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调成目标的确立标准
⑴ 经济法宗旨确立标准是
经济法宗旨的确立标准有三个,分别是:
独特性标准:这一标准强调经济法宗旨应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目标,与其他法律部门相区分。
普遍性标准:指经济法宗旨应广泛适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体现经济法对社会经济关系的普遍调整和规范。
包容性标准:经济法宗旨应具备包容性,能够涵盖经济法所追求的多重目标和价值,如促进社会效率、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等。
这些标准共同构成了确立经济法宗旨的基准,确保经济法能够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⑵ 第三章 经济法的宗旨和原则
经济法的宗旨和原则在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正、调制权应用、确立宗旨标准、基本原则特征及宗旨表达分析等方面具有核心作用。首先,经济法的经济安全原则强调宏观安全和经济发展,旨在维护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增长,防范和化解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确保对外贸易、投资、金融、财政、产业等领域的安全。这与党的纲领紧密相连,要求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保经济稳定与安全。
公平观在经济法中体现为实质公正,强调结果公正、分配公正和代际公正,区别于形式公正,对消费者、被限制自由竞争的经营者等具体个体进行保护,以真实具体的价值关怀为核心,力求排除社会历史和自然因素对人们生活前景的影响。
国家调制权与传统行政法的区别在于,它丰富了公权力体系,成为与行政权并行的手段,以协调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目标,强调非权力手段的应用。这体现了经济法与行政法在宗旨上的差异,即在法治、权力分离或权力制衡的观念下,经济法以实现经济与社会稳定发展为最高目标。
经济法的宗旨和理念并非同一概念,宗旨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承载,具有经济法部门属性、适用周延性、体系妥当性及界定简练性和科学性。而理念则体现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指导思想。调制法定原则在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制中分别体现为预算、税收、国债和货币法定原则,以及市场规制权法定原则。
经济法基本原则具有法律强制性、普遍适用性、全面指导性和部门特殊性,确保经济法制度能够全面广泛地保护社会经济关系。宗旨确立标准包括特有属性、适用周延性、体系妥当性及确定的清晰性。在宏观调控领域,调制法定原则确保经济法规范条文的明确性和一致性。
经济法宗旨的表达分析指出,市场失灵构成了确立经济法宗旨的客观基础,经济法以国家调制作为其观念基础,旨在规范、限制、修正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市场经济的理想状态或政策目标。与民法侧重于恢复市场机制的自然状态不同,经济法则以社会利益为本位,旨在协调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效率来促进人们利益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