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唐律婚姻法

唐律婚姻法

发布时间: 2025-07-18 03:08:35

1. 兄妹不能结婚什么时候规定的

禁止来亲兄妹结婚我国古源代就有规定《左传.僖公二是三年》中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之说,因为,那时候人口稀少、流动性小,往往同一地区的同姓者都是或近或远的血缘联系。西周有“同姓不婚制”。《唐律.户婚》规定:“诸同姓为婚者,各徙二年;缌麻以上,以奸论”。国民政府也禁止近亲结婚。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婚姻法》第5条规定:“为直系血亲,或为同胞兄弟姊妹或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姊妹者,禁止结婚,其他五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的从习惯”。1980年的婚姻法对此有所修改,以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为禁婚亲,这一规定也适用上述范围的拟制血亲。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是指出于同一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旁系血亲。先将其亲属称谓列举于下:(1)兄弟姐妹,包括同父异母的全血缘的兄弟姐妹,以及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半血缘兄弟姐妹,(2)伯、叔、姑与侄、侄女,舅、姨与甥、甥女;(3)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
应当指出,我国《婚姻法》禁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实际意义上是主要禁止中表婚,即表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

2. 我国现有的最早一部法典是什么里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唐朝初年的法律制度基本沿袭了隋朝。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唐高祖废除了隋朝的《大业律》,暂时采用隋朝的《开皇律》。同年11月,颁布了五十三条新例,对《隋开皇律》的一些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同时,他命令尚书射裴矩等人,在《开皇律》的基础上,编写新律。武德七年(624年)三月编成,四月实施,称为《武德律》。


唐律》是一部唐代刑法及其注释的汇编。它也是中国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法典,共30卷。唐律指的是《永徽律》。在唐高宗时期,高宗指示他的同僚修订并完成了《永徽律》的十二章,这基本上是唐太宗时期《贞观律》的副本。此外,他们还对《永徽法》做了详细的注释,每一条都有详细的解释,并有自己的问题要回答。永徽律疏》总结了汉代以来的立法经验,并将其应用于法律的编纂,所以效果很好。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评论中告诉我们。



3. 唐代人的离婚协议与现代人有哪些不同

我们总有一个误解,认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是没有爱情的,她们在结婚之前,就要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之后要“出嫁从夫”,丈夫死了要“夫死从子”,所谓“从一而终”,在婚姻中没有半点说不的权利,否则就是不贞洁,会受到万人唾弃。

实际上,这种“节妇”观念,是唐朝以后才开始大行其道的。唐朝以前,对婚姻和女性还是持有比较开放的态度,并不强行要求从一而终,女性若对婚姻生活不满意,有主动离婚的权利,甚至还有专门的“婚姻法”,保障夫妻双方的利益。

4. 史料中保存的唐人“放妻书”,唐朝的婚姻制度是怎样的

优秀的婚姻制度不仅是维持家庭稳定的先决条件,而且是完成祭祀和传宗接代同时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婚姻是反映社会历史变迁的缩影。各个时期的统治者不断地对婚姻制度提出要求,以制定出符合时代历史发展需要并能维持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婚姻制枝漏度。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的一个强大时期,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重大发展。作为中国法制史,唐法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传奇。唐律体现了基于"以礼为本"的等级特征,并在胡人和汉族大融合的背景下,显示出古代封建法律的罕见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唐代的婚姻制度有着矛盾与相互协调的美。

综上所述,在唐代的婚姻法律制度中,我们尊重传统的道德和礼节,对维持唐代家庭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实际上,唐代的婚姻制度并没有规定夫妻之间的情感关系,而是更多地规定了道德和法律要求。由于时代的限制,经济条件,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唐代的婚姻制度虽然是中国婚姻法律制度的代表作,但也有很多局限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和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内删除

5. 请问中国古代文化中传统的婚制有哪些

其一:原始群婚阶段
中国近现代学者研究上古时代的婚姻制度时,基本受到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作为他们重要理论来源的摩尔根的影响。马克思在其,《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说:最古是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的性交。中国学者一般也认同这个观点,认为两性关系应该带有刚从猿类脱胎过来的习惯,以小群体方式生活,无所谓婚姻家庭,有着毫无节制的性交关系,处于杂乱无序的群婚状态之中。当然,所有这些观点都基于这样一个前提-达尔文的进化论,即人类是从猿转变过来的。
中国古代学者无从知道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但某些记载却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淮南子.本经训>:男女群居杂处无二别。<列子.汤问>:男女杂游,不聘不媒。游,乃是男女两性间的自由结合,媒,乃是婚姻的中介人角色,聘,则是两性结合所经过的社会程序。根据类似的表述,学者们推测说:原始群婚之早期阶段,兄弟姐妹、上下辈之间的婚配是毫无限制的。但是,这只是一种推测,或者说想象。<吕氏春秋>云:昔太古无尝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管子.君巨篇>也云:古者未有夫妻匹配之道。
这一点,在神话故事里也有踪迹可寻。有人说,夏娃是从亚当身上抽出的肋骨所成,那么,亚当与夏娃应该也是上下辈关系。同时,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还与其母合伙生了四子,应该也是远古时期上下辈无序的一种记忆遗留。

