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经济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壹』 有谁知道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编经济法的答案怎么下载吗
搜csdn
『贰』 新编经济法的破产问题,明天考试用,在线等急急急!谢谢啊!
破产清偿,先清偿对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债权;《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破产财产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共益债务按下列顺序清偿:
1劳动债权,也就是职工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伤残补助、抚恤金------
2税款。
3普通破产债权。
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按比例清偿。
破产财产为250w+80w,清偿担保债权60w,余270w。
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为114w, 余156w。
劳动债权和税金为90w。 余66w。
普通债权为166w,按比例是0.4.甲第一次受偿应该得到22w.
『叁』 李燕萍的著作论文
著作1.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英汉对照),副主编,万国学术出版社1992年出版。
2.管理学中华小网络全书,参编,四川辞书出版社和四川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1993年出版
3.新编经济体制改革词典,参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4.现代统计学,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副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6.人力资源管理,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7.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8.管理学,副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国家十一五精品教材
9.管理伦理学,主编,澳门科技大学2005年出版
10.培训与发展,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国家十一五精品教材.
论文1.高管报酬激励、战略并购重组与公司绩效: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第一作者,《管理世界》2008年第12期
2.组织社会化理论的演进及其研究评述,第二作者,《经济管理》2007年第11期
3.不同高管报酬方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第一作者,《经济管理》2008年第18期
4.如何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资本功能,第一作者,《经济管理》2002年第5期
5.基于BSC和EVA整合战略管理的应用研究,第二作者,《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5期
6.论我国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独著,《经济日报(理论周刊)》2002年9月9日
7.社会资本:信息时代企业制胜的关键,第二作者,《光明日报(理论版)》2006年5月22日
8.转变统计观念,重视人力资本统计,独著,《统计研究》,1998年第3期
9.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程度的测定指标体系构建,独著,《统计研究》2001年第7期
10.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第一作者,《经济管理》2003年第16期
11.企业实施E-Learning 培训系统研究,第一作者,《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4期
12.医疗保险领域道德风险高发成因与约束机制,第二作者,《保险研究》2007年第12期
13.开办保险企业大学,打造集团化经营的人才优势,第二作者,《保险研究》2007年第3期
14.保险公司知识员工“自我管理”的实证研究,第一作者,《保险研究》2008年第期6期
15.管理类和技术类知识员工绩效特征的实证解析,第二作者,《经济管理》2008年第11期
16.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独著,《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年3期,《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1997年第5期
17.人力资本核算体系刍论,第二作者,《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1998年第5期
18.人力资本统计框架的构建,独著,《统计与决策》1991年第10期,《统计学、经济数学方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1991年
19.金融动荡对制度选择的梯度差异成本分析,第一作者,《经济评论》2000年第6期
20.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体系的创新,独著,《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2年第6期
21.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资本功能研究,独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2.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的研究,第二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3.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软实力塌陷现象研究,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10期
24.中部六省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第一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第1期
25.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第一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第4期
26.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流动态势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第一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第6期
27.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化战略中的文化管理研究,第一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第5期
28.社会资本的创新功能及其积聚途径研究,第二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第6期
29.中美人力资源开发比较研究,第一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第7期
30.我国评估评审专家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研究,第二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1期
31.文化差异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影响:中法合资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第6期
32.如何建立与实现E-Learning下的培训系统,第一作者,《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第7期
33.岗位说明书的误区,第一作者,《企业管理》2003年第2期
34.中国企业薪酬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第一作者,《科技与管理》2003年第5期
35.投资EMBA划算吗?第一作者,《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年第5期
36.华人企业文化及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第一作者,《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4期
37.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战略,第二作者,《冶金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5期
38.神奇功效:1+1>2——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第一作者,《中外企业文化》2004年第3期
39.战略性薪酬设计——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推进器,第一作者,《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第1期
40.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激励的博弈分析,第一作者,《管理学报》2004年第3期
41.论关系营销中的社会资本制胜,第二作者,《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第1期
42.权谋文化博弈商业诚信,第一作者,《学习月刊》2005年第4期
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价值管理--平衡记分卡和经济增加值整合战略管理应用,第二作者,《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期
44.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第二作者,《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第9期
45.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的风险与对策,第一作者,《经济论坛》2006年第19期
46.匿名招聘:全新方式带来新优势,第一作者,《职业》2006年第11期
47.信任对人力资源外包影响的实证研究,第二作者,《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4期
48.企业文化变革的新制度经济学透视,第一作者,《经济评论》2007年第4期
49.供求关系视角下管理时尚的经济学透视,第一作者,《商业时代》2008年第31期
50.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绩效分析: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独著,《珞珈管理评论》2008年第2卷(1)
51.国外真实工作预览研究综述,第二作者,《科技和产业》,2008年第6期
52.国外农民开发的经验对我国新型农民培育的启示,第一作者,《前沿》2008年第12期
