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起诉地选择
『壹』 合同中约定,双方均有权在各自所在地法院起诉,这样约定是否有效
合同中约定,双方均有权在各自所在地法院起诉,这样约定有效。法律依据如下: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如下:
1、第三十四条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2、第三十五条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如下:
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1)合同法起诉地选择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民事诉讼管辖的其他规定如下:
1、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2、第二十三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3、第二十四条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4、第三十三条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贰』 接受货币一方法院管辖的理解与适用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各级法院之间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民事诉讼管辖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合同纠纷管辖因充分结合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管辖地选择范围较大。合同纠纷管辖的原则性规定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同时,法律赋予合同当事人协议约定管辖的权利。
实务中,很多纠纷发生在没有约定管辖地也未约定合同履行地的情况下,有些当事人因片面理解规定,导致诉讼效率降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法释【2015】5号)第十八条规定,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即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很多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将“接受货币一方”理解为诉讼请求中有金钱给付请求的原告,这种理解截取了“接受货币一方”的字面意义,脱离了条文的含义。该条文在程序法上回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三项关于合同履行地不明确情况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三项规定,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法释【2015】5号)第十八条是对“合同履行地”的确定。其中“给付货币”指的是履行合同约定中的给付货币义务。当事人在合同纠纷中要求对方支付金钱,其依据可能是要求支付价款,也有可能是要求承担违约责任。而在违约之诉中,既包括因履行金线义务导致的违约之诉,还包括因履行非金钱义务产生的违约之诉。对于后者,当事人发生的争议并不是针对合同中“给付货币”义务,而是针对其他义务。又如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因不同的争议标的,“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存在两种情形;即出借人所在地和借款人所在地。当双方当事人在案涉借款是否出借事项上产生争议时,以借款人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当双方当事人在案涉借款及其利息是否归还事项上产生争议时,以出借人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因此,当事人在决定起诉地时应该抓住“当事人争议标的”这一标准来确定,不能简单地以诉讼请求当中有支付金钱内容为由,将管辖地确定为原告所在地。以免影响诉讼效率,扩大诉讼成本。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十八条规定:合同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即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叁』 合同条文中涉及纠纷的,法院所在地在合同中如何选择,甲方还是乙方有什么区别
合同条文中可以约定甲方或乙方,如果甲方和乙方都在同一地区,则影响不大。如果双方距离很远,则一旦出现纠纷,则需要根据合同约定的管辖地来定起诉的法院。因此,一般是就近原则,但是对于一些格式合同,则不一定能改变管辖。同时,合同还有部分是属于专属管辖,如果违反则合同约定也是无效的。
法律分析
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如果是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一般是可以选择被告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履行地很多的,都可以做为合同履行地进行选择。如果是因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提起的诉讼,则还可以书面协议选择如下地点,比如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约定管辖的法院是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那么专属管辖是什么呢,法律规定,一类是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一类是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还有一类是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合同条文中可以约定甲方或乙方,如果甲方和乙方都在同一地区,则影响不大。如果双方距离很远,则一旦出现纠纷,则需要根据合同约定的管辖地来定起诉的法院。因此,一般是就近原则,但是对于一些格式合同,则不一定能改变管辖。同时,合同还有部分是属于专属管辖,如果违反则合同约定也是无效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三十四条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第三十三条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