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约定下雪
1. 经济法 下列情况是附条件还是附期限
A为附期限合同,因为人或早或晚总会死的,甲死亡是必然发生的,具有确定性。版B为附期限合同,因为权春节是始终会到来的,必然发生的,具有确定性。C为附条件合同,因为21日到31日期间下雪是不确定事件,如果下雪了该约定生效不下雪该约定就无效,不确定事件为附条件合同。D为附条件合同,因为老人的儿子出国留学不一定会回来,为不确定事件。E为附条件合同,李某的儿子结不结婚和搬不搬走都是不确定事件。 附条件合同是指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某种事实状态,并以其将来发生或不发生作为合同生效或不生效的限制条件。附期限合同是指当事人约定一定的期限,将期限的到来与否作为该合同生效或者终止的依据。
2. 经济法问题,求解答
2.有限合伙人不可以用劳务出资
3.合法,普通合伙人可以不以钱出资
4.李某王某是普通合伙版人,应该承担无限连权带责任
5.合伙企业是不可以买卖股票,有限合伙人以他出资的钱还清债务,,二个普通合伙人要把欠的钱全部还清
3. 经济法的题
(1)丁无权代位行使甲在合伙企业中的权利,只能以甲从合伙企业分得收益清偿债务或要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甲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
(2)甲认为应按合伙协议约定按照出资比例分享收益和负担亏损,不承担超出其出资部分的责任。这不能得到人民法院支持。根据合伙企业法,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B银行可以要求任一普通合伙人清偿合伙企业不能清偿的债务。
(3)”乙认为其已经退伙,不再承担责任“不合理。普通合伙人退伙的,对于基于退伙前原因产生的合伙企业债务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4)”戊认为其入伙前A企业向B银行借款,其不承担责任“不合理。根据规定,新入伙的普通合伙人对于入伙前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4. 经济法的问题
1、有效。抄此行为涉及两个法律问题,即债权转让和债务转移,债权转让需通知债务人即可,债务转移要债权人书面同意有效,本案签订了三方协议,因此是有效的。
2、有影响。如果丙公司未书面同意该债务转移,那么丙公司对该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只有其书面同意或者是转移后其又同意担保的才承担保证责任。
3、抵押也是一种担保,适用第2条解释。
4、如果甲怠于行驶到期债权,乙可以代其行驶到期债权。法律上称乙公司对甲公司的到期债权有代为求偿权。
5、有限公司以其资产对外承担责任,现在该公司已破产,剩余的钱就无法追回。除非知道股东恶意转移财产,则可以要求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6、如果该抵押有效,则该转卖行为无效。
5. 有关经济法的案例分析题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
某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出资的甲国有独资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拟将60%的国有产权转让给乙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双方拟订的有关协议部分要点如下:
(1)甲公司的产权转让应当经董事会审议,并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甲公司的职工安置方案应当报职工代表大会备案。
(2)国有产权转让事项经审批后,由甲企业组织清产核资,并根据清产核资结果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资产移交清册,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全面审计,包括对甲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离任审计。
(3)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委托丙资产评估事务所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报告经核准或者备案后,按照评估结果的85%确定实际交易价格。
(4)乙公司采取分期付款方式,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20%,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支付;其余款项应当按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向甲公司支付延期付款期间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过3年。
(5)甲公司的产权转让收入,应当首先安置本公司职工并偿还银行债务,其余部分由财政部门组织解缴本级人民政府国库,用以弥补财政赤字。
(6)本次产权转让完成后,甲公司应当首先向原产权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动产权登记,然后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要求:(1)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定,指出本题要点(1)中不符合规定之处,并说明理由。
(2)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定,指出本题要点(2)中不符合规定之处,并说明理由。
(3)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定,指出本题要点(3)中不符合规定之处,并说明理由。
(4)如果丙资产评估事务所与委托人串通作弊,故意出具虚假的资产评估报告,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定,丙资产评估事务所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5)根据本题要点(4)的内容,指出乙公司分期付款的支付期限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6)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定,指出本题要点(5)中不符合规定之处,并说明理由。
