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宣传活动案例
① 婚姻法王平丁兰案例
案例:王平,男,某大学教师。丁兰,女,某公司出纳员。王、丁于1994年结婚。婚前,丁兰借款10万元购房一套,并用个人积蓄3万元购置了高档家具,王平则购置了全部家电可,并购摩托车一辆供丁使用。婚后,生有一子,一直由王平父母抚养。1994年丁父去世,丁继承了一批字画,估价20万元。1996年王父去世,王继承了1万元遗产。婚后家庭日常开支基本由王平负担,丁兰则把自己的工资等存入银行,拟用来偿还购房时的借款。1997-1998年王平写书获稿酬6000元全部购买了专业书籍。1997年,丁与人通奸被发现,夫妻关系恶化。1998年底,丁因犯同样错误被公司解聘。1999年1月,王平向法院诉请离婚。经法院调解,丁兰同意离婚;双方协议小孩由王平抚养,丁兰每年支付抚养教育费3000元。但在财产处理上双方发生争执,调解不成。
问:有关财产(如:房屋、家具家电、摩托车、继承的遗产等)应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
案例分析:
(1)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王、丁二人无财产约定,故双方各自在婚后继承的遗产,丁在婚后的储蓄,均属于双方共有,应依法分割。
(2)根据最高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所以本案中的住房、家具和家电均应按共同财产分割。
(3)按上述司法解释,对摩托车是否属于赠与,丁兰有举证责任,如她提不出属于赠与的证据,也视为共有财产。
(4)王写书的收入是知识产权所取得的经济利益,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其收入已购买了专业书籍,属于个人专用物品,应归其本人所有。
(5)一居室的房屋不宜分割,应照顾抚养子女和无过错方,故可分给王平所有,王平应给丁兰相当于该房屋一半价值的补偿。
(6)因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房屋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房所负债务,视为夫妻共同债务,应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偿还债务后所余共同财产才能加以分割。
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1)婚前一方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即借款购房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所负债务应视为共同债务,应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偿还债务后所余共同财产才能加以分割。(2)“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此表述已经不适用。一方的婚前财产应视为夫妻一方的财产。所以,家电应归王某所有。家具应归丁某所有。(3)本案中丁某与人通奸不属于法定过错情节,但王某可以向法院要求在分割财产等方面适当倾斜。
② 违反义务教育法,婚姻法的案例与分析各一个谢谢啦!
违反义务教育法,婚姻法的案例与分析:
一、原本在吉林一所乡镇中学读初一的小弘,刚刚13岁就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学生生涯。2003年10月的一天,小弘的母亲被学校领导叫去,说是小弘太淘气,刚上学一个月就在学校打了两次架。“校长说孩子影响了学校的秩序,不能再留在学校。我哭着求校领导,可最后学校还是没留他。”
分析
关于吉林某乡镇中学小弘的案例,学校一方面没有依法保护小弘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还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关于“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的规定。小弘“太淘气”、“在学校打了两次架”,依据法律的规定,学校首先应当批评教育,对学生负有教育的义务,不能简单地将学生推出校门,更不能随意开除学生。如果学生屡教不改,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秩序,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将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转送入专门的学校,继续接受义务教育,并接受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婚姻法案例!因胁迫结婚的,婚姻关系有效吗???
