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CFR铁矿案例
1.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急!!!!
同意楼上的意见,但如果发出的“要约”中包含了以签订确认书为准的那就又不版一样了(因为权这种要约实际上是要约邀请)。我国外贸公司在发出要约是常常是这样要求的(合同法第33条)。这样的话合同就没有成立。个人意见,请LONGpk兄指点。
2. 国际经济法案例,麻烦各位帮忙
第一题:
根据《公司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第七十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由此可知,乙不能抽逃出资,丁可以转让股份给非公司股东。所以:
(1)甲正确(2)丙错误(3)丁可以转让股份(4)丙可以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
第二题:
(1)FOB术语即离岸价格,根据该术语,当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买方自该点承担货物灭失或毁损的一切风险。泰国公司已经提出货物合格的证据,其在装运港即完成交货义务,大米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泰国公司不必承担责任。
(2)CIF是指FOB+运费+保险,卖方承担运费和保险,但是风险仍然是在装运港即转移,CFR是指FOB+运费,卖方只承担运费,风险也是在装运港转移。所以如果是CFR术语,大米的损失仍由买方承担,如果运输方存在过错,可以向运输方追偿。如果是CIF术语,可以要求保险公司承担损失。
3.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CIF由卖方负责运输并支付费用,保险也应由卖方购买,并向买方提供保险单据。
我认为案例中损失应由卖方承担,因为虽然CIF的风险转移也是在装运港的船舷,但卖方没有按CIF合同要求购买保险,导致买方无法对运输途中的损失向保险公司索赔。
4.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题
1、纽约公司A向巴黎公司B采购一批物品,货款结算方式为信用证,纽约花旗银行2015年5月内4日开出一份信用证,编号为L/C3426。本容笔业务发票编号为95E03LC001,价值为10000.00美元,约定出票后30天付款,2015年5月13日B公司开具一张以纽约花旗银行为付款人的远期汇票。
(1)请根据以上内容制作一张汇票
(2)请以花旗银行名义对这张汇票进行承兑。
(3)B公司将这张汇票背书转让给了法国的C公司,请帮助B公司做一个记名背书。
5.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1、银行有没有拒权利付,要看受益人是否按照信用证的规定行事和交单,而本案例并未说明信用证的最迟装运期,只是说“合同约定:...自B公司收到信用证之日起1个月内装运。随后,A公司于5月29日开出了符合约定的信用证”,但是没有说B公司是于哪一天收到的信用证,因此无从判定受益人于7月3日装运是否迟于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期。所以说本案例的银行拒付是否有理。
那么为了解答本案例,那么就假设受益人迟于信用证规定的最迟装运期装运,如果假设成立,那么才可以说银行有权拒付——因为信用证是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即受益人必须按照信用证的规定行事,包括按照信用证规定的期限装运货物和提交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否则开证行就有权拒付。那么前面假设受益人未按期装运,所以,开证行拒付有理。
而假设而本案例中的受益人未迟于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期装运,那么开证行就没有拒付的权利。
2、“由于台风登陆,使得B公司最快到7月3日才装船出运”,那么,假设受益人交货迟于信用证规定的最迟交货期,对于信用证而言,受益人属于违约,而其违约责任就是被开证行拒付。而对于合同而言,由于台风属于不可抗力,那么,因收台风影响而推迟交货,则不算违约,因为不可抗力属于免责条款。
3、该批货物的价格条款为FOB,所以保险费用不包括在单价里。保险合同应由买方A公司负责订立。
6. 国际经济法案例案例分析跪求详细答案
玉米的销售合同,运输合同,乙烯,丙烯的销售合同。
2。申请。本公约适用于位于不内同国家的运营商之间的业务容。
3 NA。同样的道理。 “合同法”都可以申请。在
4.CIF的条款翻译为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并在目的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交付。卖方的义务,以提供货物符合合同规定,卖方必须在他自己的风险和费用取得任何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许可,办理海关手续,办理所有的海关手续的货物出口所需,卖方必须给予买方已交付货物已按照的规定,以及任何其他通知,要求,为了让买方受领货物采取通常必要的措施,充分的通知。
乙烯,丙烯协议来建立的合同的风险转移。属于过境运输合同的特殊规定。
7. 国际经济法案例
信用证要求的货物为“XX产地XX品种XX等级大米”,而发票中确写成“XX产地XX等级版大米”——这个权属于不符点,因为某某品种构成标的物的区分标志,没有写明则无法区分;1000吨-998吨这个不属于不符点,因为在允许的误差范围。
银行有权拒付。
8. 急求一下国际经济法案例的答案 谢谢
案例一:
1、因为A公司是卖家,且以CIF价格成交,所以,应由A公司与承运人C订立运输合内同。容
2、应有A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并交纳保险费用。
3、A公司的交货地点在天津港。
4、货物运输的风险在天津港货物越过船舷时起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5、1,500公斤大米由于灌水灭火受损和拖船厂费用属于共同海损。
案例二:
1、应由瑞士迪高谷物有限公司负责与承运人订立运输合同。由粮油公司负责投保海上货物运输保险。
2、粮油公司的货物短量、变质等的损失应由保险公司承担。因为粮油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和战争险,包括短量险,所以货物短量、变质等的损失应由保险公司承担。
3、本案中货物的损失有208.941公吨的短量和发红变质的货物4,927.389公吨。粮油公司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
4、保险公司在赔付了粮油公司后,能取得代位权,即由此取得了对责任方追索的权力。
5、依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向承运人行使这一权利。
9. 国际经济法案例,麻烦给看看!
1。成立,甲公司发出的要约为附期限的要约,为不可撤销的,甲、乙双方均不可撤版销。就是说在权期限时间内答复均属合同成立。
2。成立,乙公司的复电属于承诺,甲方不用答复,找乙方承诺合同成立
3。成立,两个月内不答复视为接受订单,已经是两人长期以来的订立合同的惯例,所以甲方在收到订单时没有回复,可以按照习惯推定为合同成立
4。不成立,但是乙方应该赔偿甲方的损失,因为乙方违约 在先(这道题我也不太清楚,拿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