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解释83条

合同法解释83条

发布时间: 2021-12-02 16:35:07

1. 不太理解合同法83条

《合同法》第八十三条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版有债权,并且权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本条规定了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抵销权可以向受让人行使。既然受让人接受了让与人的债权,那么为了保护债务人的利益不受侵害,受让人对于让与人基于同一债权而应该承担的义务也应当承受,包括债务人的清偿抵销权。由于合同权利的转让知识发生债权人的变更,而不设计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内容的改变,因此并不影响债务人的合同权利。债务人在原债权人转让其权利后,可以向受让人即新的债权人主张抵销。通过抵销,节省给付的交换,降低交易成本,同时确保债务人的债权。

所谓抵销,就是二人互负到期债务,各以其债权以充当债务之清偿,而是其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灭。本法第99条对抵销进行了规定。

债务人向受让人主张抵销权除了具备本法第105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两个要件:(1)债权转让发生效力,即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
(2)债务人对原债权人即让与人享有到期债权,也就是说该债权已届清偿期。

2. 关于合同法第83条求解释

抵消的例外规定,乙可以主张抵消,但需要甲丙之间债权让与的通知到达债务人乙时,乙有对回甲的抵答消权,也就是乙对甲的债权在让与通知到达前已经到期,如果是通知到达后才到期的,不得向丙主张抵消。丙可以向甲主张违约责任,因为他让与的债权有权利瑕疵,甲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3. 合同法第82、83、85、90条是什么意思

第八十二条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本条是关于债务人在债权转让时的抗辩权的规定。债权转让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权仍然可以对抗受让人。债权人转让合同权利,不需要经债务人同意。债务人接到权利转让通知后,转让行为就生效,权利的受让人成为新的债权人,享有和原债权人同样的权利,债务人向新的债权人履行合同义务。为了保障债权人转让权利的行为不损害债务人的利益,德国、意大利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律都规定了债权人的变化不影响债务人所享有的权利,以保证债务人不会因为权利的转让致使应当行使的权利无法行使。根据本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合同权利时,应当将权利转让的情况通知债务人,债务人接到转让合同权利的通知后,权利转让发生效力,受让人就已转让的权利相应的取得原债权人在原合同中的地位,履行权利,承担义务。同时,债务人对原债权人享有的抗辩权,就可以向受让人主张行使。这里的抗辩权,是指针对请求权的抗辩权,抗辩权的功能就在于通过行使抗辩而是对方的请求权消灭,或者使其效力延期发生。抗辩权有一时抗辩权和永久性的抗辩权。一时性抗辩权,是暂时的阻止请求权的抗辩权,例如同时履行抗辩权。永久性的抗辩权是永久的阻止请求权的抗辩权,例如时效完成抗辩权,债权业已消灭的抗辩、债券从未发生的抗辩、债券无效的抗辩等。 第八十三条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本条规定了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抵销权可以向受让人行使。既然受让人接受了让与人的债权,那么为了保护债务人的利益不受侵害,受让人对于让与人基于同一债权而应该承担的义务也应当承受,包括债务人的清偿抵销权。由于合同权利的转让知识发生债权人的变更,而不设计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内容的改变,因此并不影响债务人的合同权利。债务人在原债权人转让其权利后,可以向受让人即新的债权人主张抵销。通过抵销,节省给付的交换,降低交易成本,同时确保债务人的债权。所谓抵销,就是二人互负到期债务,各以其债权以充当债务之清偿,而是其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灭。本法第99条对抵销进行了规定。债务人向受让人主张抵销权除了具备本法第105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两个要件:(1)债权转让发生效力,即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2)债务人对原债权人即让与人享有到期债权,也就是说该债权已届清偿期。 第八十五条债务人转移义务的,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 本条是关于债务人转让义务时,新债务人抗辩权的规定,此为债务承担的效力之一。 债务承担已债务移转时的状态移转与承担人,故承担人可以承担债务时已经存在的事由对抗合同债权人,例如债务具有无效原因,承担人可向合同债权人主张无效。但专属于合同当事人的解除权和撤销权,只能由原债务人行使,承担人不得享有。另外,债务承担为无因行为,因而承担人不得以承担债务时的原因事由对抗合同债权人。 第九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分立的,除债权人和债务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本条是关于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或者分立的规定。合同权利义务的一并转让可以基于法律行为,也可以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本条即为此种情形。民法通则第四十四条也有相关规定: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企业合并,是指原存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企业合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吸收合并,另一种是新设合并。吸收合并是指一个法人将原先存在的其他法人吸收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被吸收的法人解散,该法人资格消灭。合并后的法人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继续享有法人资格地位,被吸收的法人应当宣告停业,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新设合并,即两个或这两个以上的法人合并设立一个新的法人,合并各方解散,法人资格消灭,合并的各方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新设的法人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取得法人资格。法人分立包括法人分立和分解。法人分立又称派生分立。是指法人分出一部分财产设立新法人,原法人不因分出而终止。法人分解又称新设分立,是指一个法人分成几个法人,原法人解体。不论企业合并由何种原因引起,均会发生债权债务移转的法律效果。企业合并后,吸收合并中的被吸收企业或新设合并中的原企业主体资格消灭,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其债权债务应由合并后的企业概括承受。企业的合并属于企业变更,只需经过企业变更登记并通过企业的通知或者公告即为有效。此为公法上的事务,与他人的意思无关,不需要取得相对人的同意。通知的方式可以是单独通知或者公告。以公告通知时,应当保证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为相对人所知悉。通知到达相对人或公告期满时,债权债务的移转即发生效力。合并后的企业即成为原企业债权债务关心的新的当事人,享有一切债权,承担一切债务。企业法人分立所引起的债权债务的概括承受和企业合并大致一样。为了保护合同中债权人的利益和分立后各法人的利益,本条确定了各法人的承受原则,即由分立的各法人对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

