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社会与法路口

社会与法路口

发布时间: 2020-12-24 19:43:16

『壹』 滴滴安全考试30道题答案!怎么做也不通过求答案

“你今天考试通过了吗”?年过半百的老张问候着同行。而同行小李则报以轻蔑的一笑:“这有何难”!

自从滴滴发布安全自查新规,要求司机每天答对两道安全知识考题才能出车以后,这句话已经成了滴滴司机们每天的问候语。就像从前互相问候“你吃了吗”一样。

这让我想起了法律行业的司法考试。近些年的考卷上,法律职业伦理的比重不断提升。似乎只要知道这些纸面的大道理,就可以在现实中抵御声色犬马的侵袭,成为组织和群众放心的法律人。然而事实是,法律职业群体的伦理素养并未因为强化考试而显著提升。

司法人员贪污受贿,不是因为不知道这样做涉嫌犯罪,而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做了也不会被发现,或者被发现了也能承受相应的代价。同样的道理,利用网约车违法犯罪的人并不是缺乏相应的法律或安全知识,而只是在那个时候宁愿铤而走险。

考试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我们国家甚至还有专门的《考试法》。但考试,只能解决知识问题,不能解决道德问题。而知识本身,并不能保证它被合乎道德地使用。

滴滴把答题考试作为安全整改措施之一,注定会成为笑料。而这笑料恰恰是民粹逼出来的。
滴滴最近的整改可谓是呕心沥血啊,先是无限期下线顺风车,接着暂停夜间服务,现在又来个出车前答题[允悲]——不分好歹一刀切,答对两道题就能确保安全了?这样做的意义何在?这脑子真不知道装了什么。

密集公布整改措施,可能是为了向社会表决心,说明他们很努力。可实际作用呢?怎么隔靴搔痒的嫌疑那么大?

网约车是个好东西,滴滴的问题不在于“花式炫技”,严把司机入门关、建立赏罚分明的评价机制和高效实用的反馈应急机制,再加上便捷科学的联动协作模式,真正解决突出的问题,比这些花样好多了。

『贰』 传播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传播学的发展受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心理的制约,西方的传播学代表了一种研究传播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是研究关系到被组织的、有目的的、有技术工具或没有技术工具的信息传播过程。作为一门学科,传播学在西方是从1960年代开始的,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传播学”这个概念才得以确立。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经验—功能主义学派、控制论和结构主义方法论三大基础学派迅速崛起,传播学这门学科受到其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上的影响,传播学的研究者更多的是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数学家或政治学家,在各自的领域证明自己这一门学科的研究结果,这就形成了传播学的多学科和交叉性的特点。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WilburSchramm)是一位著名的传播学教育家,他在1963年出版的《人类传播学》(TheScience Of Human Communication)一书中指出:“传播学不是一个我们称谓物理学或经济学那样的学科。传播学更像是一门十字路口上的学科,有很多学科予以穿插,但没有停下来。”在我国,传播学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真正的开始发展起来,并与新闻学合并成为一级学科。由于学科背景单一,研究题材范围狭窄,还不能在哲学、社会科学、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近十几年,尽管不断有人在这方面努力探索,一些学者,就大众媒介与农村、现代化、儿童、女性等课题展开了一系列实证调查,方法比较规范,成果也十分显著,但从学科研究的总体发展水平来看,还是“凤毛麟角”。但不管怎样,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中国传播学在学科的交汇点上形成和发展起来,其中心理学和社会学对传播学的发展影响最大,有学者认为,传播是几乎无所不在的人类活动,因此,传播研究很难不涉及心理研究。早期的传播研究主要是心理学者(和社会学者)在进行,所以,一些现在归入传播学研究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如1946年至1961年间由霍夫兰领导的“耶鲁传播与态度改变计划”,实际上又都是心理学的研究。「1」
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的研究突破理论的围墙,走向应用研究的广阔天地。心理学在大众传播心理方面的研究,就是心理学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心理学是对人的活动及规律的研究,涉及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从心理学的角度或观点研究传播活动,其价值在于,在传播活动中是否存在着其他活动中不能充分表现的心理现象,也就是传播活动中特有的心理现象,或心理规律的特殊表现。应该说,大众传播心理研究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研究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者和受者的心理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研究。随着传播学对人类传播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综合传播心理研究的深入,由此产生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大众传播心理学。有学者把狭义大众传播心理学定义为:是研究异空间同时或继时同质地不断更新性大众传播活动中当事人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及其规律的一门心理科学。这里的当事人包括采写者、被采写者、传输者和传受者。由于传播心理学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报纸、杂志、广播、计算机网络等,广义的主持人也包括司仪主持人、广播主持人等。电视作为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电视节目主持人有其独特的心理过程和规律,本书只把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研究作为研究主题,因此,以下研究只在此范围内研究传者与受者的心理及其行为规律,并对不同性别的主持和不同性别的电视市场进行研究。

