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违法经济法犯罪

违法经济法犯罪

发布时间: 2025-05-22 12:20:51

❶ 财务人员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一)经济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基本特征.经济犯罪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侵犯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制度,破坏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活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二)经济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犯罪是违法行为,但不是一般的违法行为,而是违反刑法的行为.经济犯罪是一种经济违法行为,侵犯的是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但并非所有的经济违法行为都构成经济犯罪. 调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法律除刑法外,还有民法经济法、金融法、财税法等门类.一般的经济违法行为,并不属于刑法的调整范围,只有触犯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犯罪规定的严重违法行为,才构成经济犯罪。 (三)经济犯罪具有应受惩罚性 。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犯罪是适用刑法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经济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无例外地具有应受惩罚性的特征.对经济犯罪的刑罚,应将人身刑与财产刑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能以罚代刑. “经济犯罪”概念的提出揭示了现代意义的经济犯罪滋生的经济背景,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时期.根据经济犯罪的时代特点,在犯罪学领域,又有诸如“白领犯罪”、“职业犯罪”、“智能犯罪”等称谓.“经济犯罪”的概念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同商品经济结下了不解之缘.

❷ 经济法律责任是什么责任

法律分析: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经济法主体可能面临的经济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民事责任,这指的是经济法主体违反相关经济法律法规后,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2)行政责任,这涉及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律法规后,依法应当承受的行政法律后果,这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3)刑事责任,这是指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律法规,构成犯罪时,依法应当承担的刑事法律后果,即可能面临的刑罚。根据《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法律依据:参考《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关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提及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计算,应基于劳动者获得的应得工资,这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如果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那么经济补偿的计算应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来进行。对于工作不满12个月的劳动者,应按照实际工作月数计算其平均工资。

❸ 违反我国法律法规有哪些法律责任

违反我来国的法律法规,构成犯源罪的追究刑事责任,违法的,追究行政责任。
法律链接:《行政处罚法》第八条 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刑法》第三十三条【主刑种类】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条【附加刑种类】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一)罚金;
(二)剥夺政治权利;
(三)没收财产。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❹ 经济法责任有什么

经济法责任的定位在于经济法的法律体系中,它以法律责任的部门法性质为基础,对经济法主体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分类。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体现了经济法对市场秩序的维护以及对经济主体行为的规范。

经济法责任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合同责任、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这要求经济法主体在行使经济法权利和履行经济法义务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否则,将面临法律责任的追究。

合同责任是经济法责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当经济法主体之间形成合同关系时,双方应当遵守合同条款,如果一方违反合同,将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种责任的追究,旨在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和市场交易的公平性。

赔偿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因其不当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时,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这要求经济法主体在行动前,需充分考虑其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后果,以避免给他人造成损失。

行政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行政管理规定时,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的后果。这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撤销许可等措施,旨在强化经济法的行政管理效力,规范市场秩序。

刑事责任是经济法责任的最严重形式,涉及经济犯罪行为。当经济法主体实施严重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时,将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包括罚款、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等刑罚。

经济法责任的设定和实施,旨在促进经济法主体的自律和市场秩序的稳定。它通过法律手段对经济法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既保护了经济法主体的合法权益,也保障了市场公平、公正、有序的运行。

❺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点:财会违法行为及责任

【导读】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作为财会入门考试,考试难度不是很大,只是考察的知识点比较繁琐,很多考生记不住,所以认为考试难度大,其实只要你平时认真复习,并进行了做题巩固,其实考试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备考2021年考试的考生,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必考考点现在就可以学起来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点:财会违法行为及责任。

终身禁入

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

授意、指使、强令行为及责任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1.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尚不构成犯罪的:

(1)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2)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打击、报复行为及责任

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

1.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3.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

关于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点:财会违法行为及责任,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已经学会了,当然想要初级会计考试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三大命题规律,然后认真进行考试复习就可以了,加油!