4. 您对合同法83条的解释很通俗易懂,问你一下,承担连带债务和连带共享债权,和连带责任一个意思吗谢谢

你提到的“连带债务”、“连带共享债权”和“连带责任”中的“连带”含义是相类似的,关于“债务”、“债权”、“责任”当然含义不同,相当于“义务”、“权利”、以及不履行义务或怠于行使权利后将承担的“责任”。

5. 合同法,第83条。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债务人怎么会有债权了,谁能通俗一点解释,83条文

就是债权转让给让与人之后,这个让与人又恰好和原来债权的债务人之间有债权债务关系。

6. 劳动合同法第83条的疑问。

1、口来头约定无效,但按照《劳源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这六个月应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有权要求公司支付6个月工资差额。

3、有权要求公司支付5个月的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的工资。

7. 关于合同法83条的后续处理

你好,第83条规定了抵消的 法定情形。乙债权转移后,他就没有债权了,只能在甲丙存在这50万元,是否发生抵消由甲和丙之间协商。对于乙欠甲的十万元是另外单独考虑的。
谢谢采纳,有疑惑可以追问。

8. 合同法83条什么意思

我已回答了一次,不幸网速较慢,没有保存成功。就是说债权人想转移债权,让别内人当容债务人的债主,但债务人说你先别急着转,先说说我到底欠你多少钱吧。你看你欠我的那个钱已到期了或者刚到期,咱们抵销一下,最终剩下多少转多少。

这是说债务人行使抵销权的时间是有限制的,通知时不抵销,过了时间就不能向新的债权人主张抵销了。

9. 合同法第八十条的内容

《合同法》

第八十条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第七十七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第七十八条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

第七十九条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9)合同法解释83条扩展阅读

债权转让通知的方式

1、债权人通知债务人,债权人对其享有的债权已转让给第三人。有人认为,不一定由债权人通知,由受让人通知债务人也可以。

《合同法》第80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明确规定了负有通知义务的是债权人,而且,由权利人之外的人去通知他人债权转让的事实,与最基本的法学原理也不符。

