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社会调查法目录

社会调查法目录

发布时间: 2021-12-16 14:14:45

『壹』 社会调查的调查方式有哪些

常用社会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运用统一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是标准化的、书面的、抽样的。分为自填式问卷和代填式问卷。

2、文献调查法:搜集各种文献资料、摘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3、实地观察法:调查者根据调查目的、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工具,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进行直接感知的方法。

4、访问调查法: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直接向被访问者了解社会情况或探讨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

5、集体访谈法: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了解社会情况或研究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

6、蹲点调查法 调查者深入到一个或几个基层单位持续一段较长时间,通过全面、深入调查研究,认识调查对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探索解决社会问题途径的方法。

(1)社会调查法目录扩展阅读

(一)全面增进调查人员的才华

有效运用和创新社会调查方法,可以提升社会调查人员的科学素质,增进社会调查人员的聪明才智。社会调查对社会调查人员的科学素质和实际本领的要求非常之高,社会调查人员除了具备较为丰富的社会学与社会研究知识外,最为关键的是要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

(二)顺利完成社会调查的任务

有效运用和创新社会调查方法,可以提高社会调查人员的社会调查本领,使社会调查人员顺利完成社会调查任务。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当一项社会调查任务确定下来以后,要顺利完成任务,关键是要解决方法问题。社会调查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社会调查的有效途径、得力工具和科学手段。

(三)有效提高社会调查的效益

有效运用和创新社会调查方法,可以帮助社会调查人员提高社会调查的效益。这是因为:①运用社会调查方法,有利于社会调查人员正确把握社会调查活动的方向,从而提高社会调查的效益。在社会调查中,方向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②运用社会调查方法有利于社会调查人员优化社会调查运作的过程,从而提高社会调查的效益。

参考资料社会调查方法_网络

『贰』 调查研究科学方法的目录

第1章 调查研究科学方法的发展历程
1.1 调查研究发展简史
1.1.1 西方调查研究发展简介
1.1.2 中国调查研究发展简介
小结
1.2 调查研究的意义
1.2.1 社会学发展同建筑与规划学科发展的关系
1.2.2 我国社会发展对建筑与规划学科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小结
第2章 调查研究方法论概述
2.1 调查研究方法论的基本概念
2.1.1 调查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层次
2.1.2 研究方法论基本学派
小结
2.2 调查研究类型划分方法
2.2.1 根据研究性质划分研究类型
2.2.2 根据研究目的划分研究类型
2.2.3 根据调研刘蒙与范围划分调查类型
小结
第3章 调查研究的原则与内容
3.1 调查研究的原则
3.1.1 调查研究的价值观
3.1.2 调查研究的标准
小结
3.2 调查研究的内容
3.2.1 物质环境
3.2.2 非物质环境
小结
第4章 调查研究的操作程序与方法
4.1 调研课题的明确化
4.1.1 初步考察调研
4.1.2 确定选题及范围
小结
4.2 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与资料整理
4.2.1 资料收集
4.2.2 实地调查
4.2.3 调研资料整理
小结
第5章 调查研究的技能与技巧
5.1 调查研究中的认识方法
5.1.1 空间解读法
5.1.2 观察法
5.1.3 文献法
5.1.4 问卷法
5.1.5 访谈法
5.1.6 实验法
小结
5.2 调查研究的分析方法
5.2.1 定性分析方法
5.2.2 定量分析方法
小结
第6章 调研报告的撰写
6.1 调研报告的结构
6.1.1 标题
6.1.2 摘要与关键词
6.1.3 导言
6.1.4 方法和结果
6.1.5 讨论
6.1.6 总结
6.1.7 参考文献
6.1.8 附录
小结
6.2 调研报告的表达方式
6.2.1 调研报告表达的要求
6.2.2 调研报告表达的方式
小结
第7章 调研报告实例
7.1 苏州中心主城居民居住意向调查报告——以桃花坞、三元新村、今日家园为例
7.1.1 调查概要
7.1.2 调查结果
7.1.3 结语
7.2 天下文枢苑,寻常百姓家——夫子庙地区历史与现代文化协调情况调查
7.2.1 前言
7.2.2 调查概述
7.2.3 现状调研分析
7.2.4 调研的结论与建议、构想
7.2.5 后记
参考文献

