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合同担保案例
⑴ 经济法,担保法的案例分析题 求解 问题:
这个出题人。。。。
太不专业了 。。
1:建行10W 赵某4W 潘某的5W没抵押 拿不到钱
2:朋友托管就办不了登记 合同自始无效
3:代位金全给建行
⑵ 经济法中的合同担保问题
如果乙签的是一般保证合同,承担一般保证责任就可以。根据规定,债权人在法院强制在执行专债务人的所有财属产前,要求担保人承担责任的,担保人可以拒绝。
但是在连带保证责任中,债权人有权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一个或两个人承担连带责任,保证人对于摘取人的请求不得拒绝,保证人在偿还保证额后再向债务人要求还款。
在保证合同没有说明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保证的情况下,按连带保证对待。
⑶ 经济法合同案例
合同有效,采购员将合同交给经理后,经理并没有反对。而是提出延期交货。也就是经理本身也承认合同的效力。
此合同是有效合同,双方应严格依照合同履行义务。
⑷ 经济法中的合同法与担保法的案例问题
一。合同法及担保法部分的案例和答案
1.案例:被告某市五金交电公司于2000年初买进五辆进口日产牌汽车,意欲销售,但因其经营范围中无权经营汽车业务,于是被告于2000年3月委托某市汽车贸易公司帮助联系销售汽车业务。被告并与该汽车贸易公司订立了口头委托协议,主要内容是:因我公司无经营汽车业务权,故委托某市汽车贸易公司为代理人,每售出一辆汽车,代理人某市汽车贸易公司可得手续费2000元人民币。2000年8月和11月,由某市汽车贸易公司代理,被告卖出面包车两辆。2001年1月由某市汽车贸易公司代理,被告与某市出租汽车公司签订了购销三辆日产牌面包车的买卖合同,每辆价款10万元人民币,共计30万元人民币。合同规定:合同签订后,由出租汽车公司交付定金7万元人民币,合同价款待收到汽车后10日内付清。2001年2月6日由卖方送货,买方于送货地点验收。2001年2月6日被告给原告某市出租汽车人送货时,途中发生翻车事故,使汽车严重致损。买方出租汽车公司得知汽车致损后,立即向被告五金交电公司询问情况。回答说汽车被轻微损伤,正在修理,一星期后就没事了。一个月以后,原告仍未见送货,于2001年3月
21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双倍返还汽车定14万元人民币。 原告起诉状中诉讼理由是:
①被告未按买卖合同规定的期限交付汽车,应承担违约责任;
②签订买卖合同时,被告方代理人未说明被告无权经营汽车业务,被告方自己也未曾说明,只是致损后,经了解才得知被告超出经营范围经营汽车;
③鉴于目前汽车已被损坏,合同无法履行,要求终止汽车买卖合同,并要求被告方双倍退还已经给付的14万元定金及利息。
[问题]
(1) 原、被告双方签订的买卖汽车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2) 原、被告双方关于定金的约定是否有效?为什么?
(3) 汽车贸易公司的代理行为是否有效?
(4) 被告应否双倍返还定金?返还数额是多少?
(5) 被告应否退还定金利息?
(6) 设原告方主张双方合同无效,并要求被告双倍返还定金,应否得到支持?为什么?
[答案]
(1) 原、被告之间的汽车买卖合同有效。虽然原告行为超出了其经营范围,但并不为法律、行政法所禁止,应为合法有效。
(2) 双方关于定金的约定,其中6万元部分是有效的1万元部分无效。因为定金超出合同总价款的20%的部分无效。
(3) 汽车贸易公司的代理行为有效。
(4) 被告应双倍返还定金12万元。
(5) 被告不应退还定金利息。
(6) 不予支持。因为既然原告已经主张合同无效,就不应再主张请求对方承担定金罚则这违约责任。
[法理详解]
(1) 《合同法》颁行之前,我国立法及理论界多认为,法人的行为能力即表现为其核准的经营范围
2.答案:
超出该经营范围的经营行为即被视为超出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行为,应为无效。但《合同法》所确立的越权行为规则,采取了与此相反的立法精神。
第50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经营范围的,该代表行为有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 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合同法解释》)第10条则更明确地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2) 《担保法》第91条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那么,如果一个定金超过了主合同标的额的20%,其效力如何呢?是整个定金条款统归于无效,还是超过20%的部分无效呢?《担保法解释》第121条对此给予了明确回答。第121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额20%的,超过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本案中主合同的标的额是30万元,20%的限额应为6万元,故7万元定金中1万元不应予以支持。应当注意,这1万是不能视作预付款的,应作为不当得利返还给交付者。
