,不是任何一个子系统和孙子系统可以独立完成的,而是要由它们的协同动作才能完成。接着,该文又运用系统论的“优化控制论”、“决策论”、“信息论”的原理,对建立法制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该文1987年收入由钱学森教授作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统科学论著选》。1995年他又在其个人专著《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一书中,提出了建立“经济法治系统工程”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要运用系统论所揭示的整体性原则、互相联系原则、有序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建立经济法学科的结构体系。按照“整体性原则”建立的经济法学体系不是被分割的体系,而是由各个部分所组成的其总体功能大于部分简单相加的功能总和的有机整体;按照“互相联系原则”建立的经济法学体系,不是各种现象的孤立存在,而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整体;按照“有序性原则”建立的经济法体系,不是一个现象之间的无规律杂乱无章的联系,而是一个本质的、普遍的必然的联系结构;按照“动态原则”建立的经济法学体系,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机械式体系,而是一个由体系内部多个要素之间通过对立和统一的运动而不断变化并适应客观需要的高级活动的动态体系;从而认为,经济法学体系是由经济法理论体系、经济立法体系、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和经济法实施体系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序的、动态的有机整体。这就使经济法学体系从狭隘的、孤立的、静止的认识状态中走了出来,而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大胆吸收西方法学流派中科学的法学研究方法
他始终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对于西方各个法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研究方法,采取全盘拒绝和全盘否定都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法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者的世界观是紧密相关的,或者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法学研究方法。就世界观而言,无非是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区别;但是,就一个单个的法学研究者及其研究方法而言,两种世界观可能是泾渭分明的单独存在,也可能兼而有之,在兼而有之中,又有主导和非主导之分,因此主张对西方法学派及其法学研究方法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办法。凡是有利于解释和树立符合我国实际的法学研究方法,都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这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已逾百年,他们积累的许多反映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法学研究方法、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已经成了人类共同的法律文化,没有理由不分青红皂白地全部拒绝。但是,他又认为,我们的法学研究方法应当适应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因为,西方法学流派的研究方法,不可能完全适应我国的国情,所以也不应当全盘接收。通过对西方法学各个流派研究方法的分析,他提出了在经济法学研究中可以借鉴的方面主要有:借鉴自然法学派把法律与道德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阐明我国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以便把握经济法应有的品格;借鉴实证主义法学派以法律为对象的研究方法,阐明“经济法是这样的法律”,以便把握经济法的立法含义;借鉴非实证主义法学派不拘泥于只对现行法律进行研究的方法,阐明“经济法应当是这样的法律”,以便从更高层次上完善经济立法;借鉴法社会学派对现实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阐明现行经济法律本身的局限,以便及时规范未曾规范的现实经济关系;借鉴法经济学派把法律与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阐明经济法必须具备的经济效应,以便使经济法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力量;借鉴制度法学派把法律规范和社会现象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阐明法律是一种制度性的事实,以便全面把握经济法律制度的实质 。
遵循适合性与移植性、实证性与假设性相结合
他认为,所谓适合性是指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和经济立法必须立足于中国土壤,符合我们党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求。所谓移植性是指经济法理论研究和经济立法要善于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符合市场经济普遍要求的经济法理论和经济立法实践。所谓实证性是指通过对现实存在的经济法律和法规的研究,阐明经济法的共同的一般的定义、原则、特征、功能及体系。所谓假设性是指经济法的理论研究要从预测和完善的角度,阐述经济法当具有的功能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