『叁』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作品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调查研究概述
一、调查研究方法的界定
二、调查研究发展简史
三、调查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节调查研究的分类
一、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分类
二、按调查目的分类
三、按执行方式分类
四、按时间维度分类
五、按应用领域分类
第三节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
一、调查设计
二、实地抽样
三、资料搜集
四、资料处理
五、撰写报告
第二章基本抽样方法
第一节调查总体与抽样框
第二节一阶段抽样
一、简单随机抽样
二、系统抽样
三、分层抽样
四、整群抽样
第三节多阶段抽样
一、按规模分层抽样
二、PPS抽样
三、规模测量值
第四节抽样误差与样本规模
一、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误差
二、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规模
第三章抽样实务及问题
第一节区域抽样
一、按户籍资料PPS抽样
二、从住户中抽取被访者
三、按居住地地图法抽样
第二节随机数字拨号抽样
一、搜集相关信息
二、随机数字拨号的技术
第三节非抽样误差
一、抽样框误差
二、无回答误差
第四章题目设计方法
第一节题目的类型
一、开放式题目
二、封闭式题目
第二节事实和行为题目
一、明确测量目标
二、澄清概念和术语
三、帮助被访者确定信息
四、减少社会遵从效应
第三节主观状态题目
一、主观测量与标准化
二、对人或事物的评价
三、对某种观点的看法
四、知识状况的调查
第四节指数与量表
一、多个指标测量
二、指数
三、总加量表
四、语义差异量表
第五章问卷设计与评估
第一节编写题目
一、陈述调查目标
二、分析框架与变量清单
三、问卷题目设计原则
第二节评估题目
一、焦点小组讨论
二、深度访谈
三、实地试调查
第三节问卷的编排与格式化
一、问卷结构
二、题目的排列顺序
三、问卷的排版与印刷
第六章资料搜集方法
第一节 自填问卷
一、邮寄问卷
二、其他自填问卷方法
三、优缺点分析
第二节当面访问
一、普通当面访问
二、电脑辅助个人当面访问
三、优缺点分析
第三节电话访问
一、普通电话访问
二、电脑辅助电话访问
三、优缺点分析
第四节方法选择的考虑因素
一、成本
二、总体与抽样
三、调查周期
四、调查内容
五、回收率
六、资料质量
第七章标准化访问
第一节标准化访问概述
一、标准化访问的含义
二、访问员误差
第二节标准化访问的原则
一、完全按题目提问
二、适当的追问
三、完整记录答案
四、保持立场中立
五、训练受访者
第三节访问员的挑选
一、访问员的基本条件
二、人口学特征的影响
三、其他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访问员的培训
一、培训内容
二、培训方式
三、培训时间
第五节对访问员的督导
一、督导指标
二、督导方法
第八章数据处理
第一节资料检查与校订
一、资料检查
二、资料校订
第二节资料编码
一、编码的一般规则
二、开放题编码技术
三、编码手册
四、特殊题型的编码
第三节数据录入与整理
一、决定录入方式和软件
二、人工录入的注意事项
三、数据清理
四、缺失值的处理
第九章调查中的其他议题
第一节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概述
二、技术报告的写作
第二节调查中的伦理限制
一、告知同意
二、隐私与保密
附录:随机数表
后记
扩展阅读
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涵义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或者说是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一门科学。作为一个体系,它包括选择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解释调查结果及检验调查结论等。作为一门科学,它包括三个层次的知识:它是一种专门的科学理论;它是一种哲学观点,表达了一种价值观念;它包括了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巧。
2.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它包括:课题的确定及其方法;调查研究的目的;研究类型;研究范式;分析单位;研究程序;研究方案设计;研究假设;研究的理论结构;社会测量;概念的操作等。
(2)资料收集的方法。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诸如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二是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诸如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试点法、会议法等。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
(3)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它包括: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3. 当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
当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传统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相比较,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主要有:第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研究更加广泛、深刻;第二、许多新兴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社会调查研究中,使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更加完备和科学;第三、各种方法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使调查研究方法更加科学;第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使社会现象的认识更符合客观实际;第五、现代科学技术工具的运用,使社会调查研究的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
