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法频道旧版片头
『壹』 焦点访谈的历史沿革
1993年底,中央电视台对《东方时空》栏目开始了实质性的改革――成立新闻评论部,同时筹备在晚间黄金时段创办一个新闻深度评论的日播节目,以填补中国这个最大的电视台历史上没有自己旗帜与号角的空白! 推出《焦点访谈》无疑是个创举。
1994年2月初,《焦点访谈》的创业者们在北京的梅地亚会议中心举行了第一次正式的筹备会议。刚刚担任新成立的新闻评论部主任的孙玉胜、副主任袁正明、制片人张海潮、梁建增、张步兵等人对这个即将创办的新栏目进行了首次把脉。
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作为东方时空的子栏目开播,在每天的新闻联播之后播出。晚上19点38分,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传出一段浑厚的男中音:“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日请看《焦点访谈》。”伴随着激昂的音乐,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矗立在地平线上的简洁的城市楼群,一只由红、绿、蓝构成的大眼睛标志从中升腾而出。同时《焦点访谈》分别在CCTV-2(经济生活服务频道)、CCTV-3(戏曲音乐频道)、CCTV-7(少儿军事农业科技频道)设立重播。
从此,这段为人熟悉的《焦点访谈》片头,每天呈现在亿万观众面前;而成为《焦点访谈》栏目标志的大眼睛,从此时刻注视着观众,关注着社会。
1997年7月1日,由于香港回归,《焦点访谈》更换片头。
2000年11月27日,配合新闻栏目的改版,焦点访谈更换片头,增加配音“用事实说话,焦点访谈”。
2001年11月5日,焦点访谈更换彩色片头。
2002年5月12日,因CCTV12(西部频道)开播,《焦点访谈》在CCTV-12设立重播。
2002年8月5日,《焦点访谈》撤销在CCTV-7的重播。
2003年5月1日,因CCTV-新闻(现CCTV-13)的开播,《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于该频道和CCTV-1连续并机直播。同时设立《焦点访谈》在CCTV-新闻的重播。同时,《焦点访谈》撤销在CCTV-3的重播。
2003年10月20日,因CCTV-2更名为经济频道,《焦点访谈》撤销在CCTV-2的重播。
2004年末,因CCTV-12更名为社会与法频道,《焦点访谈》撤销在CCTV-12的重播。
2010年4月3日,焦点访谈更换高清版片头,动画不变。
2013年《焦点访谈》迎来开播以来首次大改版,时长增至17分钟,每期不再只关注一个焦点,而是关注两个乃至多个热点,并增加了新主持人劳春燕。2013年1月1日,焦点访谈大改版,片头有所变化,完整的音乐呈现给大家,配音与此同时进行。由原来的坐播改成站播,时间延长,每天播两条消息。
此外,改版后的节目坚持舆论监督特色,更贴近民生,并会强化“有深度、有锐度”的评论功能。在看完首期改版的节目后,许多观众都觉得新版《焦点访谈》亲民时尚,甚至连郭德纲的相声也上了《焦点访谈》。 让普通人自拍说心声
央视的王牌新闻栏目《焦点访谈》创建于1994年,可以说是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这一对中国社会有重要影响的舆论监督节目,长期以来只是对节目进行了些小的调整。2012年9月开始,央视大规模预告这个老牌新闻节目要进行大改版,改版方向就是加强突发性新闻的深度报道,加大社会民生类节目的比例,并在主持人播报方式、演播室包装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
2013年第一天,《焦点访谈》正式改版了,时长由原先的13分钟增加到了17分钟。 之前每期节目只是一个话题,从昨晚开始就增加到两个话题,未来还将可能会出现3个以上的话题。昨晚播出的两个话题都与民生相关,首先是梳理2013年开始实施的新规新法,特别聚焦了新的交通法规。第二个是开设了一个小板块——百姓“连连拍”,采用普通人采访普通人的方式,回顾2012年,展望2013年。此外,还增加了白岩松、杨禹两位评论员。
从首期改版节目来看,许多观众对于《焦点访谈》的选题偏民生表示认可,觉得很接地气。特别是央视记者不再高高在上地采访别人,而是把摄像机交到了百姓手里,让他们说自己最想说的话,让许多观众觉得很难得。昨晚一个小男孩面对镜头说:“2012年我上学了,太累了,每天要早起,还要写作业,那么难的题……干嘛啊,我才6岁。”这个采访,许多观众大赞很真实,说出了很多小孩的心声。
新主持站着主持
