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代理思路
❶ 合同法问题,向高手请教。关于表见代理
B 构成表见代理。所谓“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无代理权的情况下所实施的代理行为,善意相对人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那么在此情形下,该代理行为对被代理人有效,被代理人应当承担该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表见代理不以被代理人有过错为要件。此案例中王某作为业务员,理应经常与乙厂合作,乙厂有理由相信王某有代理权,也不知道王某被开除和合同是伪造的,主观为善意。
❷ 合同法第五十条是表见代理还是表见代表
《合同法》第五十条 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本条是对因代表行为订立的合同效力的规定。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都是经过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进行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进行谈判、签订合同等。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负责人的权限不是无限制的,他们必须在法律的规定或者法人的章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责。但是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却大量存在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合同的情形,如何对待此类合同的效力?我国民法通则第三十八条规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的组织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可见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人是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职权的。一般说来,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人本身就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组成部分,法定代表人的行为或者其他组织负责人的行为就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因此,他们执行职务的行为所产生的一切后果都应当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
《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这一条是关于表见代理所订立的合同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合同法》第五十条是关于表见代表的规定,第四十九条才是关于表见代理的规定。
❸ 合同法对代理商代理商的要求是否需要成年
从事民事活动,有效的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之一就是: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代理行为作为民事活动,当然要求主体(即代理商)成年。
❹ 《民法通则》《合同法》对委托权的法则有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六十四条 【代理种类】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委托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行使代理权,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代理权,指定代理人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单位的指定行使代理权。
第六十五条 【委托形式】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书面委托代理的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间,并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第六十六条 【无权、越权代理的责任】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代理人不履行职责而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终止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第六十七条 【违法代理的责任】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的,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违法不表示反对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83.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对已实施的民事行为负连带责任的,在民事诉讼中,可以列为共同诉讼人。
第六十八条 【转委托】委托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转托他人代理的,应当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没有取得被代理人同意的,应当在事后及时告诉被代理人,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由代理人对自己所转托的人的行为负民事责任,但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转托他人代理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80.由于急病、通讯联络中断等特殊原因,委托代理人自己不能办理代理事项,又不能与被代理人及时取得联系,如不及时转托他人代理,会给被代理人的利益造成损失或者扩大损失的,属于民法通则第六十八条中的'紧急情况'。81.委托代理人转托他人代理的,比照民法通则第六十五条规定的条件办理转托手续。因委托代理人转托不明,给第三人造成损失的,第三人可以直接要求被代理人赔偿损失;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要求委托代理人赔偿损失,转托代理人有过错的,应当负连带责任。
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托代理终止:(一) 代理期间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二) 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者代理人辞去委托;(三) 代理人死亡;(四) 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五) 作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终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82.被代理人死亡后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委托代理人实施的代理行为有效:(1)代理人不知道被代理人死亡的;(2)被代理人的继承人均予承认的;(3)被代理人与代理人约定到代理事项完成时代理权终止的;(4)在被代理人死亡前已经进行、而在被代理人死亡后为了被代理人的继承人的利益继续完成的。
❺ 《合同法》第49条表见代理制度如何理解
只要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代理行为就有效。这里需要对”有版理由相信“做一下界权定,这里的理由应当为善意的、不违反一般的交易规则的。因行为人的无权或越权行为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失的,可以向行为人进行追偿。
❻ 深入了解劳动合同法的~人事代理制!!!~~~~思路清晰的朋友进!
补充回答:
一、
1、楼主你看来是不急啊,挂一个不明不白的问题、又悬赏了那么高的分,引得众多的人来猜,却有几天之后才将全部情况说出?呵呵。]
2、“问题补充:人事代理其实就是一种管理模式,就是我和单位不是直接签合同,而是通过代理中介签的合同~那样的话和正式的劳动合同有区别吗?”:
(1)你错了,中介和用人单位在和你玩文字游戏,法律和政策意义上的“人事代理”,应是楼上广州周玉忠律师说的内容,指的是人才中心为流动就业者或没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用人单位保管人事关系和人事档案、员工户口的制度。
(2)你所说的“人事代理”,实际上是变相的签“劳务派遣合同”:这还真是属于《劳动合同法》的内容。此时,你与中介形成的是劳动关系、应签定劳动合同,与企业形成的是劳务派遣关系。
但有可能中介不具备《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劳务派遣单位的资格,所以才和你签什么“人事代理”制度,这样的话,你的劳动权利很得难到保障。
二:你的原问题:
1、“人事代理制签的合同是几年制一签的1年2年或3年?有没有明确规定几年?”:如果这“人事代理”非法律规定上的“人事代理”,你这人事代理合同几年一签,就没人能说准。因为《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合同、劳动合同几年一签、一次签多长时间没有具体的规定,由双方协商确定。
2、“是否人事代理制签的合同到期3年以上,再签就是正式长期合同?”:权以劳动合同或劳务派遣合同为例来说吧,有的规定是:如果连续签定了2次固定期限合同的,再签合同时,除劳动者要求签固定期限合同的外,应签定无固定期限合同。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长篇大论者无须发言!”:不长篇大论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知识,请查看《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务派遣》一章的规定。
1、“人事代理制”不是《劳动合同法》的内容。
2、你所说的人事代理是什么意思?是事业单位人员的聘用制管理合同、还是人才中心的人事代理?
❼ 合同法常识:委托合同和代理的区别
什么是委托合同?