『叁』 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划分

(一)行为责任原则
如果当事人对某一起交通事故负有责任,则必定因其由行为引起,没有实施行为的当事人不负事故责任。
(二)因果关系原则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必须认定哪些行为在事故中起作用及作用的大小。关于那些行为在事故中起作用,与事故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行为才起作用。
(三)路权原则
路权原则即各行其道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各行其道原则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证,是交通参与者参与交通的基本原则。现代化交通设施给所有的交通参与者规定了各自的通行路线,行人、不同类型的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都有各自规定的通行路线。然而,在当前的交通环境中,极少有绝对的“专用道路”,“借道通行”必然存在。在强调交通参与者各行其道的同时,也要规范交通参与者使用非其法定优先使用道路的行为,即“借道通行”的行为。在科学的管理制度下,交通参与者在使用非其法定优先使用的道路时,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四)安全原则
(五)结果责任原则。行为人的行为虽未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但加重了事故后果,应负事故责任,即结果责任原则。

『肆』 长春街头路虎车疯狂挑衅后车并疯狂别车,事发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超车别车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在很多的时候,有的人就是因为超车就发生了一些事故,而我们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确实是要在马路上面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而如今的汽车也是越来越多了,因为生活越来越好了,而汽车也确实是非常的方便。

所以说家里面有条件的都会去买一个汽车,现如今马路上面的汽车也是越来越多了。在12月19号的时候,吉林长春的街头就发生了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有一辆路虎汽车在街头的马路上面疯狂的别车,导致一家私家车差一点就追尾了。

SUV的车主连续经历了两次这样的事情,他也是有一些害怕了,于是就直接地停在了路边,这个路虎司机也是觉得没有任何的兴趣了,所以说就直接的把车开走了。这个路虎的司机肯定是要受到一些惩罚的,不可能说他想随便超车,就随便超车的,马路上面是有一些规定的。而我们国家也是有道路交通法的,不可能说他想在马路上面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

『伍』 根据法律规定饮酒后可以骑自行车上路吗

可以。醉驾的对象是机动车,并不包括自行车,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1.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2. 机动车一般是指本身具有动力装置,可以单独在公路及城市道路行驶,并完成运载任务的车辆。根据国家有关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标准的规定,机动车类型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大型汽车:指总质量大于4500千克,或车长大于等于6米,或乘坐人数大于等于20人的各种汽车。
    (二)小型汽车:指总质量在4500千克以下(含4500千克),车长在6米以下,或乘坐人员不足20人的汽车。

  3. 专用汽车:指专门设备且有专项用途的汽车包括扫地汽车、仪器车、邮政汽车、汽车吊车等。特种车:指有特殊专门用途的紧急用车辆包括消防汽车、救护汽车、工程车抢险车、警备车、交通事故勘查车等。

(5)社会与法路口扩展阅读:

喝酒时酒精的刺激使人兴奋,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喝多,当酒精在人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对于酒后驾车者而言,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发生撞车的几率越大。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



『陆』 法制安全教育听后感作文

人生如同一张白纸,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在给这张白纸着色的过程,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会留在这张人生的纸上。有的人留下的是一张色彩斑斓的纸,上面满是绚丽的图案;有的人留下的则是灰暗一片;更有的是还没来得及在这张纸上添满色彩,这张纸就早早飘零! 周三,我们听了一场法律讲座,听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法律,听起来虽觉得离我们很远,但它实际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无处不在。
做这个报告的是一位正在服刑的少年,不仅如此,他是正拥有美好青春的一位年轻少年。他为我们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这条不归路,又是如何的后悔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和悲哀。
他用自己犯的过错来告诉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要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位社会的好公民。同时还提醒我们要慎重交友并且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不能忘了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这是一个处于失去自由的人发自内心的悔恨和领悟。他想把这些道理传达给拥有自由的我们。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大的启发,甚至产生了不小的心灵震撼。
在我们的身边,一些同学总是犯错误,法律意识淡薄,屡教不改。他们认为只要自己不去杀人放火就行了,犯点小错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就告诉了我们:一个人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你不能够及时改正错误,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的心中根深蒂固,越变越严重。到时,你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最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应有的制裁。我们正处在花样的年华,诗样的年龄,谁愿意在失去人身自由的地方度过本该非常美好的日子呢?
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如何做出决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后悔一生。听完这节课,我想这对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给了我许多真理和启发,告诉我要想成才必先学会做人,我会一直受用!

热点内容
外企经济法 发布:2025-05-12 18:24:03 浏览:311
存单司法冻结 发布:2025-05-12 17:09:56 浏览:414
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硕士 发布:2025-05-12 16:45:02 浏览:194
法存在于那个社会 发布:2025-05-12 16:16:43 浏览:971
合同法17自考 发布:2025-05-12 16:04:41 浏览:752
中国合同法第141 发布:2025-05-12 15:11:57 浏览:450
北京市村居法律顾问 发布:2025-05-12 15:09:55 浏览:953
吓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2 13:46:40 浏览:174
劳动法请假发工资案例 发布:2025-05-12 13:16:31 浏览:422
宁波司法淘宝网 发布:2025-05-12 12:49:07 浏览: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