4.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有:第一、要从具体情况出发;第二、认识事物的差别和变化,把握事物所处的具体时间、空间和其他条件;第三、充分占有客观材料,分析它的发展形式和过程,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第四、在研究和认识社会现象特殊性基础上,采取不同的形式解决不同的问题。
(2)科学性原则。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有:第一、研究成果要用数据、资料说话,观点、意见、建议不能凭空臆造;第二、调查的资料必须有效地说明调查者所要说明的观点;第三、调查结论于调查资料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3)系统性原则。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有:第一、要注重调查对象的整体性;第二、界定系统的界限应明确清晰;第三、注意系统的内在结构于外在的联系;第四、要注意全过程的层次性和顺序性;第五、要注意系统的自我调节以及于外部环境的平衡适应功能。
5. 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
在当代中国的具体条件下,调查与研究比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第一、社会调查研究是认识现实社会的重要手段;第二、社会调查研究为正确地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提供客观依据;第三、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其他行业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第二章 社会调查研究基本原理
6. 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
(1)社会的基本要素包括自然环境、人口、文化,其中对文化的理解是难点。掌握自然环境、人口、文化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关系。
(2)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的类型有:社会中的个人、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阶层、民族、社区等。
7. 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
社会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1)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可划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2)根据调查研究的时序,可划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3)根据调查研究的性质,可划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指某一社会现象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多运用典型调查方法来获得资料,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获得结论;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探寻其本质特征和要素,从个别的、典型的材料中得出结论;所得出的结论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
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其特点是:在实地调查搜集资料方面,强调运用抽样技术选择样本;在对样本进行调查研究中,运用变量、操作化、假设、检验等概念和方法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量化研究;它是为认识社会现象的不同性质提供量的说明,由此来了解事物的性质,或者了解某一社会现象各要素之间量的关系。定量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对于认识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现象不仅具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是说明事物是什么,
量的规定性则是说明多少的问题。只有对社会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才能正确认识某些事物。定量研究虽被广泛重视,但有些社会现象还无法进行定量研究,有些社会现象也只能进行粗略的定量研究,精确程度不高。因此,社会调查研究类型的发展趋势是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从定性出发,经过量化过程,再返回到定性,以达到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目的。
社会调查法的内容
社会调查法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1、是什么?弄清社会问题。
2、为什么?寻找问题原因。
3、怎么办?寻找解决方法。
社会调查法的作用
1、为研究人员提供研究专题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揭露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各种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
2、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规划、改革提供事实依据,为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管理和预测服务。
3、明了社会现状,发现新的研究专题、先进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新理论,从而推进该领域工作的科学化。
社会调查法的实施
1、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四要素
(1)调查什么?
(2)谁去调查?
(3)向谁调查?
(4)怎样调查?
2、明确社会调查研究专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1)发现、提出社会问题,确定社会调查研究专题。
(2)确定谁去调查?向谁调查?调查什么?
(3)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具体设计,解决怎样调查的问题。
(4)收集资料。
(5)分析资料。
(6)结论与建议。
(7)理论思考与讨论