委托合同签订以后,受托人根据合同为委托人办理委托事务,必然要和第三人发生联系,并且受托人往往是以委托人的名义从事活动,实际行为的后果也归属委托人,这里实质上形成了一个代理关系,因此,委托和代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法国民法典即把受托人代理委托人处理事务视为委托合同的当然效力。德国民法典把委托作为合同的一种放在债编中,而将代理作为一项民事基本制度放在总则编中,这种立法体例为以后各国民法典所效仿,如日本民法典、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苏俄民法典等。
什么是代理?
代理,依照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由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其活动还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当事人仅凭自己的行为往往不能充分享受进行自由商品交换的权利。法律规定民事主体可以借助他人的行为进行民事活动,使被代理人可以同时在不同的地点与多个相对人订立合同,同时也避免了其专业知识、能力的不足,这正是代理制度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之所在,也是代理制度的存在价值之所在。上述代理的立法定义和理论价值阐述已经清楚地表明代理实际上是解决代理人在何条件下可以被代理人名义与第三人从事法律行为,以及引起的法律后果归属问题。
代理既然是由代理人代本人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的,则与受托人为委托人处理事务同属为他人服务,二者在此点上相类似。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1)代理人的代理行为不能包括事实行为;而受托人受托处理或管理的行为可以包括事实行为。
(2)代理属于对外(即本人与代理人以外的第三人)的关系,不对外也就无所谓代理;而委托则属于对内关系,即其存在于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
(3)代理关系的成立,被代理人授予代理人代理权属于单方法律行为;而委托合同为双方法律行为,委托合同的成立应有受托人承诺,若受托人不为承诺,则合同不能成立。
❽ 合同中代理关系,因发生合并,合同法第90条适用吗
《民法通则》中的委托代理与《合同法》中的委托合同都属于委托法律关系。
两部版法权律关于委托的规定区别大概有:
《民法通则》主要规定了代理的含义、代理权授予方式、代理类型、无权代理、代理中各方当事人的责任等等。《合同法》总则部分规定了无权代理(48条)和表见代理(49条);分则部分主要体现在“委托合同”与“行纪合同”中,委托合同部分,规定了委托合同的含义、委托合同当事人间权利义务、过错归责原则、转委托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有关间接代理的规定,包括委托人的介入权和第三人的选择权;行纪合同中,规定了行纪合同的定义、费用承担、如何合理的处理事务、自己代理、责任承担等等规定。
《民法通则》只承认直接代理,并且表明代理权的授予属于一种单方法律行为,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授予,不以书面授权委托书为必要。但在《合同法》委托合同第402、403条规定了间接代理制度。
❾ 合同法 第四十八条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求一个案例,求通俗解释。
【法条】
第四十八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案例】
不妨假设:一个求婚的场景。
代理行为:某男甲代另一男乙,向凤姐求婚。(假设无权代理)
行为人:某男甲(高富帅),名曰titi766。
被代理人:某男乙(屌丝)
相对人(被求婚者):凤姐
假设某日,乙欲向志玲姐姐求婚,但担心自己长相及表达不好,就拜托好友甲向志玲求婚。但甲错把“志玲姐姐听成凤姐”。
于是,甲即赴凤姐处,对凤姐说“美女,我代表好友甲向你求婚,你愿意嫁给他吗?”(无权代理)凤姐心想,帅哥的好友一定也是帅哥,于是同意。双方缔结婚约。
甲找到乙,把婚约交给乙。乙大惊,表示凤姐并非意中人,并同情地看着甲。
【法律分析】
甲(行为人)未经乙(被代理人)的授权,擅自以乙的名义与凤姐(相对人)缔结婚约,对乙(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甲承担责任。也就是,甲得自己与凤姐结婚。(悲剧!)
(本故事纯属虚构,仅供学习法律之用。用婚约该人身性质的合约并不恰当,仅为便于记忆之故。)
❿ 合同法中的"表见代理的合同"是什么意思
表见代理是指代理人之代理虽无代理权,但有可使相对人其有代理权的事由,因而法律强使本人(名义上的被代理人)对于无过失的相对人承担被代理人责任的一种特殊的无权代理。如赵某被单位开除,其单位及时要求赵某停止一切以本单位名义进行的活动。但是,该单位并未采取法律所允许的形式进行公告,即公告:“赵某已无权代理本单位,赵某所持有的介绍信、合同文本作废”。如果赵某仍以该单位名义与他人订立合同,他人即相对人根据赵某所持有的该单位介绍信和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文本,完全相信赵某有代理权而与之订立合同。虽然赵某实际上并不享有代理权,但却构成了表见代理。表见代理成立后,被代理人就应受到无权代理人与相对人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力的拘束。首先,在外部关系上,当第三人主张代理行为的效力时,表见代理发生与正常的代理相同而且对等的法律效果,即代理人代理行为所设定的权利义务由被代理人承受,并在双方之间产生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其所产生的法律责任也一并由被代理人来负担。代理人因过失致第三人以损害的,第三人有权请求被代理人予以赔偿。其次,在内部关系上,由于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并不存在代理权的授予,自然也就不发生民事法律关系。但是,在被代理人承受代理行为的效果后,因此而造成的损失,被代理人有权向表见代理人进行追偿。这也正是我国民事责任合理分担的一种体现。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表见代理,被代理人无权主张该代理行为无效,但第三人却可以主张该代理行为无效。这是因为该代理行为是代理人与第三人共同作出的意思表示,行为人双方是代理人和第三人,被代理人只是承受了该代理行为的法律效果。该代理行为以第三人撤回意思表示而无效,其行为相对方即表见代理人自身并不享有代理权,而且被代理人和代理人都知道无代理权,该代理行为对被代理人和代理人均不发生有权代理的效力,故被代理人和代理人均不得违背第三人对表见代理主张无权代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