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娃娃亲
① 法律对娃娃亲的判断
“娃娃亲”,是违背我国“婚姻法”的非法行为,没有法律效力。
但是,定“娃娃亲版”,都是关系比较权好的两家人大人之间的事。因此,作为子女处理起来,不能简单化。要耐心做父母亲的工作,协商解决最好。如果是家长现在觉得当初定娃娃亲不妥当,可以直接和对方商量解决。所谓解决,就是大家都不把“娃娃亲”当回事就行了。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续的。如果牵扯经济问题,协商解决最好。
② 父母一辈订下娃娃亲,男生要求和我恋爱,怎么办
如果把时间倒退个百八十年的,这还确实是一个头疼的话题,但是放在今天这样一个法治化的时代里,这根本就不会构成一个让人困扰的问题,婚姻法当中的早已经规定了恋爱自由。
恋爱的前提是拥有自由,所以你可以自由选择你的恋爱对象,就算是曾经父母已被定下的娃娃亲,你也得看一看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此我的观点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如果你未嫁他未娶,那么不妨给彼此一个见面的机会,看一看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不定缘分就此开始了呢,很多故事就是这样产生的,总是有些事情发生在你的意料之外,就比如爱情这件事。
综上所述,自由恋爱,恋爱自由,选择权在你这里。
③ 婚姻法有没有不让娃娃亲得
我国明令禁止的婚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版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权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还有 第五条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④ 中国法律禁止娃娃亲么
没有禁止,但这种行为是无效的。
原因:1、婚姻自由,关于婚姻的约定是无效的。
2、目前法律不承认事实婚姻,即,只要男女双方不登记结婚,不形成婚姻关系。
⑤ 父母给周岁孩子订“娃娃亲”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什么规定
C.家庭保护
保 护 篇 -- 家 庭 保 护
一、家庭保护
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这种保护包括在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二、家庭保护中对家长的限制性要求
前面我们讲的是家长或监护人应该做什么,那么他们不应该做什么呢?《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长和监护人提出了限制性的要求。主要有3条:
(1)不许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虐待是指用打骂、冻饿、捆绑、限制自由、强迫干重活、有病不给治等手段,对他人进行迫害。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是我的,想打想骂,别人管不着。他们遇到孩子做的事不随自己意,或因孩子有病、呆傻而虐待孩子,使孩子的身心都受到严重摧残。还有个别家长为了自己的快乐,把未成年的孩子扔掉或赶出家门,迫使孩子在外流浪,导致孩子受伤甚至死亡,这些都是触犯法律的。
1987年12月,在我国青海省果洛州大武镇,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玛沁县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夏斐,被亲妈妈打死了。
那年期末考试,夏斐数学得了82分,全班第二,语文79分,名列第五。当妈妈问他考试成绩时,夏斐怕挨打,就说都在90分以上。后来,妈妈知道了真情,就扒光他的衣服,用铁制的三角挫一顿猛打,直到夏斐咽了气。
夏斐的妈妈“望子成龙”,但是她采用了不正确的方法,闹出人命,触犯了法律,最后被依法逮捕了。
在我国,小孩子同成年人一样,享有人身自由,父母对子女,不管是亲生的,还是抱养的,都不得虐待。
(2)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和残疾未成年人
这一条规定是对特殊未成年人的保护,也就是说,女孩子和男孩子是平等的,残疾孩子和健全孩子是平等的,谁也不许歧视他们看不起他们,更不允许侵害他们的权益。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很低,她们的人格得不到尊重。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至今还存在一些人的头脑中。特别是一些边远的山区、农村,女 孩子在家中备受歧视,一些父母认为,女孩子早晚要嫁人,能烧水做饭、生儿育女就行了,念不念书没关系,所以失学的青少年中,大多数是女孩子。
我国政府对女童教育问题十分重视,要求各地采取措施,逐步降低、消除女童失学现象,使每年女童失学率不得超过2%。
各地在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的基础上,还针对实际,解决女童入学问题,有的地方开设女童班、女子中小学,有些地方允许女童带弟妹上学,允许中途插班,允许晚来早走等,有效地控制了学龄女童失学。
我国政府对残疾儿童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残疾儿童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一部分。
国家兴办了各类残疾人学校,如盲童学校、聋哑学校、弱智学校,或者在普通学校开设特教班,并要求普通中小学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不得将他们拒之门外。到1996年底,全国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共有1426所,比1980年增加4倍,在校学生32.1万人,比1980年增加了8倍,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60%,在经济发达地区达到80%。残疾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3)不得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和订婚
我国《婚姻法》规定了结婚的年龄,男子不得早于22周岁,女子不得早于20周岁。可是,有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订“娃娃亲”的风俗。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给他们订了亲,子女长大后,不管愿不愿意,都得履行婚约。这种陋俗给未成年子女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不能专心读书学习,有的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1条规定,父母或者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这一规定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家庭幸福和社会的安定。
三、监护和抚养——家长的基本义务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8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这里说的监护人,是指对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人。父母是青少年子女法定的监护人。如果父母不能履行监护义务,那么,未成年人依靠谁生活,依靠谁照顾,谁就是监护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哥哥姐姐或其他成年人,都可以成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监护人的义务有两项,一是监护,二是抚养。
