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订立合同实验报告
1. 经济法案例分析
一、首先,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时货币出资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30%,而此处只有20%明显不合理。
其次,以非货币资产出资的,应当在6个月内办理完财产权转移手续,非货币出资系公司财产是独立法人财产,所以必须办理转移手续。
再次,没有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时候,必须设一名执行董事,,而且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三人。
再者,乙与戊签订协议,转让全部股份必须经过其他董事半数以上同意。
最后,甲从公司抽出自己的资金实属不合理。
此案例多处存在错误,可便于更加详细的记忆有限公司的一些规则,但注意避免错记。
二、1.合同解除的理由是甲公司明确告知乙公司自己由于发生资金周转困难将不能履行合同,所以合同予以解除。此处我们应该明白合同解除的基本种类以及解除要件,合同解除可以分为协议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法定解除的条件是: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并在被催告后在合理期限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或者有其他行为致使其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此处显然符合法定解除条件,所以乙公司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和甲公司解除合同。
2.可以。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合同解除和损害赔偿可以并存。
3.A县法院有管辖权。合同明确规定:若发生纠纷由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此时甲公司算是合同履行者。
4.乙公司。风险转移以交付为划分,此时所有权尚未转移,也未能实现交付,所以由乙公司承担。
5.不能。虽然是因为不可抗力导致自己已发出的货物受损,但现实状况是丙并没有收到合同约定的货物,所以乙公司应该负有一定的赔偿责任,但丙公司并无正当理由拒绝付款。
6.有效。合同是在双方自愿原则下签订,并没有任何一方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合同没有违反法律和公众利益。
2. 经济法订立合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主要事项
订立合同中的注意事项
1、谈判结束后,应由己方人员起草合同。合同作为权利义务的载体,放弃起草权就等于放弃主动权,自己的梦要自己圆,不要指望他人能起草一份有利于己方的合同。
2、合同相对方的主体资格不审查,或审查不严,导致合同在履行后期,主体突然消失,或注销,或下落不明,音信全无,或者没有履行能力,这些都可以造成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也有公司在签订合同后,发生分立、合并、撤销、解散、破产等难以预料的情况。
3、谈判或签约意气用事,非常草率,不看更不审合同;或过于软弱,不敢向对方提出修改意见;或者牛气冲天,合同充斥不合理或霸王条款(对此有些人不理解,全部对自己有利有什么不好?合同的目的是共同完成一项业务,如果权责严重不平等,将增加对方违约的风险。)
4、先盖章,后写内容合同;或者格式条款中的选择性条款,没有选定,这就让对方有机会单方修改合同;或者不盖骑缝章,也不签字,这样就让对方有机会偷换页码,修改合同条款。
5、以甲方的公司名义签订合同,却盖名称上非常类似的乙公司的章;或者以上级公司的名义签订合同,却盖下级公司的公章;或者名章不符,合同名称是个人,却盖公司的章;反之也有。这就造成合同的主体的混淆,出现违约后,往往乙方是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
6、合同没有签订日期,无法判断合同的签定时间。很多案件,合同生效的时间就决定案件的胜败。
7、合同不校对,缺文少字,表意不清或混乱,甚至矛盾;或者不严密、漏洞多。虽然法官是有义务查清案件的,但是法律事实和客观真实还是存在差异。
8、合同不作审查,急功近利。业务一谈好,对方拿出合同,己方就马上签字。这种赶时间、抢速度,生怕业务跑掉。有时候,合同中就包含了霸王条款或陷阱,以及合同规定的违约责任不符合法律规定等。甚至,有些业务员为自己能完成业务指标,明知存在缺陷还要去签,最后由公司担责。
9、实践中,有的企业为应付审计、税务等部门,或为他方帮忙,利用假合同骗取第三方的信任,而签订假合同。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尽管公司或个人在签订合同时会出现各种风险,但是通过合同管理程度是完全可以做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最后作出风险应对。如果企业没有合同管理程序,合同管理必然处于无序的状态,这个地雷在踏在上面后就会粉身碎骨。但如果企业采取适当的方法,合同的风险完全是可以扫雷在前的。
3. 经济法判断题 甲乙双方订立买卖合同,双方约定该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网友你好:
是对!乙方当然可以拒绝收货。
