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的责任的独立性
Ⅰ 简述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
经济法的法律责任的形式:
民事责任形式、刑事责任形式、行政责任形式。经济法的法律责任是指在国家干预和调控社会经济过程中因主体违反经济法律、法规而依法应强制承担的否定性、单向性、因果性经济义务。经济法责任是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各种责任形式的总称。
4.经济法责任具有明显的不对等性和不均衡性。经济法责任以社会整体利益、社会责任为本位,改变了原来法律责任中权利与义务对等,责任与义务对等性。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责任往往是单向义务,不存在对等性。
5.责任形式的多样性。基于此,经济法的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应该是包括民事、刑事、行政责任在内的综合责任形式
Ⅱ 【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分析】 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
摘要: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关键概念。法律责任内容性质与部门法的混淆可能导致对经济法责任独立性的质疑。本文从部门法角度、经济法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形态来论证其独立性,指出经济法责任并非传统三大责任的简单合并,而具有独特性。
关键词:法律责任、经济法责任、构成要件、责任形态
一、经济法责任的定义
有学者通过经济违法行为定义经济法责任:认为经济法责任是因经济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通过经济法定义:认为经济法责任是违反经济法律法规,对国家或受害者承担的法律后果;通过经济法规违反与特定事实定义:认为经济法责任是违反经济法规或特定法律事实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经济法权利义务定义:认为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义务或不当行使经济法权利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程信和教授认为责任在法律上有两种含义:一是本来意义上的责任,如审计法对审计机关权限、职责的规定;二是因为不承担义务应承担的责任。经济法责任的第一种含义是传统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在经济法领域的具体应用。密切相关的两部法是《行政处罚法》和《刑法》及其修正案,涉及经济犯罪。第二种含义指经济法责任体现经济法社会公共特征,是特殊经济制裁,包括市场禁入、取消税收优惠、信用减等、产品召回、强制履行等。
本文不评论以上观点,法律责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时期、地区、国家法律制度中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对经济法责任的不同理解源于对法律责任分类标准的不同解读。
二、法律责任的分类
根据法律责任内容性质和部门法性质分类,可能产生不同理解。以内容性质为标准,有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如刑法中的财产刑、自由刑、生命刑等。以部门法为标准,法律责任性质由所属部门法确定。法律责任是法的强制性体现,也是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前提条件。法律责任本身只是一种剥夺责任主体权益的形式,具体问题需依赖具体部门法。
经济法法律责任独立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传统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有本质区别。保护利益侧重点、性质、构成要件均有所不同。经济法强调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民事法侧重个体利益,行政法侧重国家利益。经济法责任既具有补偿性又具有惩罚性,而民事责任通常不具有惩罚性,行政责任具有明显惩罚性。经济法责任可能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法律责任与所属部门法关系密切,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明确将经济法作为独立部门法。根据部门法性质,法律责任可分为民事、行政、刑事、经济法、诉讼和违宪责任等。
三、经济法责任的构成要件
经济法责任独特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体现了其作为部门法的特点,说明其独立性。经济法责任构成要件在研究领域中起重要作用,贯穿经济法研究。法律责任构成要件包括主观心理状态、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经济法责任以"四要件说"为基础,责任主体主观心理状态通常不要求有过错,如产品质量责任实行严格责任原则。违法行为是承担经济法责任的前提,包括违反义务或特定事实状态。
Ⅲ 经济法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的原因是
经济法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的原因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特定。
1、调整对象的独特性
经济法有着独立的调整对象,即具有独立的经济关系。这种独立的经济关系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以各类经济主体为核心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性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使得经济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
经济法的基本内容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包括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以及与此密切联系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具有特定性、复杂性、广泛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经济法的基本准则和最高指导思想,是制定和实施经济法的总纲领和总要求。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公平与效率兼顾;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协调;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协调发展等。
