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三期妇女
⑴ 劳动合同法是否规定三期女工是否可以出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里有说道三期女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但是没有专明确规定是否属可以出差,如果出差的内容不在禁忌规定的范围,是可以出差的。但是作为企业,一般不会安排三期女工出差,尤其是接近产期,更不会安排。
⑵ 女职工处于“三期”内 劳动合同能不能终止
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同时,根据《北京市实施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内,除符合法定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变更、解除或者终止与女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
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女职工在怀孕、生育、哺乳期间,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⑶ 最新劳动法2020三期女职工和公司协议解除合同,怎么补偿
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申请经济补偿。如果你先提出来解除劳动合同专的,没有经济补偿。属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⑷ 妇女三期被辞退,补偿金计算
看辞退是否合法,如果合法原因,就将原来工资补齐然后多支付一个月的工资,这个工资是前12个月工资的平均数计算的,显然你这不满12月,工作几个月就按几个月的平均每月工资补偿,叫一个月工资代通知金。
如果不合法,公司辞退你的行为属于违规解除劳动合同,按《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不光是一个月工资代通知金的问题,而是应当依照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2个月的工资。加上一个月工资代通知金,公司总共应补偿3个月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如果是因为预产无法正常工作导致被辞退,应属违法。
劳动法明确规定不能开除或者辞退已怀孕的妇女,辞退行为无效。但如果孕妇同意解除劳动合同的,公司应该给与补偿金,
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不包括用人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动保护、职工福利和职工教育费用。
(4)劳动合同法三期妇女扩展阅读: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故应当是应发工资
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列入经济补偿金基数的范围:
(1)劳动保护费用,如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
(2)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关于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问题,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第11条规定:“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而对于上述条款中的“工资”的范围,按照《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的规定:
“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予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⑸ 女工在三期内不得开除是哪三期啊,劳动法上有规定吗
你好!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四条规定,“不得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1992年全国人大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第26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为由,辞退女职工或单方解除合同。”《劳动法》第29条已明确规定了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这些规定,对女职工享有特殊劳动保护权益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但是,对法律法规关于女工权益保护的规定应当正确全面理解。《劳动法》第29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法第26条、第27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因此,根据《劳动法》第25条规定,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此外,原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外商独资企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计字[1990]21号)中也明确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四条‘不得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指企业不得以女职工怀孕、生育和哺乳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至于女职工在‘三期’内违纪,按照有关规定和劳动合同应予辞退的,可以辞退。”此复!
⑹ “三期”女职工可以调岗吗
“三期”是指孕期、产期、哺乳期。《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项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非过失性解除)、第四十一(经济性裁员)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所谓孕期,是指妇女怀孕期间;产期,是指妇女生育期间;哺乳期,是指从婴儿出生到1周岁之间的期间。根据本条规定,妇女只要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就不得根据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⑺ “三期”女职工到底能不能解雇
仅供参考:
《劳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专人单位不得依据属该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这样,就排除了用人单位在其自身经营状况恶化确需裁员或劳动者因故不能胜任工作时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
但并未排除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劳动者严重违犯或严重失职时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
对此,劳动部办公厅给上海市劳动局的复函作了如下解释:"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在合同规定的试用期内发现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可以辞退;女职工在三期内违纪,按照有关规定和劳动合同应予辞退的,可以辞退。
⑻ 企业一定不能解除或终止与三期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吗
笔者认为,我国立法对三期女职工进行了多项专门规定,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要是三期女职工企业就拿我没办法了,这样的理解显然是矫枉过正,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何正确的理解三期女职工的权利、哪些情况下可以解除三期女职工的劳动合同或终止三期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对于企业HR或者三期女职工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劳动者的单方解除 虽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42条及《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4条等的相关规定,企业不得解除与三期女职工的劳动合同,但是,法律并没有劳动者的解除权,也就是说如果三期女职工自己辞职的话,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2. 协议解除 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也没有禁止用人单位与三期职工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双方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3.企业的单方解除 如果三期女职工发生了《劳动合同法》第39条所规定的情形的,那么用人单位可以不受《劳动合同法》第42条的限制,直接与该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 4.劳动合同终止的两种情形 一般来说,三期女职工的劳动合同亦不得终止,但是在两种情况下有终止的可能性,一是用人单位如果出现被行政机关吊销营业执照、被责令关闭、或者决定提前解散、破产的,那么,由于用工主体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劳动合同自然就无法继续履行了,此时,用人单位在关闭或解散之前可以与三期女职工提前终止劳动合同,实务上,也应该给予经济补偿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法律上来说,这种情况下对于三期女职工的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与普通职工的标准并无不同,但是,很多企业考虑到三期女职工的特别境遇,往往也会多给予一些经济补偿金,笔者也特别赞同这种以人为本的操作方法)。另外一种则是三期女职工如果发生劳动合同期满该如何处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45条之规定,该员工的劳动合同应该顺延至三期的情形消失时为止。所以,虽然不可以立即终止三期女职工的劳动合同,但一旦三期情形消失,比如哺乳期满后,劳动合同可以立即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