(3) 前面已经分析到,其实五金交电公司是可以直接订立汽车买卖合同的,但该公司误以为自己无经营汽车业务权,故委托汽车贸易公司作为代理人买卖汽车。该委托代理是合法有效的,不能因为被代理人无经营汽车业务权而据此认定代理行为违法。
(4) 本案中原告已经交付了定金,而被告迟延履行违约在先,后又隐瞒真实情况,现在汽车严重损坏,不能履行合同,故应承担双倍返还定金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双倍返还数额为12万元,而非14万元。
(5) 定金罚则的内容体现在《担保法》第89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换言之,双倍返还定金的,是不再返还定金利息的,这也是定金与预付款的一大区别所在。
6) 我国合同法上的定金,只有一定的担保作用,但其主要是作为一种违约责任形式而存在的,而违约责任的适用是以合同的合法有效存在为前提的。现原告既然已经主张合同无效,再去要求对方承担定金罚则责任,是自相矛盾的行为,故不予支持,因为定金合同(条款)是作为主合同的从合同而存在的,主合同无效,从合同自然无效。既然定金约定无效,即无所谓定金责任的适用。
⑸ 经济法中的保证合同
当然需要承担保证责任。
《担保法》第十二条规定,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版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权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已经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或者要求承担连带责任的其他保证人清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
⑹ 金融法规担保案例
你这个案例属于“物保与人保的竞存”方面的问题。根据担保法第28条、物权法第专176条、担保法解释第38条第属2款、第3款,先执行物保,次执行保证。所以:
1、乙银行应首先选择丙公司承担80万,再要求丁公司承担20万;
2、假设丁公司主动先承担全部100万,则之后可要求丙公司承担20万。
(备注:以上结果都是建立在以下假设基础上的:1、此担保为一般担保;2、甲公司无力还款,就算是经法院强制执行仍无法再还1分钱。否则的话,丙和丁只需要承担剩下的份额就可以了)
3、如果是连带责任担保的话乙银行就可以任意选择丙公司或丁公司承担担保责任。
⑺ [CPA经济法 合同法总则]求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有民事责任的仍应承担担保责任的案例
是想理解或考察以下条款吧?
《担保法解释》
第十条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回务人应当承答担的民事责任仍应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举例:甲与乙签订一租赁房屋的合同,双方约定由甲租赁乙的5间房屋储存货物,且不得用于其它目的。租期1年,租金5万元。丙以自己的一辆轿车为甲向乙作了抵押。合同签订后,甲私自将租赁房屋的其中两间用作生产,对房屋破坏较大。乙发现后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租赁合同并赔偿损失。
在这个案例中,合同虽然解除了,但甲因为违约仍然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故丙也要在这个范围内承担担保责任。
⑻ 你好!帮我做下经济法合同法案例分析,急急急!!!
1、如果房屋抄属张某所有,那抵押合同是有效且已生效的,因为合同是双方自愿协商一致,且不违反法律规定,不损害公共利害或他人利益,所以是有效的;但由于抵押合同没有登记,不能对抗第三人。
2、如果没有王、赵二人的担保方式,那么属连带责任保证,二人应承担连带担保责任;但由于抵押合同是有效的,所以在没有第三人主张该房屋权利的情况下,二人可主张先以抵押房屋拍卖偿还张某的债务,剩余债务再由二人承担连带责任。
3、如果如果张某已将房屋卖给孙某,并进行了产权登记,则房屋产权归孙某所有,理由是孙某是第三人,抵押合同没有登记,不能对抗第三人。
⑼ 经济法担保法案例
1.该题涉及抵押权顺位问题。李某向潘某的借款属于民间借款合同,且回没有设定任何担保,答属无担保债权,无权要求李某以房产变卖清偿债务。建设银行和赵某的债权设定抵押担保,故按登记先后顺序清偿。房屋变卖14万首先清偿建设银行10万且加计利息和拍卖费用,剩余不足4万不足清偿赵某。赵某和潘某有权要求李某承担违约责任。
2.抵押合同有效。李某构成无权处分,银行设定抵押合同并以登记,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抵押权。但是赵某的抵押合同并未登记,抵押合同有效而抵押权没有成立。
3.抵押物灭失,抵押权人可以就保险金优先受偿。但该债权未到履行期限,抵押权人可要求提存该10万元保险金以备偿。
⑽ 经济法中合同担保的方式有哪些
大种类有三种,如下:
1.抵押。里面有动产或者不动产抵押,最近新出了一个超级抵押权。
2.质押。只有动产质押。
3.留质。只有动产留置,这个属于法定担保物权。
有问题可以继续问,没有问题的话免费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