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履行不能条文

合同法履行不能条文

发布时间: 2022-01-12 05:17:46

合同法110条规定....

第一百一十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内求履行,但有下容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三)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该条规定的是违约责任及除外情况,提到非金钱债务其实是和金钱债务相对,非金钱债务其实就是行为,即该合同之债的内容是行为.

② 合同法中不能履行债务清偿的情形

债一直是合同中十分常见的词汇,合同的纠纷很多都是因为债的原因,合同法的实施就是规范合同法所遇到的问题,给大家一种法律的依据同时也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合同法中不能履行债务清偿的情形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进行详细的介绍,欢迎大家的阅读。
合同法中不能履行债务清偿的情形
下列情形同时存在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1、债权债务关系依法成立;
2、债务履行期限已经届满;
3、债务人未完全清偿债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债务的清偿】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
代为清偿的效力
(1)对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关系的影响。由于代为清偿是因第三人以为债务人的意思而为清偿,所以,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债的关系归于消灭,债务人免除义务。但在双务合同中,须双方的债务均获清偿,合同关系才消灭。如果债权人无正当理由而拒绝受领代为清偿时,应负受领迟延责任。
(2)对债权人与第三人之间关系的影响。代为清偿的第三人如系就债务履行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则依清偿代位制度,在其可得求偿的范围内,债权人所享有的权利当然移转于第三人;如果为其他第三人,也可依约定而在其求偿权的范围内代位债权人。
(3)对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关系的影响。如果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有委托合同,则适用委托合同的规范,第三人有求偿权。如果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既无委托合同又无其他履行上的利害关系,第三人可依无因管理或不当得利的规定求偿。
第三人因代为清偿而有代位权。第三人在其求偿权的范围内,得对债务人行使债权人的一切权利。债务人对于债权人有可得抗辩的事由,有可供抵销的债权的,对于代位后的第三人也可主张。第三人因代为清偿而享有求偿权与代位权,为请求权的并存,因其中一权利的行使而得到满足时,其他权利即归于消灭。
通过小编的整理可以知道,合同法中不能履行债务清偿的情形:债权债务关系依法成立;债务履行期限已经届满;债务人未完全清偿债务。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欢迎来进行在线的法律咨询。这里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

③ 因为客观原因对合同履行不能,能否导致该条款无效(合同有效而其中一条无效)

你是说不可抗力吧?要看合同具体怎么约定。整体还是部分无效。如果只是非可抗力的客观原因,一般不会导致合同无效,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④ 合同不能继续履行怎么办

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八条: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4)合同法履行不能条文扩展阅读:

1、合同法第110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 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 ;

(二) 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

(三) 债务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2、这是法律关于合同继续履行请求权限制的规定,由于该规定过于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产生诸多困难。

3、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无外乎合同标的已灭失、已被第三人善意取得、已被政府征收或已被法院执行、合同无效等情形,这些情况的共同点就是合同失去意义,必须消灭,即使作出继续履行合同的判决,也不可能得到有效执行。

⑤ 合同履行不能法律规定有哪些

履行不能是指债务人在客观上已经没有履行能力。债务人由于某种原因,事实上已不可能履行债务。履行不能使债的目的客观上无法实现,因而导致债务消灭或转化为损害赔偿之债,债权人无法请求继续履行。1、自始履行不能的有效合同,不能是否可归责于债务的事由,债务人均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应免除债务人的实际履行责任;债权人可依法解除合同,请求赔偿损失。此外,若违约人的行为构成犯罪,违约人依法还应承担刑事责任。2、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致使合同全部不能履行,债务人应免除实际履行责任,但应承担违约责任;债权人可依法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3、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一时履行不能,待不能原因清除以后,债务人应履行原债务,并承担违约责任,但此时履行不得违反《合同法》第110条规定。4、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合同履行不能,债务人可解除不能履行部分的实际履行责任,对能履行的部分仍应继续履行,但不得违反《合同法》第110条的规定,并同时承担违约责任;若部分履行不能致使债权人订约目的不能实现,债权人可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 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二) 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三) 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⑥ 合同法规定的履行规则有哪些

