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精神损害赔偿
㈠ 离婚诉讼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吗,能拿到多少
夫或妻一方主张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须具备以下构成要件:
(一)相对方具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严重过错行为;
(二)请求方无过错;
(三)相对方因该严重过错行为而导致夫妻离婚。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成立,需具备下列构成要件:
(1)相对方具有法定的严重过错行为,而请求方无过错,此为构成离婚损害赔偿的必要条件。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严重过错行为限于以下四项: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此为限制性的列举规定,实践中不能对法定的过错行为作任意的扩大化解释。
(2)请求方须为无过错,如双方均有过错,则根据过错相抵原则,任何一方均不能以对方有过错为由要求赔偿。
(3)因严重过错行为而导致夫妻离婚。只有当因夫妻一方的过错而导致双方离婚的,才需追究过错方的损害赔偿责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无过错一方不得以对方有过错为由提起损害赔偿之诉。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对当事人提出的损害赔偿请求,也不予支持。
此外,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三十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适用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时,应当区分以下三种不同情况:
(1)无过错方作为原告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
(2)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1年内就此单独提起诉讼;
(3)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诉讼案件,一审时未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1年内另行起诉。
2001年我国《婚姻法》第一次修改,其中"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这一章第46条规定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㈡ 请求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㈢ 离婚我可以向法院提出赔偿我的精神损失费吗能赔多少
离婚时,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要求对方赔偿精神损失费的请求,按必须符合婚姻法46条规定的情形。
如果没有婚姻法46条规定的情形,就不能要求精神赔偿。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㈣ 离婚涉及到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数额是多少
您好,
在我国,确定离婚损害赔偿金的数额时,应该考虑如下几方面的因素:过错方实施过错行为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无过错方对离婚是否有可归责的过错。过错方的经济支付能力等等。
关于精神损害的法律规定:
从《婚姻法》第46条的内容来看,只有在实施家庭暴力致害或虐待遗弃致害时才会产生治疗费用等物质损害,而重婚、与他人同居、以及家庭暴力、遗弃虐待等都会产生精神上的痛苦,所以产生精神损害,因而对精神损害的赔偿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精神损害赔偿无法有形地去把握,问题就显得更为复杂。
《婚姻法解释(一)》第28条中指出,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精神损害赔偿解释》)。尽管《精神损害赔偿解释》中第10条规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所造成的后果;过错方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及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但具体到离婚损害赔偿中,上述考虑因素可能还不够具体和妥帖,需要结合离婚损害赔偿的具体实践进行、特定化。
确定精神损害的原则
结合《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的情况,在离婚损害赔偿中确定精神损害赔偿一般应该遵循如下原则:首先是适当补偿的原则。由于精神损害具有无形性,无法完全对应于金钱计算数额,因而所谓的精神损害赔偿具有很强的补偿性质,从最终的效果上看,也只能是适当补偿受害人所受的精神损害。其次是慎用自由裁量的原则。由于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没有法定的统一标准,因此法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余地较大,这就需要法官在判断此类案件时慎重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以避免畸重畸轻。最后是实质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审理民事案件普遍适用的原则。但在离婚案件中,诉讼主体本身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决定了更需从实质公平的角度适用这一原则。众所周知,由于长期受封建传统意识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男女在政治、经济、社会上仍呈现着不平等的现象,尤其是妇女和未成年子女在离婚案件中相对处于弱势。因此,在离婚案件中适用公平原则时,如果无过错方为女方,应考虑妇女本身所处的不利状况,确定给其相对较高的赔偿数额,以弥补其精神损失,使其精神上得到抚慰,以示公平。
确定损害金额的因素
