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收费事件经济法分析
『壹』 凤凰古城收费引争议 西湖免费模式为何难以复制
地方的荣誉度、知名度、美誉度有了很大提高。 周玲强教授介绍说,西湖风景区从2002年国庆开始逐步免费至今,目前已有52处景点免费对游人和市民开放,占杭州全部景点的73%,但是,有几处没有免费,也不敢免费。比如,灵隐寺、岳飞庙、湖心亭。这几处是很受游客追捧的景点,人比较拥挤。据统计,2002年灵隐寺一年游客474.6 万,2011年,减为413.14万,减了60万。2002年岳庙游客是182.02万人次,2011年就降为128.49万人次,降了近60万。这就是说,该保护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游客太多了会产生保护压力,游客的感受度也会比较差,所以杭州并不是景点全都免,而是通过收费调节客流。 除了收费之外,为了疏导游客,杭州也采取了一些措施。2012年杭州有8000多万人次的游客量,而且多集中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因此,杭州在城市入口处设置大型免费停车场,让自驾车的游客把车停在城外,并用免费的车把他们送到主要城区景点游览,减少城市拥堵。在西湖景区的主要干线上,旅游旺季采取单双号限行和单行道。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停车场采取平时和节假日不一样的收费,采用经济杠杆来调节。同时,杭州也提出节假日杭州百姓让湖于外地游客的办法,鼓励杭州人到周边近效乡村旅游,拉动那里的经济,实现城乡统筹。这样,既可以让游客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也可以兼顾市民的需求。 复制“西湖模式” 要因景因城而异 这些年来,杭州景区免费走的是“旅游与城市共融发展,打造主客共享的美好天堂”的路子,不仅是为外来游客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还与本地老百姓共享这样美好的环境。那么,这样的西湖模式能否复制推广? 周玲强教授认为,西湖模式是针对在主城区、相对中心地带,这样的景区,景与城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杭州推行的是全域旅游的路子,并不突出风景,但处处是风景。至于免费是否能复制,还是要有所区分,他认为,如果资源类型、城市容量差不多的地方,西湖风景区免费的经验则可以借鉴。比如,武汉东湖、南京中山陵、济南大明湖等。 而九寨沟、黄山这样的自然风景区,跟杭州不同,因为是独立的景区,远离主要人口聚集区,而且又是自然保护区,对游人数量也有一定的控制,门票是比较重要的收入来源。而凤凰这样的古城,城市体量比较小,也很难类比。
『贰』 凤凰古城停车费百元起步引争议,此事具体是何情况
凤凰古城停车费百元起收是炒作造谣现象。伴随着疫情之后的第一个中秋国庆双节长假来临,很多人选择以出游的方式来宣泄心中压抑了大半年的苦闷之情。携三五好友或其妻儿老小以自驾或者跟团的方式浏览祖国大好河山的风光,也是一大乐事。很多著名的景点人满为患,景点旅客量的激增所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停车住宿难。最近网上也是爆出了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停车费百元起步的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
关于这件事情,凤凰古城风景区的官方自媒体运营账号也发表了专门的视频进行澄清,视频内含有清晰明了的各种收费标准以表明网上曝光的乱收费现象是炒作。同时也表明,凤凰古城一直是诚信经营。
『叁』 凤凰古城收费事件的进展
本来准备天天坐着数钱的凤凰县领导,这几天却遭内外夹攻,搞得焦头烂额。
从4月10日起,原本免费的凤凰古城,要收148元门票了。古城收费,谁得益?谁受害?
