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中什么叫法人

经济法中什么叫法人

发布时间: 2022-01-06 11:48:56

㈠ 在经济法中,自然人与法人的区别是什么

民事法律关系上有两大类主体:自然人和法人,其中自然是也叫公民,没有什么可说的,而法人的概念常常被人误解,特别是法人与法人代表之间的关系。
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第三十八条规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换言说,法人是一种虚拟的实体,而代表法人组织行使权力的人才是平常的自然人。
在我国,法人共有四种类型: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会法人和社团法人。
法人与自然人相同,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意义就在于,将组织的责任与个人责任离,从而降低个人承担的风险,避免个人受到损失。
从主体来区分,所有的企业就可以分为自然人企业和法人企业。
自然人企业而言,最终承担企业所有管理职能和经营风险的就是企业的所有人,作为自然人,对于企业的发展负有无限责任(比如个体经营者、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假如当一个企业破产清算时,如果是自然人企业,那么企业的资产不足以清偿企业的债务话, 那么他必须使用自己的个人财产来偿还;而对于法人企业来说,只要企业的资产全部清算完毕后实体消失,那么未能偿还的债务从此就一笔勾销,对于投资者而言,损失的只是投入的那一部分而已,不会威胁到个人其他财产。
企业法人中又分为公司法人和非公司法人(比如中外合作企业),其中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最关注的,就是企业法人中的公司法人。

㈡ 什么叫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这种组织既可以是人的结合团体,也可以是依特殊目的所组织的财产。

从根本上讲,法人与其他组织一样,是自然人实现自身特定目标的手段,它们是法律技术的产物,它的存在从根本上减轻了自然人在社会交往中的负担。法律确认法人为民事主体,意在为自然人充分实现自我提供有效的法律工具。

拓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国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各国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内容不尽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论,法人制度理论成为世界各国建立和完善法人制度、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理论基础。

法人种类分为三种。第一,以行为能力为界分为完全行为能力法人与限制行为能力法人,传统的法人为完全行为能力法人,非法人团体和中国特有的“两户”为限制行为能力法人。

第二,从责任范围看,完全行为能力法人是有限责任,而限制行为能力法人是无限责任。

第三,完全行为能力法人分营利与非营利法人,作为限制行为能力的法人也有营利与非营利之分,非法人团体属于非营利,而“两户”属于营利。

㈢ 为什么经济法里说法人不是人

因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㈣ 经济法中的法人和自然人到底是什么太抽象了@

法人特指为某个单位,具体指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单位,例如某某有限公司专,但某某有限公司属分公司就不是法人单位,这个可以从分公司的定义看出。
自然人就是活生生的人,例如你我,自然人的范围广于公民,例如中国公民,是指具有中国户籍的人,但你我也可能没有户籍,但这不影响我们成为自然人。
我所做的定义是我自己理解的,不作为正式考试的答案,呵呵

㈤ 经济法中对法人的定义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㈥ 经济法主体与法人资格的关系是什么

一,经济法的主体

经济法的主体主要是指法人,还包括;个体经营户、农村社员(农民).

二,法人

法人是指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三,法人资格

法人资格是指法人要具备的条件。

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四,经济法的主体与法人资格没有本质关系

1,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在经济往来中,发生纠纷调整的对象

2,法人资格,是指法人要具备的条件.

引用法律;

《经济合同法》第二条 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经济合同法》第五十四条 个体经营户、农村社员同法人之间签订经济合同,应参照本法执行。

《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民法通则》第三十七条 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注;《经济合同法》已废止,但概念有效。

㈦ 有人知道经济法里的法人是啥意思吗

就是法人代表,有决策权,出了事他负责

㈧ 什么叫做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简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

作为口语,有时将法人代表也称为法人。

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两者相比较有不同的特点:第一,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体,其依法产生、消亡。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规律进行,具有自然属性,而法人不具有这一属性。第二,虽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体,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体,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体。例如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的公司法都规定,公司法人必须由两人以上的股东组成。对比之下,自然人则是以个人本身作为民事主体的。第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也有所不同。根据《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依法成立。即法人必须是经国家认可的社会组织。在我国,成立法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法律法规或行政审批而成立。如机关法人一般都是由法律法规或行政审批而成立的。二是经过核准登记而成立。如工商企业、公司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后,成为企业法人。
(二)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法人必须拥有独立的财产,作为其独立参加民事活动的物质基础。独立的财产,是指法人对特定范围内的财产享有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支配,同时排斥外界对法人财产的行政干预。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法人的名称是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标志符号。名称应当能够表现出法人活动的对象及隶属关系。经过登记的名称,法人享有专用权。法人的组织机构即办理法人一切事务的组织,被称作法人的机关,由自然人组成。法人的场所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或社会活动的固定地点。法人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法人的住所。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指法人对自己的民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法人的组成人员及其他组织不对法人的债务承担责任,同样,法人也不对除自身债务外的其他债务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的法人主要有四种: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

㈨ 民法中的法人概念和经济法的法人是一回事吗

是一回事

热点内容
民法典学习活动内容 发布:2025-08-22 08:41:14 浏览:118
法官被仇杀 发布:2025-08-22 08:34:51 浏览:772
安徽台胞投资条例 发布:2025-08-22 08:33:59 浏览:693
蔡雅奇刑法讲的怎么样 发布:2025-08-22 08:32:39 浏览:452
劳务派遣公司违反劳动法 发布:2025-08-22 08:32:30 浏览:767
珠海法院选调 发布:2025-08-22 08:27:40 浏览:454
申论立法的意义 发布:2025-08-22 08:16:59 浏览:341
医院合同工适用劳动法么 发布:2025-08-22 08:16:27 浏览:465
绵阳法院办公室 发布:2025-08-22 08:07:48 浏览:243
最高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 发布:2025-08-22 08:07:07 浏览: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