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法善良拐卖妇女儿童
❶ 刑法,绑架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
1、绑架罪的前提是勒索,此时勒索行为没有进行,但以非法拘禁控制人回身自由的行为已成事实答,成立非法拘禁罪(三年以下稳了)
2、拐卖妇女罪,是指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的行为,有其中一个行为罪名就成立,不以卖出为必要标准,本案中甲将乙贩卖给了丙,有意识的故意,甲丙二人成立拐卖妇女罪的共犯。(甲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由于贩卖的前提包含了限制人身自由,在这里属于法定竞合,择一重处罚,甲成立拐卖妇女罪。
关于数罪,请参考刑法二百四十条第七条,以上均不在数罪的法定内。
❷ 绑架罪、非法拘禁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认定问题
1、划清绑架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绑架妇女、儿童的界限。这两种犯罪犯罪手段上都使用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但有明显区别:一是犯罪的目的的不同。前者以勒索被绑架人的财物、扣押人质为目的,后者以出卖被绑架的妇女、儿童为目的。二是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绑架的对象是指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一切人,后者则仅指妇女儿童。 2、划清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人质型”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案件,即以强行扣押“人质”的方式,胁迫他人履行一定行为为目的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定行为为目的”,实践中大多是健债款,要求“以钱换人”。这种行为从形式上看与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行为很相似,但实质上有很大区别:第一,犯罪目的不同。前者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后者以逼索债务为目的,以扣押“人质”作为讨还债务的手段。第二,犯罪对象不同。前者以绑架的人自身完全无过错,而后者以绑架的“人质”大多自身有过错(如欠债不还),甚至有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也有的纯属索然无辜。因此,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非法拘禁罪的规定处罚。3、正确 认定偷盗婴幼儿的犯罪性质。对于偷盗婴儿的案件,应当按偷盗婴幼儿的目的不同,分别定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勒索财物为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应当以绑架罪定罪,并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鏀。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则应当以拐卖儿童罪定罪,并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❸ 拐卖妇女儿童罪总则与分则的异同
一、拐卖妇女、儿童罪:犯罪对象的限制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犯罪对象仅指妇女和儿童。妇女,是指已满14周岁的女性,既包括具有中国国籍的妇女,也包括具有外国国籍和无国籍的妇女。儿童,是指不满14周岁的男女儿童。 按照现行刑法分则规定,拐卖其他“人口”,如拐卖年满14周岁的男性,双性人等,则不构成拐卖人口类得犯罪。如:2007年震惊全国的“黑砖窑事件”中,对于人贩子(黑中介)诱拐成年男劳动力进行出卖的犯罪行为,以及法院认定有拐卖9名智障男性在内的诸多未成年人的事实,法律竟然无法以拐卖人口罪处罚。这仅仅是因为现行刑法分则,将拐卖人口类犯罪的对象限制为妇女和儿童。
而我国现行刑法总则中第4 条明文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因此,作为人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也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他们的权利均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在拐卖人口的犯罪中,拐卖妇女、儿童行为固然应该受到惩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拐卖其他“人口”(如拐卖年满14周岁的男性,双性人等)就可以视而不见,不加惩罚了。
二、是否构成数罪的冲突:
我国《刑法》第240条关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加重情节中的第三条规定: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不论行为人是否使用了暴力 、胁迫手段,也不论被害人是否有反抗行为,均视为拐卖妇女情节严重,不再单独定强奸罪。
事实上,奸淫被拐妇女的行为,从主客观要件上足以构成独立的犯罪,与拐卖行为既不存在牵连关系,也没有吸收关系,但是却作为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加重情节一罪处理,不符合我国刑法总则关于一罪与数罪的规定。
我国刑法理论通行的观点是以犯罪构成作为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犯罪构成可分为具体要件和共同要件,凡是基于一个确定的或概括的犯罪故意(过失)实施一个危害行为,符合一个犯罪构成的为一罪;基于数个犯罪故意,实施数个犯罪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为数罪。拐卖妇女过程中发生的强奸行为是行为人在拐卖妇女过程中临时起意,产生新的犯罪故意而实施的强奸行为。其强奸行为符合强奸罪的构成要件,拐卖行为符合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构成要件,两种行为触犯了不同的罪名,但强奸行为不是拐卖行为的发展所必经的阶段,拐卖行为也不是强奸行为发展的当然结果。因此,两个行为之间不存在吸收关系。同时,其强奸行为与拐卖行为不是出于同一个犯罪目的,从目的与行为的角度来看,奸淫行为与拐卖行为没有任何牵连关系,而是在拐卖妇女、儿童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犯罪意图,其意图支配下的行为足以成立独立的犯罪构成。因此,两个行为之间不存在牵连关系。从社会危害性看, 强奸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要大于拐卖行为, 即便是按照牵连犯的处罚原则, 也应该是强奸的重罪行为吸收拐卖的轻罪行为,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或许立法的本意是为了平衡法定刑, 并且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数罪并罚和一罪处罚都是死, 但是其结果在刑法理论上却找不到立法依据。
❹ 拐卖妇女儿童罪和绑架罪有何区别
绑架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区别:1、犯罪目的不同,绑架罪一般以获取财物、扣押人质为目的,拐卖罪一般以出卖被拐卖人员为目的;2、客体不同,拐卖罪侵犯的是他人的人身权利,而绑架罪侵犯的客体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3、刑罚也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
❺ 刑法分论的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的拐卖儿童罪和拐骗儿童罪有什么不同谢谢各位了啊。。。。。。
1、客体要件不同。拐骗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合法权益,而拐卖妇女、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因而性质不同。
2、犯罪对象不同。拐骗儿童罪的对象只限于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而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对象范围广,既可以是成年妇女,也可以是儿童。
3、犯罪目的不同。拐骗儿童罪,主要是为了收养或者使唤、奴役,而拐卖妇女、儿童罪则是贪图钱财,贩卖牟利。如果拐骗儿童是为了贩卖牟利,则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论处
❻ 如何评价《刑法修正案九》中关于收买被拐妇女儿童罪的修改
现行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第六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刑法修正案九拟将此种情形排除,也就是只要实施了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的一律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刑法
第二百四十一条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有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❼ 法律对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相关规定是怎样的
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和司法解释 以供参考第二百四十条 【拐卖妇女、儿童罪】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四)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五)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六)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七)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八)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年1月3日第一条 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的拐卖妇女罪中的“妇女”,既包括具有中国国籍的妇女,也包括具有外国国籍和无国籍的妇女。被拐卖的妇女没有身份证明的,不影响对犯罪分子的定罪处罚。第二条 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拐卖外国妇女到我国境内被查获的,应当根据刑法第六条的规定,适用我国刑法定罪处罚。第三条 对于外国籍被告人身份无法查明或者其国籍国拒绝提供有关身份证明的,人民检察院根据刑法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起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❽ 中国拐卖妇女的法律法规
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施诈、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情节严重的处罚:
拐卖妇女儿童的预防宣传
(一)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参照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的规定,这里所说的“情节特别严重”,是指本法第240条第1款所列的8项情形中特别严重的情节。在具体执行中,不应在这8项情形之外再扩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