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17条第一款
Ⅰ 民诉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
适用于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原告撤诉、被告反诉原告未提出新诉等情形。
一、民诉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的适用情形
民诉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形: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如原告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诉讼请求不明确或无法支持等;原告在诉讼过程中提出撤诉申请,经法院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准予撤诉的;被告在诉讼过程中提出反诉,但原告在反诉后未提出新的诉讼请求或未对反诉进行答辩的,法院可以裁定驳回起诉。
二、裁定驳回起诉的法律后果
当法院根据民诉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裁定驳回起诉时,意味着该诉讼案件将不会继续审理。原告在收到裁定书后,如果认为裁定有误,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上诉并不一定会改变原裁定结果,因为上级法院会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审查。
三、如何避免被裁定驳回起诉
为了避免被裁定驳回起诉,当事人在起诉前应充分了解法律规定和诉讼要求,确保自己具备诉讼主体资格、诉讼请求明确且符合法律规定。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应积极参与诉讼活动,及时提出答辩和反驳意见,避免因消极应对而导致被裁定驳回起诉。同时,被告在提出反诉时也应明确反诉请求,并积极参与反诉的审理过程。
综上所述:
民诉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是民事诉讼中关于裁定范围的重要规定,适用于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原告撤诉、被告反诉原告未提出新诉等情形。在适用该条款时,法院会依法审查并作出裁定。当事人应充分了解法律规定和诉讼要求,积极参与诉讼活动,避免因不符合规定而被裁定驳回起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
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
(一)不予受理;
(二)对管辖权有异议的;
(三)驳回起诉;
(四)保全和先予执行;
(五)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
(六)中止或者终结诉讼;
(七)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
(八)中止或者终结执行;
(九)撤销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十)不予执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
(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决的事项。
Ⅱ 房地产拖欠员工工资 是不是代表公司资金周转有问题
是的。
公司故意拖欠工资怎么处理: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17条第1款规定: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0条第2款和调解仲裁法第16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7章督促程序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因此,如果公司拖欠你们员工的工资情况属实,你们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给付金钱的数量和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你们提供的事实、证据,认定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15日内向公司发出支付令。公司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如果公司规定的期间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你们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94条规定:人民法院收到债务人提出的书面异议后,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债权人可以起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17条第2款规定: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0条第2款规定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后,劳动者就劳动争议事项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先向劳动人事争议。因此,如果支付令失效,你们又没有公司出具的欠条的,按规定只能先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
企业拖欠工资是违法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公司拖欠工资员工怎么追讨?对于这些问题,上文中都有十分详细清楚的介绍,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您解决您所遇到的问题。对于劳动者来说,如果公司有拖欠工资的行为,短期的拖欠行为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长期的拖欠或者是经常性的拖欠工资则会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事实上,企业拖欠员工工资的行为也是违反《劳动法》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