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⑴ 求经济法案例分析,好心人帮帮忙,快考试了~
1不符合,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货币出资额不得地于注资的30%,甲出资为货币资金50万。不足200*30%=60万员,故不对首次出资额不得少于注资的20%,也不得低于最低限额3万元,该条件满足,公司法规定,不能一劳务,信用,商誉,在担保中资产出资,故戊不能以劳务出资,
2,有限责任公司可不设董事会,监事会,但须设1名执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只设1,2名监事,
3,C公司为A的子公司,视为公司的分立,公司公司分立时,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联代责任,但是,公司债前有书面协议的除外对于D的债务由其共同承担
4这个问题会很长丫,债权人为银行100发生于分立前,但,被告应为A企业和C企业为共同被告,省略恒多
5更具破产法,债权人可以生情破产,但要求债务企业无力偿还,可向法院提出重整和破产清算
⑵ 经济法案例分析------1995年6月,某市甲.乙
(1)三方对公司承担无限责任违反了公司法规定。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只能承担有限责任。
(2)公司监事会的成员2人不符合法律规定。《公司法》规定,监事会成员不少于3人。
(3)股东人数较少、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名执行董事、不设董事会;同时,有限责任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应为股东会而非董事会。
(4)根据法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不得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⑶ 关于经济法案例分析,求答案
[案例题4答案]
该公司上述活动中,存在着以下与《公司法》规定不相符之处:
(1)《公司法》规定,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不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该公司设立时总股本3000万元,其中向社会募集2200万元,发起人认购的仅为800万元,仅占公司股本总数的26.7%。
(2)《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新股应与前一次发行间隔1年以上。该公司1996年1月8日增发新股,与上次发行间隔时间不足1年。
(3)《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应当自作出合并协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3次,未接到通知书的债权人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公司不清偿债务或者不提供担保的,公司不得合并。该公司在合并过程中,其通知债权人的时间、公告发出时间及公告次数均与法律规定不相符。该公司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未满90日进行合并的工商登记也与法律规定不相符。
(4)《公司法》规定,董事因故不能出席董事会,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董事会会议。因此,甲的委托合法有效;而乙和丙委托非董事出席,其委托违法无效,因为被委托者无权出席董事会会议。
(5)《公司法》规定,董事会会议应由1/2以上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该公司董事会成员为15人,合法出席会议的为7人(即本人出席者6人,甲委托出席1人),不足董事会成员人数的一半,董事会会议的召开不符合法律规定。
(6)议事日程事项中第(2)项属于股东大会的职权,第(4)项为公司经理的职权,不应由公司董事会讨论决定。
(7)董事会会议决议应经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而不是出席会议的董事半数通过。
⑷ 经济法中公司法案例分析,求大神指导~~
1、兴达公司组织机构的组成中所存在的违法之处:a.股东刘某既担任财务负责人又兼任监事。根据《公司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监事的职权范围包括了检查公司财务;并且,第五十二条规定“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因此,刘某不能既担任财务负责人又兼任监事。b.谭某身为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在民营企业中担任职务。
2、谭某以公司资产对外提供担保的行为应属无效。根据《公司法》第十六条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故,兴达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应根据兴达公司章程规定,由董事会或股东会决定;并且《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高级管理人员不得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因此,谭某以公司资产对外提供担保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应属无效。
3、兴达公司与谭某及刘某的服装买卖合同的效力应属无效。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高级管理人员不得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因此,兴达公司与谭某及刘某的服装买卖合同的效力应属无效。
⑸ 经济法案例分析,急求人帮助
(1)的答案:首次出资不符合公司法规定,首次出资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即不低于120万元,而案例中首次出资只110万元。货币出资额符合公司法要求,货币出资要达到注册资本30%以上,即高于180万元,本案例中符合这一要求。特许经营权不得作为出资,特许经营权是不可转移的权利,而对公司出资要转移所有权,因此,不能以特许经营权出资;软件可以作为出资,因为软件可以准确评估价值,可以转移所有权,可以作为出资资本。李某、王某的出资时间符合法律规定,白某的出资时间不符合法律规定,公司法要求首次出资后,其他出资要在2年内缴齐,而案例中白某在3年内出资的约定不符合公司法要求。