其二:血缘婚
它是人类婚姻史上第二种婚姻制度类型,也叫班辈婚,兄妹婚。恩格斯说:在这里,婚姻集团是按辈份来划分的,在家族范围以内的所有祖父与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的,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
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伏羲、女娲传说。他们本是兄妹俩个,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人类遭遇灭顶之灾,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为延续人类种族,兄妹两个不得不结合。这一神话在唐朝李冗的<独异志>里有完整的描述: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象所有的神话故事一样,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这个传说,交待不出伏羲女娲是怎么来的),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以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妹以扇蔽面(也不知是妹妹害羞,还是后世说故事的人害羞,仰或是说故事的人替妹妹害羞,总之,妹妹用扇子盖住了脸)。
伏羲、女娲的兄妹婚,汉代画像中也有所反映,二人皆人首蛇身,缠在一起。山东沂南县北寨村汉墓出土,墓门东侧支柱顶上有燧人氏、伏羲、女娲三人合抱图。燧人氏是伏羲、女娲的爹,学者郑慧生先生认为,燧人是第三者,呵呵,也就是说,这种情况恰好反映了原始群婚上下无序的特征。而山东费县南武阳东厥画像,燧人端坐中间,两手扶着伏羲、女娲,只玉成二人,自己不再申办奥运-重在掺乎了。南阳画像石中也有发现,伏羲、女娲站在燧人的肩膀头上,应该是燧人退出的意思。总之,伏羲、女娲的故事是原始群婚向班辈婚的过渡。
东汉梁武祠石室里,有这样一幅画像:伏羲、女娲蛇尾相交,两人上方,尚有两小儿,也在相交,他们应该是伏羲、女娲的后代。同时,伏羲下方一男子正在扯伏羲的袖子,女娲下方一女子也在扯女娲的裙子。形象地反映了班辈婚的特征:同辈通婚,而且,同辈之间,不分你我。你的是我的,我的是你的。共妻共夫。曾有人戏问: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这没错;亚当和夏娃成亲,这也没错,但是,亚当和夏娃的亲家是谁?对啊,诸位有兴趣,就研究一下。

其三:抢亲婚
两性关系被限制在家族内部班辈之间的同时,家族之外又有抢亲制作为补充。女子在古代,可能也是被视作财产的,部落战争,家族械斗,导致女人被抢来抢去。按现在的眼光看,抢亲肯定是不文明的,但是学者们认为,可不能小看这一抢,这一抢,抢出了文明,抢出了优生优育。看看自己内部人生出来的畸形、弱智婴儿,再看看抢来的女子生出来的白胖孩子,古人终于悟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直到如今,偏僻的乡下仍有同姓不婚的所谓族规。
《易经》爻辞里有一段,被学者认为是反映抢亲现象的。云: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翻译过来即是:一群人乘马飞速而来,不是来抢财产的,是来抢亲婚配的呀。还有一段:乘马班如,泣血涟如。也被学者认为是抢亲过后的情形:抢亲的人骑着马儿飞速而去,山路上留下一串可怜的哭声。
有学者认为,中国旧制婚俗里,仍有抢亲的遗留。比如男方迎娶女方,女方要蒙红盖头,据说原始意思是为了防止女子半路伺机出逃,或者,妨止她们记下回家的路。这一手,跟土匪绑人,用黑布蒙其眼一个道理。学者们这样一推测,叫我看来,婚姻仪式里好多勾当都象抢亲了,比如,乡下迎亲仪式中,前有火铳开路,紧随其后的是十几个半大小子,手举各色小旗招摇,新郎身后更有众多的弟侄等青壮年护卫,咋看咋觉得象抢。而女人臂弯上所戴手镯,我们不妨把它想象成手铐。至于某些山区的哭嫁习俗,更是让人怀疑,新娘子是被人抢走的。到后来,抢亲成为一种仪式。广西云南傈僳族,娶亲时,双方约好地点,抢那么一番。男方结伴持刀,女方假装呼救,女伴亲属佯救,男方扔钱财,女方亲属拾钱归。这个,估计就是现在乡下迎亲时,新郞所扔的红包。至于河南西南的某些落后山区,直到解放前,仍有抢寡妇的习俗。这可是真的抢,没有事先的约定,谁抢到手算谁的。而寡妇也不是那么好抢的,她们也有武器,那就是月经裤头,月经带之类的,中国社会看不起女人,认为这些东西比较晦气,所以,这些东西是寡妇们保护自己的最佳生化武器。鸦片战争时,广州将军杨芳也用这一手对付过英国侵略者,只是效用不大。
还有好事者,证明《关睢》也是首抢亲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想媳妇想得晚上睡不着,怎么办?王振择先生说,那就只好抢啦。李长之在自己的<诗经试译>中如此解释:好逑,等于配偶,逑,即仇,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谓的冤家。冤家,仇逑,不是抢亲又是什么?
另从辞源的角度,有人开玩笑,说,婚,就是人发昏后的一种行为。但<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娶妇以昏时。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学者马上据此断定:天黑才敢结婚,肯定是抢婚了。否则,为什么不放在白天呢?

