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对工期
A. 合同法合理期限
我国《合同法》第95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经当事人催告之情形:
(1)在法律无规定,当事人也无约定的情况下,合同法并未明确规定当事人催告后合理期限的长短,不能说这不是一个立法缺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为法释[2003]7号司法解释)的规定。该解释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应当在解除权发生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2)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属于一种除斥期间,即法律规定的某种权利的预定存续期间,权利人于除斥期间内不行使权利的,则丧失该权利。解除权的行使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因而法律或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解除权的除斥期间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在当事人未约定、法律也无规定的情况下,法释[2003]7号司法解释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除斥期间作出了规定,如仅从学理上探讨,把适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司法解释所体现出来的原理,扩张到整个合同法领域也并无不妥。那么在当事人催告的情形下,合理期限可以参照法释[2003]7号司法解释的规定确定为三个月。
从催告权的本意来看,在当事人催告的情形下,非解除权人可以为解除权人指定行使解除权的期限,逾期不行使解除权的,解除权即消灭。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中也均明确规定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为权利人指定行使的适当期间,解除权人不在此期间届满前表示的,解除权消灭。合理期限这一除斥期间不宜过长
行使解除权实际上是对违约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一种较为严厉的惩罚,其后果是导致双方合同法律关系终止,财产关系恢复原状或终止履行。而债权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两年,为了防止债权诉讼时效过期而债权人还掌握着较为严厉的解除权情形的发生,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应短于作为承担一般违约责任的诉讼时效之两年的时间,否则对债务人将明显不利,也会对诉讼时效制度造成冲击,导致合同关系极不稳定,这与法律平衡双方当事人权利的公平理念及价值观也是相违背的。
B. 合同法里签订工程合同中没有约定工程工期要求合理吗
按照实际同期造价指南结算 ,法律有规定,没有特殊约定的,按照标准合同解释。如果向签署的合同,一般按照建筑法,是按结算时58天前的材料价格结算。
第十八条建筑工程造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在合同中约定。公开招标发包的,其造价的约定,须遵守招标投标法律的规定。
发包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项。
C. 合同法中关于甲方原因导致工期延迟不能支付乙方货款的要求
甲方原因造成工期延误的,除按照双方合同约定可以要求支付货款外,还可以就工专期延迟给乙方造成属的损失进行索赔,索赔内容首先要基于双方签订的协议约定来进行,不同的工程,使用的设备不同、参与的人员不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会不同,大致内容如下:
一、停工机械台班租赁费。
二、人工费
1、劳工工资。
2、现场管理人员费用。
三、 场地租赁费
四、由于甲方误工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
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
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D. 施工合同中工期延误赔偿金一天是多少最高是多少
一、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09)》的相关规定,合同工程发生误期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误期赔偿费的最高限额为合同价款的5%。承包人赔偿后,也不能免除承包人按照合同约定应承担的任何责任和应履行的任何义务。
二、法律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09)》
9.13误期赔偿
9.13.1如果承包人未按照合同约定施工,导致实际进度迟于计划进度的,发包人应要求承包人加快进度,实现合同工期。
合同工程发生误期,承包人应赔偿发包人由此造成的损失,并按照合同约定向发包人支付误期赔偿费。即使承包人支付误期赔偿费,也不能免除承包人按照合同约定应承担的任何责任和应履行的任何义务。
9.13.2发承包双方应在合同中约定误期赔偿费,明确每日历天应赔额度。除合同另有约定外,误期赔偿费的最高限额为合同价款的5%。误期赔偿费列入竣工结算文件中,在结算款中扣除。
9.13.3如果在工程竣工之前,合同工程内的某单位工程已通过了竣工验收,且该单位工程接收证书中表明的竣工日期并未延误,而是合同工程的其他部分产生了工期延误,则误期赔偿费应按照已颁发工程接收证书的单位工程造价占合同价款的比例幅度予以扣减。
E. 定额工期与合同工期的区别,及它们的具体解释是什么
定额工期与合同工期的区别,及它们的具体解释是什么
定额工期:
是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并发布项目建设所消耗的时间标准。定额工期具有一定的法规性。对具体建设项目的建设工期确定具有指导意义,体现了合理建设工期,反映了一定时期国家、地区或部门不同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合同工期是在定额工期的指导下,由工程建设的承发包双方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经招标投标或协商一致后在承包合同书中确认的建设工期。合同工期一经鉴定,对合同双方都具有强制性约束作用,受到国家经济合同法的保护和制约。
合同工期一般比定额工期短
F. 合同工期和合同开工日期到合同竣工日期的时间天数不一致时应如何处理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履行中合同文件前后约定不一致的解释方法,以及争议解决途径。合同工期及开工日期为合同的实质性内容,出现不一致时,以合同协议书中的工期和开工日期推算竣工日期,进而确定承包人是否如期履约。
G. 合同法如何规定起止日期
合同法如何规定起止日期详见《合同法》第条、第45条、第46条:
第四十四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第四十六条: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7)合同法对工期扩展阅读:
要约
为当事人一方向他方提出订立合同的要求或建议。提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在要约里,要约人除表示欲签订合同的愿望外,还必须明确提出足以决定合同内容的基本条款。要约可以向特定的人提出,亦可向不特定的人提出。要约人可以规定要约承诺期限,即要约的有效期限。
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要约人受其要约的约束,即有与接受要约者订立合同的义务;出卖特定物的要约人,不得再向第三人提出同样的要约或订立同样的合同。要约没有规定承诺期限的,可按通常合理的时间确定。对于超过承诺期限或已被撤销的要约,要约人则不受其拘束。
承诺
为当事人一方对他方提出的要约表示完全同意。同意要约的一方称要约受领人,或受要约人。受要约人对要约表示承诺,其合同即告成立,受要约人就要承担履行合同的义务。对要约内容的扩张、限制或变更的承诺,一般可视为拒绝要约而为新的要约,对方承诺新要约,合同即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