除了内容和话题选角上的变化以外,这次《焦点访谈》的包装和主持人的变化也很大。昨天早上《焦点访谈》节目组就在网上曝光了节目的新片头,新片头显得很时尚,吸引了许多网友的目光,在微博上短短半天就有几千条的转发。昨晚开播后,新加入的主持人劳春燕更是改变了以往坐着主持的方式,首次站立主持,播报时还用了触屏导播。劳春燕早前主持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中国法制报道》和《大家看法周末版》栏目。
此外,节目内容的包装也很轻松、很亲民。节目内容加入了flash动画,还有郭德纲的相声出现在节目中,这是以往《焦点访谈》从来没有过的。有观众调侃:“《焦点访谈》是和春晚抢郭德纲亮相央视首秀吗?”不仅如此,在讨论交通新规时,居然举例有人遮挡车牌,车牌号是“亲O 594SB”。节目播出后,许多观众表示当场笑喷了,严肃的节目变得轻松自在了,看起来也更津津有味。
电视新闻改革的信号
针对《焦点访谈》改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常江博士表示,《焦点访谈》的改版其实是央视新闻转变语态和文风“大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闻联播》的改版其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可孤立看待,这一变化释放出电视新闻改革的信号。
常江表示,其实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通常要沿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行:先是观念的松动,然后是形态的调整,最后才能冲破重重阻力,进入到内容层面的变化。观念的变化,是从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逐渐积累下来的,到了“质变”的程度。因此,到了2013年,电视新闻节目的变化应该可以全面进入形态调整的阶段。常江指出,按照国际惯例和趋势来看,下一步形态上的变革应该是将播报类新闻节目(如《新闻联播》)和新闻评论节目(如《焦点访谈》)整合为一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新闻杂志。这一思路,其实在观念上并不存在什么障碍了,但央视内部的权责划分和部门设置等因素,也许会形成阻碍。
『贰』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晚几点播出
《新闻联播》于1978年1月1日起每天19: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直播,同时各省级卫视进行转播。播出时长30分钟(有时会延长) 。
一、节目介绍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晚间新闻节目,节目由郭志坚、康辉、海霞、李梓萌、欧阳夏丹、刚强担任主播。
节目以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农业、交通等方面新闻为主。
二、节目背景
1958年9月2日晚7点,北京电视台《电视新闻》开播,是《新闻联播》的前身。
1970年,北京电视台新闻部在合肥、太原与成都分别开会,寻求如何加强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供稿能力;当时北京电视台新闻部职员夏之平、朱继峰、穆昭山等都是搭乘飞机穿梭三地,故名“飞行会议”。“飞行会议”提出了电视新闻改革工程的“十六字方针”:“实事求是,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新鲜活泼。”
1976年7月1日,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该节目成为《新闻联播》的雏形。
1977年11月,分别召开了华东和中南、华北和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电视台参加的座谈会,共同商讨如何办好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问题。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每晚七点左右播出,播出时长20分钟,给各个新闻影片加了配音。并且启用了新的片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2)社会与法频道旧版片头扩展阅读:
节目发展历程
1978年12月,《新闻联播》主播首次面对观众,赵忠祥成为节目开播以来第一位出镜播音员。 [9] 12月31日,央视启用台内仅有的两台电子新闻采集(ENG)设备录制新闻影片,采访不久就可以播出,解决了以往使用电影胶片时常见的影音不同步、胶片黏贴处断裂等问题。