1、履行主体
合同履行主体不仅包括债务人,也包括债权人。因为,合同全面适当地履行的实现,不仅主要依赖于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行为,同时还要依赖于债权人受领履行的行为。因此,合同履行的主体是指债务人和债权人。除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性质上必须由债务人本人履行的债务以外,履行也可以由债务人的代理人进行,但是代理只有在履行行为是法律行为时方可适用。同样,在上述情况下,债权人的代理人也可以代为受领。此外,必须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合同也可以由第三人代替履行,只要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或者符合合同的性质,第三人也是正确的履行主体。不过,由第三人代替履行时,该第三人并不取得合同当事人的地位,第三人仅仅只是居于债务人的履行辅助人的地位。
2、履行标的
合同的标的是合同债务人必须实施的特定行为,是合同的核心内容,是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所在。合同标的不同,合同的类型也就不同。如果当事人不按照合同的标的履行合同,合同利益就无法实现。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的标的履行合同就成为了合同履行的一项基本规则。合同标的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合同标的的基本指标,因此,按照合同标的履行合同,在标的的质量和数量上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履行。如果合同对标的的质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协议不成的,按照合同的条款和交易习惯来确定。如果仍然无法确定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在标的数量上,全面履行原则的基本要求便是全部履行,而不应当部分履行,但是在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前提下,也允许部分履行。
3、履行期限
合同履行期限是指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和债权人接受履行行为的时间。作为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的履行期限一般应当在合同中予以约定,当事人应当在该履行期限内履行债务。如果当事人不在该履行期限内履行,则可能构成迟延履行而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履行期限不明确的,根据《合同法》第 61条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另行协议补充,如果协议补充不成的,应当根据合同的有关条款和交易习惯来确定。如果还无法确定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这也是合同履行原则中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不按履行期限履行,有两种情形:迟延履行和提前履行。在履行期限届满后履行合同为迟延履行,当事人应当承担迟延履行责任,此为违约责任的一种形态;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所为之履行为提前履行,提前履行不一定构成不适当履行。
4、履行地点
履行地点是债务人履行债务、债权人受领给付的地点,履行地点直接关系到履行的费用和时间。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履行地点往往是纠纷发生以后用来确定适用的法律的根据。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履行地点的,债务人就应当在该地点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债权人应当在该履行地点接受债务人的履行行为。如果合同约定不明确的,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如果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则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如果履行地点仍然无法确定的,则根据标的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履行地点。如果合同约定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如果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5、履行方式
履行方式是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以何种形式来履行义务。合同的履行方式主要包括运输方式、交货方式、结算方式等。履行方式由法律或者合同约定或者是合同性质来确定,不同性质、内容的合同有不同的履行方式。根据合同履行的基本要求,在履行方式上,履行义务人必须首先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履行。如果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协议不成的,可以根据合同的有关条款和交易习惯来确定;如果仍然无法确定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6、履行费用
履行费用是指债务人履行合同所支出的费用。如果合同中约定了履行费用,则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负担费用。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履行费用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则按照合同的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如果仍然无法确定的,则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因债权人变更住所或者其他行为而导致履行费用增加时,增加的费用由债权人承担。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合同履行”问题进行的解答,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履行有六大规则,分别是履行主体、履行标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履行方式和履行费用。

⑦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什么情况才会导致合同客观履行不能

以买卖合同为例,如果卖方在交付之前失去对标的物的所有权,那么,从法律上内和事实上均无容法继续履行合同,这就是合同客观履行不能的情况。(例:AB订立合同买卖房产,A在办理过户之前,因该房产涉讼并被某法院判决所有权归C,A因此无法办理过户,承担对B的损害赔偿责任。)

⑧ 合同条款自始不能履行,该合同条款效力如何认定

你是说双方约定的该条款么?
自始不能履行的意思就是合同就视为没有成立,回到原来的地方,回到原点,合同一旦无效就是自始无效。

⑨ 一份合同中的条款,与合同法相比,哪些条款是可以自行约定的,哪些是不能约定的

合同中的条款只要没有违反或规避政策法规双方是自行约定的,而且约定得越细越好。但不能回有自相矛盾、有歧义或答根本没法履行的条款就行。

你的追问说货物由出卖人交由承运人后风险还是由出运人承担这是否违背现行法律?这个不违背的,在国际通用合同中都明确风险由谁承担的问题,所谓的离岸价、和到岸价就是这个原因而设定的,离岸价就是货物卖方交给承运方就等于交给了买方合同履行完毕,途中风险是买方负责,一般买方是要买保险的。到岸价就是买方收到货物合同才履行完毕,卖方是承担途中风险,卖方也是要买保险的。货物承运方一般都有保价金额一栏让你填写的,当然也是要按保价金额收取承运费的。

热点内容
道德考察题目 发布:2025-08-20 14:45:01 浏览:357
上海浦东新区法院 发布:2025-08-20 14:38:27 浏览:986
行政诉讼法执法检查 发布:2025-08-20 14:33:27 浏览:395
宇宙小镇法官 发布:2025-08-20 13:49:15 浏览:89
劳动法中工伤陪偿相关规定 发布:2025-08-20 13:49:15 浏览:971
市城市执法管理条例 发布:2025-08-20 13:49:03 浏览:487
合肥律师事务所咨询 发布:2025-08-20 13:23:44 浏览:413
山东新泰人民法院门口 发布:2025-08-20 13:13:58 浏览:238
反光镜被喷油漆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0 13:10:49 浏览:712
铁道部政策法规司 发布:2025-08-20 13:09:51 浏览: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