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对根本性违约和一般性违约怎么界定

合同法对根本性违约和一般性违约怎么界定

发布时间: 2022-01-06 11:01:11

『壹』 请问什么是合同法规定的“实质性违约”的概念谢谢

实质性违约,也是根本性违约,即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性违约。

『贰』 重大违约和一般违约的区别

重大违约和一般违约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意思不同:

一般违约指债务人在履约中尽管存在一些缺点,但债权人已经从中得到该项交易的主要利益;重大违约指由于债务人没有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有缺陷,致使债权人不能得到该项交易的主要利益。

2、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在一般违约下,受损害一方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但不能拒绝履行合同义务;在重大违约下,受损害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损害赔偿。

3、违约金不同:

重大违约由于债务人没有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有缺陷,致使债权人不能得到该项交易的主要利益,所以重大违约的违约金比较高。

一般违约由于债权人已经从中得到该项交易的主要利益,所以一般违约的违约金相较而言比较低。因为违约金高低的比较标准是《合同法》第114条所规定的比较标准,是由违约“造成的损失”来定界的。

『叁』 根本性违约违约都包括那些具体内容

一、《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5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失,以致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方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除非违反合同一方并不预知,而且一个同等资格、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的情况下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种结果。根据该公约的规定,如果违约方存在违约行为,而且违约引起的严重程度“实际剥夺了相对方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我国《合同法》所称的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即为根本违约。
二、司法实践中,判断违约后果,实质上剥夺了受害人所期待的东西,必须接合具体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很难找到一种划一的,固定的标准,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秘书处对联合国国际贸易销售合同公约草案所作的评注中指出:“损害是否重大,应根据每一事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例如合同的金额,违反合同造成的金额损失,或者违反合同对受害人其他活动的影响程度,”这一评注对于理解根本违约是有意义的,但却过于简单和抽象,很难为当事人或法院判定是否构成根本违约的标准,根据一些国家特别是英美国家法院的判例以及学者的观点,判定违约后果是否重大一般可以考查以下因素:
1、 违约部分的价值或金额与整个合同之间的比例,如果卖方少交或交付与合同不符的部分货物的价值占全部合同金额的大部分,一般认为构成根本违约。
2、 违约部分对合同目标实现的 影响 程度,在某些案件中,尽管违约部分的价值并不高,但对合同的实现有着重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一般也可以认为构成根本违约。
3、 当迟延履行时,时间对合同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对于一些具有时间性强的商品 ,交货迟延往往使买方无法实现商业目标。
4、 违约的后果及损害能否得到修补,公约允许卖方在履行期到达之前或之后,自付费用对其违约行为进行修补,除非这种补救对买方是不合理的,因此,即使违约行为是 严重的,可能导致剥夺受害人所期待的东西,但如果这种违约是可以修补的,它并不构成根本违约。
5、 在分批交货合同中,对一批交货义务的违反对整个合同的影响程度,如果合同是可分的,则对某批交货义务的违反一般不构成根本违约,如果该合同是不可分的,某批交货与合同不符,就可能导致整个合同目标无法实现,一般构成根本违约。
6、 违约后果的可预见性,公约第25 条规定,构成根本违约,除了必须具备违约后果严重这一客观条件外,还必须是违约人可以或应当预见的,这是根本违约的主观要件 ,采用了一般违约相反的归责原则,即过错责任原则。在具体判断方面,公约采取的是一个客观的标准,即“合理第三人”的标准。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也有关于根本违约的规定,其使用的概念是“根本不履行”,第7.3.1条(终止合同的权利):“(1)合同一方当事人可终止合同,如果一方当事人未履行其合同义务构成对合同的根本不履行;(2)在确定不履行义务是否构成根本不履行时,应特别考虑以下几种情况(A)不履行是否实质性地剥夺了受损害方当事人根据合同有权期待的利益;(B)对未履行义务的严格遵守是否为合同项下的实质内容;(C)不履行是有意所致还是疏忽所致;(D)不履行是否使受损害方当事人有理由相信,他不能依赖另一方当事人未来的履行;(E)若合同终止不履行方当事人是否将因已准备或已履行而蒙受不相称的损失;(3)在迟延履行的情况下,只要另一方当事人未在7.1.5条允许的额外期限届满前履行合同,受损害方当事人亦可终止合同。”
与公约相比,国际商务合同通则在根本违约的构成方面,强调条款性质与违约后果相结合考虑的标准,对合同当事人主观过错的考察也十分引人注目,另外,增加了信赖利益,即受损害方有理由相信,他不能信赖另一方当事人未来的履行,亦即如果该违约构成了对作为合同基础的信赖关系的破坏,即使违反合同的性质、后果并不严重,或者可以通过修补得以完善,受损害方当事人仍然可以解除合同。
三、我国学者认为,合同的解除是在合同成立后基于一方或双方的意志使合同归于消失,它通常是合同不能正常履行时,当事人不得已采取的一种做法。合同解除关涉合同制度的严肃性,因此,法律对解除合同应采取慎重态度,对法定解除权的行使应作严格的限制。1993年修改的经济合同法第26条规定法定解除权的原因为不可抗力致使经济合同的全部义务不能履行和由于一方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没有履行合同两种情形,因其过于宽泛,引起理论界与司法界的一致诟病。现行合同法第90条来看,强调“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履行主要任务”是适宜的,然而,司法实践中的判断标准仍有待有关司法解释界定。

http://www.5alw.com/Article/Print.asp?ArticleID=2135

『肆』 什么叫“合同根本性违约”,什么是“不影响合同目的实现”,

您好。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合同根本性违约”。合同根本性违约,简单点说,就是因为合同一方违约,造成了合同的根本目的无法实现,导致合同无再存续的意义,此时合同双方可以提出解除合同,并退还相应的货物或资金;
其次,根据您所描述的情形。其实,开放商违约已经造成了您方的实际损失。建议您可以和开放商协商解决,一般情况开放商会提出一些补偿以延长交房期限。但是,若开放商迟迟(经催告,三个月内)无法交付,您其实完全有权利提出解除合同,并要求开放商承担违约责任,退还购房款。因开放商违约,您单方提出解除合同无果的,您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其中,催告行为,建议通过书面催告,这样方便留存证据用于诉讼。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五条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应当在解除权发生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第十七条商品房买卖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可以参照以下标准确定:
逾期付款的,按照未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逾期交付使用房屋的,按照逾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间有关主管部门公布或者有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同地段同类房屋租金标准确定。