吴某是独生子女。吴某的父母一心想等女儿成年后,“招郎上门”,既可以解决吴家缺乏劳动力的困难,又可以“宗祀不绝”。2000年6月,女儿已22岁,虽经人介绍了几个对象,均因不愿到吴家当上门女婿而未成。吴某的父母商量,准备将吴某许配给现年27岁的本村青年孙某,但吴某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2000年10月,吴某的父母背着女儿,通过托人情和吃喝等手段,打通了婚姻登记机关工作人员朱某的关系,在男女双方均未到场的情况下,由朱某给办了结婚登记,发给了结婚证书。接着,吴氏夫妇又暗中积极为女儿购置衣物用品,修缮房屋,准备举行婚礼。吴某知道缘由,便在家大哭大闹。她宣称:“谁去办的结婚证,谁就和他结婚。”又遭到父母的打骂。她跑到婚姻登记机关向朱某要求收回结婚证,朱某怕问题暴露受到追查,极力给吴某施加压力,说:“你和孙某已经领了结婚证,就是夫妻了。不管谁来办理的结婚证都有法律效力。”朱某坚持不能收回结婚证书,并告诉她:“今后关系不好,还可以找我办离婚嘛。”吴某认为自己争取婚姻自由的路已经到了尽头,因此,只有以死来控诉这害人的包办婚姻。她两次投河,均被人搭救。
在父母、亲友的反复“劝导”下,同年12月,吴某与孙某的婚礼如期举行。尽管是吴氏夫妇强迫他们俩同住一室,但吴某每晚都是和衣而眠,不让孙某挨身,孙某为人老实,与吴某同床各枕,也从不与吴某接触。因而虽已结婚,但从未过失妻生活。孙某想,自己是上门女婿,这寄人篱下的生活既没有意思,也耽误了吴某的青春,便于2001年4月主动与吴某商量,背着吴氏夫妇,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离婚。但在办理离婚登记时,朱某坚持有村里开的离婚证明,才能办理。于是二人又转向村委会要证明,被村委会主任王某严加训斥:“你们结婚快半年了,不吵不闹,亲亲热热,还要求离婚,毫无道理。”因而拒绝开离婚证明。吴某与孙某要求离婚之事,被吴氏夫妇发觉。吴氏夫妇除对双方严加指责外,又对孙某以家产相诱惑,要孙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同意与吴某离婚。吴某见协议离婚无望,便翻山越岭,跑到县人民法院起诉,坚决要求解除她与孙某的包办婚姻。法院受理后,经调查上述情况属实。经县法院建议,婚姻登记机关工作人员朱某受到了有关部门的批评和处理。本案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后,宣告吴某和孙某的婚姻关系无效。
[问题]
(1)法院对本案的处理是否正确?如正确请说明理由。
(2)如不正确,请说明为什么?
分析
对于本案,吴某与孙某本无结婚合意,两人结婚纯系父母胁迫所致,法院宣告吴某、孙某的婚姻关系无效是正确的。另外,本案在结婚的程序方面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吴氏夫妇在男女双方均未到场的情况下,买通朱某给办了结婚登记,发给结婚证书,这显然是严重违反婚姻法的行为。
③ 经典婚姻家事案例4则
婚姻纠纷是指因恋爱、结婚、离婚而产生的各种纠纷的总和。很多家庭的幸福是一样的, 不幸却各不相同,婚姻纠纷在我国颇为常见,下面由我为你介绍婚姻纠纷的相关 法律知识 。
经典婚姻家事案例4则:1、仅举行了婚礼,可以要求对方激埋铅返还彩礼吗?
案液带情
2012年6月,邢某(男)与陶某(女)相识恋爱,2013年5月8日按照民间风俗举办婚礼。2013年8月生一子。邢某称,双方从认识到举行婚礼共给付陶某聘金、彩礼、礼物等共计200000余元,双方共同生活仅27天,后陶某回娘家居住至今。现邢某向法院起诉,要求陶某返还聘金、彩礼钱等。
本案主要争议焦点是:邢某与陶某在订立婚约之时的聘金等是否应当返还。
判决
驳回原告邢某的诉讼请求。
点评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明确了彩礼应返还的情形,即是否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是否共同生活、不返还彩礼是否造成经济困难。从保护妇女权益的角度看,未婚同居对女性的身心、名誉等各方面均有影响。本案中,男女双方虽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缔结法定婚姻关系,但双方按照民间习俗举办了结婚仪式,得到亲朋好友、周围群众的认可,并以夫妻名义同居共同生活,且生育子女,具备婚姻生活的实质内容,不属于规定的应当返还彩礼的情形。
根据司法解释,另外两种应当返还彩礼的情形分别是虽办理结婚登记,但确未共同生活,以及不返还彩礼会造成给付彩礼方生活困难。关于共同生活的期限,不可用时间长短来衡量,要结合双方的具体情况,有些虽然共同生活时间仅几天,但双方确实以缔结婚姻关系为目的结婚,仅因感情不合而离婚,不能认定双方未共同生活。关于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这属于彩礼返还的特殊情形。生活困难有绝对和相对之分,绝对困难是其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已无法维持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相对困难指由于给付彩礼造成了结婚前后的生活水平相差较悬殊,即相对于原来的生活条件来说,变得困难了。司法解释的本意,是在前一种意义上,即绝对困难进行规定的。
2、无过错方可以在离婚时多分共同财产吗?
