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关于合同相对性

合同法关于合同相对性

发布时间: 2022-03-08 04:17:25

⑴ 涉他合同与合同相对性原则是什么

涉他合同是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一种合同,同时合同自当事人意见达成合意签字确认就会生效,合同也有相应的的原则,那么涉他合同与合同相对性原则是什么?下面,小编将针对这个问题做出详细解答。希望能够解开大家的疑惑,接下来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涉他合同与合同相对性原则是什么
传统合同法理论认为,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基于信赖而建立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产物。它强调合同主体和效力的相对性,即只在特定当事人之间产生效力,此特定当事人即为债权人和债务人,对任何第三人不产生拘束力。
传统合同法理论认为,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基于信赖而建立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产物。它强调合同主体和效力的相对性,即只在特定当事人之间产生效力,此特定当事人即为债权人和债务人,对任何第三人不产生拘束力。
涉他合同满足了当事人特殊利益需要,有利于交易的便利和快捷,它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其一,便利当事人。涉他合同涉及到三方当事人,若按一般合同订立,通常至少应签订两份合同。例如,为第三人利益而签订合同,一份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合同,另一份是债权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合同;合同有效成立后也要履行两次,一次是债务人向债权人给付,另一次是债权人将其所获的利益向第三人给付。而涉他合同仅需一个合同,即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合同;一次合同履行,即债务人直接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极大地便利了当事人,降低了交易成本。
其二,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如在第三人给付合同中,若第三人愿意接受债权人和债务人在涉他合同中设定的义务,其是对自己私权的处分,属于私人意思自治的范畴。法律不应予以强加干涉。
其三,现代交易强调快捷、便利,涉他合同极大地简化了交易程序,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
通过小编的整理大家可以知道;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基于信赖而建立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产物。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这方面法律知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相信大家从上文已经找到有关的答案了吧。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或者情况比较复杂,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⑵ 如何看待合同法对合同相对性的突破

一般合同,应当遵循合同的相对性,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但也有例外,比如:合同中经常出现的三角债现象。代位权的行使就可以看成是对合同相对性的突破。

⑶ 什么是合同相对性的例外

合同相对性的例外:合同权利与义务主要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约束力,法律的特殊规定即为合同的相对性原则的例外。

在现代市场条件下,由于交易关系的复杂化以及持久合作关系的普及,减少了合同当事人的确定性。

为了实现一项合同,常常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需要建立新的关系并接受新的依赖关系或利益关系,真正履行合同的参加人可以包括协议之初的缔约人以外的当事人,如转包商、债权人等等。这样,第三人介入了原来的合同关系,法律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推定合同关系有着明确的、孤立的界限的合同相对性原则,就常常不符合社会现实情况了,这就需要创设种种例外规则,以实现真正的公平和正义。

(3)合同法关于合同相对性扩展阅读:

合同相对性的例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买卖不破租赁。

这是指租赁合同的承租人可以对抗房屋受让人。根据债的相对性,租赁合同应只对出租人和承租人有效,当第三人买受租赁标的成为不动产所有人时,买受人非租赁合同的缔约人,故不应受合同约束,得随时取回租赁标的物。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城市扩张、房荒问题的出现,各国为解决社会矛盾,多设定“买卖不破租赁”的例外规定,即出租人将租赁标的物让于第三人时,原租赁合同对受让人继续有效。如我国《合同法》第229条规定:“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

2、不法侵害债权,指第三人故意损害他人债权为目的,妨害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行为。

根据债权不可侵理论,不法侵害债权的行为发生后,债权人得以债权为由提起损害赔偿之诉,追究第三人的责任,这使债的效力得到扩张,及于一切侵害债权的第三人。

3、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

是指特定合同一经成立,不但在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权益关系,同时债务人对于与债权人有特殊关系的第三人,负有注意、保护的附随义务,债务人违反此项义务,就该特定范围内的人所受的损害,亦应适用合同相对性原则,负赔偿责任。

也就是说,特定契约关系兼具保护第三人的作用。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主要体现在人身保险合同、运输合同中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条款、信托合同等。

我国《保险法》第22条规定,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以为被保险人。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

我国《信托法》规定,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受益人是在信托中享有信托受益权的人。

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与第三人代替履行具有区别,第三人代替履行因为债权人不能向第三人主张权利,第三人不向债权人承担责任,遵循的仍然是合同相对性规则。第三人代替履行分为一般代替履行和履行承担两种情形。

⑷ 什么是合同的相对性中国法典中有相关的条款吗

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是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约束力,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合同对方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合同债权也主要受合同法的保护。

合同相对性在我国合同法中的体现有以下两点:

(一)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合同法》第65条,即“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二)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合同法》第64条,即“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4)合同法关于合同相对性扩展阅读:

合同的法律特征

①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即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将能够发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②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须达成协议,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③合同系以发生、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

④合同是当事人在符合法律规范要求条件下而达成的协议,故应为合法行为。

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发生了权利、义务关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履行义务,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担违约责任。

⑸ 谈对合同法相对性的认识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是指除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内三人依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容享有合同产生的请求权,或承担合同产生的责任,即合同效力及于第三人。可见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情形适用的主体一方为合同当事人,另一方为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且此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可能是不确定的;其次,第三人享有请求权或承担责任的基础是合同,即第三人依据合同享有权利、承担责任。若第三人仅有接受履行的权利而无请求履行的权利,或仅有履行义务而不承担责任,则不属于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上所述就是施工合同相对性法条的解释阐述

⑹ 合同相对性与合同法79条的区别是什么

1,合同相对性,是指合同只能约束签署合同的双方和多方的权利和义务版,不能对没有签权署的第三方起到约束作用
2,合同法第79条,合同的债权人可以把合同的权利部分和全部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之一的不得转让:一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三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
79条还是在合同相对性范围内的条例,两者并没有冲突。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关于房产纠纷 发布:2025-07-08 12:39:04 浏览:615
四川司法考试网 发布:2025-07-08 12:39:04 浏览:705
合同法不规范建议有哪些 发布:2025-07-08 12:34:49 浏览:996
lol皮城执法官的大可以打断吗 发布:2025-07-08 12:34:41 浏览:35
关于行政法案例 发布:2025-07-08 12:29:52 浏览:988
付房定金的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7-08 12:26:23 浏览:688
温州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发布:2025-07-08 12:18:17 浏览:245
封建王朝道德 发布:2025-07-08 12:18:08 浏览:779
上海政法学院公示 发布:2025-07-08 12:09:38 浏览:950
谁制定教育法规 发布:2025-07-08 12:09:34 浏览: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