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与民法价值差异
法的价值是指法律满足人类生存和需要的基本性能,即法律对人的有用性。法的基本价值包括秩序、自由、正义和效率。不同的部门法因为调整范围和调整方式的不同,它们的价值也有所差异。民法和经济法在调整对象、法的渊源和作用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因此,民法和经济法在具体体现法的价值时,各有不同的侧重,表现为不同的价值取向。经济法和民法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区分两者之间价值取向的差异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经济法和民法的区别
规范的对象领域不同,民法规范私人、平等的个体领域,比较灵活,注重当事人双方的协商,而经济法偏向于公法,是一种制度上的规范和限制,是国家自上而下对经济领域各项制度的规范。
3. 浅谈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
经济法和民法的关系抄
它们在调整对象方面的交叉,源于以下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由于二法都处在市场关系之中,而某种市场关系的形成又往往呈现错综复杂的情况,这就必然导致二者在调整对象上的部分重叠与交叉,调整对象的交叉又需要民法和经济法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面上共同去维系社会关系的存在;二是由于某个具体的法律关系,单靠一个法律部门的作用是难以形成的。因此,民法和经济法在调整对象上的交叉性,决定了二者存在的互补性。
民法是从市民社会中自然形成的,它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其理念是自由主义,民法的价值理念之一是对抗国家力量的侵犯,而经济法以追求社会整体利益为其立法宗旨,即站在社会整体的角度,通过法律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消除极端个体权利本位对整体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以解决个体营利性与社会公益性的矛盾,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4. 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是什么
(1)两者调整范围不同。经济法调整以生产经营管理为中心、纵向的与一定范围的横向的经济关系,还调整经济组织内部一些重要经济关系。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以交换为中心发生的财产关系。
(2)主体构成不同。经济法主体体系广泛,包括法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和内部组织,具有一定的必要的层次性。民法主体分自然人与法人两类,只讲平等性。
(3)主旨思想不同。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民法是“个体权利本位”。
(4)调整手段不同。经济法采取民事、行政以及刑事手段综合调整。民法主要采取民事手段。
(4)经济法与民法价值差异扩展阅读:
(1)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最为密切,主要表现在:在调整对象方面,两者都调整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这是因为作为民法重要调整对象的财产关系,实质上就是经济关系;在法律作用方面,经济法和民法都在保护当事人合法经济权益,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2)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
①具体的调整对象不同。经济法以国家在管理和协调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具有显著的服从性,属于公法范畴;民法则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以平等性为基本特征,属于私法的范畴。
②法律属性不同。经济法强调社会本位,以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为基本原则,着眼于维护全局的、长远的利益;而民法则突出个体权利的本位性,强调社会个体的权利、平等和自由,能够调动和保护个体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充分运用和体现市场竞争机制。
③调整方法不同。经济法以强制性规范为主,对违法行为综合运用财产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三种制裁形式,具有惩罚性;民法则更多地采用任意性规范,当事人可以依法自由处分权利,对违法行为采取民事制裁形式,具有补偿性。
5. 经济法与民法,商法的区别和联系
民法和商法是从横向调整社会经济关系,他们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而经济法则专既从横向、也属从纵向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它们虽然是各自独立的法律部门,但并非纯然无涉,而是应相互配合,相互辅助,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
6. 如何看待经济法的地位它与民法,商法的区别何在
1)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其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版行干预管理和调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
商法是调整商品经济关系,以及由商品交易习惯形成的商品交换规则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的地位,它是独立的,重要的法的部门。
以下是经济法、民法、商法的区别:
经济法
民法
商法
用以宏观调控
用以微观调控
是民法的特别法
纵向上下的法律关系
横向平等的法律关系
7. 民法中的财产关系和经济法 有什么区别
1、财产关系
网络对财产关系的定义是:在法律上被确认的所有制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其特点是主体地位平等、自愿发生、受价值规律支配。那么,这与民法中的平等原值、自愿原则(意思自治)及经济法中的遵循价值规律原则是向匹配的。从定义上来说,经济法强调的是不平等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国家调控),而民法上强调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这就是界限(区别)之一吧。
但是同时,民法规定和调整平等的(经济)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而我们又是在经济活动中(受经济法调整)开展经济活动的,界限还真不明显……
2、民法中涉及哪些财产关系
那就得对“财产关系”进行分类了,该如何分类?民法中对财产的处置主要是占有、支配和流转,由此产生了占有关系、支配关系和流转关系。(同时,大民法中的《婚姻法》中还有“夫妻共同财产关系”,我觉得只是主体为夫妻二人的差别而已)。民法中有财产的占有、支配和流转,由此产生了所有权、用益权和债权等,经济法和商法中同样也包含,只是商法的主体主要是商事主体(企业法人、社团法人等),经济法的主体是国家(调控)行政部门,如税收部门等。从三种财产关系的分类上而言,若论是否有界限,我觉得主要在参与的主体同。
3、经济法和商法中有没有涉及到财产关系
结合财产关系的定义和分类,我觉得财产关系既然是一个法律概念,那么它应该是贯穿于所有的法律,或者所有的部门立法都会考虑到的,毕竟它是生产关系在法律层面的体现。肯定是有啦,但还是离不开上述的三种分类。
8. 简述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区别
1、调整对象不同
经济法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公共性经济关系,不调整人身关系。而民商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主体及主体之间关系不同
经济法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主要指行政机关中的经济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的内部组织及有关人员、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公民。民商法主体是自然人和法人及其他组织。民商法的主体是平等的,没有管理关系;经济法的主体地位却不要求平等。
3、调整方式不同
民法是私法,以自由平等为核心,其调整方式相应地采取意思自治原则,即由当事人自己意志设定其权利和义务,国家并不予以过多干涉。商法的主体是商事惯例,但在现代社会中,为保护交易安全,其中也渗入了一些公法性因素。国家的强制性规定也在逐渐增加。
4、本质功能不同
保护利益的不同,必然导致法律本质功能的差异。民法维护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要求平等和自由,要求交换者以自己意志设定权利和义务。因此,民法的本质是市民社会的法,是私法,是“天生的平等派”,也是权利法。它站在当事人平等这一平面上对商品关系加以保护,其功能主要是维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商法的本质功能基本与此相同。
5、价值取向不同
经济法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着重于社会整体利益为导向,协调个体利益的矛盾与冲突,实现利益均衡,促进社会共同加之目标的实现。民商法以个人权利为本位,以保护个人利益为导向,着重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个人利益最大化。
(8)经济法与民法价值差异扩展阅读:
经济法以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为保护重心,为解决民商法、行政法均无法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而产生。它的本质是国家管理经济的法,是平衡协调国民经济运行的法。
经济法对社会经济生活发挥着机制效用功能,即从更高层次上全面、一体、综合系统地调整经济关系。它通过引导、促进、保障和制约途径来指导预测、激励限制、整体协调与个别规制经济活动。可以这样认为,在现代社会,没有经济法,整个经济秩序将重复本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经历的“磨难”。
参考资料:
经济法-网络
民商法-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