案情
杨某(女)与陈某(男)于2005年1月办理结婚登记,2006年1月生下一女。2008年陈某被派驻外地办事处工作,之后,在当地与一女子同居。2009年起陈某两次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均被判决不准离婚,但陈某仍未对家庭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2011年4月,杨某诉至法院要求与离婚,陈某同意离婚。
本案主要争议焦点:1.陈某对于婚姻破裂是否存在过错;2.对夫妻共同财产如何分割。
判决
法院判决:一、准予杨某与陈某离婚;二、婚生女儿由杨某抚养,陈某自2011年10月起每月给付陈某某抚养费4500元至陈某某十八周岁时止;三、婚后共同财产中:房屋一套(含家具、家用电器等)归杨某所有,该房屋的银行贷款由杨某偿还。陈某持有公司的内部股份归陈某所有;陈某名下的因购买公司内部股份的贷款由自己承担;四、杨某与陈某各自的个人物品归各自所有。
点评
1、关于是否存在婚姻过错的认定。本案中杨某主张陈某在婚姻中存在过错,与他人同居,为此提交了相关录音证据,在该录音中陈某明确承认自己在外与 其它 异性发生男女关系并同居,经质明好证陈某认可该证据的真实性。由于陈某违反了夫妻忠诚义务,且自2009年6月后未对双方之女陈某某履行抚养义务,陈某某一直由杨某独立抚养,故应认定陈某在婚姻中存在过错,是导致双方夫妻感情破裂的主要原因。
2、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贯彻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虽然婚姻法中仅规定了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并未明确规定无过错方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适当多分,但《婚姻法》基本原则是保护弱者、保护妇女。本案中,如果仅从损害赔偿的角度判决陈某给付杨某赔偿金,不足以体现对陈某对家庭不负责任以及婚外情不道德行为的谴责和惩罚,不能充分维护杨某的合法权益。故本案综合考虑杨某作为女性,一直由其抚养孩子,其承担了主要家庭义务,且杨某在婚姻中系无过错方等情况,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时,对其进行倾斜照顾,予以适当多分,将共有房屋判归杨某所有。
在抚养费数额的确定上,由于陈某目前每月工资收入11100元,另有年终一次性兑现的奖金及公司内部股票分红,总收入接近90万元,收入水平较高,有能力给子女提供更好的 教育 和生活条件,故最终判决陈某每月给付4500元抚养费。虽然抚养费数额较一般标准高,但该数额并未超出陈某的负担能力和法定抚养费标准。
3、家暴受害方在离婚时是否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案情
李某(男)与华某(女)于2002年4月结婚,2004年9月26日生一子。2012年8月,李某向法院起诉,请求解除婚姻关系。法院审理中,华某认为李某经常殴打自己,多次严重受伤,存在家庭暴力,请求损害赔偿。李某对此不予认可,认为华某受伤是自己摔倒的,而非其殴打。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李某是否具有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如存在家庭暴力,无过错方是否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判决
法院认为,华某提供的证据及法院调取的证据可以证明李某对华某实施家庭暴力的事实,华某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据此判决:1.准予李某与华某离婚;2.婚生子由华某抚养,李某每月给付抚养费2000元,至李某某十八岁时止;3.李某给予华某赔偿款。
点评
本案是夫妻一方实施家庭暴力是否准予离婚和请求损害赔偿的典型案例。
发生在夫妻之间的家庭暴力的方式,主要体现为一方通过暴力或胁迫、侮辱、经济控制等手段实施侵害另一方的身体、性、精神等方面的人身权利,以达到控制另一方的目的的行为。家庭暴力不仅使受害人身体受伤,还会导致受害人产生抑郁、焦虑、绝望和厌世等不良情绪,当家庭暴力的严重程度超过受害人的忍耐限度时,受害人就可能转为加害人,以暴制暴杀死或致伤加害人,社会秩序为此付出的代价不可低估。
对家庭暴力的认定应区别于夫妻间偶尔的争执。一般夫妻纠纷中也可能存在轻微暴力甚至因失手而造成较为严重的身体伤害,但其与家庭暴力有着本质的区别。家庭暴力的核心是权力和控制。加害人存在着通过暴力伤害达到目的的主观故意,大多数家庭暴力行为呈现周期性,并且不同程度地造成受害人的身体或心理伤害后果,导致受害一方因为恐惧而屈从于加害方的意愿。而夫妻纠纷不具有上述特征。
本案中,华某提交的病历、门诊记录、手术同意书、多次报警记录,可以证明李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多次、连续、不间断殴打华某的行为,致华某受伤,且伤害程度较重,该行为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家庭暴力行为。对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法院经调解无效,应判决准予离婚,且无过错方华某主张损害赔偿时,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4、家暴受害方可以申请人身保护令吗?