(2)的答案:董事会出席人数符合法律规定。董事会会议应半数以上董事出席方可举行,案例中有4名董事出席,已过董事半数,符合法律规定。金某和程某的委托无效。董事不能出席董事会的,要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两从分别以电话委托和委托非董事人员的方式委托出席董事会,不符合公司法规定。
(3)的答案:董事会做出增加两名独立董事和修改公司章程按普通程序决议的做法错误。董事会的组成由股东会决定,董事会无权做出决定;修改公司章程应按特殊表决程序进行,即必须经股本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方为有效,不得按普通程序进行。
(4)的答案:根据总经理提名设立财务负责人的做法合法,董事会有权做出。设立公司内部设置方案由董事会做出,但因董事王某反对,全部7名董事只有3名赞成票,未形成全部董事过半数以上票数,不能形成决议,因此,决议不合法。
(5)的答案:李某、王某、白某应对损失承担责任,唐某不承担责任。公司法规定董事因董事会决策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做出决议的董事应对损失负责,提出反对意见并记录在案的可以不承担责任,因唐某提出了反对意见并记录在案,可以不承担责任。
(6)的答案:起诉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股东认为自己权益受损的,连续180天持股1%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可以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起诉,因此郑某起诉合法。
⑹ 经济法案例分析
如果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只承担有限责任,即以公司注册的资本为限,而股东不承担连带责任。
这个公司注册资本即使算上虚假的资本有住够原告的诉讼请求,更谈不上连带,如果被告的公司不履行债权,可以上诉法院以破产论。
如果还有具体的你没补上的话那就没办法咯
⑺ 经济法案例分析,求高手解答~
【评析意见】
首先,当合伙企业发生亏损时,对于债务应当先以企业的全部财产进行清偿,当合伙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的,各合伙人应当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各合伙人所有个人的财产,除去依法不可执行的财产,如合伙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已设定抵押权的财产等,均可以用于清偿。这种责任的承担可能导致个人破产,但是我国目前只有企业破产制度;而随着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的不断发展,个人破产制度必将建立起来。本案中,王海、俞颖和舒立欣在未清偿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将合伙企业的财产进行分配,这是无效的行为,应该全部返还,因5万元不足以清偿银行贷款,所以还有追究各合伙人的个人财产。
其次,以合伙企业财产清偿合伙企业债务时,其不足部分,由各合伙人按照合伙企业分担亏损的比例,用其在合伙企业出资以外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合伙协议有约定的,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分担;合伙协议未约定的,由各合伙人平均分担。但是需要注意,合伙协议中的分担比例只是合伙人之间的一种约定,对合伙企业的债权人没有约束力。债权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清偿利益,请求全体合伙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承担全部清偿责任,也可以按照自己确定的比例向各合伙人分别追索。如果合伙人实际支付的债务数额超过其依照既定比例所承担的数额,该合伙人有权就超过部分向其他未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应承担数额的合伙人追偿。
再次,舒立欣虽然不是该合伙企业最初的合伙人,但是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他经过全体合伙人的同意,并依法订立了书面入伙协议而成为合伙人;且原合伙人又向他介绍了原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即向他履行了告知义务。入伙的新合伙人舒立欣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权利。依《合伙企业法》,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所以舒立欣对该笔贷款负有清偿义务。若他清偿后,清偿数额超过其应当承担的份额时,他可以按照合伙协议向其他未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应承担数额的合伙人追偿。
最后,李平尽管经全体合伙人的同意已退出了合伙企业,但是退伙以后,并不能解除他对于合伙企业既往债务的连带责任。《合伙企业法》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本案中,向银行贷款发生在李平退伙之前,所以若银行要求他清偿贷款,他应承担连带责任予以清偿。又因为他已退伙,在合伙企业内部对合伙企业的债务不承担清偿责任,若他向银行清偿了,则可以向王海、俞颖和舒立欣追偿。后者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承担相应责任。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李平、王海、俞颖和舒立欣对银行要求他们清偿贷款而各自提出的理由拒绝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他们对该笔贷款都承担连带责任。法律这样规定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防止合伙人逃避企业的债务。
⑻ 如果甲乙坚持要求将公司经营期延长,是否有法律依据 简明经济法通论案例分析题目的答案
这个没有法律依据,因为当初公司就已经制定章程,相当于合同规定。如果是股份责任有限公司,那么甲乙可以在董事会上以大股东的身份要求延长经营期,如果丙丁不愿意,可以让他转让股份,甲乙有优先购买权,或者增加投资数目,稀释丙丁的股份,但后者现在不必要再做,因为甲乙已经是最大股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