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案例
① 国际经济法的一个案例
1、中国国际经抄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有权袭受理此案,因为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有权约定争议处理的方式,所以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就可以选择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处理。
2、 银行不应该追回已付货款,因为银行的职责只负责审查信用证单证相符,单单相符的义务,所以银行不对信用证真实情况负责,也就无需追回货款。
3、 甲公司无权向银行拒付货款,因为信用证和合同相互独立,根据信用证独立原则,甲公司无权拒付货款。
4、 乙公司抗辩不成立,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卖方应该对自己履行合同义务承担质量担保义务,乙公司根据商检书并不意味着乙公司不对合同货物质量负责。
5、 如果货物在运输途中遭遇风险而损失,此种风险应该由买方,也就是我国的甲公司承担,因为CIF术语是“成本加运费加保险费”,风险自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转移,所以风险应该由甲公司承担。
② 国际经济法案例 急!
1、税务机关对A公司下属B办事处具有税收管辖权
依据: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征税国基于作为课税对象的所得或财产系来源于或存在于本国境内的事实而主张行使的征税权。
2、B办事处乃A公司的分支机构(可视为分公司),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是仍然应该在中国纳税。
依据:跨国营业所得征税权、冲突及协调基本原则——“常设机构”原则(permanent establishment)
常设机构:一个企业进行其全部或部分生产,经营的固定场所,是外国法人在收入来源国境内设立的,标准:①有一个营业场所②场所必须固选③外国法人通过这种场所从事的必须是营利性质的活动
可归属于常设的机构的利润范围的确定(2个原则)
①实际联系原则(effective connected):有实际联系
②引力原则(force of attraction):不考虑是否有实际联系,只要属于来源于本国境内的所得,均可合并入常设机构,作为常设机构的所得征税
3、在本案争议中,A公司实际性的所得税分配情况如何——得看中国的税务机关采取何种原则,同时要看中美之间有无有关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双边税收协定,以及双边税收协定中如何划分税收管辖权的。根据不同的情况而不同,参见:
国际重复征税:→法律上的重复征税(international double taxation)
指2个或2个以上国家各自依其税收管辖权按同一税种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在同一征税期间内同时征税
避免方法:
1、运用冲突规范
①将某个征税对象的征税权完全划归一方,从而排除另一方的征税权
②确定双方的税收管辖权谁优先行使
2、免税制:(Method of exemption)
居住国对其居民纳税人来源于或存在于境外的并已向来源国纳税的那部分跨国所得,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从其应税所得中扣除,免于征税
A、全额免税制(Full exemption)
应税所得额中扣除其来源于国外并已向来源国交了税的那部分所得,其余额按余额运用的税率征税
B、累进免税制(Exemption with progression)
应税所得额中扣除其来源于国外并已向来源国交了税的那部分所得,扣除后,在确定税率时,仍将这部分所得考虑计算在内
3、税收抵免制:(Foreign tax credit)
居住国允许本国居民纳税人在本国税法规定的限度内,用已在来源国缴纳的税款抵免其应就世界范围内所得向居住国缴纳税额的一部分
③ 国际经济法案例!摆脱了!
一
1、地震构成不可抗拒力;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不可抗拒力条款包括地震是不可抗拒力。
2、不可以;合同终止需订立合同双方当事人书面协议终止合同或法院判决,更重要的是甲没有根本违约,也没有任何违约行为。如要解除合同,乙需向法院证明不可抗拒力阻止自己履行合同,乙不可单方终止合同。
二
1、银行会拒绝A公司的要求;因为银行审单是本着单单相符、单证相符的表面相符原则,不会审查货物实际质量,只要符合这个原则,银行就会付款,而银行与A公司之间是合同关系,只要B公司提供的单证与A所开立的信用证相符即可付款,银行履行了合同,无违约行为。
2、A不可拒绝向银行付款,银行无违约行为,A要履行付款义务。
三
1、甲国违反了WTO原则;甲国违反了WTO的非歧视性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甲国禁止进口乙国牛肉,而自己境内却不禁止销售此种牛肉,是有违非歧视性待遇原则;另外,甲国从丙国进口此种牛肉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
2、GATT第20条规定了一般例外原则,也叫公共秩序保留。但是采取这些措施时,对情况相同的各国不得构成武断的或者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甲国构成以上不符条件条件。
四
1、受益人是中国甲公司
2、可以,因为违背单单相符、单证相符原则,信用证注明是三级,而提单注明是二级
3、本案中,虽然交付的是品质更高的二级枣,但由于美利公司主张自己对该批货物有特殊用途,所以判断卖方违约,根据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卖方违约,买方可以主张实际履行合同、交付替代物、修理补救、宣告合同无效、减低价格、拒收货物并且可以同时要求损害赔偿(在有损失的情况下)。
五
1、飞驰公司转让的技术不是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是经过注册受法律保护的技术,而飞驰公司转让的技术未对外公开,且更谈不上注册,是属于专有技术秘密。
2、如果奥拓尼发现河北地区有其他公司使用飞驰公司的汽车养护技术,并且须在调查举证后属实是飞驰公司许可使用的,奥拓尼公司可以提出索赔,因为飞驰汽车公司同中国奥托尼公司签订了一份独占许可合同,独占许可合同是许可方承诺在规定的地区或国家、区域和期限内不再向任意第三方转让该技术,而且许可方自己也不在这个地区和期限内使用该技术,所以飞驰公司的违约。
以上五题经约一个小时的周密考虑并仔细回答,楼主认为答案妥否?