案情
苏某(女)与邱某(男)2007年5月登记结婚,2008年1月生有一女。婚后邱某常在酒后借故殴打苏某。2009年至2013年期间,苏某曾数次报警及向妇联求助。2009年2月邱某书面保证今后不再动手,但2010年4月邱某因怀疑苏某出轨,殴打苏某造成其左眼挫裂伤、左眼上眼睑裂伤、左眼球结膜瘀伤。2013年9月,邱某在苏某工作场所,因言语不合殴打苏某,造成其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上下唇挫裂伤。庭审中,邱某仍态度粗暴,出言威胁苏某,并坚决不同意离婚。审理过程中,苏某申请法院对其进行人身保全。
判决
案件审理期间,法院依苏某的申请发出了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禁止邱某殴打、伤害、跟踪、威胁、骚扰苏某及家人。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邱某婚后多次对苏某实施家庭暴力,双方感情已经破裂,苏某要求离婚并请求损害赔偿应予准许,根据邱某实施家庭暴力的程度及产生的后果,酌情确定邱某赔偿苏某5000元。
点评
本案是一起家庭暴力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典型案例。本案中,苏某提供的报警记录、妇联求助记录仅是其单方陈述,病历、诊断证明、照片等也仅能证明侵害后果,并不能完整证明邱某实施家庭暴力的全部事实,但邱某对上述证据并无有力反证,结合其亲笔书写的 保证书 ,根据优势证据原则,可认定邱某在婚姻期间多次殴打苏某的事实。基于对家庭暴力的认定,本判决不仅解除了双方的婚姻关系,也支持了离婚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并在审理中及时发出人身保护令,有效保护了妇女的人身权利。
所谓人身保护令,是人民法院签发的民事裁定。2012年8月,全国人大对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保全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增加了行为保全内容,人身保护令的法律依据——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之规定。根据该规定,申请人身保护令的主体为受到家庭成员人身侵害的其他家庭成员。对于在诉讼期间有证据证明家庭暴力已经或者正在发生,可能危及当事人人身安全的,人民法院依照职权主动签发人身保护裁定。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下列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禁止被申请人殴打、威胁申请人或申请人的亲友;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申请人,或者与申请人、可能受伤害人及未成年子女进行不受欢迎的接触;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生效期间,一方不得擅自处理价值较大的夫妻共同财产;有必要并且具备条件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暂时搬出双方共同的住处;禁止被申请人在距离下列场所一定范围内活动:申请人的住所、学校、单位或其他申请人经常出入的场所;以及为保护申请人及其特定亲属人身安全的其他 措施 。
消除与防治家庭暴力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社区单位、新闻媒体和社团组织的协同合作,综合治理。预防和矫治家庭暴力,也需要受害者提高维权意识,对于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不能以“凑合过”的心态一味隐忍,要将家庭暴力制止在萌芽状态。目前,南京市法院、妇联、公安、司法等部门,共同开展了制止和预防家庭暴力工作。一旦遭遇家庭暴力,可以向上述机构求助,不仅可以及时得到援助,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法律指导。鉴于此,呼吁受害女性增强维权意识,面对家庭暴力,应及时报警,及时收集、固定证据,及时进行伤情鉴定,向妇联组织和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进行咨询、寻求帮助。
④ 婚姻法案例分析
第一题马某能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并且应该多分或全部得到该房产。