『伍』 根本违约怎么认定,需要考虑哪些

您好,
一、 根本违约和一般违约的界定问题
我国理论界并没有对根本违约做出明确的定义,在各国的立法上也有着不同的表述。在英国普通法上,合同条款分为违反条件和违反担保,违反担保是指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次要条款或则从属性条款,但最终并不影响合同成立的目标。违反条件是指一方当事人违反条款中根本、重要的条款,影响合同成立的目的。在美国判例立法中,规定了重大违约和轻微违约制度。前者指一方违约,使另一方没有从合同中取得重大利益。《公约》的第25条也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致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印为根本违反合同,除非违反合同的一方不预知而且同样一个通惰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种结果”。英国普通法中的违反条件和美国判例法中的重大违约及《公约》第25条规定,都是各国及相关条约对根本违约制度的规定。根据我国《合同法》第94条第4项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可以解除合同。从该条款上看出这是我国立法对根本违约的法律定义,也是法定解除权行使的兜底条款。从这些条款中可以看出其对根本违约的核心的观点表述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主义,即违约行为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就构成根本违约,例如英国普通法、美国判例法中及我国《合同法》对此的规定,还有一种是主客观相一致,例如《合约》中表述为影响了当事人有权期待的东西并且合同的一方不预知而且同样一个通惰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种结果。这种表达式就是体现了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有权期待的东西是客观的表述,是当事人通过合同可以认定的客观标准,而一方不预知而且同样一个通惰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没有理由预知,这显然是一种主观的认定,因为这需要通过人们心里探析才能得出结论,基于每一个人的认知、预知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种预知具有不确定性。这种标准也体现了《公约》强调的过错责任原则。基于我国《合同法》对违约行为造成合同不能全部履行,归责原则是是无过错原则,并且利用主观标准认定重大违约会带来认定的不确定,所以在我国对重大违约行为认定中应以无过错为原则,强调客观的标准。这种客观的标准也是区分根本违约和一般违约的关键,即违约行为是否影响合同的目的的实现。
二、如何准确认定合同目的
确定合同的主要类别是确定合同目的一种重要方法。合同类别不同,合同追求的目的也是不同的。我国《合同法》理论界对合同类别分类有许多种,例如:1、以双方是否互负给付义务,划分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2、以一方当事人从合同中取得利益是否需要向对方支付相应的对价为标准,划分为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3、以对该合同是否在法律上确定了一定的名称及规则为标准,划分为有名合同及无名合同,在我国的《合同法》上规定了15种有名合同。4、以合同双方的给付是否在合同成立时同时完成,划分为清结合同与非清结合同。如果在双务合同中,负有给付义务的当事人没有及时有效的给付,那么他的行为就影响合同目的实现,可能构成根本的违约。在有偿合同中,如果一方当事人没有及时给付合同约定的利益就可能构成根本违约。如果在有名合同中,一方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规则履行合同,就可能构成违约。对于无名合同,判定合同目的主要依据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内容并分析双方的权利义务。

『陆』 一般违约与根本违约的区别

根本违约和一般违约的区别如下:

1、根本违约,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致使该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的行为;

2、一般违约仅指合同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但并不导致该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行为。

3、、违约发生是否导致合同无法进行,对于一般违约,守约方没有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权利,否则,守约方就造成了根本违约。

4、当事人一方出现根本违约时,合同相对方获得合同解除权,而当一方仅仅出现一般违约时,合同相对方并不获得合同解除权只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一般违约的违约责任。

5、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是一般违约的构成要件,加上因违约行为导致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其法律效果是当一方根本违约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6)合同法对根本性违约和一般性违约怎么界定扩展阅读

1、根本违约

根本违约,是指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其他违约行为将导致合同相对方合同目的落空的违约方的严重违约行为。根据《合同法》第94条之规定可以看出,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其主要债务,还不能称之为根本违约,只有当其迟延履行行为致使相对方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才可将之称为根本违约。

2、一般违约

一般违约是指债务人无正当理由,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届满时,仍未履行合同债务。合同中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在债权人提出履行催告后仍未履行债务,就是迟延履行。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网络—根本违约、网络—违约

热点内容
民法典学习活动内容 发布:2025-08-22 08:41:14 浏览:118
法官被仇杀 发布:2025-08-22 08:34:51 浏览:772
安徽台胞投资条例 发布:2025-08-22 08:33:59 浏览:693
蔡雅奇刑法讲的怎么样 发布:2025-08-22 08:32:39 浏览:452
劳务派遣公司违反劳动法 发布:2025-08-22 08:32:30 浏览:767
珠海法院选调 发布:2025-08-22 08:27:40 浏览:454
申论立法的意义 发布:2025-08-22 08:16:59 浏览:341
医院合同工适用劳动法么 发布:2025-08-22 08:16:27 浏览:465
绵阳法院办公室 发布:2025-08-22 08:07:48 浏览:243
最高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 发布:2025-08-22 08:07:07 浏览: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