首先,双方约定了双方签字、盖内章之日容合同生效,同时《合同法》第三十二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因此,该合同在双方没有均在合同书上签字、盖章之前不成立也不生效。
其次,《合同法》第三十七条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就是说,乙方如果接受了货物就代表其以实际行为开始履行合同,但本题中乙方并没有这么做。
综上所述:本案中鉴于乙方并未在合同书上签字、盖章,合同本身不成立、不生效,对乙方不产生法律约束力。同时在甲方单方发货后,乙方在保持货物原状的情况下,明确表示不接受货物因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 关于经济法中合同法的案例分析,急请高手解答
A公司为大型棉毛制品公司,下属有两个公司,一个为B制衣公司(独立法人),为A公司的子公司;另一个为C制衣公司,为A公司的分公司,已由王某承包。在承包协议书中明确规定:在承包期间债权债务由王某负责。2001年6月,在某市经贸洽谈会上,A公司董事长李某遇到了某棉纺厂厂长孙某。孙某说:本厂有一批质地良好的棉布待销。A公司董事长李某想到下属两个公司正需要棉布,就给孙某牵线介绍。2001年7月份棉纺厂与B、C两个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棉纺厂供应各种棉布240包,价值120万元。B公司和C公司为共同需方,各提货120包,价款各为60万元。合同规定货到一个月后付款。但是棉纺厂发货后三个月,两个公司以各种借口拒不付款。棉纺厂就以A、B、C三个公司为共同被告,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并支付货款。
问:1、该合同是否有效?
2、B公司应承担什么责任?与A公司有何关系?
3、C公司应承担什么责任?与A公司有何关系?
4、法院应如何判决?
解答:
1、本合同完全有效。从法律角度上讲,两个公司可以为共同需方,签订一份合同。
2、B公司为独立法人,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所以其60万元的货款与利息应由B公司独立承担,与A公司无关系。
3、C公司是A公司的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总公司承担。虽然已经承包给王某,王某所签的承包协议规定了债权债务由王某承担,但是承包协议为企业内部承包性质,对外无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因此,C公司所欠棉纺厂的60万元货款及利息由A公司承担。
4、法院应判:B公司给付原告货款及利息,A公司给付原告货款及利息。
5. 经济法合同法则案例分析题
题目内容完整吗?分析甲第一次发出的为要约邀请,乙发出的为要约,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专生效属
1、成立,自要约实际送达给特定的受要约人时,要约即发生法律效力,要约人不得在事先未声明的情况下撤回或变更要约,否则构成违反前合同义务,要承担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责任。
2、不可以,违约金条款与定金条款不能同时适用
3、违约,合同成立后应按合同规定履行,规定五天内交货,二其在第六天交货,所以违约
4、不可以,保证合同是指保证人与债权人订立的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有保证人承担保证债务的协议,因此只有在乙方拒绝支付违约金时,甲方才可以向丙方要求违约金。
6. 经济法合同案例
合同有效,采购员将合同交给经理后,经理并没有反对。而是提出延期交货。也就是经理本身也承认合同的效力。
此合同是有效合同,双方应严格依照合同履行义务。
7. 经济法中合同订立的程序包括哪些
合同订立分为两个阶段:(一)要约。要约又称为发盘、出盘、发价或报价等。根据《合内同法》第14条规定,“要容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就是一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要约对要约人的约束力和对受要约人均具有约束力。(二)承诺。承诺又称为接受或接盘。根据我国《合同法》第21条的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经受要约人承诺,表明当事人之间达成协议,合同即宣告成立。
8. 经济法案例分析,合同法
甲乙双方的合同有效存在。乙方的要求合理。合同中的欺诈是一方当事人因为另版一方当事人提供了虚权假信息(合同中的重要部分),本案中乙方仔细审阅了甲方提供的保证书和说明书,说明甲方能够提供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因此合同已经成立。只是在履行过程中甲提供了不符合同的货物,因此是甲方违约。违约自然要负法律责任。
9. 经济法案例分析!!寻求答案..谢谢!!
1、由乙承担。乙负有实际管理的义务。
2、效力待定。乙并没有取得牛的所有权,属回无权处分。
3、由答乙承担。所有权保留买卖合同的风险转移采交付主义。
4、有效。租金由乙所有。所有权保留买卖合同的孳息归属采交付主义。
5、B可以取得牛的所有权。善意取得,B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没有恶意且支付了合理对价。
6、由乙所有。所有权保留买卖合同的孳息归属采交付主义。
所有权保留买卖合同考点总结:
所有权转移:约定时间
风险转移:交付主义
孳息归属:交付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