婚姻法第四十七条 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时,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人民法院对前款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制裁。
该房产分割属于物权,不是债权,不适用诉讼时效限制。
第二题1、程大伟的父亲没有义务支付他的抚养费,因为程大伟是成年人,并且不在高中阶段。《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20条及第21条规定的"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2、因为在一起共同生活,支付陆艳扶养费的请求不能得到法院支持,如果不给陆艳治病或护理,可以起诉告虐待或遗弃。
如果离婚,应该给帮助费。
⑤ 马锡五的典型案例
1938年,华池县封家园子村有个封芝琴(小名胖儿),由其父封颜贵包办,与张金才之子张柏儿订婚。1942年5月,封颜贵为多索聘礼,企图赖婚,一方面教唆女儿以“婚姻自主”为借口,要求与张解除婚约;另一方面又将女儿高价出卖。而封胖儿与张柏儿在一次偶然相遇中,表示自愿结为夫妻。
当她得知父亲又将自己卖给庆阳县朱孝昌为妻时,便暗中通知张家。张金才遂召集亲属20余人,深夜携棍棒闯入封家,将封胖儿抢去。封颜贵以张家“抢亲”为罪名将其告到县司法处。县司法处不经调查研究,冒下判决:判处张金才徒刑6个月,封胖儿与张柏儿婚姻无效;但对封颜贵屡次出卖女儿的不法行为却不予追究。对此,当事人不服,群众也不满意。适逢马来华池巡视工作,封胖儿拦路告状。
马锡伍亲赴封家园子,深入调查了解,还征求封胖儿对婚姻的意见。在弄清全部案情的基础上,就地公开审理,最后作出判决:依法撤销华池县司法处的判决;封、张双方同意结婚,其婚姻有效;张金才黑夜抢亲,扰乱治安,判处短期徒刑;封颜贵多次出卖女儿,违反政府法令,判处劳役,以示惩戒。对这个判决,群众认为合情合理,受罚者甘心服罪,一对青年人更是欢天喜地,结成了美满夫妻。《解放日报》为此发表社论,评述了马锡伍审判方式的特点,认为这是边区司法战线上的伟大创举。后来,边区文艺工作者以此为素材,编写了鼓词《刘巧儿团圆》和剧本《刘巧儿告状》,以后这一故事又被改编为著名的评剧《刘巧儿》。
“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审判制度建设成就之一,就是树立了群众路线的审判方法和作风。陕甘宁边区司法机关曾采取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的审判方法和作风,也就是依靠人民、联系人民、便利人民的群众路线的审判作风。”1943年,华池县温台区四乡农民封彦贵为贪图彩礼,骗自己的女儿封芝琴(小名封捧儿)与自幼定亲的张柏解除婚约,暗中把女儿卖给了庆阳县48岁的朱姓地主。封芝琴发现受骗后,坚决不从,并表示愿维持原有的婚约与张柏结为夫妻。而张家得知封彦贵买卖女儿后,便召集亲邻乘夜抢回封芝琴与张柏成亲。封彦贵眼看人财两空,气急败坏,告张家抢人。县司法处受理后,对违法抢婚者判刑6个月,同时判封芝琴与张柏婚姻无效。封芝琴对此判决不服,当听说马锡五专员要到华池县检查工作时,决定拦路告状。1945年4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的《一件抢婚案》中,对此作了详细报道马专员马锡五是边区妇孺皆知的,他在陇东当了这几年专员,每年总要到所属各县巡视几次工作。这里是华池县境……迎面走过来一个二十几岁的乡下姑娘,当她发现面前来的是马专员,不觉怔一下,然后立即深深地一鞠躬……这就是封捧儿,是封家园子抢婚案的女主角,她碰见了马专员,就这样告起状来……封捧儿凌凌乱乱支支吾吾向马专员诉说了一遍。“好吧”,马专员说:“我现在到乡公所去,你放心,我总要搞好这件事才走。”就这样马专员受理了这件案子。马锡五首先在当地乡村干部和群众中作了调查,详细询问了事情的前后经过。为了了解当地群众对这件事情的看法,马锡五和乡区干部访问了许多老百姓。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群众对封张两家的纠纷虽然看法不尽相同,但对于封芝琴和张柏这一对好好的小夫妻被拆散,群众表示不满。这就证明前次县司法处的判决的确不妥当。在此基础上,马锡五又派平日和封芝琴接近的妇女与她谈话,以了解她的想法。并亲自征求封芝琴的意见。封芝琴的态度很明朗。她表示:“死也要与张柏儿结婚。”全部真相都弄清楚后,马锡五立即会同华池县司法处负责同志在当地乡公所进行了群众性的公开审理,邀请乡亲们参加案件审理,让大家发表意见。