确定了大的原则之后需要考虑的就是具体的因素了。在我国,确定离婚损害赔偿金的数额时,应该考虑如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过错方实施过错行为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比如过错方除了犯重婚、与他人同居的过错行为外,还对无过错方实施家庭暴力,在此种的情况下,无过错方受到的精神伤害应该是特别严重的,应对其给予较多的精神赔偿费。第二,无过错方对离婚是否有可归责的过错。前文的论述表明离婚损害赔偿中的“过错”,仅指实施《婚姻法》第46条所列行为而言。除此之外的其他行为则不能视为离婚损害赔偿意义上的“过错”行为,因此,离婚损害赔偿中也不适用传统民法中的过失相抵规则。但这并不排斥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时无过错方过失行为的参考价值。也即,当无过错方对于离婚也有一定的责任时,法官可以考虑适当减少对其支付的精神损害赔偿金。第三,过错方的经济支付能力。如果无过错方要求的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支付会导致过错方背负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导致严重地大幅度地降低其生活水平,则应不予支持或适当减少。第四,性别因素。一般而言,离婚会对婚姻关系的双方都造成精神伤害,但由于男女社会角色的不同,男性在承受精神痛苦的能力方面比女性更强一些。所以,当请求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是女性一方时,应根据其性别特性给予更多数额的赔偿,以体现对女性的特别保护。第五,婚姻的持续时间。婚姻关系越长,双方对婚姻和家庭投人的就更多,因而无过错方所受到的精神损害应该是越大的,故对其的精神赔偿也应该多一些。
㈤ 离婚诉讼中判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婚姻法》第四十抄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八条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㈥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多少条规定的给予精神赔偿
因一方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而导致离婚的,主要涉及对精神损害的赔专偿。现行婚姻法中属涉及到精神赔偿的规定在第四十六条中,具体规定如下 :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㈦ 离婚案件中,如何证明精神损害从而获得赔偿
王某曾经有过一次婚外恋。江某当时知道后,非常气愤。离开王某到外地求学。当时为了作离婚的准备,江某让王某写下了“反悔书”,并让王某书面写明从何时开始和谁多次发生了性行为和不正当关系。现在这份材料在江某手上;同时,江某也将当时王某嫖娼的通话记录用软盘拷贝下来保存了。如果王某起诉江某,江某是否可以用此材料作为证据,来指控王某对江某“精神损害赔偿”?
依法分析
修改后的婚姻法,确立了离婚过错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此规定一出台,当事人诉请对方要求承担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即呈上升态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8条规定,(离婚案件中),……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列举了民事侵权中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6个因素,但其中“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手段、行为方式及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适用到离婚案件中很难掌握,我们试结合离婚案件精神损害范围,浅谈应考虑的因素。
1.受害人精神损害程度。主要指受害人所遭受精神伤害和精神痛苦的程度。如因一方过错,而使受害方出现愤怒、恐惧、焦虑、沮丧、悲哀、羞辱等情绪障碍;因精神和感情受到损害导致身体患重病;精神抑郁、恍惚;不思饮食与睡眠,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患精神分裂或其精神病;自杀未遂;是否有后遗症等等。由于受害方出现上述症状有时是较轻的、短期的,而判定受害人遭受的精神伤害和精神痛苦的程度要涉及人的身体和精神方面,故必要时,可由医学专家鉴定后划分轻重程度,作出相应判断。
2.加害人主观过错程度。这可以作为考虑制裁加害人的重要依据。过错严重的,可能给受害人造成激愤、怨恨等情绪伤害,造成受害方精神利益损害大,为平复这种伤害,应酌情增加抚慰金的数额,也体现制裁的程度。如果加害人只有轻微过失,受害人较容易谅解和容忍,制裁也应较轻。
3.侵权人具体的侵权情节。即从加害人侵权行为方式、手段等方面,分析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而综合考虑情节之轻重。《婚姻法》第46条已列举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四种情形,可对列举的四种情形分类排列,如重婚与通奸相比,重婚过错情节严重,侵权方式恶劣,属情节恶劣;而通奸行为相对来说,其情节较轻。实施家庭暴力一般要严重于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当然,因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而构成犯罪的,可认定情节重于家庭暴力。
4.其他应酌定情节。如从双方结婚年限考虑,双方结婚时间长,无过错方对其婚姻具体生活投入较多,对婚姻稳固的期待也较高。此时,如遇对方过错而离婚使得无过错方的长期对婚姻投入损失较大,其未来共同收益的期待也破灭,离婚的痛苦加大,赔偿金的数额相应要多些。反之,结婚年限短,赔偿金相应可少些,具体可参照伤残等级赔偿金方式予以量化。如结婚达5年的,一方过错导致离婚,可给予1年当地平均生活费的赔偿标准;达15年的,可给予3年当地平均生活费赔偿标准。再如夫妻一方利用夫妻共同财产进行智力投资或出国深造,或攻读研究生,或学习一门专业技术等,因此使夫妻财产一部分或大部分消耗或转化成一方专有知识或技能,获得专有知识或技能方而有《婚姻法》第46条规定情形,在处理时,除了适用离婚补偿原则外,还应适用过错赔偿原则。
本案中,江某所掌握的证据比较有利,可以认定对方存在《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过错行为,完全有权要求对方进行赔偿。
技巧提示
对于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也不可能有确切的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赔偿数额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以统一全国法院处理此类案件时作依据法。该《解释》第10条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由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二)侵权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因此,当事人向法院诉求侵害人赔偿精神损失时,法院会综合以上因素,作出判决。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