显然,受益的,是收钱者。一方是经营古城的公司,一方是以土地入股的县政府;受害者,也有两方,一方是要掏钱买票进城的游客,另一方是生意大不如前的古城商户。问题就在于,古城收不收钱,收多少钱,是得益的两方说了算,而受害的两方毫无发言权,他们只有抗议的份儿。于是,凤凰先是被全国的媒体和网民痛批,接着,城内的商铺集体罢市并聚集抗议。
内外夹攻之下,凤凰县的领导坐不住了。或许,他们对“城外”的批评胆敢不闻不顾,但对“城内”的集体抗议,就不能不作出反应了。那么,他们是如何安抚城内商户的呢?副县长高湘文如是说:“请大家过段时间再看看,很多人不是在乎这个门票多少的。”不得不承认,相对于那些“短视”的客栈老板,县领导就是“站得高看得远”。不是吗?全国那么多著名景点,门票几倍十几倍地疯涨,就是没有挡住游客的脚步啊。或许,再过些时日,凤凰古城又会重现人头攒动的“景观”。
可是,政府能这么算账吗?
凤凰,有“中国最美丽小城”之誉,又出了大作家沈从文,因地处偏僻,古城风貌幸存。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对这份丰厚的遗产,今人坐享其成或是大肆挥霍,都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
历史上的凤凰,美名远扬。如今却名声不佳。一则,商业气息太浓,古城淳朴之风难寻;二则,拉客宰客现象严重,屡屡登上网友罗列的“旅游陷阱榜”。前两年,更是发生了19名游客被当地人围殴的恶性事件。事件发生后,凤凰古城旅游公司董事长叶文智演了回“变脸”,先是公开致歉,接着又骂游客“简直就是猪”。这样的凤凰,还配得上“中国最美丽”的称号吗?
对于古城乱象,政府难辞其咎。要说当地政府对此熟视无睹吧,似乎又冤枉了他们。这不,他们不是推出了收门票的“改进举措”吗?如果说,收了门票就能挡住人流,就能让古城少一些喧闹多一份静谧,那倒罢了。可是,人家高副县长明明说,游客是“不在乎门票”的。那么,我们只能理解为,收门票就是为了收钱。
这笔账,凤凰县政府看似算得很精。可是,他们恰恰忘记了两条,其一,凤凰古城这笔资产既不属于政府官员,也不属于旅游公司老板,而是属于全体人民;其二,对古城,政府只有管理保护的义务,却没有借机发财的权利。对于政府来说,管理不善,属缺位,圈地揽钱,属越位。政府如何才能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值得深思。
身负古城保护和改善民生双重责任的凤凰县政府,在算账时,千万别打错了算盘。 凤凰过去坐收市场自由的好处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依赖门票经济,相对而言,可能会越收越穷。
住湖南凤凰古城景区内的黄田,12日本想带女友回家见父母,却被挡在凤凰古城西门检票口。据报道,凤凰县常务副县长赵海峰表示,凤凰并不是不讲人情,“工作人员最后还是让那个女孩子进去了嘛”。规矩定了就该有其严肃性,但是黄田的事情属于个案。
带外地女友回家被索门票,凸现了凤凰古城收费最荒诞的一面。谁家没有外地的亲戚朋友,哪个商家又没有外地的客户,但是,凤凰古城收费却给这些正常的人际交往、商贸活动制造了障碍,限制了人们的行动和交易自由。这一政策带来的不便,是对人们基本权利的冒犯。
当地政府官员面对舆论质疑,不但毫无愧色,反而坚称“规矩定了就该有其严肃性”,可见其法治观念与公民权利意识之淡漠。
说实话,凤凰古城收费与古时强收“买路钱”无异。不过,劫匪、路霸至少还会说两句“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以表明其强收“买路钱”的合理性。凤凰古城不是当地政府修的,也不是地方政府的,他们连这点理由都摆不出来,却要让凤凰人的外地亲朋面临收费的可能,真是岂有此理。
推行这一政策,政府职能定位偏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凤凰古城收费事件激起轩然大波,说到底,是因为当地政府没明白“政府到底应该干什么”。