『肆』 社会调查方法有哪些

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

社会调查是指一种特定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方法就是社会调查主体为保证其社会调查活动朝着预定的方向进行,达到了解和认识社会的目的所运用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和。社会调查方法在社会调查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构成社会调查活动的第三大要素。

社会调查方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方法体系中的一种专门方法体系,它有自身所固有的、用以区别于其他方法体系的许多特点。正确认识这些特点,对于切实掌握和有效运用社会调查方法极有好处。

『伍』 社会调查都包括哪些

社会调查写作要求和格式
经济类社会调查写作要求和格式

社会调查是电大经济类各专业必须完成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重在考查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调查的内容、对象和方法
调查的内容范围为有关专业的各个方面。每位学员都必须有明确的调查目的,一般应在某一方面选定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解决展开调查。
调查对象应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如要调查大家对未来股市的走向,调查对象可以选择为股民、证券公司、券商等。
调查方法也应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每位学员首先应确定自己的调查是重点调查、典型调查还是抽样调查,其次是选用适宜的调查方式,如访谈法、开会法、问卷法、资料查询法等,既可以单用一种方法,也可以以一种方法为主,兼用其它方法。
二、作业程序

1.确定一个适当的选题。所谓“适当”,是指选题是有现实意义的和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选题宜小不宜大,由于条件和时间限制,选题过大,就难以完成或难以很好完成。必须能把问题分解为几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选题才是明确的。这样才知道该怎样进行调查,应收集哪些资料,以及怎样结构文章。
选题要得到指导教师认可方可确定下来。
2.选定适当的调查对象和选用适当的调查方法方式。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可过大,但也不可过小。一般认为抽样调查方法和问卷调查方式比较科学的调查方法方式,建议选用。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应与选题一并确定,并得到指导教师认可。
3.开始调查。调查是收集资料的过程,在调查中要注意做好记录,记录一般用笔录,也可用录音。要随时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也是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结束,就应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应该知道怎样运用调查材料。
4.写出调查报告的提纲,交指导教师审阅并得到认可。提纲是你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你文章的思路,只要把思路表达清楚就行,不必拘泥于提纲应怎么写。
5.调查报告的成稿。
四、调查报告的一般规范或格式
1、调查报告的标题可用单标题形式,也可用正标题加副标题的形式。
单标题应直接揭示文章内容和文体。如“××市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调查”,题目既揭示了调查对象的范围——“××市”,又揭示了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范围是关于“预算外资金使用”的,还揭示了这篇文章的文体是调查报告。
正标题加副标题一般由正、副标题共同揭示文章内容,而由副标题揭示文体。如“转变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素质教育情况调查”,正标题和副标题共同揭示了文章内容是有关素质教育的。从正标题可以看出,文章是发掘素质教育的的成果或正面经验的,而取得这些成果或经验的关键在教育观念的转变。
2、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或第一段)包括意义、调查对象、方法、时间的介绍。介绍选题是要表明你的文章是有现实意义、有价值的;介绍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是要表明你使用的方法是科学的,文中的材料是真实可靠的。这部分内容在文章开头,要求简明概括。
二、 (或第二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排列调查材料。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占用篇幅最多。最好
能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材料进行量化处理,能用统计图表显示调查材料要尽可能用统计图表显示。
三、(或第三段)调查材料进行分析。
四、(或第四段)对调查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或意见、建议。
后两项内容虽然不一定占很大篇幅,却是文章的闪光点,表明你的认识深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必须符合上述写作格式。
为了保证大家写出符合规范的调查报告,请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准,可严格按照上述格式进行写作。
还有例文,这里有http://szdd.open.ha.cn/bbs/printpage.asp?BoardID=11&ID=5923

『陆』 社会调查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合理设计问卷,采用开放式,封闭式或混合式问回卷收答集信息),文献法(通过书面材料,统计数据等文献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调查),访问法(通过交谈获得资料),观察法(现场观察,凭借感觉的印象搜集数据资料)。

社会调查是社会“调查”和“研究”的简称。社会调查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了解社会真实情况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

(6)社会调查法目录扩展阅读:

社会调查据其分析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宏观调查(如对国家,省,县或人口普查等大范围或大规模的调查)和微观调查(一般包括两三人或数人的小群体的查)。

据其调查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研究性的调查(为解决理论性或政策性的问题而进行)和工作性的调查(为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进行)两类。

『柒』 社会调查方法有哪些

常用社会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运用统一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是标准化的、书面的、抽样的。分为自填式问卷和代填式问卷。

2、文献调查法:搜集各种文献资料、摘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3、实地观察法:调查者根据调查目的、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工具,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进行直接感知的方法。

4、访问调查法: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直接向被访问者了解社会情况或探讨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

5、集体访谈法: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了解社会情况或研究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

6、蹲点调查法 调查者深入到一个或几个基层单位持续一段较长时间,通过全面、深入调查研究,认识调查对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探索解决社会问题途径的方法。