群众既对这种座谈式的审判感到新奇,也为自己能参与审案而兴奋。老百姓到的很多,有一些只是来看看“专员审案子”的,瞧瞧热闹;有一些则是来发表意见的,既然有权利说话,他们早就心里痒得慌了。审理开始,首先是一般地讯问当事人,然后重要的节目到了:请大家发表对全案的意见。许多人说了话,有老头子,也有青年人,有男的,也有女的。大家议论纷纷,发表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封捧儿既然同意,一对少年夫妻没有问题,不能拆散。摸清群众的意见后,进行了判决:承认封芝琴和张柏这对青年的婚姻有效,同时对买卖女儿者和非法抢亲者都给以处罚。“这一回真正把问题解(决)了,不像前次那样光通过法庭判决而问题没有真正解决。这一回大家都觉得入情入理,非常恰当,受罚的承认自己罪有应得,一对小夫妻更是皆大欢喜。”马锡五对“封芝琴婚姻案”的公正审理,不仅使一对反对封建婚姻制度,争取婚姻自主的青年心愿得以实现,也使群众在参与案件审理充分发表意见的同时,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自觉遵守边区婚姻条例的意识,有力地打击了买卖婚姻的陋习。“封芝琴婚姻案”的公正判决一时成为美谈,并迅速传遍边区。
1943年3月,陇东分区专员、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在华池县检查工作时,通过深入调查,公正审理了当时很有影响的“封芝琴婚姻案”,并由此创造了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原则,坚决执行政府的政策法令,座谈式而非坐堂式,“民门”而非“衙门”的“马锡五审判方式”。上世纪50年代初以“封芝琴婚姻案”为原型的倡导新婚姻观念的评剧《刘巧儿》,以生动的人物、故事和脍炙人口的唱段红极一时,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对1950年4月诞生的新中国第一部法规《婚姻法》的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每当演出《刘巧儿》,常常使我想到这位勤恳为人民办案的马专员。”新凤霞“封芝琴婚姻案”发生后,边区著名民间艺人韩起祥以此为基础创作了长篇说唱文学《刘巧儿团圆》,在边区广大地区演唱。由于顺应了边区青年大胆争取婚姻自主、反对买卖婚姻的强烈意愿,再加上故事曲折生动,很快走红陕甘宁边区,并传唱到其他解放区。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婚姻制度。“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我和柱儿不认识怎能嫁他?上一次劳模会上我爱上人一个……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这是以《刘巧儿团圆》为脚本改编创作的反映青年争取婚姻自主的评剧《刘巧儿》中脍炙人口的唱段。马锡五对这部宣传婚姻法的剧目十分关注、关心。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巧儿的首演者新凤霞这样回忆:有一天在民主剧场演出,散戏后马锡五同志到后台看望我们。“他身穿老区的粗布灰制服,满面笑容,和蔼可亲。他一进后台大家就把他围住了……连前台的工作人员也来后台跟马锡五同志坐在一起谈心,都要听听他看完《刘巧儿》的意见。马锡五说:刘巧儿这个角色演得好,很真实,唱得也好。赵柱儿演得也朴实,和真的柱儿很像。”同时,他也热情地提出了改进意见,主要是演员的化妆,要符合当时当地的习惯,如巧儿辫子上扎红丝绳不对,应当是用红绒线绳扎辫子,还应戴上朴素的耳环;赵柱儿头上扎的毛巾结子应打在前头,打在后头是河北农民的扎法,而不像陕北农民了……《刘巧儿》剧组根据马锡五和一些当年在边区工作过的老同志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改进。之后,更加接近现实、接近生活的《刘巧儿》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普遍赞誉。新凤霞在回忆文章中曾对当时的演出盛况及其影响作了如下描述:1950年,为宣传婚姻法,《刘巧儿》演遍了农村、工厂……有一回我们到顺义县演出,散戏后我正在卸妆时,进来一位老头,还有一位十六七岁的女孩儿跟着。老头对我说:“戏很好看。看戏后我决定不做‘巧儿她爹’,我女儿要学刘巧儿。我跟闺女说了,明天就去退彩礼。”说着,老汉低下了头,脸上带着很难为情的样子。女孩走到我面前,红着脸小声说:“谢谢。”原来,女孩自己找了对象,父母不同意;父亲做主给女儿包办了婚姻,收了彩礼。女孩儿反对,吵着闹着要死要活。没想到看了《刘巧儿》,老汉改变了想法,决定退彩礼,女孩儿为这太感谢我们了,非要亲自向我道谢不可。他们爷俩欢天喜地地走了,看见他们幸福,我也感到幸福。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评剧《刘巧儿》搬上银幕,“刘巧儿”的故事传遍全国,剧中的刘巧儿和赵柱儿成为了那个时期争取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包办的男女青年心中的偶像。