④ 急!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1不可以,信用证的无因性和文义性
买卖合同无效,向B主张返还不当得利
⑤ 国际经济法案例
你可以申请有管辖权的法院中止支付信用证项下的款项,但限于开征申请人、开证专行、和其他属利害关系人。但是申请中止附加了很多限制条件,如未进行付款、未承兑、未保兑、未议付。同时需要法院有管辖权,申请人提供确切的证据,情况紧急,不中止将会造成重大损害,申请人提供可靠、充分的担保。如有疑问可具体询问
⑥ 国际经济法有哪些经典案例
一、国际经济法的三个层次
私人之间跨国商事交易关系——跨国钢材进出口合同——违约
政府与私人之间跨国经济管制关系——美国政府保障措施——关税
国家之间跨国经济交往关系——GATT/WTO多边世界贸易协定体系——保障措施条约
二、三个层次的法律问题
进出口当事人是否有效?是否是不是违约?出口方如何得到救济?进口方如何抗辩?涉及哪些法律?
美国政府的保障措施决定是否符合其国内法?受到影响的国内国外当事人是否可以提出申诉?涉及哪些法律?
中国是否可以向美国提出质疑?是否能够从国家间争议角度解决?涉及哪些法律?
三、三个层次的法律解决
首先,看合同是否成立,涉及到中美合同法规则和国际合同公约,可以认定合同已经有效成立,那么,进口方的行为就属于违约,可以追究其违约责任,但是,进口方可以抗辩,主张美国政府行为构成情势变更,这样,就可能免责。
其次,美国政府采取进口保障措施是基于其1974年贸易法第201条款,其中规定外国进口导致美国相关产业受到严重损害或其威胁则有权进行调查,如果进口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则可以由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建议,由美国总统决定是否采取进口保障措施。因而,美国政府的做法是有国内法依据的。至于外国受到影响的私人当事人,根据美国法律,却没有申诉权,所以,无法从美国国内法寻求救济。
⑦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1)A公司的辩称不成立。A公司I1月25日发出的要约是不可撤销的。
(2)A公司与B公司之间的买回卖合同有效答。
本案涉及到要约的撤回与撤销的问题。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生效前要约人将其取消。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5条的规定,一项要约,即使是不可撤销的,也可以撤回,要撤回要约的通知于该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与该要约同时送达受要约人。所谓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作出承诺前,要约人将其取消。根据该《公约》第16条的规定,要约是可以撤销的,但撤销通知须于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送达受要约人。但这项规定有一定限制,根据该《公约》第16条第2款的规定,在下列情况下,要约一旦生效,即不得撤销:第一,在要约申已载明了承诺的期限,或者以其他方式表明它的不可撤销性。第二,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该项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本着对该要约的信赖行事。本案中A公司的要约注明了有效期是1991年12月30日,故而是不可撤销的。B公司的承诺于有效期内到达,所以合同视为成立。
⑧ 急 国际经济法案例
(1)A国不负责上述损失理由如下:
FOB: Free On Board (named port of shipment) 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
装运港船上交货,风险划分界限是装运港船舷,运费保险费都由买方支付,许可证及海关手续为各自办理.
(2)CIF由B国承担,CFR由B国承担.
CIF术语的中译名为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其原文为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按此术语成交,货价的构成因素中包括从装运港至约定目的的港的通常运费和约定的保 险费,故卖方除具有与CFR术语的相同的义务外,还就为买方办理货运保险,交支付保险费,按一般国际贸易惯例,卖方投保的保险金额应按CIF价加成10%。如买卖双方未约定具体险别,则卖方只需取得最低限底的保险险别,如买方要求加保战争险,在保险费由买方负担的前提下,卖方应予加保,卖方投保时,如能办到,应以合同货币投保。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按CIF术语成交,虽然由卖方安排货物运输和办理货运保险,但卖方并不承担保证把货送到约定目的港的义务,因为CIF是属于装运交货的术语,而不是目的港交货的术语,也就是说CIF不是“到岸价” 。
CFR
COST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在装运港将货物交至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负担货物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并负责租船或订舱,支付抵达目的港的正常运费。按照《1990年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