53.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以恩施烟叶合作社为例,第一作者,《湖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54.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研究:一个二维度整合框架,第一作者,《理论月刊》2009年第6期
55.MBA/EMBA教育与我国企业家的培养,第一作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第6期
56.武汉大学实施岗位津贴制度的实践与效果,第二作者,《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1期
57.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体会,《武汉大学教改动态》2000年第2期
58.搞活国营企业的财政对策,独著,《咨询与决策》1991年第1期
59.相关分析在营销研究中的应用,独著,《上海统计》1995年6期
60.管理人才培育与开发及其在美国、加拿大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独著,《世界经济评论》1999年第7期
61.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独著,《高等教育改革论丛(第四卷)》1999年第8期
62.现代企业制度下员工的培训,第一作者,《中南财经大学学报(增)》1999年
63.企业智力资本的分析与管理,独著,《武汉大学学报(系统工程专刊)》1999.Vol.45
64.人力资本统计的若干问题探讨,独著,《统计研究(增)》1999年
65.21世纪美国、加拿大人力资源开发展望,独著,世界经济评论2000年第2期
66.科学的考核体系—推行年薪制的利器,第一作者,《中国劳动保障报(求索版)》2001年11月24日
67.企业改革的战略方向—创建学习型组织,第一作者,《楚天人才》2002年第6期
68.关于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第一作者,《科技与管理》2002年第2期
69.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创新,独著,《中国培训》2002年第4期
70.论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第一作者,《江汉论坛》2002年第4期
71.The Outlook for China’s Professional Manager Talents Development for the 21st Century,第一作者,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Proceedings, Nan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02.5
72.A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unction: A Social Perspective,第一作者, Hua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in a Transitional Economy,2005年5月
73.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ocial Capital: Evidence from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第一作者,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13th),October 5-7,2006 Lille, France
74.A Study on Effects of Social Networks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mall and Medium Business,第一作者,the Eighth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ll & Medium Business,October 10.15-17 2006, Hang Zhou, China
75.Doctrine Impact When Enterprise Expanding,第二作者,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B October 10.15-17 2006, Hang Zhou, China
76.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ocial Capital of Enterprise,第一作者,The Six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Management Challenges in a Global World,2007(5):2517
77.On Strateg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for Rising Mid-China Region,第一作者,Research 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2007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terpris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Wuhan University,2007(5.18-20)
78.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 Ecosphe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第一作者,Research 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2007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terpris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Wuhan University,2007(5.18-20)
79.The Impact of HRMIS on Enterprise Social Capital: a View from Social Network,第一作者,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Systems and Service Management, Proceedings of ICSSSM’07 June 9-11.2007.Cheng,China,2007,6.9-11
80.Innovation to Agricultural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第一作者,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October 20-22,2007, Baoding, China,2007, 10.20-22
81.Instry Cooperation and Central China Rise: An Empircal Study form Six Regional Proovinces,第一作者,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try Clustur Dvevlopment and Management(ISTP收录)
82.Technology Spillovers from International Outsouring:An Empirical Verificational in China,第一作者,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Operational and Logisticas and Informations(IE收录)
8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回顾与评述,改革开放30年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和实践的发展——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实践研究会第九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2008年7月30~31日)
8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回顾与展望,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以“中国现实与国际视野—中国管理学的未来与发展”为主题)(2008年11月1-2日)
85.《经济管理》杂志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基于内容研究法,中国经济管理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纪念《经济管理》杂志创刊30周年(2008年11月7-8日)
86.MBA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发展之路,第九届中国MBA发展论坛之MBA教育论坛(2008年5月25日)
『肆』 新编经济法教程的介绍
该教程可以作为经济贸易类和工商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本、专科及成人高等院校学生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从事经济法律实务或相关研究工作人员的参考读物。
『伍』 谁能帮忙总结下新编经济法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啊
1、股东人数: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为50人以下包含一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为2-200人,其版中须权有半数以上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2、最低注册资本限额: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
3、募集资金方面:有限责任公司只能由发起人集资,不能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
4、有限公司不可发行股票,其出资可以叫出资额但不可叫股票
5、前者注重人合后者注重资合,在退股方面有限公司比股份公司要严格
『陆』 新编经济法教程 韦静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答案家论坛好像有这个答案,你在里没搜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了
『柒』 求新编经济法教程 刘泽海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每章课后习题答案
http://www.docin.com/p-548956912.html这个网站上的就是刘泽海主编的,清华大学出专版社的,课后习题答案。属。。
『捌』 新编经济法教程课后答案韦静
前面那个眼瞎啊,要的是韦静版,你发的什么玩意儿
『玖』 新编经济法教程课后习题,帮忙解答。
1、w不能担任公来司的董事,源因为根据规定,公务员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不得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2、Z董事不能成立合伙企业与该有限责任公司竞争。因为根据规定,公司董事不得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
3、10万元收益应当归公司所有,因为根据规定,公司董事不得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违反此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
4、股东甲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因为根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