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188条解释
承包人按照本条规定行使优先受偿权,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发包人不支付价款的,承包人不能立即将该工程折价、拍卖,而是应当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如果在该期限内,发包人已经支付了价款,承包人只能要求发包人承担支付约定的违约金或者支付逾期的利息、赔偿其他损失等违约责任。
如果在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内,发包人仍不能支付价款的,承包人才能将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以优先受偿。
2、承包人对工程依法折价或者拍卖的,应当遵循一定的程序。发包人对工程折价的,应当与发包人达成协议,参照市场价格确定一定的价款把该工程的所有权由发包人转移给承包人,从而使承包人的价款债权得以实现。
承包人因与发包人达不成折价协议而采取拍卖方式的,应当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将该工程予以拍卖。承包人不得委托拍卖公司或者自行将工程予以拍卖。
3、工程折价或者拍卖后所得价款如果超出发包人应付价款数额的,该超过的部分应当归发包人所有;如果折价或者拍卖所得价款还不足以清偿承包人价款债权额的,承包人可以请求发包人支付不足部分。
4、根据本条规定,按照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承包人不能将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如该工程的所有权不属于发包人,承包人就不得将该工程折价。如国家重点工程、具有特定用途的工程等也不宜折价或者拍卖。
(1)合同法188条解释扩展阅读:
在司法实践中,法定抵押权是依照法律规定直接设立的,不需要办理抵押权登记。但是,有学者认为,法定抵押权成立的条件有以下五点:
1、建设工程已经竣工
建设工程未竣工,不发生法定抵押权。建设工程未竣工而中途解除建设工程合同的情形,也不发生法定抵押权。
2、必须是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中所发生的债权。而且这里所说的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仅指269条第2款所说的施工合同,勘察合同和设计合同不包括在内。
在订立总承包合同后,再由总承包人订立分承包合同,转承包合同,仅总承包人享有法定的抵押权,分承包人、转承包人没有此权利。
3、其债权为依照建设工程合同所应支付的价款。这里的价款不是市场交易中的商品价款,而是发包人依照建设工程约定应支付给承包人的承包费。
包括承包人施工所付出劳动的报酬、所投入的材料和因施工所垫付的其他费用,以及合同发生的损害赔偿。学者将其概括为报酬请求权,垫付款项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4、法定抵押权的标的物为承包人施工所完成的,属于发包人所有的建设工程(不动产)及其基地使用权,包括组装或固定在不动产上的动产,不包括建设工程中配套使用并未组装成固定在不动产上的动产。
5、必须是不属于“不宜折价、拍卖的”建设工程。
所谓不宜折价、拍卖的建设工程,应当解释为法律禁止的流通物,包括:公有物,如国家机关办公的房屋建筑物及军事设施;公用物,如公共道路、桥梁、机场、港口,及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等。但国家机关的员工宿舍不属于公有物。
❷ 解释合同法法条
这里的损失一般是指实际损失,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当事人一方回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答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因此,是包括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的,当然不是法院说了算,但是这个可以预见、应当预见的标准是具有一定的可裁量性的,法院有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
❸ 合同法全文司法解释
合同法51条,是权利人对无处分权的人所作的表见代理行为进行追认的内容。而合同法第49条和50条,讲的都是当相对人不知道行为人的行为超出权限或者相对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行为人的代理行为视为有效。
❹ 关于《合同法》第113条一款的理解
合同法抄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一款完整版袭: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楼主对该法条的理解是断章取义的,并没有完全思考整条法律的规定,更没有运用法律解释中的整体解释来进行理解。因而是存在缺陷的。
借助所举的例子,甲只承担在他与乙签订水果买卖合同时,他所预见到的,如果他违约,他应该承担的乙损失的法律责任,而并不是甲履约后,乙可得的预期利益。
(4)合同法188条解释扩展阅读:
合同法订立原则
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2、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3、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
5、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循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干扰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❺ 合同法113条解释
这种损失指的是直接损失,比如:在房屋租赁合同中,承租人解除合同,房主的损失是房费,但对于房主用房费投资所赚的钱,承租人无须承担。
❻ 合同法 188条
普通的赠与合同,受赠人一般不可以要求交付。
第一百八十六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这是赠与的任意撤销,是指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不再为赠与行为。任意撤销源于赠与是无偿行为,既便赠与合同已经成立,也还可以允许赠与人因自身的某种事由撤销赠与,这也是赠与合同与其他有偿合同的显著区别。
当然撤销的任意性也有所限制:1.赠与的财产已转移其权利的,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赠与。2.赠与合同订立后经公证证明的,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3.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论当事人以何种形式订立,不论是否经过公证,也不间赠与的财产是否已转移其权利,赠与人均不得任意撤销。
❼ 合同法188条与195条矛盾吗
不矛盾啊
从法条上来讲,一百九十五条明确说了符合条件,就可以不履行赠与义务了,是完回全性的答排除,不管是不是一百八十八条中的情况。这个属于对赠与人的特别保护,优先于一百八十八条的适用
从情理上来讲,也没有说让人砸锅卖铁去捐钱的道理吧。。。
❽ 对于《合同法》第188条和“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时
你好,应理解为有权利不履行赠与义务。
❾ 最高院对合同法113条司法解释
第一百一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专,给对方造成属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❿ 合同法第186条理解.
1、合同都是有效的,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回效:答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从你的问题来看,不属于无效合同的规定
2、根据186条,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可撤销,若遇到第192条的情形,赠与人虽不享有撤销权,但是他依然享有解除权,可以要求人民法院予以解除。
若是财产已经交付了,那么第一份或是第二份合同的效力则待定,因为赠与人已经不是权利人了,受赠人才是所有人,赠与人处分了他人的财产,需要得到他人的追认,若拒绝追认则合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