其四:族外婚
研究中国婚姻制度的学者根据考古学资料推论,族外婚是母系社会的一个标志。根据恩格斯的论述,学者想像母系氏族的婚姻情况是这样的:氏族禁止族内通婚,须到其它氏族部落寻求女子;同时,把本族女子嫁给外族。而中国许多上古圣人出生的神话传说,如“附宝感北斗而生黄帝”、“庆都与赤龙合婚生尧”、“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等等,正好被学者认为是族外婚的一种折射。
族外婚,又称普那路亚。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仍保留有班辈婚的习惯,兄弟共妻,姐妹共夫。孩子,称所有的男人为父亲,称所有的女人为母亲。比如,商代仍保留有上古时代的称谓习惯,商代卜辞中,武丁称他的父亲为父甲、父乙(这个才是武丁的生父)、父丙、父丁、父戊,是为多父;称他的母亲为母甲、母丙、母庚(这个才是他的生母),现代社会,许昌地区的称谓也值得研究,称父亲为爹,父亲之兄为大爹,父亲之弟为小爹。总之,很有意思。而中国旧的婚俗,兄终弟及,姐死妹继,甚至姐妹二人同嫁一人,比如尧女,娥皇女英同嫁舜,大周后小周后同嫁李煜,从上古到新中国新婚姻法执行之前,这些旧俗也一直被社会道义所认可。前几年流行的一个民歌,大坂城的姑娘,歌词里有一句我始终不明白:带着你的嫁妆,带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你说新娘子为什么要带着妹妹来呢?现在我才明白,估计是妹妹是陪嫁的,实乃班辈婚遗留。刘心武做《人民日报》总编时,刊发一篇小说,《伸出你的舌苔或者空空荡荡》,里面也触及了西藏地区的这种民族风情,遭到中央民族大学藏族大学生的抗议,导致刘心武下岗。总之,不管是做学术,还是做文学艺术,都得讲政治。否则,政治找你的事儿。
这里想说些多余的话,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春秋以后,“天神感应”说也不再有市场。可是到了西汉,人们为了拍刘邦的马屁,不惜给刘邦他爹戴个大绿帽:刘媪刘大妈在山坡上睡觉,龙附其身,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嗨,都什么时候了,还玩这一手,自污!族外婚还有一些变种,比如有关女儿国、丈夫国的故事。1981年<哈尔滨日报>报道,南美洲巴西边界,有一个女儿国,全国没一个男人。每年到一定的日期,从另一个哈姆诺族过来一批男人,和她们配合成婚。男子离去后,女方生子。来年再相会,女孩子被留下,男孩子被抱走。另,我国古文献有关记载也比较多,<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大荒西经>载:大荒之中…有女子之国。<三国志><后汉书>等载:海中有女国,无男人。或传其国有神井,窥之辄生子云。但这个解决不了生男咋办的问题,所以郭璞注<山海经>,云: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妊矣,若生男子,三岁辄死。至于<西游记>里,大家都知道老猪同志进了女儿国,喝了人家女儿河里的水,怀了胎,最后又做了人流。至于丈夫国,<山海经>与<淮南子>都提及过,既然女儿国都是自力更生,自己生孩子,那丈夫国怎么解决子嗣问题呢?<太平御览>卷361引<玄中记>:丈夫民,殷帝大戊使王英采药于西王母,至此绝粮,不能进,乃食木实,衣以木皮,终身无妻,产子二人,从背肋间出(我估计跟金蝉脱壳差不多),产子二人,其父则死,是为丈夫民,去玉门二万里。这些天方讲夜谭式的故事,应该是族外婚的变种吧。

其五:对偶婚
马克思说:在普那路亚家族制下,便多少有了一男一女结成配偶过同居生活的事实,而这是社会状况的诸条件引起的,每个男子在其若干妻子中,有一个是主妻,反过来说女子也是如此,因而有了向对偶婚过渡的倾向。
这个我信,人是感情动物,这就决定了他(她)在众多可能的对象中,会有所偏好,有所选择。选择的结果,便是对偶婚的产生,它是普那路亚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式。
对偶婚分两个阶段或两种方式,第一,望门居制,据说大禹和涂山氏就是这样搞的;第二,居妇家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易洛魁人。

其六:一夫一妻制

热点内容
签订发生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18 06:52:43 浏览:761
检察官可以兼职法律顾问么 发布:2025-07-18 06:51:23 浏览:616
政治学与法学 发布:2025-07-18 06:47:45 浏览:614
株洲法治报 发布:2025-07-18 06:47:43 浏览:664
最高法院法官 发布:2025-07-18 06:47:34 浏览:10
海安市李堡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5-07-18 06:42:53 浏览:975
道德下限事件 发布:2025-07-18 06:42:15 浏览:171
法律援助申请程序简化 发布:2025-07-18 06:41:20 浏览:276
三门峡最好的律师 发布:2025-07-18 06:39:18 浏览:850
作假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8 06:35:09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