在边区群众口中,马锡五被誉为“马青天”,但他却只把自己看作一名为大家做事的“公家人”马锡五,陕西志丹县人。1930年追随刘志丹参加革命活动,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陇东人民熟悉和爱戴的领导人。在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并担任重要领导工作期间,他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正确贯彻和维护党的政策与原则,1937年9月任庆环分区专员公署专员,1940年7月,庆环分区与陇东分区专署合并为陇东分区专署,马锡五任副专员、专员,1946年4月,被选为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在长达10年之久的时间里,马锡五与陇东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尤其是在1943年兼任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期间,为健全边区的法制,他几乎走遍全区所有村庄,走家串户,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设立流动法庭,公开审理,公平办案。他不仅正确公正地审理了著名的“封芝琴婚姻案”,还通过详细了解案情,大胆走群众路线,审理平反了当时影响较大的曲子县所谓的“三兄弟谋财杀人案”,释放了被错押的三兄弟,惩办了真正的凶手。此后,他又受理了合水县五区六乡的两起对县判不服的土地纠纷案,他派分庭有关工作人员深入实地调查,做了大量调查工作,合理、妥善地解决了这两起有影响的土地纠纷案。这几起在边区颇有影响案件的正确处理,让边区群众认识了为人民办好事的“马青天”,边区到处传颂着马专员深入群众,公平断案的佳话。同时,边区司法战线上也正式总结并形成了著名的“马锡五审判方式”。“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主要特点即深入调查,不轻信呈状,在司法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通过深入群众开展全面的调查而弄清案情事实;合理调解,将判决和调解相结合,在坚持政策法令的原则下,对一般民事案件进行合理的调解;实行座谈式而非坐堂式,“民门”而非“衙门”。集中为一点,就是“充分的群众观点”。“马锡五审判方式”从1943年开始形成,到1944年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推广,使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司法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马锡五的名字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人民司法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马锡五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和作风,以及他的卓越政绩,得到了人民的赞誉,受到了党和边区政府的表彰和奖励。1943年1月,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西北局和边区政府表彰和奖励了全边区推选出来的领导经济建设成绩昭著、刻苦奉公、在群众中有威信的22名领导干部,马锡五就是其中之一。毛泽东主席在给他的奖状上亲笔题词为:“一刻也离不开群众。”在马锡五心中,人民群众是最伟大的,最有智慧的,“三个农民佬,顶一个地方官”,这就是马锡五的信条。他平易近人,谦虚朴素,善于接近群众也乐于接近群众,他时常走村串户,和乡亲们谈天说地,了解群众的疾苦,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他总是认真地去解决。