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不是经济法渊源的是

不是经济法渊源的是

发布时间: 2022-02-16 20:39:57

① 判例是不是我国经济法的渊源

不是抄
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包括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 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⑤规章;⑥特别行政区的法律;⑦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此外,在法学上一般也认为,习惯应视为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

② 简述经济法的渊源有哪些

经济法的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借以存在和表现的形式。

二、经济法的渊源:

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是经济法的主要渊源,它规定的多是基本经济关系。

3、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1)行政法规其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执行法律规定及履行宪法规定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需要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特别行政区的法。

③ 经济法的渊源

经济法的渊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是经济法的主要渊源,规定的多是基本经济关系;
3、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其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执行法律规定及履行宪法规定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需要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特别行政区的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④ 什么是经济法的法律渊源啊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对经济活动进行协调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调整的是特定的经济关系,是国家在宏观调控和协调社会经济运行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具体有以下几种经济关系:
1、市场主体的组织管理关系
市场主体的组织管理关系是指市场主体的设立、变更、终止和市场主体内部组织机构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调整这一关系的主要有全民所有制企业法、集体所有制企业法、私营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和公司法等。
2、市场管理关系
市场管理关系是指国家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干预市场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培育市场体系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市场分割与封锁,制止不正当竞争。与此相适应,经济法把左右市场体系的不正当竞争关系、垄断关系、产品质量关系、广告关系、价格关系、消费者利益保护等关系纳人自己的调整范围,调整这些关系的主要有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证券法等。
3、政府宏观调控关系
政府宏观调控关系是指政府代表国家从长远和公共利益出发,对国民经济全局所进行的组织、监督和协调过程中研发生的经济关系。生产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但是各国市场经济运作的实践表明,市场调节本身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和消极方面,尤其是随着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对市场机制具有决定作用的竞争受到限制,并影响正常的价格机制,从而导致市场失灵。这就需要通过“国家之手”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以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经济战略的实现。进行宏观调控的法律主要有计划法、金融法、税法、价格法、外汇管理法等。
4、社会保障关系
社会保障是国家赋予社会成员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保障关系是国家在从事社会保障各项事业的过程中与劳动者及全体社会成员之间所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市场经济强调效率、兼顾公平,既要克服平均主义,又要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但是,市场本身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需要国家出面进行干预,建立互助互济、社会化管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实施社会保障中发生的这类经济关系由经济法加以调整,以利于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调整这部分关系的主要有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

⑤ 经济法的渊源是什么

经济法的渊源是从经济立法的不同来源来表现经济法的形式。经济法的渊源与我国回整个法的答渊源是一致的。
由于经济关系极其复杂,需要更多的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法律规范去调整,经济法的渊源更为广泛多样,其中行政法规和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的规章,占有更大的比重。

⑥ 下列哪一项不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A.《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B.《中国交通安全法规》
C.《国际贸易术语解释专通则属》
D.《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涉及对国际经济法渊源的判断。在各选项中,只有B不属于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因为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法律规则也应属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而B选项中的中国交通安全法规属于调整交通关系的行政法规,不属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规。因此,B选项是本案正确答案。注意本题是否定问题。

婚姻法,继承法是不是经济法的渊源

这个是与婚姻家庭有关系的法律
不是经济法的渊源
合同法

⑧ 简述经济法的渊源

经济法的渊源有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司法解释、国际条约。
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是经济法的主要渊源,它规定的多是基本经济关系;
3、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其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执行法律规定及履行宪法规定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需要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特别行政区的法。
经济法主要特点有:
1、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
2、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
3、经济法是商品经济发达的法。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能简单地认为经济法就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⑨ 在中国,下列哪一项不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题目不完整,怎么回答?

热点内容
业务外包法律责任承担 发布:2025-07-21 12:58:41 浏览:560
中央12社会与法大能科事 发布:2025-07-21 12:53:00 浏览:626
2017法硕法学难度 发布:2025-07-21 12:34:52 浏览:291
中级经济法苏苏微博 发布:2025-07-21 12:29:57 浏览:890
立法法发条 发布:2025-07-21 12:17:48 浏览:970
劳动法关于法定节假日加班的规定 发布:2025-07-21 12:17:09 浏览:121
劳动法释4 发布:2025-07-21 12:16:59 浏览:420
司法类国控专业 发布:2025-07-21 12:12:43 浏览:524
陈科军律师 发布:2025-07-21 11:51:15 浏览:421
无纸化司法考试 发布:2025-07-21 11:48:50 浏览: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