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可撤销的行为
㈠ 根据《合同法》,下列各类合同中,属于可变更或可撤销合同的是( )。
正确答案:C
解析:以下对效力待定合同、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加以对比解析:效力待定合同与无效合同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效合同具有违法性,自始无效,不会因其他行为而产生法律效力;效力待定合同并无违法性,只是效力不确定,取决于有权人是否追认。
效力待定合同不同于可撤销合同,二者主要区别于: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前具有效力,效力待定合同是欠缺某种生效要件,是否有效未确定;可撤销合同只能通过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进行撤销,效力待定合同不必通过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而是通过私人之间的行为(追认、催告)或者一定事实来确定合同效力。效力待定合同在订立时是无效的,只有经过追认才转化为有效合同,未经追认,就永远处于无效状态。可撤销合同具有履行效力。
此外,从形成原因上看,效力待定合同主要是当事人不具备签订此合同的相应的权利。构成可撤销合同的法定原因是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和趁人之危。无效合同形成的原因是违法:一方以欺诈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考题中常把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情形互为干扰项。需注意,并非所有通过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都是无效合同,只有损害了国家利益才导致合同无效。只损害当事人利益的合同是可撤销合同。
㈡ 《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对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有什么定义上的区别
当然不正确了!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是无效合同;
你应该分清楚,《合同法》调整的是合同行为;《民法通则》除了合同行为外,还调整其他民事行为。
《合同法》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民法通则》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属无效民事行为。
如果要评价合同行为只需要看《合同法》怎么规定,要是评价合同行为以外的其他民事行为才需要看《民法通则》。
㈢ 在合同法中,属于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行为有哪些
你好,根据复《合同法》第五十四制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
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㈣ 根据《合同法》,下列关于可撤销合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来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的自是《合同法》中关于可撤销合同的规定。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只能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主张。可撤销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请求撤销,也可以选择请求变更。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或者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㈤ 可撤销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㈥ 合同法中关于可撤销合同中撤销权行使的规定有哪些
两者虽然都叫撤销权,但是其涵义和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1)合同履行内中的债权人的撤容销权是合同保全的一种方式,即因债务人实施减少其财产的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行为的权利,实践中如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导致其对债权人的债权无法清偿的,法律赋予债权人以撤销权,可向法院起诉债务人,要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不当处分其财产的行为,这样就会使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得到恢复,债权人的债权的实现就得到了保障。
(2)可撤销合同是合同的一种存在瑕疵的效力状态,适用于合同成立后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者一方的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变更合同的有关内容或者将合同予以撤销。如果当事人选择撤销该合同的话,其具有的权利就叫做撤销权,一旦行使了撤销权,为法院所确认,则双方的合同变得自始无效,对于双方都无约束了。
㈦ 我国《合同法》中规定 要约可以撤销 有什么依据或原因
请参看《证券法抄》第91条,这一条的撤回其实也就是撤销。
要约可以撤销,但撤销的意思表示必须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后,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有三种情况不能撤销:
1、要约人明确了承诺期限。
2、要约人以其他形式表示不可撤销。
3、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不可撤销,并作了覆行合同准备的。
除此以外,要约可以撤销。
㈧ 合同法中可撤销合同有哪些种类如何处理
可撤销合同是民法中可变更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一种.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但又不同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中国《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和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消。”所谓可撤销合同是指合同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有效与否,取决于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是否行使撤销权的合同。可撤销合同是一种相对有效的合同,在有撤销权的一方行使撤销权之前,合同对双方当事人都是有效的。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但又不同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的范围应限定为意思表示不真实合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产生错误的认识,致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真实意思相违背,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2)是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按照我国的司法解释,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民事行为。(3)是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在受欺诈、受胁迫的情况下所订立的合同,明显违背我国民法的自愿原则:一方当事人称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而签订的合同,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用于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