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不能成为我国经济法主体
1. 简述经济法主体的类型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即经济法主体,是指经济权利的享有者和经济义务的承担者。在我国,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一下几类:1、自然人是指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的法律主体,包括公民、无国籍人和外国人。个体户也是自然人的一种特殊的法律表现形式。2、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能享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组织。3、非法人组织是指依法成立但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等。
一、经济法的法律属性:
1、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
2、经济法的产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它把调整的重点始终放在引导各类经济主体依法进行经济活动,保证经济关系的正确确立和有序的进行上,以形成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
3、经济法始终调整经济关系,调整的目的就是使社会的整体经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而且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甚至会有意使局部利益或个体利益有所损失。
二、经济法基本原则:
1、遵循和综合运用客观经济规律的原则;
2、巩固、发展社会主体公有制和保护多种经济形式合法发展的原则;
3、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
4、国家统一领导和组织自主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5、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2. 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的主要区别
两者具有以下重大区别:
第一、权利与义务的主体不同
国际私法的主体通常限于不同国籍的国民(含自然人与法人)以及各种民间性的国际组织机构。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则既包括经济领域中超越一国国界的“私法”关系上的主体,也包括经济领域中国际公法关系上的主体,即国家以及各国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国家以及各国政府间组织以非主权实体的身份,即一般私法法人的身份,从事超越一国国界的经济交往或经贸活动,它们才可以成为国际私法关系上的主体。
第二,调整的对象不同
国际私法所调整的超越一国国界的私人间关系,可分为经济关系与人身关系两大类,国际经济法则只调整前一类而不调整后一类。
第三,发挥调整功能的途径或层次不同
国际私法是关于民法、商法的法律适用法,而不是实体法,它本身并不直接确认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或解决有关的纷争。而国际经济法是实体法。
第四,法律规范的渊源不同
国际私法的渊源主要是各国有关法律冲突或法律适用方面的国内立法,并辅以某些有关法律冲突或法律适用方面的国际惯例以及对缔约国有拘束力的具有同类内容的国际条约。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则排除了有关人身方面法律冲突规范或法律适用规范,突出其中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冲突规范或法律适用规范,同时大量吸收了属于实体法和程序法性质的、有关经济领域的国际公法规范,国际私人商务惯例以及各国国内的涉外经济立法。
(2)外国人不能成为我国经济法主体扩展阅读
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联系和区别:
“国际私法”,指的是在世界各国民法和商法互相歧异的情况下,针对含有涉外因素的民法关系或商法关系,指事实上或确定应当适用哪国法律的法律。又称“法律冲突法”或“法律适用法”。其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各国涉外的私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际私法既是国内法,又属于西方法学传统分科中公法的范围,即实质上只是一种国内公法。它可进一
步划分为用以调整国际(涉外)私人间经济关系以及人身关系的法律冲突规范用。前一类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后一类冲突规范所间接地加以调整的对象其关系属于人身关系,因此,这类冲突规范不应纳入国际经济法的范畴。
3. 经济法大白话__
经济法大白话
1.自然人:中国人、外国人、无国人都是人,植物人也是人,机器人不是人
2.法人:法人不是人,是公司
3.法定代表人:真的是人!对公司负责
4.债务人:欠钱的都是大爷
5.债权人:要债的都是孙子
6.保证人:大爷的大爷,帮大爷兜底
7.被保证人:通常指的就是大爷
8.出租人:我们的终极梦想就是躺着收租
9.承租人:工资的一半拿出来给房东
10.委托人:托别人办事的人
11.受托人:替人去办事的人
12.善意第三人:啥也不知道的老实人
13.普通合伙人:可以没有钱,但必须得有脑子
14.有限合伙人:可以没有脑子,但必须得有钱
15.法律:只能遵守它,不能违反它
16.法律关系:你和你的老板之间的关系就是劳动法律关系
17.法律关系的主体:干活儿的当事人
18.法律关系的客体:当事人干的活儿
19.法律关系的内容:干活儿中的权利和义务
20.权利能力:游乐园的入场券,花了钱都能进
21.行为能力:可以坐海盗船,但心脏病不能坐
22.法律行为:你给老板3块钱,老板给你1个苹果
23.事实行为:你把张三打进医院了
24.事件:你永远无法停留在18岁
25.意思表示:你想干嘛,就去干嘛
26.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我是老大,我说了算
27.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我俩都是老大,两个人都说了才算