1979年9月1日,央视每日播出的国际新闻节目《国际新闻》开播,播映合众国际社电视新闻(UPITN)提供的新闻影片、从香港收录的新闻影片与新华社提供的五分钟国际简讯。
1980年5月1日,《国际新闻》保留名称并入《新闻联播》,之后完全并入《新闻联播》。在此期间,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影片改用微波干线传送至央视,《新闻联播》每日播出时长改为30分钟。7月7日,《新闻联播》后面开始播出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
1981年4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做出两项重大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
198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00提前至19:00〔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即现今的《全国新闻联播》)的首播时间是18:30〕,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新闻联播》作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
1984年,央视在香港成立第一个驻外记者站,《新闻联播》加录台湾华视新闻的新闻影片,也和亚太广播联盟A、B、C区的国家与地区交换新闻影片;同年,女主播卢静首次在《新闻联播》中实践了“微笑播报”,虽然引起争议,但是观众反应良好。此后,《新闻联播》的女主播们几乎都沿用了“微笑播报”。
1986年1月28日,美国发生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同月29日,当时的央视副台长杨伟光亲自拍板在《新闻联播》头条播发这一消息,打破了《新闻联播》多年不变的“先国内,后国际”的惯例。
1987年,《新闻联播》收录香港无线新闻的新闻影片。同年,作曲家孟卫东完成了一首19秒的乐曲,这首乐曲在1988年3月开始成为《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至今未改),同时更换片头。同年,《新闻联播》播音员由1人改为2人播出,节目结束后打出编辑制作人员名单。
1988年3月15日起,央视各节新闻所有制作过程一律都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彩电中心制作(至2009年10月18日),同时《新闻联播》更换片头,片头曲改为孟卫东所作的一首19秒的乐曲。
1990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始收录和播出美国CNN国际新闻频道的新闻影片和美国联合通讯社的新闻影片。10月1日,《新闻联播》更换片头,背景为青蓝色,动画效果为三基色长方块撞击地球。
1992年10月1日,《新闻联播》开始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并机播出。
1995年7月1日,《新闻联播》更换片头,背景上部为蓝紫色,下部为黑色阴影,动画效果为三基色光柱飞过地球。年8月1日,《新闻联播》更换新演播室,演播室的背景为长城、地球、CCTV字样,演播室上方为“中央电视台新闻”的字样。
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由录播形式改为现场直播(不过一些大段口播新闻仍然为录播)。 [15] 同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升格为国家“副部级”事业单位。7月1日,重播版的《新闻联播》由C2转移到C3。
1998年6月1日,由于C4的改版,《新闻联播》在四套播出的时间从19:00改为03: 00。
1998年8月2日,《新闻联播》再次更换新演播室,演播室背景为蓝色的世界地图;它是央视第一个开放式理念的演播室,但由于场地和技术的问题达不到要求,只能象征性地布置一排机器。
2002年4月15日,《新闻联播》片头再次更新,背景为蓝绿双色极光,动画效果与上一版本保持基本一致,此版片头为《新闻联播》有史以来使用时间最长的片头。虽然2003年5月1日开播的央视新闻频道经历了几次大改版,但是《新闻联播》此版片头一直没有更换,使用时间已将近15年。
2003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开播,《新闻联播》从那时起由CCTV1、CCTV13和各省级卫视频道并机直播,与此同时开始在每晚23:10在CCTV-13重播(2005年3月1日起改为每日21:00重播)。同时,比照境外一些电视台的作法,《新闻联播》的背景换成了央视新闻部的机房。同年7月7日,《新闻联播》取消每晚22:40在CCTV-3的重播。
