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凌驾于合同法
❶ 税法基本原理
第一节 税法概述(共5个问题):1.税法的概念与特点2.税法原则
3.税法的效力与解释4.税法作用5.税法与其他部门法关系
一、税法的概念与特点
(一)税法概念--了解(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税收)
1、税收的特点:
①征税的主体是国家
②国家征税依据的是其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③征税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
④税收分配的客体是社会剩余产品,不能课及C和V部分;
⑤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2、税收是经济学概念,税法则是法学概念。
税法: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税法主体构成(拥有税法立法权)--所谓有权的国家机关:
①即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②在一定法律框架下,拥有一定立法权的地方立法机关
③获得最高权力机关授权的行政机关。
(2)税法的调整对象:调整的是税收权利义务关系,而不直接是税收分配关系
注:国家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形成经济利益关系,即:税收分配关系
包括两方面: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各级政府之间的税收利益分配关系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借助法的形式,设定税收权利义务,来规定或实
现国家和纳税人可以、不可以、或不得怎样行为。
(3)税法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P1---本书是广义
①广义:税法是各种税收法律规范的总和。
包括各级有权机关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
即由税收实体法,程序法、争诉法等构成的法律体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税收法律
。国务院制定税收法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税收法规
。有关政府部门制定税收规章
❷ 违反税法的合同条款是否有效
前不久,刘某将某汽车雄修中心出((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租赁或承包给他人经营的,以粗给赵某,双方在合同中约定,承租人赵承租人或承包人为纳税人。”根据这一规定,刘某将某汽车维修中心出租给赵某承租某独立经f,橄纳租货*,合同其中一条后.赵某是纳税义务人。双方合同约定“所有纳税由出租人刘某负贵”,明显违反了写明,“所有纳悦由出租人刘某负责”。后税法规定。依据《合同法》,刘某和赵某签订的有关纳税内容的合同条款无效。来,刘某经悦务咨询,得知增值说的纳税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是订立经济合同的基本原则之一当事人订立的经济合同,义务人应该是承租人,于是要求承租人从形式和程序到内容上都要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当事人只有在法律和行政法赵某橄说,而赵某却以合同约定为由,拒规许可的范围内订立经济合同,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目的,否则,就属于无效的经济绝承担纳说义务,双方互相推诀,欠橄说合同。对于刘某与赵某签订的合同.无论当事人在主观上是否出于故意.法律都确认救。按双相关法律挽定应该由谁橄说?为无效,国家不予承认和保护.不发生任何法律效力。
❸ 《合同法》、《税法》与《交通安全法》全文! 最好是word文档,目录带链接的那种 满意再加50到100分哦!
自己查到、复制、编排一下,很简单的。
❹ 合同法和税法那个责任效力更大
如果从双方的权利义务来说,是可以按你这样说的做。但是,如果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税务部门作出处理的情况,那就无法说了。
❺ 请问税法大还是合同法大
不一样!!税法是行政法和经济法中的,合同法是民法中的,合同法的当事人是平等的主体。
❻ 建设方不按合同支付工程款,国税局说工程完工就应该开票纳税,税法与合同法哪个为准
法院判决后,对方付了款,你们就应该同时提供发票。税务局当然是只管收税,他又不是国务院,不可能去管那么多。建设方拖欠工程款是不对在先,你们拖欠发票是以不对来回报错误。
❼ 税法和合同法按哪个执行
法院判决后,对方付了款,你们就应该同时提供发票。税务局当然是只管收税,他又不是国务院,不可能去管那么多。建设方拖欠工程款是不对在先,你们拖欠发票是以不对来回报错误。
❽ 增值税税率调整期内,哪些合同风险需要注意
1、即将签署合同
如前述,增值税税率降低对于交易双方都是有好处的,对于卖方,开票适用的税率下降了,对于买方,则意味着支付较少的总价。因此,对于即将要签署的合同,可以选择放到5月1日以后签署,更加有利。
2、合同已经签订,但是还没生效
合同已经成立,但是还没有生效(原因可能是需要特定审批、或附加条件还没有实现等)。合同未生效,在合同法上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还没有确立,因此,此类合同可以选择在5月1日生效后,按照新的较低的税率,付款开票即可。3、合同生效,没有付款
合同生效是在从合同法的意义上确立了交易双方的法律关系,并由此确定了权利义务关系,税法上,纳税义务的产生,应遵从税法的规定。
比如财税〔2016〕36号规定,增值税纳税义务时间为: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
收讫销售款项,是指纳税人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到款项。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是指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服务、无形资产转让完成的当天或者不动产权属变更的当天。
根据上述规定,合同已经生效,即使没有付款,如果已经先开票了(实务中并不少见),也视为已经产生纳税义务,也即该交易已经被纳入税法的调控范围内,需要按照现行的税法履行纳税义务。但是,该条并没有明确,“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是否为前置条件,从税法原理来看,发生应税应为应是前提,但是从税收征管来看,“以票控税”,开票就意味着已经纳入税务监管范围。
4、合同生效、付款,没有开票
现实中的交易状态是复杂万变的,合同生效,也有可能还未实际履行,购买方就已经支付了价款(典型的如关联方,或者供应方处于强势的地位,供不应求),根据前述税法有关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那么,这种行为在税法上是否属于已经产生纳税义务?
从税法的原理出发,合同生效后,仅仅支付了价款,不应认为已经发生纳税义务,也即在该种情形下,可以在5月1日后,按照新的税率,履行纳税义务,这就涉及到已支付的价款的调整,需要供应方返还多出的一个点的金额。5、合同生效,且已经付款开票,但是还没认证
该种情形,从税法和税收征管的角度,已经属于“完成时”,需要按照交易发生时的税法规定履行纳税申报义务,发票认证属于购方后续的发票抵扣环节,当然,也不排除后续发布新的文件,对于此类情形做出特别规定。
此外,知睿财税 提示,在增值税税率调整的前后,交易双方也可以在合同中增加特别条款。就增值税税率下调事项进行明确,避免引发纠纷,当然这种民事约定不得违反税收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
此外,如果双方协商一致,在不违反合同法、税法的前提下,也可以通过签署补充合同,延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以享受增值税率下降带来的好处。
❾ 交付发票是税法上的义务还是合同法上的义务
交付发票既是当事人公法(税法)上的义务,也是当事人私法上的法定义务,二者回并不相互矛盾。因答此,关于是否交付发票,即使合同没有明确约定,一方当事人也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当事人交付发票。
关于发票问题,首先合同有约定从约定,没有约定的话,许多问题也早已有定论,如:
(1)不开发票不能作为拒绝付款的抗辩理由;
(2)拒不开具发票导致对方当事人经济损失的,可以起诉要求赔偿损失。
当然,也有部分问题至今争议颇大,如在合同中未约定交付发票事宜,在收款方拒绝交付发票的情况下,那么付款方能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收款方交付发票。
❿ 税法与合同法两法抵阻依税法还是合同法
合同的签订要不能违反合同法、税法等法律规定,否则所签合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