他为群众解决了一个个冤案,他处理的案子件件入情入理、公平公正,不仅使群众感到满意,而且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政权的信任,大大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在边区群众口中马锡五被誉为“马青天”,但他却只把自己看作一名为大家做事的“公家人”。是的,马锡五是一名“公家人”,是一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家人”;是一名将调查研究贯彻于工作全过程、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得到群众交口称赞的“公家人”。“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1962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谢觉哉同志为悼念马锡五写的挽诗,挽诗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马锡五的赞颂和怀念你是从群众泥土里长出的一棵树,群众泥土是你智慧的源泉你做司法工作:不为陈规束缚,不被形式纠缠。能深入,能显出;既细致,又自然。多少人民叫你“马青天”。你一些好的判例并未完全搜辑,《刘巧儿》只是个小小的流传。病,夺去了你的生命,你的品质、智慧、作风, 永远留在同志们的心田。
⑥ 婚姻法相关的案例分析~~求助啊!急
如果当时来别人代何源、周领结婚证的时候,何、周二人均同意了的,则二人婚姻为有效,这点从后来二人共同生活两年多,并且生了一个孩子也可以得到证实。
既然第一个婚姻有效,周某第二个婚姻便是无效的。
关于周某生前的财产,包括周某在老家的,周某后来与王某共同购置的属于周某的那一部分,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共同继承,第一继承人为何某,周某的父母,以及周某的两个儿女(周甲、周乙)。
周某与王某的结婚无效,但是共同购置的财产,有共同支配权,王某可以拿走共同购置的财产的一半。
⑦ 婚姻家庭法案例分析4
(1)家具和家用电器不是王泳的个人财产。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婚前为婚后共同生活而购置的家用电器,属于夫妻共同所有。
(2)2/3房屋是夫妻共同财产。因为,在王某与其女友同居,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在王某没与李某解除婚姻关系期间所作出的行为。那么,王某的工资,根据婚姻法的规定,是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的。那么,用夫妻共同财产所购置的房产自然属于夫妻共同所有。并且李某可以举出有力的证据证明2/3进行了出资。那分割财产时,是可以进行分割的。
(3)婚姻法解释二,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性收益,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李某的专利权收益属于知识产权收益中的一种,是应该作为夫妻财产进行分割的。
(4)一般情况下是不予以支持给予损害赔偿的。因为倒致王某与李某离婚的主要原因不是王某与其女友同居,并且在其同居之前,王某与李某也曾有过闹离婚的现象。
⑧ 婚姻法有关继承的案例
1、陆某是其生父的法定继承人,有权继承其生父的遗产。但本案张氏一人继承李某的遗产已有多年,陆某并未提出异议,因此陆某要求继承其生父遗产的权利已过诉讼时效,陆某即使就此起诉,也丧失了胜诉权。
2、陆某是张氏的亲生子女,且当年送人时并未办理收养手续,所以陆某与张氏的母子关系依然存在,有权继承张氏的遗产。
3、如果张氏已经立有遗嘱,那么遗嘱继承先于法定继承,陆某将无法分得遗产。当然,为减少争议和确保遗嘱有效,最好将此份遗嘱公证。
⑨ 婚姻法案例分析。
1.如果当地有关部门经过核实发现吴某与陈某因双方一人未满婚姻年龄而私自借用他人身份证和户口簿登记结婚,一经核实婚姻无效,双方会自动注销结婚手续,并交纳结婚证书,待双方满足结婚年龄后,再登记结婚,领取结婚证书!!
2.吴某的姐姐要与龙某结婚,必须通过合法的手段将吴某的姐姐得信息注销,同时吴某与陈某也就注销了结婚资格,这样吴某的姐姐要与龙某就可以去当地登记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