发展旅游业,地方政府不能定位于营利机构,参与市场,干预微观经济,而应该考虑整个行业的利益,注重市场管理,而不是成立公司直接从市场中谋利,更不应该动用权力以维护其收费的利益。
凤凰动不动就拿平遥等地方收费为其辩护。事实证明,这样的收费效果不佳,而且,限制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平遥古城收费十多年,到2011年门票收入只有1.45亿元。此前,平遥古城一直亏损运营,收不抵支。当地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总产值只有37.72亿元。这个规模相当于凤凰的一半。
凤凰古城收取门票,富了政府而穷了百姓。凤凰县政府不该与民争利,而应该藏富于民。
地方政府应该保证当地民众的各项权益和自由,在保护好古建筑的同时,依法维护好旅游市场的秩序。为了收取门票,而破坏了市场秩序,侵犯了公民的自由,是逆市场规律和政府职能行事,必然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凤凰古城收费可以说是政府越权、不依法行政的典型,违背了建设法治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潮流,影响相当恶劣。有关方面应尽快介入调查,在公众面前,厘清其中的是非曲直。
“好女不嫁‘凤凰男’,因为每次上门都要钱。”这是4月14日,一句“横空出世”的网络流行语。让它两天内获得3000余条转发的动力,则是“中国最美小城”湖南湘西凤凰古城,被质疑了近一周的门票新政。
沈从文笔下的古镇凤凰正式由“边城”变成了“围城”。当地政府于3月中旬单方宣布:所有游客必须缴纳148元“进城费”才能入城,而此前,游客逛古城是免费的,只有参观9个特定景点才需交费。对凤凰本地居民来说,除了本人和直系亲属外,其他亲友“串门”也需交钱。
此门票新政一出,“后遗症”便迫不及待地迸发。
11日,古城内众多商户自发罢市抗议“进城费导致散客锐减”,被凤凰县官方定义为系“无证导游、拉客人员”组织、唆使;12日,凤凰县官方与100多家客栈老板座谈,副县长高湘文称,商户必须度过阵痛期,“很多人不在乎门票多少”;14日~15日,家住该景区的小伙儿黄田被曝出“想带女友回家见父母”被拦,因为检票人员认为“女友不在免票政策之内”。而凤凰县官方对此戏剧性一幕的回应是:正常,规矩定了就该严肃。
这几场“官民互动”的负效应,转化成数字更加直观。
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6天内,关注凤凰古城“进城费”的日均新闻数,从1000余条攀升至2300余条。日均微博数量从1.2万条攀升至8.4万条,近50万网民参与讨论。截至发稿,凤凰古城“进城费”已发酵为当日最热舆情事件。而中青舆情监测室对1000条网民留言进行抽样分析后显示,对“进城费”一事持否定态度的,占到91.3%。
“本来是一起单纯的景区收费事件,最后却演变成了一部政府‘乱决策’和‘舆情回应失当’的反面教材。”网民“巴拉拉小魔仙_90771”的评论一针见血。
民意对舆情的贡献首先带点“娱乐精神”。
15日,“凤凰居民带外地女友回家被索票”一事,高居网络新闻热搜词第四位。不少网民调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见凤凰婆婆前须交148元门票”。另一部分的网民,则敏锐嗅到了调侃背后政府“拍脑瓜决策”的一面。“对凤凰这么一个‘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社区型景点来说,请问‘本地居民和直系亲属不要票’怎么执行?是凭方言,还是出示证件?凤凰人结婚是不是不摆酒席,因为宾客要买票进场?外地媳妇到凤凰过年,是不是要随身携带结婚证?”网民“万能阿曼_69416”反问。
在中青舆情监测室对900余条否定“进城费”网民意见的统计中,23.6%就指向政府决策的不科学,而“好女不嫁凤凰男”只调侃出了其不科学的一面。