❻ 日常生活中违反经济法的案例有哪些详细一点的例子,最好有法律的分析。

1、“鲍师傅”商标侵权纠纷案

鲍才胜公司成立于2015年月4日,经营范围包括餐饮管理、酒店管理、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2014年9月28日,彭某丽申请注册了第12484211号“鲍师傅”文字商标,核定使用在“糕点、蛋糕、面包、饼干”等第30类商品上。2017年3月20日,彭某丽将上述商标依法转让给鲍才胜公司,至此鲍才胜公司成为该商标的权利人。

分析:

法院结合在案证据经审理认为,鲍才胜公司系“鲍师傅”注册商标的商标权人,其注册商标专用权依法受法律保护。就17899179号注册商标而言,尽管该商标核定使用商品范围包含第30类中的面包,但该注册商标为图形商标,不包括任何汉字,缘朵饮品店不能以此主张其有权在面包、糕点等商品上使用“鲍师傅”文字。

就17899060注册商标而言,该商标为图文商标,其核定使用的商品范围包括第32类的矿泉水、果汁等饮料,并不包含面包、糕点商品。缘朵饮品店不能以此主张其有权在面包、糕点等商品上使用“鲍师傅”文字。

就17899096号注册商标而言,该商标核定使用范围包括第43类的餐厅、餐馆服务,但现有证据表明被告经营的涉案店铺提供了面包、糕点等商品的销售,且面包、糕点均是事先制作而陈列在柜的,与通过及时制作加工、应消费者需求制作并提供食品、设施、消费场所的餐饮服务存在本质区别。

因此涉案标识使用范围与易尚公司授权其使用的第17899096号核定使用的服务项目不一致。综上,缘朵饮品店未规范使用易尚公司授权的注册商标,其将涉案标识使用在其销售的面包、糕点上的行为落入鲍才胜公司涉案注册商标权的保护范围。

据此,苏州工业园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缘朵饮品店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鲍才胜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支出共计5万元。

2、消费者权益保护案

近日,准格尔旗消费者协会接到投诉:消费者杨某在薛家湾某农机销售处购买了一台拖拉机,在使用过程中一直出现高温情况,几次找商家处理,但始终解决未果,迫不得已,杨某到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

处理结果:

准格尔旗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在接到投诉之后,立即联系杨某了解具体情况,并且针对具体情况联系商家进行核实,确认杨先生所投诉内容真实无误,确实是商家商品有问题。经过几次调解,最后达成一致协议,商家给杨某解决拖拉机高温问题,如不能解决,商家更换发动机,如还未解决高温问题,商家同意更换新的拖拉机。

案例解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

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依照前款规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

第四十八条规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一)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的;(二)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案例中,因商家商品本身存在问题,所以杨某可以依照国家规定,要求商家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3、中介敲诈案

2018年4月1日,北京市消费者刘先生通过北京市“我爱我家”在西城区四合上院小区租下了一间房屋。据介绍,该房屋是由我爱我家从原房东处包来后,再租给刘先生的。月租金12000元,双方签订1年合同,“我爱我家”收取了相当于1个月房租的中介费。

一年后,刘先生想续租,但被告知房租上涨至12500元/月。

刘先生对租金上涨的问题也没有太计较。而在刘先生打算交钱时他发现,费用里面又多出来12500元!一问才知,“如续租还需再缴纳一遍中介费”。刘先生一算,这相当于每月多出1000多元租金。

“我爱我家的做法涉嫌利用格式合同,加重刘先生的义务。”

北京市智舟律师事务所律师韩续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做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中介市场鱼龙混杂,尽管监管部门一直在管理,但是仍然有一些中介机构,未提供居间服务,却在合同中私自标注“中介服务”,强迫消费者缴纳中介费,如遭拒,则采取断水断电或者强迫换锁等威胁手段,情节严重的已经属于是一种假借中介服务为名实施的侵犯被害人财产所有权的敲诈勒索行为。

热点内容
劳动法中非因工伤有关条例 发布:2025-05-22 15:57:30 浏览:249
劳动法中对自行脱岗的规定 发布:2025-05-22 15:41:16 浏览:159
东奥级经济法和中华经济法老师 发布:2025-05-22 15:39:46 浏览:60
外国法院做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发布:2025-05-22 15:38:59 浏览:76
法律知识七进开展情况 发布:2025-05-22 15:32:35 浏览:939
童工法律知识 发布:2025-05-22 15:16:10 浏览:679
治疗性司法 发布:2025-05-22 15:14:45 浏览:402
泸州市环保局法规科 发布:2025-05-22 14:55:23 浏览:636
要法律援助找谁 发布:2025-05-22 14:54:13 浏览:356
洛阳高新区法院 发布:2025-05-22 14:51:49 浏览: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