28.多方民事法律行为:一家人全是老大,多数人说了才算
29.负担行为:你收了别人房款300万,得把房子给人家
30.处分行为:你把房子过户给人家
31.抵押:不转移占有,抵押物可以接着用
32.质押:转移占有,抵押物得给别人用
33.留置:去澡堂洗澡不给钱,老板有权扣留你的衣服
34.担保物权:你借用张三20万,张三怕你跑路不还钱,就让你把车子押在他那做担保
35.先占:垃圾桶里有一个鸡腿,谁先抢到就是谁的
36.一物一权原则:一块手表之上只有一个所有权
37.物权公示原则:你把手表戴手上,我就知道这是你的手表了
38.原始取得:你在地上盖了一栋房子,38.原始取得:你在地上盖了一栋房子
39.继受取得:你从张三那儿买了一套房子
40.相对性:我欠你1块钱,你只能找我要,不能找张三要
41.违约:我在你那订了月饼,你到国庆节才给我送来
42.要约:嫁给我好吗?
43.要约邀请:快带个大钻戒来向我求婚
44.承诺:我愿意嫁给你!
45.抵消:你欠我1块,我欠你1块,抵消就谁也不欠谁了
46.免除:你欠我1块,我发财了,不差你这1块,不用你还了
47.提存:你买了我的东西,一直不来拿,我也找不到你人,那我就把东西放在提存机关
48.解除:发洪水了,你在我这订的冰箱被洪水冲走了,咱俩解除合同
49.混同:你的公司欠我的公司1块钱,我的公司把你的公司吞并了,你的都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50.代位权:你欠我1块钱,张三欠你1块钱,你懒得跟张三要钱,那我去找张三要
51.撤销权:你欠我钱不还,还把房子白送给了张三,我不服,我要去撤销你的赠予行为
52.先诉抗辩权:债务人还不上钱,债权人才能找一般保证人偿还
4. 2021年初会考试《经济法基础》练习题(2)
多选题
1.根据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人员中不可再继续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有()。
A、重新就业
B、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
C、被判刑收监执行的
D、移民国外
【答案】ABCD
【解析】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重新就业的;应征服兵役的;移居境外的;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被判刑收监执行的;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训的;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多选题
2.下列关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运营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社会保险基金存入财政专户,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B、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统筹层次设立预算
C、除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生育保险基金合并建账及核算外,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
【答案】ABCD
多选题
3.某公司为减轻经济负担,通过更改职工档案、编造证明材料等手段,为部分愿意提前退休的职工以特殊工种为由办理了退休手续。后该市社保机构在进行年度资格审查时发现了该公司有20名员工的材料存在伪造痕迹,而这20名员工已领取基本养老金6个月,共计24万元,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
A、责令限期改正
B、责令退回已领取的24万元养老金
C、对该单位处48万元罚金
D、对该单位处120万元罚款
【答案】BD
【解析】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注意是“罚款”,并非“罚金”。
单选题
4.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这体现了法的()。
A、国家意志性
B、强制性
C、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
D、规范性
【答案】A
单选题
5.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B、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
C、法律关系的主体至少有2个
D、在行政复议的法律关系中,申请人是主体,被申请人是客体
【答案】D
【解析】进行行政复议,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均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判断题
6.外国公民不能成为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
对
错
【答案】错
【解析】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法律关系主体中的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多选题
7.下列自然人中,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有()。
A、14周岁的张某,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B、7周岁的钱某,现就读于小学一年级
C、28周岁的郑某,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
D、8周岁的赵某,现就读于某小学三年级
【答案】AB
【解析】选项AB,<8周岁的未成年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CD,≥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练习题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技巧、备考攻略等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