在另一面,12日,面对众多商户的利益诉求,高湘文副县长又出雷语:“很多人不在乎门票多少。”此“拍脑瓜”论断一出,立即遭到现实和舆论双重“滑铁卢”。据凤凰县官方透露,收取“进城费”后4天内门票进账已达227万元。但是散客的票却只卖了200余张,游客人数降为2011年同期的38%。媒体披露,原本宾客满座的家庭旅馆,上周末的入住率亦不足五成,有的旅馆甚至上演“零入住”。“很多人不在乎门票多少”也引来新华社刊文质问:“统计数据显示,148元的门票接近湖南当地一个农民月纯收入的1/4。你说这样的门票价格,普通游客会不会在乎?”“门票多收‘三五斗’,游客量少了五六成,看似算得很精,却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媒体这样慨叹。
网民否定意见中,质疑凤凰县官方决策不公开、不透明的声音更大,占到32.8%。
“收费令”是否经过了听证程序?按照凤凰县副县长蔡龙的说法:凤凰古城门票由于是新定价格,而非涨价,故不需要听证。此言一出,立即引来“拍砖”无数。《旅行家杂志》官方微博发问:“景点收费本也无可置疑,只是收多少是合适的?收取的费用怎样合理分配?是还利于民,还是用于古城维护?这些都太模糊。”网民“耗儿女儿”也称:“我赞成适当收费和限制人数,以保护古城风貌。不能接受的,是模糊的收费流向,和政府傲慢的辩解态度。”网民“桀骜之风”则一声叹息:“对于收门票,若没有任何监督,到头来还是肥了‘看不见的手’……”
中青舆情监测室看到,网民不满的最大头,正来源于政府这双“看不见的手”。
15日,微博粉丝达65万的全国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袁裕来,以一条“政府有权出售城市?”的质疑微博,获得了12小时内转发上万次的响应。他质疑,凤凰县政府被曝和当地旅游公司合股成立景区服务公司,政府持股49%,旅游公司持股51%。“凤凰官方一意孤行强征‘进城费’,是在为公司上市做准备?”“政府不是凤凰古城的‘业主’,有什么权将凤凰私下交易支配和分割?”
令43.6%网民不满的,正是躲这场“公私合营”背后的东西——凤凰县官方是不是在罔顾政府职能,执意与民争利?
凤凰古城‘进城费’风波,终究是个利益分配的问题。”网民“天晴下雨”总结。泛美传媒中文网的官方微博则反问:“凭什么地方政府和私企成立一家公司,就能将一座古城圈占起来为己所用?即便当地政府走了所谓的程序,也难说体现了程序正义,更遑论实质正义。”在网民“雪润无痕”眼中,一个普通的景区收费事件能激起全国的民意反弹,根本上是因为“美轮美奂的湘西人文古城,沦为政府挤压商户和居民生存空间、攫取游客的利益场。以收费求涅磐的凤凰,终将沦为被斩杀取卵的鸡。”
面对一个旅游资源,政府应有的职能是什么?这场舆论风波,终于将这一关键问题推出水面。
在网民“江南fm”看来,凤凰县“出售”城市的法理前提只有一个:“须经古城中全体居民和商户的表决同意,既然将整座古城打包营销,城内所有居民和商户都应享有营销收益的分配权。”
“政府应是市场监管者,不越位不缺位,才是现代政府应有的作为。湘西如画的边城不该承受如此喧嚣。政府职能的转变,期待凤凰涅槃。”在凤凰古城自己制造的这场“进城费”喧嚣中,《人民日报》的上述微博评论,显得格外语重心长。
『肆』 凤凰古城收费事件的简介
4月11日,凤凰古城实行“一票制”第二天,大批商户和当地居民因不满“一票制”政策关门歇业,同时聚集在古城北门码头附近。截至目前大批警方已经赶到现场。从4月10日起,每一位进入湖南凤凰古城风景名胜区的游客,不论是否参观古城内的景点,都将收取148元门票费,这一政策引起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普遍质疑。
『伍』 凤凰古城收费的法律依据
收门票的钱可以给政府财政上报中央,也可以给地方财政当收入,也可以发给被圈起来的居民,就是不能给“叶文智”,他算什么?他凭什么跑到凤凰古城去收门票了?