2004年12月29日起,因CCTV-12改为社会与法频道,《新闻联播》取消在CCTV-12重播。
2008年2月3日,央视成立《新闻联播》编辑部,开始着手改进《新闻联播》,主要改进《新闻联播》用语、资讯量等方面。7月,《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查出患淋巴癌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带病坚持工作。8月31日,已经经历了一期化疗的罗京忍着病痛最后一次主持了《新闻联播》,随后住院继续接受治疗,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2009年6月5日,《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因患淋巴癌在北京逝世,终年48岁。6月16日,播音员邢质斌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6月30日,邢质斌低调退休,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9月28日,《新闻联播》开始采用16:9高清制式播出,演播室及央视新闻部的机房均做了调整。在对新闻报导的画面中仍是以4:3的形式,不过给主持人镜头的时候是以16:9的形式。4:3格式仍然同时播出。
2010年10月1日,《新闻联播》打破常规,在国庆节当天采用“画中画”模式在节目开始直播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嫦娥二号于当天18时59分57秒,即新闻联播开始前3秒钟发射升空);并在节目播出到19时25分05秒时再次直播“星箭分离”的实况,两段直播全长6分07秒;此举被视为《新闻联播》开播32年以来现场新闻直播的创新和突破。
为此,《南方周末》的专栏作者评论说:“尽管政治并没有完全让步于新闻,但它起码做出了一种姿态,稍稍低下了它高昂的头颅。”(不过整点报时的广告也和直播挤画面,且广告框住直播宽。有人质疑,《新闻联播》都让了,广告却不能让,十分可疑;因为,嫦娥发射就算不碰时间,《新闻联播》也会报导。)
2011年9月25日,《新闻联播》画面配置改版,同时由欧阳夏丹和郎永淳首次主持。
2012年11月15日,因播送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亮相和介绍新一届领导班子简历,新闻联播延时至124分钟。
2013年1月23日《新闻联播》中,央视评论员杨禹出现在与主播郎永淳的连线中,是《新闻联播》开播35年来首次引入评论员。同年1月26日,《新闻联播》首次连线外景记者。2月9日,《新闻联播》切入多路信号直播各地迎接农历新年的场景,并以《春节序曲》作为结束曲,被称为“史上最颠覆除夕新闻联播”。
这种结尾形式其后亦有出现。结尾主播也是第一次在除夕之夜的《新闻联播》向观众行拱手礼拜年,此后每年的新闻联播也都沿袭了这一形式。
2014年1月1日,《新闻联播》以“人们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是‘爱你一世’;《新闻联播》和你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为结尾,引起了中国大陆网友的好评,被称为“史上最卖萌的新闻联播”。这种非常规结尾也被央视称作“彩蛋”。
3月23日,“央视新闻”微博称“结尾,有何惊喜”,引来关注;结果最后画面只是一副花开场景。5月28日,《新闻联播》播音员张宏民、李瑞英退居幕后,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2015年2月18日,《新闻联播》主播李梓萌和郎永淳开场在解说全国各地除夕实况画面后,互相对视即兴交谈,这也是《新闻联播》史上首次男女主播对视、交谈。3月5日,《新闻联播》播音员李修平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3月22日,李修平退居幕后,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9月2日,《新闻联播》播音员郎永淳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9月4日,郎永淳因妻子重病辞去在中央电视台的职位,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9月3日,《新闻联播》出现罕见的以CCTV-1、CCTV-2、CCTV-3、CCTV-13、CCTV-15五个央视频道同时直播。