『捌』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调查概述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概念与作用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第三节 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第四节 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
第五节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思考与实践
第二章 调查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分析单位
第四节 具体方案
思考与实践
第三章 抽样的原理与类型
第一节 抽样的意义与作用
第二节 抽样的类型与抽样程序
第三节 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思考与实践
第四章 抽样方法
第一节 概率抽样方法
第二节 非概率抽样方法
思考与实践
第五章 变量测量
第一节 测量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测量层次
第三节 概念的操作化
第四节 量表
第五节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思考与实践
第六章 问卷设计
第一节 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
第二节 问卷设计的原则
第三节 问卷设计的步骤
第四节 问卷中问题的形式及答案的设计
第五节 问卷中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第六节 问题的数量与顺序
第七节 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第八节 如何提高问卷设计的质量
思考与实践
第七章 资料收集方法
第一节 自填问卷法
第二节 结构访问法
思考与实践
第八章 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 标准化调查
第二节 调查人员的招募与挑选
第三节 调查员的培训
第四节 调查过程的控制与督导
第五节 调查过程的反思与评估
思考与实践
第九章 调查资料的整理
第一节 问卷资料的审核与整理
第二节 问卷资料的编码
第三节 问卷资料的输入
第四节 数据清理
思考与实践
第十章 单变量的描述统计
第一节 描述统计的基本技术
第二节 集中趋势测量
第三节 离散趋势测量
思考与实践
第十一章 单变量的推论统计
第一节 推论统计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参数估计
第三节 假设检验
思考与实践
第十二章 双变量的描述统计
第一节 相关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交互分类
第三节 相关测量法
思考与实践
第十三章 双变量的推论统计
第一节 x检验
第二节 Gamma系数的检验:Z检验法
第三节 单因方差分析与F检验
第四节 积矩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检验
第五节 总结:相关测量法与检验
思考与实践
第十四章 统计分析软件应用
第一节 单变量描述统计
第二节 双变量交互分类统计与检验
第三节 子总体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第四节 数据调整与转化
第五节 统计图制作
思考与实践
第十五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
第一节 调查研究报告的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 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与步骤
第三节 应用性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
第四节 学术性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
第五节 调查报告撰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与实践
附录一 常用统计数表
附录二 青年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三 城市在职青年的婚姻期望与婚姻实践
参考文献
后记

『玖』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本书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社会调查概述
一 社会调查的概念
二 社会调查的作用
三 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四 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五 伟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
六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第二章 选择调查课题
一 调查课题的类型
二 选题的重要性
三 选题的标准
四 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五 调查课题的明确化
六 文献查阅与选题
第三章 调查设计
一 调查目的
二 分析单位
三 具体方案
第四章 抽样
一 抽样的意义与作用
二 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
三 概率抽样方法
四 非概率抽样方法
五 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第五章 测量
……
第六章 问卷设计
第七章 资料收集
第八章 资料处理
第九章 资料的统计分析(1)——单变量分析
第十章 资料的统计分析(2)——双变理分析
第十一章 SPSS基本应用
第十二章 撰写抽查报告
附录一:社会调查问卷实例
附录二;社会调查报告实例
附录三:调查研究方案实全
附录四:常用数表
附录五:参考文献
附录六:基本概念
后记

热点内容
法官判错案向哪个部门控告 发布:2025-08-28 09:55:12 浏览:947
前海法院条例 发布:2025-08-28 09:45:48 浏览:618
劳动合同法以欺诈手段 发布:2025-08-28 09:44:52 浏览:199
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任务是 发布:2025-08-28 09:44:08 浏览:481
司法教导书 发布:2025-08-28 09:36:55 浏览:170
商法二试题下载 发布:2025-08-28 09:36:51 浏览:990
2017年民事诉讼法241条 发布:2025-08-28 09:28:53 浏览:510
法院和税务 发布:2025-08-28 09:24:43 浏览:726
新闻法治逃脱 发布:2025-08-28 09:24:42 浏览:800
春节法治宣传活动小结 发布:2025-08-28 09:20:21 浏览: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