『陆』 凤凰古城收费事件的介绍
2013年4月10日,湖南凤凰古城开始实施捆绑售票,游客需要购买148元门票才能进去古城。政策实施后引发多方关注,游客人数骤减,当地个体商户受到很大冲击。4月20日起,凤凰县政府针对学生群体推出一项新政策,票价由80元降为20元。
『柒』 关于湖南凤凰古城的收费问题。请帮忙分析一下,收费不合理的原因。要开一场辩论会,最好以辩论形式
现在情况已明了,刚刚闭幕的人大会议上立法,明确规定利用公共资源的景区严禁大幅度涨价,并且涨价前要求召开听证会。凤凰政府一手操作的涨价是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仅凭这一条,收费合理的论点就不成立了。
『捌』 凤凰古城收门票这一事件与经济学上的弹性有什么关系
湖南凤凰古城收门票,成为政府经营城市的典型案例,撕开遮羞布,暴露出某些地方政府早就成为经营主体的本来面目,也暴露出中世纪式的野蛮市场经济的本来面目。
政府应该以税收而不是以门票养活自己,但基本上大多数地方,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改制度,改当山大王。
如突然袭击,凤凰县政府3月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从4月10日起,凤凰古城将原来免费的古城景区和南华山神凤景区合二为一“捆绑销售”,向游客收取148元人民币的门票。
凤凰是旅游大县,得益极大。4月13号,该县副县长蔡龙介绍,201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12.11倍和71.34倍。GDP由2001年的8.35亿元增加到46.96亿元、财税总收入由4543万元增加到5.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1.59亿元增加到40.58亿元。在文化旅游主导产业的带动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67.5%,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涉旅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
没有旅游,就没有凤凰,旅游不能长期健康发展,凤凰也就不能健康发展。目前正是凤凰转型的关键时刻,如何转型决定了这个美丽的边陲城市向何处去——如果建立现代的管理与财税体制,该地将成为现代化城市的范本;如果以收过路费的形式增加收入弥补不足,这个城市将成为中世纪占山大盗的当代缩影,离沈从文年青时代相差不远。
政府收取进城费,理由是当地资源满足不了游客数量增长,政府保护发展经费短缺,近距离游客基本不愿意支付景点门票费。
这些是事实。
凤凰旅游局长任真君在接受当地媒体《潇湘晨报》时表示,经过摄像头等统计,每年团队130万、散客100万,古城9景、南华山、乡村游,这三大门票,一张不买的,团队有30万,散客有40万,不购票的比例超过1/3。古城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叶文智统计的情况更严重,来凤凰不去看9景也就是不买一分钱门票的人数达到70%。12年前,古城原开放景点一年的门票收入仅157万,2012年,古城9景的门票收入1.78亿,逃脱约4.15亿元门票费。
过去9景点收取148元门票,约30%作为税金和经营权转让费交给政府,也即一年5300万元左右,专门用于古城保护和旅游配套的钱,是“0”。
按照凤凰县政府公布的门票收入分配方案,古城148元的门票收入将分为四部分,除了2%的门票代理费,其他语焉不详,考虑到2月,叶文智旗下的凤凰古城公司、南华山公司、乡村游公司出资51%,县政府旗下的某独资公司出资49%,共同组建了凤凰古城景区管理服务公司,注册资本为1.2亿元。该公司统一对景区景点实施门票销售及营销、服务等。如果县政府旗下公司享有49%的股权收益,那么享有门票费2.91亿元。
政府无法从零散的商户得到营业税大规模增值。凤凰旅游局长任真君表示,没有做过商铺营业下降后营业税下降与收门票的比例,因为不好统计。门票收入真金白银,得来全不费工夫,商户营业税征收伤筋动骨。叶文智认为,目前在凤凰古城经营的商户,每年光跑漏掉的税收至少在8000万以上。
凤凰靠房地产等,税费收入大增。根据凤凰县财政部门的数据,截至3月31日,凤凰县一季度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3083万元,同比增长2685万元,增长25.82%,超出州定目标10.82个百分点,位列全州第二。从该县主要税种完成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强劲,房地产投资开发、高速公路和园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涉旅企业效益较好,拉动全县税收收入增长达33.49%,超过非税收入增幅19.15个百分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五个主要税种共入库6754万元,同比增加3261万元,增长93.36%。如果没有房地产,没有房产税费,如果没有基建,地方政府就得喝西北风。
短途旅游者规避门票,营业税征收乏力,地方政府贪恋真金白银,建五星级酒店等政绩工程、保护古城等任务迫在眉睫,所有的因素综合起来,统一收取买路钱就成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赚钱法。
此时可以通过当地的人大,经过地方民意,统一上缴税费,增加政府财力,同时也通过地方精英,平衡地方各阶层的利益,以及平衡地方收入与外来游客之间的利益。如此既培育起民间组织,公民也学会了照章办事,各利益诉求者有了勾通渠道。
凤凰当地政府觉得委屈,丽江收了维护费,周庄可以收进镇费,为什么凤凰不可以收进城费?而且收费之后,丽江等地照样人丁兴旺,还可以筛选出高消费者,何乐而不为?