(7)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定,如果甲、乙公司串通,低价转让国有产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8)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定,指出本题要点(6)中不符合规定之处,并说明理由。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答案」
(1)首先,甲公司的国有产权转让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其次,甲公司的职工安置方案报职工代表大会备案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职工安置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P80)。
(2)由甲公司组织清产核资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转让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组织清产核资(P80)。
(3)按照评估结果的85%确定实际交易价格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P80)。
(4)资产评估机构与委托人串通作弊,故意出具虚假的资产评估报告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5倍的罚款,并予以暂停执业;给利害关系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吊销资产评估资格证书(P74)。
(5)乙公司分期付款的支付期限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的,受让方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而非20%),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支付(而非10日);其余款项应当提供合法的担保,并应当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而非存款利率)向转让方支付延期付款期间的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而非3年)。(P81)
(6)甲公司的产权转让收入用以弥补财政赤字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净收益,应当首先安置本企业职工并偿还银行债务,其余部分由财政部门组织解缴本级人民政府国库,列入专门账户,专项用于支持结构调整或者补充需要扶持的国有企业资本金,不得用于经营性支出、弥补财政赤字、发放工资奖金(该考点超出教材范围,仅供参考)。
(7)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要求转让方终止产权转让活动,必要时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转让行为无效。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P82)。
(8)甲公司申请变更登记的顺序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甲公司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前,向原产权登记机关办理变动产权登记(P77)。
6. 经济法案例分析答案求解
1)五个。①王明与李刚之间存在借贷关系。②王明与舅舅张某和女友陈红的妹妹之间存在借贷法律关系。③李刚与其妻子俞芳之间也存在法律关系。④王明与其女友之间关于那套音响存在共有法律关系。⑤王明的姐姐与其舅舅就王明所借的1.5万元存在担保法律关系。
2)法律行为有:王明向舅舅张某借入1.5万元;
法律事件有:①王明遇车祸身亡;②王明向女友陈红不满15岁的妹妹借入5000元;③王明姐姐王丽向张某保证若弟弟无法还钱则由她还;④王明向李刚妻子俞芳讨还借款。
3)不成立。赌博是违反社会治安管理的一种违法行为,出借人王明明知借款人李刚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 所以法律关系不成立。
4)假如王明未给陈红电话,告知借钱一事,法律关系不成立;
原因:虽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都存在,但是没有打借条,没有合法的权利义务约定。
5)其中,李刚与王明之间的这个法律关系已经终止,因为李刚已经由于意外事故逝世。
6)变更了。
7)陈红的妹妹可以向王明主张5千元的债权,若其不能归还,则可以对其与陈红的共有财产音响主张权利。张某可以向王明主张1.5万元的债权,也可向王明的姐姐主张权利;若王明的姐姐偿还了债务,则她可以向王明追偿。王明可以向俞芳主张债权,在李刚患精神病期间,俞芳作为监护人应承担偿还义务;在李刚死亡后,因其留有财产,他与王明之间的债权债务并不因其死亡而消灭,依法应在财产继承之前予以偿还。俞芳若拿不出现金,可以将李刚的遗产变卖来偿还。当然,若李刚无遗产或遗产不足以偿还债务,则俞芳无偿还义务或对超出遗产部分的债务无偿还义务。
8)俞芳若拿不出现金,可以将李刚的遗产变卖来偿还。若李刚无遗产或遗产不足以偿还债务,则俞芳无偿还义务或对超出遗产部分的债务无偿还义务,则李刚之妻可以拒还。
7. 经济法问题!求解答!!
2.有限合伙人不可以用劳务出资
3.合法,普通合伙人可以不以钱出资
4.李某王某是普通合伙人,应该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5.合伙企业是不可以买卖股票,有限合伙人以他出资的钱还清债务,,二个普通合伙人要把欠的钱全部还清
8. 经济法案例分析
(1)合法。《公司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较少和规模较内小的,可以设一名执行董容事,不设董事会。”本案中某百货公司股东人数只有两人,不设董事会是合法的。
(2)不妥当。杜某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身份是公务员。《公务员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十四)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因此,杜某不得在营利性的百货公司中担任总经理的职位。
(3)杜某应对公司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杜某私下以公司的名义买下他自己买来的衣服,是一种利用自己职权的关联行为。根据《公司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前款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故杜某应当向公司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