3、经济法的法律制度
经济法的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在经济管理和调控过程中所制定的各项法律制度,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法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价格法、产业政策法、财税法、金融法、计划法等。
Ⅳ 经济的独立性体系是什么
经济法的独立性 “经济法”顾名思义是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这是一般人对经济法的粗浅认识,实际上要全面认识经济法,这种定义未免过于笼统模糊,不能表明经济法的性质和特征。即使在法学界大多数法律名家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有些学者提出经济法不能独成体系,它是丛民法和行政法中各抽出一部分强制性的划归到自己的体系中;还有些学者提出现阶段中国不需要经济法,只要将民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足以解决经济法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了;而有些学者肯定经济法的存在以及所发挥的作用。究竟经济法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呢?答案是肯定的。经济法的地位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经济法是不是一个法律部门的问题,而进一步研究其实重要的就是经济法的独立性问题,这个问题是上个世纪以来法学界争论的焦点,可以肯定的说经济法是一个部门法。前面已对经济法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下面具体就经济法的独立性进行研究。判断经济法是否为部门法须确立一个明确的部门法划分的标准,而不是不顾现实自封为部门法。部门法的划分有对象说,对象加方法说,还有方法说,还有目的说等。按照多数的观点认为特有调整的对象和方法是划分的标准。但方法相对于对象来说是次后的,特有的调整对象才是关键,任何法律部门都有其调整的对象,这是划分部门的根本标志,它是指法律部门调整的特定社会关系(5) .虽然有人对这一传统的划分方法提出了质疑,但他还是不得不承认,对经济法的基本界定说还是应当立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及其根本特征,否则经济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异于空中楼阁,经济法的科学性也就值得怀疑(6) .在前面的定义中已经阐述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协调关系。这种关系的一方主体是国家经济机关,另一方则是市场经营的主体,大到公司企业集团,小到“户”(7) 这种经营的单位。从客观上说,经济法调整的的对象是一种社会关系,具体说有宏观调控法(或者宏观经济法)、市场规制法、经济组织法等方面。宏观调控法主要包括金融财税等,市场规制法包括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以及产品质量法等方面的内容,经济组织法主要包括了公司企业法等方面的内容。调整的对象基本上就决定了经济法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在经济的管理协调过程中会使用包括民事、行政等方面的调整手段,这并不会影响经济法的独立地位,现实的情况非常复杂,使得国家必须用多方面的手段进行调整。另外经济法也不是没有自己的调整手段和方法,如“经济不名誉”处罚等。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经济法有明确的调整对象并辅以一定的调整方法,它就具有作为一个法部门的独立性,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http://wenwen.soso.com/z/q121281607.htm
http://www..com/s?wd=%BE%AD%BC%C3%B5%C4%B6%C0%C1%A2%D0%D4%CC%E5%CF%B5&ch=&tn=8751&bar=&inputT=1016
Ⅳ 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
一.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以及《民法典》,都包含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因此,选项A正确。
理论分析显示,经济法主体的责任内容具有惩罚性。经济法责任与传统民事责任不同,它不仅限于赔偿损失,还通常要求责任主体承担超出补偿标准的法律责任。这一特点旨在奖励受害者,惩罚违法行为,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中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惩罚性赔偿即是典型例子。
在承担责任后,责任主体还会面临来自调制机关的处罚,尤其是对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如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会受到巨额罚款。
此外,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时,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经济法对惩罚性赔偿的设定,强化了对违法行为的震慑效果。
正确。
二.
公平竞争既是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也是一项义务。经营者在享有公平竞争权的同时,也应对其他经营者负有公平竞争的义务,具体体现在保护其他经营者正当竞争权利和自由竞争权利的义务上。
理论分析表明,公平竞争的义务要求经营者不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规定范围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和限制竞争行为,如商业混淆、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不正当有奖销售等。
正确。
三.
美国的独立规制机构并非被称为“无头的第三部门”,这一表述错误。在美国,独立规制机构被视为“无头的第四部门”,代表了在传统政府结构之外进行市场规制的独特角色,如州际商业委员会等。
分析指出,这些规制机构在立法、执行权和司法权方面具有高度独立性,能够在维护市场秩序、调查违法行为和解决争端中发挥作用。
错误。
四.
