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劳动合同法以欺诈手段

劳动合同法以欺诈手段

发布时间: 2025-08-28 09:44:52

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是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合同依法成立,便具有法律效力。无效合同是相对于有效合同而言的,是指合同虽然成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被确认为无效。无效合同是已经成立的合同,是欠缺生效要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不受国家法律保护。无效合同自始无效,合同一旦被确认无效,就产生溯及既往的效力,即自合同成立时起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以后也不能转化为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是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定义有:
被迫解除劳动合同,是指解除劳动合同本来不是劳动者的自主意愿,是因为用人单位存在一些违约或者违法情形,导致劳动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得不解除。

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有如下情形: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比如强行给员工"放假”、"停工",可视为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如超过工资发放日期仍未支付工资,少支付加班费等。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缴纳标准低于法定标准的,均为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比如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加班不支付加班费,未经公司批准不得辞职等规定。
5、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主要是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⑵ 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指的是什么

法律分析: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热点内容
新疆伊犁司法局 发布:2025-10-13 08:47:14 浏览:500
去法院复印判决书 发布:2025-10-13 08:41:17 浏览:902
厂里没有工资条是不是伪缓劳动法 发布:2025-10-13 08:36:23 浏览:710
道德经说上善 发布:2025-10-13 07:57:34 浏览:4
民事民法典宣传标语 发布:2025-10-13 07:43:14 浏览:951
长治市司法局法律援助 发布:2025-10-13 07:42:45 浏览:538
司法考试2013年 发布:2025-10-13 07:38:58 浏览:577
中学生安全条例 发布:2025-10-13 07:36:52 浏览:852
环卫工人法律知识培训活动 发布:2025-10-13 06:57:20 浏览:885
法律硕士能报的公检法 发布:2025-10-13 06:56:47 浏览: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