别人的错误不能证明自己的正确,别人成为山大王不是自己成为山大王的理由,任何舍弃程序正义的野蛮收费行为,都是在统一的市场经济里制造裂痕,这也就是我国城市经济成为山大王经济、统一市场迟迟无法建成的根本理由。
『玖』 用服务性原理分析凤凰古城收费的利弊(1000字左右)
凤凰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因为其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人文风情以及沈从文先生在《边城》中的精心描绘,长期以来备受广大旅游爱好者的亲睐。然而,在4月10号当地实行收费制度以后,当地的游客数量迅速滑坡,受此影响当地的商贩的生意严重下滑,并演化出了一场罢市抗议的风波。
消极方面。对当地民众而言,凤凰古城管理者出台了“门票新政”之后,对当地民众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当地民众回自己家都会遇到很多麻烦事,亲友来访更是事务繁琐,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对当地商贩而言,游客的大量流失,使得她们生意惨淡,收入微薄,难以为继,怨声载道。对游客而言,原本免费入城,可以随意游览,自主选择,但现在进城便需要付出148元的门票费,不但加大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更侵犯了他们的自主选择权。 无可否认,由于当地在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管理方法尚未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也还没有确立的情况下,迅速的公布了新的管理办法,实行了“门票新政”,的确造成了很多的消极影响。也让很多人一时之间不能接受,怨声载道、骂声不断。但是,我们也应该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用管理者的眼光,看到此举的积极方面。 凤凰古城,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但在网上我了解到“去年一季度凤凰县共接待119万人次,日均约1.3万人次。”如此众多的游客蜂涌而至,虽然对当地能够极大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或许已经超出当地的环境承受能力,如果管理者不采取措施对游客数量加以控制,那么凤凰古城未来也许将失去现有的魅力,甚至不复存在。同时,凤凰古城,原本是一个宁静悠远、意蕴深厚的地方,而这也正是它独具魅力的地方,然而,在众多古城如洛带、丽江、平遥等都在收费的情况下,凤凰先前并没有收门票费,这也大大的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形成了游人如织的一种繁荣景象,但众多游客的涌入,使得这个独具魅力的古城,失去了它原本独有的意蕴。当地的“门票新政”实施之后,游客数量迅速减少,这在客观上是对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它在这两方面中所表现出的积极的方面,我们不可否认。 万事开头难,大部分新政策的出台之初,都会引起一些争议和讨论。但我认为,只要是正确的,于民有利的政策,终究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通过历史的检验。相反,若那只是部分人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诉求,而采取的以公谋私的手段,必然会遭到世人的遗弃,历史的谴责。
『拾』 凤凰古城收费事件的处理
从15日起凤凰县邻近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怀化市、贵州铜仁市三地区居民游凤凰古城均可享受免费待遇;从4月20日起,全国学生到凤凰古城旅游票价从80元降为20元。
凤凰县政府还表示,为优惠学生群体,在原定80元/人·次标准的学生门票中推出一项试行一年的新政策:从2013年4月20日起,全日制在校学生凭身份证和学生证进入凤凰古城风景名胜区旅游,除沱江泛舟以外,只需20元;参与沱江泛舟项目享受凤凰县本地居民待遇,收取15元/人·次用工成本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