2016年2月8日,《新闻联播》首次在头条报道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这也是央视春晚创办34年来首次登上新闻联播头条。9月4日,因CCTV-13(新闻频道)在19:00时段直播杭州G20峰会欢迎晚宴,这是自2003年新闻频道开播以来首次没有直播19:00的《新闻联播》。
2017年1月21日,刚强和海霞搭档主持《新闻联播》,刚强也由此正式加入《新闻联播》的主播阵容。王宁正式退居二线。2017年1月8日,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新闻联播的主播台上。4月,王宁正式离开《新闻联播》主播。10月25日,因播送十九届一中全会,新闻联播延长至140分钟,成为迄今为止最长的新闻联播。
2018年1月1日起,为了进一步扩大《新闻联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广泛地服务于海内外电视观众,自当天起,CCTV-4(亚洲版)于每天在22:30增加重播一次《新闻联播》。(原亚洲版次日凌晨2:00,欧洲版次日凌晨3:00,美洲版次日凌晨5:30的重播不变)
2018年9月14日,《新闻联播》首次出现手语播报。
『叁』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发展历程
1986年1月1日,CCTV-3作为地面无线电视频道在北京地区开始试验性播出,当时属综合频道,也播出《新闻联播》。
1995年11月30日,央视对北京地区每晚文艺、体育节目混播的原CCTV-3改为向全国卫星加扰传送的文艺频道。 戏曲·音乐频道时期(1996.01.01-1999.08.29)
1996年1月1日,CCTV-3正式改为戏曲·音乐频道,原文艺频道改到CCTV-8播出;7月1日,CCTV-3借节目上星之机调整了栏目布局和播出时间,每周一、三、五以戏曲节目为主,二、四、六以音乐节目为主,每天共播出17个小时。戏曲栏目有《戏迷园地》《戏曲采风》《戏苑百家》《戏曲大舞台》《名段欣赏》《知识库》《梨园群英》等,音乐栏目主要有《音乐直播厅》《星星擂台》《中国音乐电视60分》《星星音乐会》《音乐知多少》《我的成名曲》《请跟我唱》《银屏歌声》《外国音乐》《音乐电视赏析》等。 每晚18:20还重播《东方时空》(含周日播出的《实话实说》)。
1999年8月17日,CCTV-3恢复为“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
戏曲·音乐·综艺频道时期(1999.08.30-2000.12.17)
1999年8月30日,CCTV-3由戏曲·音乐频道改为戏曲·音乐·综艺频道,每天平均播出17小时以上,其中首播节目时长占49.4%。改版后的戏曲·音乐·综艺频道加强了节目内容和整体包装,在保留《中国音乐电视》、《每周一歌》、《戏迷园地》,《戏曲采风》,《戏苑百家》,《名段欣赏》等栏目的基础上,推出了《电视诗歌散文》、《朋友》、《新视听》等节目。 2000年12月18日,CCTV-3由戏曲·音乐·综艺频道改为综艺频道。在保留部分栏目的同时,增加了频道整体节目时长,特别是黄金时段首播的节目时长,陆续推出《周末喜相逢》、《同一首歌》、《挑战主持人》、《走进幕后》、《与您相约》、《聊天》、《综艺快报》、《八面来风》、《国际艺苑》和《外国文艺》等栏目。与此同时,第三套节目还将《国乐飘香》、《交响世界》、《戏曲采风》、《舞蹈世界》、《电视诗歌散文》等高雅艺术类栏目列为重点,同时以《艺术人生》、《爱心世界》、《演艺竞技场》、《新视听》、《瞬间世界》等栏目,满足广大观众多种多样的欣赏需求。
2001年7月9日,因戏曲频道的开播,大部分戏曲节目分流到CCTV-11(含海外戏曲频道)首播。
2003年7月7日起,随着新闻频道开播,原每晚22:40重播的《新闻联播》在CCTV-3的重播移至新闻频道。
2004年3月29日,因音乐频道的开播,大部分音乐节目分流到CCTV-15首播(《中国音乐电视》2010年9月改到CCTV-15首播)。
第一次改版(2004.10.08-2010.08.31)
2004年10月8日,频道正式改版播出。 34档栏目被调整减至22档,覆盖综艺、娱乐、资讯、益智、访谈和评论等诸多栏目类型,还针对目标受众需求,对整体频道编排结构进行较大调整。在保留《艺术人生》、《曲苑杂坛》、《同一首歌》等栏目基础上,开设《快乐驿站》《星光大道》《联合对抗》《文化访谈录》《想挑战吗》《欢乐中国行》等6个栏目;12月28日,随着CCTV-12由原西部频道置换为社会与法频道,《魅力12》节目转入该频道播出。
2006年1月1日,频道改为全天24小时播出。在改为24小时播出后,根据观众的收看习惯安排播出《中国音乐电视》、《动物世界》和《艺术人生》等栏目; 8月16日起,因中央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段全面启动“绿色广告标识”的审核工作,CCTV-3在晚间黄金时段屏幕右上角显示半透明状的“绿色广告标识”。