经济法责任并不仅限于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还包括独立的经济法责任。从法律关系的部门法属性出发,经济法责任具有独立性,体现在对传统法律责任形式的整合和新创的责任形式上。
理论分析显示,经济法中责任形式的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召回责任等,这些新创的责任类型在传统法律部门中未被涵盖,体现了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错误。
五.
经济法主体权义配置结构的不对称性特点包括根据经济法主体类型、面对的其他主体类型以及交易过程中市场失灵的表现进行不对称配置。D选项“根据交易过程中国家干预的表现进行不对称配置”不属于这一特点。
分析指出,不对称配置体现在主体类型、面对的其他主体类型和市场失灵的表现上,国家干预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部分,其表现与不对称配置并不直接对应。
D选项错误。
六.
宏观调控权决策过程的性质不包括单方性。宏观调控权具有间接性、诱导性和长期性,不存在明确的行政相对人,其决策通过影响宏观经济变量实现,而非单方面直接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
分析明确指出宏观调控权决策的性质不包含单方性,而是具有引导性和长期性。
选项A错误。
七.
国家调制主体的权力包括宏观调控权和市场规制权。宏观调控权具有中央属性、公共物品属性、间接性、诱导性和长期性,而市场规制权则强调实施主体的独立性、直接性、强制性和短期性。
分析表明,国家调制主体的权利范围包含宏观调控权和市场规制权,两者在性质和作用上存在显著差异。
正确。
八.
经济法责任具有以下性质:责任承担的非过错性、责任追究的积极性、责任主体的绝对性和责任内容的惩罚性。这些性质体现了经济法责任与传统法律责任的区别,强调了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分析显示,本题选项全部正确,反映了经济法责任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全部正确。
九.
市场规制权的三个层次包括对竞争行为的规制、基于社会公益目的的规制以及基于效益和倾斜性规制目的的规制。这些层次反映了市场规制权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和功能。
分析指出,市场规制权的三个层次是市场统一适用规则、社会规制和效益倾斜规制,分别针对竞争行为、社会公益和经济效率与公平。
正确。
Ⅵ 简答经济法作为法的部门的独立性
凡调整仔老特定社会关罩弯系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就组成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法的调整对象是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根据法律规范调整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现行的法律规范划分为若干类。每一类现行的法律规范,在法学上称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而经济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即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同其他法的部门的调整对象是可以分开的,念闷升因此,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
Ⅶ 2018年中级会计师《经济法》重点: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考友们都准备好2018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了吗?本文“2018年中级会计师《经济法》重点: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跟着来了解一下吧。要相信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无论考什么都不会害怕!
2018年中级会计师《经济法》重点: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是经济法主体因实施了违反经济法规定的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一、经济法责任的分类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作出不同的分类。
二、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与特殊性
(一)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并不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其独立性。
(二)经济法责任的特殊性
三、经济法责任的具体类型
1.按照承责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经济法责任分为调控和规制主体的责任,以及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的责任。
2.按照追究责任的目的,可以把经济法责任分为赔偿性责任和惩罚毁念性责任。
3.依据责任的性质,还可以把经济法责任分为经济性责任和非经济性责任,或称为财产性责任和非财产性责任。
四、不同主体的责任差异与司法救济
由于经济法主体的身份和地位、行为目标和宗旨有别,各自的法律待遇、享有权利或权力的法律依据不同,相应的义务各异,因而所需承担的违法责任也不同。
在市场规制法领域,由于规制主体的责任蚂森一般是可以特定化的,因而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来追究其责任。但在宏观纤物困调控法领域,由于调控主体的行为往往被认为属于抽象行为等原因,要追究其责任比较困难。
五、赔偿性责任与惩罚性责任
经济法主体可能承担的赔偿性责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国家赔偿;另一类是超额赔偿。国家赔偿的主体是国家,超额赔偿的主体是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