但是,如果债权人因特殊原因无法履行债权转让通知义务,受让人凭债权转让凭证通知债务人也未偿不可。

2、另一种通知方式是债权人、受让人、债务人共同订立债权转让协议书。债务人在债权转让协议书签字盖章,可以认为债权人已尽债权转让通知义务。

10. 劳动合同法第83条这句具体什么意思请详细的给我解释一下

第八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解释】本条是关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一、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根据上述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时候,应当遵守劳动合同法有关试用期的最长时限、约定次数及其他有关规定,否则该试用期的约定就是违法的。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情形包括:

(一)约定的试用期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高时限的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对不同期限、不同种类的劳动合同,规定了长短不同的试用期,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最长时限就是违法的。举一个例子,某企业与劳动者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并同时约定试用期为三个月,这样一个关于试用期的约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就是违法的,因为它违反了“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的规定。这里要指出的是,法律只对试用期的最长时限有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只要等于或者短于法律规定的最高时限,都是合法有效的。

(二)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约定了超过一次的试用期的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假定某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已经约定过了一次试用期,如果该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内调换了新的工作岗位,在此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因此而又与他约定了一次试用期,则这一次的约定就是违法的,因为违反了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的法律规定。

(三)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约定了试用期的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按照这一规定,如果某一企业只与劳动者签订了二个月的劳动合同,却同时约定试用期为三十天,则这一试用期的约定就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违法的。

(四)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的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仅约定了试用期,而没有约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则这一试用期的约定是违法的。法律作这样的规定,是为了防止一些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利用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相对较低,同时解雇处于试用期的劳动者也相对容易的特点,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法律责任

根据本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根据这一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所约定的试用期,如果还没有实际履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予以改正,使之符合本法的规定;如果无效的试用期约定已经实际履行,则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如法定试用期为一个月,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约定了六个月的试用期。当这个试用期已经履行了,支付赔偿金的期间就是从试用期的第二个月至第六个月的时间。

赔偿金是承担违约责任的一个重要方式,其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约定,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给予一定数量货币进行赔偿。给付赔偿金的前提必须是一方违反合同约定,给另一方造成了实际损失。假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为三年,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但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一年的试用期,并约定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为每个月1500元。在此情况下,用人单位约定的试用期是违法的,因为超过了六个月的最高时限,如果劳动者已经实际履行了八个月的试用期,则用人单位应当向该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支付赔偿金的期间为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即8个月减去法定的最高时限6个月的期间,是二个月。在此例子中,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1500 × 2=3000元赔偿金。

这里应当指出的是:第一,对于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只要劳动者已经实际履行,用人单位要按照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对于劳动者尚未履行的期间,则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赔偿金。第二,支付赔偿金不能代替正常的劳动报酬。如果劳动者实际履行的试用期超过了法定的最高时限,则用人单位除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外,还要向劳动者支付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实际上等同于在劳动者已经实际履行的超过法定最高时限的期间内,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月工资,以惩罚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的行为。第三,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期间为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劳动者实际只履行了5个月的试用期,此时因为实际履行的期限没有超过6个月的法定最高时限,则用人单位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但要改正违法行为,将试用期的约定限定在法定的最高时限内。

如果我的答案能够给您一些帮助,希望不要吝啬送上一个“好评”!

热点内容
上海政法学院教务处 发布:2025-09-12 03:41:33 浏览:999
青州法院招聘信息 发布:2025-09-12 03:32:31 浏览:662
戴雪英宪精义法治原则 发布:2025-09-12 03:28:19 浏览:785
王泽鉴劳动法 发布:2025-09-12 03:02:47 浏览:335
草案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12 02:58:28 浏览:129
婚姻法夫妻财产论文 发布:2025-09-12 02:48:32 浏览:250
刑事诉讼法知识题库 发布:2025-09-12 02:35:35 浏览:916
合同法1011条 发布:2025-09-12 02:34:51 浏览:508
公房买卖条例 发布:2025-09-12 02:32:46 浏览:270
司法局都调查什么 发布:2025-09-12 02:21:06 浏览: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