2008年5月12日-6月30日,因四川汶川地震影响,该频道按照广电总局的规定暂停娱乐节目,CCTV-3停播一系列文化娱乐节目,期间该综艺频道全天候24小时播出电视剧,白天时间以电视剧为主,晚间档则播出励志剧,另外还穿插播出抗震救灾歌曲《我们众志成城》、重播《爱的奉献——2008年抗震救灾大型捐助活动》等; 8月11日-24日,该频道转播北京奥运会赛事, 奥运期间台标移动至右上角。
2009年7月17日,原在每日11点55分播出的《综艺快报》停播。
2010年4月14日,因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按照广电总局的规定暂停娱乐节目1天,期间CCTV-3均播出有关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的新闻节目(各大频道以及卫视频道全部播出);8月7日,因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按照广电总局的规定暂停娱乐节目1天,期间CCTV-3均播出有关泥石流的新闻节目(各大频道全部播出)。
第二次改版(2010.09.01-2013.05.31)
2010年9月1日起,29档节目中有12档节目进行调整,《挑战主持人》等5档节目将陆续停播,《正大综艺》等4档节目转至央视一套播出,《我要上春晚》、《百团大战》等7档节目开播; 9月13日,因《毕录电视》节目当中播出的囊括央视新闻中心制作的综合频道《晚间新闻》片头(2009版)所恶搞现象(《毕录新闻》),导致该节目被央视高层勒令停播。
2011年2月2日,该频道推出了8小时直播节目《喜到福到好运到——春晚倒计时》,并于每年除夕中午12:00至晚20:00播出。 当晚20:00,该频道与CCTV-1、CCTV-4并机直播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2月31日,该频道与一套、四套及法语频道、西班牙语频道、阿拉伯语频道、俄语频道并机直播《启航2012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该晚会是央视集合各频道资源打造的元旦晚会。
2012年9月28日,该频道开始进行高清、标清同步播出;12月9日,该频道开始通过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对外试播。
2013年起,因央视加强公益广告审核工作,该频道在播出公益广告时,右上角显示彩色色块的“公益广告标识”。
第三次改版(2013.06.01-2015.12.31)
2013年6月1日,CCTV-3改版并开播益智竞技类节目《越战越勇》; 同年6月2日开播《黄金100秒》节目 ;6月17日12点开始,CCTV-3正式在央视总部大楼全面播出,播出系统采用以网络化制播工艺技术取代以录像、磁带为载体的传播播出模式。
2015年4月9日,因“毕福剑视频事件”影响,《星光大道》及所有与毕福剑有关的节目暂停播出4周(《越战越勇》除外,因开启为梦唱响版本主持人为杨帆) ;6月6日至8日,因“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按照广电总局的规定暂停娱乐节目并播出纪录片,另外还穿插播出2014中国梦歌曲、哀悼结束期间穿插重播《艺术人生》、《文化视点》(《文化正午》、《文化大网络》为首播)等; 8月16日至21日,因“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暂停娱乐节目改播纪录片,另外穿插播出三十首抗战歌曲,重播《胜利之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音乐会》;9月3日,该频道与央视其他频道直播反法西斯70周年阅兵式,同时重播有关抗战期间的综艺节目,晚间档首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
第四次改版(2016.1.1-)
2016年1月1日,CCTV-3频道ID和节目预告包装改版(但播出的娱乐节目为2013版的包装),出现方式为翻页式(查看右边图册);2月8日,CCTV-3播出的节目(除播出的精编的节目外)改为2016包装,同时《过年七天乐》正式复播;4月29日,频道推出季播音乐节目《星光大道超级版》,节目由董卿担当主持。
『肆』 cctv13是啥频道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频道呼号:CCTV-13,简 称:央视新闻频道或央视十三套),是以播送整点新闻、现场直播、字幕新闻为主的电视频道,于2003年5月1日起试播,并于7月1号起正式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