监护就是要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不让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二是帮助未成年人管理财产。三是帮助未成年人解决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例如,有一个不满6岁的男孩,他的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双身亡,由于他父母生前参加了人寿保险,出了事故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像这么大的事情,小孩子是办不了的,所以,他的监护人——奶奶就帮助他找保险公司,经过交涉,这个孩子得到了应得到的赔偿。在这件事中,孩子的奶奶就履行了监护人的义务。
监护人的另一个义务是抚养。未成年人从一出生到长大成人,需要吃饭、穿衣。需要上学,生了病需要去医院……做这些事情需要花钱,这些钱应该由谁来出呢?理所当然地应该由父母或其他的监护人来承担。如果父母以各种理由不尽抚养义务,那就是违犯了法律,未成年子女有权要求父母给予支付,协商不成时,可以由 人民法院来裁决。
虽然父母对子女有抚养义务,但是这种抚养不是无限期的。父母不能养子女一辈子,子女长大成人,参加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能独立生活时,父母就不再承担抚养义务。反过来,在父母年迈,生活困难时,子女还必须尽一份义务,赡养父母,照顾他们的生活。
四、尊重、教育和引导——家长不可忽视的责任
父母抚养子女,是不是让子女吃好喝好就行了呢?不行。保障衣食,是最基础的要求,父母最重要的责任是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孩子良好、健康的品行,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接受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的权利是《宪法》、《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的。父母不能以任何理由不让子女上学,否则,就是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农村或城乡个体户家庭中,未成年人失学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父母目光短浅,只顾赚钱,不管孩子的前途。他们不让孩子上学,或者让在校的子女退学,回家务农或经商。有的家长对不愿意上学的孩子过分迁就,任他们在社会上闲逛。这些做法是做家长的失职,实际上是害了孩子,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1996年春季开学时,辽宁丹东市第31中学的学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多达50人。于是,学校所在地——蛤膜塘镇政府向各村发出通知,要求辍学学生返校上课。负责教育的同志挨门挨户宣传《义务教育法》,动员家长让孩子复学,但仍然有9名学生没去学校报到。
在秋季开学前夕,镇政府在多次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一纸诉状告到振安区人民法院。法院经过依法审理,向这9名学生的家长下达了《民事裁定书》和《执行通知书》,对每位辍学学生的家长罚款300元至500元,并强令他们在规定期限内送子女复学。由于法律的有力干预,这9名学生在新学期开始便回到了学校。
父母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包括他们的个人隐私。有的家长不与孩子商量,偷看孩子的日记,有的私拆孩子的信件,造成家长与子女的感情隔阂。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办事喜欢自己拿主意,而家长则认为孩子年纪小,对孩子处处不放心。应该说,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解决这个矛盾其实很简单,父母和子女只要多沟通思想就行了。
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别人可以代拆信件。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这些孩子或其他原因不能管理自己的孩子,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可以代拆信件,这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里也是有明文规定的。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子女有重要影响,因此,《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大量的事实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一生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⑥ 定娃娃亲属于犯法吗
犯法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角度看,该法第二条、第三条明确提出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因此该种情况是违背了婚姻法的婚姻自由和包办婚姻。
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婚姻自主权。禁止干涉妇女的结婚、离婚自由。从该角度来看,包办婚姻违法了该法干涉妇女的结婚自由。
具体解决办法为当事人可以向妇女组织投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被侵害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婚姻法娃娃亲扩展阅读:
国家对婚姻自由的保护措施:
1、结婚保护:婚姻法中专门规定了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2、结婚登记制度:在我国合法的结婚程序分为申请、审查和登记三部分。具体包含当事人双方正式向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申报,提出结婚登记的请求、婚姻登记机关依法对当事人的结婚申请进行审核与查证、婚姻登记机关对当事人结婚申请的合法性加以确认,进行正式的登录和记载。
3、离婚的限制:一方面国家规定离婚自由,同时对离婚也做出了限制如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女方在怀孕期间或分娩后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等。
4、离婚保护:具体包含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教育、离婚后的财产和生活。
⑦ 父母强迫女儿定娃娃亲算违法吗
根据《婚姻法》第三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如果因内胁迫结婚容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所以,这是犯法的。婚姻自由不是空谈,这关系到你的一生,不喜欢,就尽管反抗。
尊重父母确实是孝敬,是美德。但在关系自己一生命运的大事上,还是要自己决定,不然,后悔终生。
⑧ 订"娃娃亲"犯法吗!
不违法,也不会受法律保护,应视为无效行为。
麻烦采纳,谢谢!
⑨ 娃娃亲必须结婚吗
娃娃亲是没有法律作用的。现在这个社会倡导的是自由恋爱。
带着你的女朋回友跟那家人说清楚就好,既然答定娃娃亲,两家关系肯定不错,会理解的。
娃娃亲,指男女双方在年幼时由父母订下的亲事,而此类“婚姻”是没有保证的。法律倡导婚姻自由,所以法律给了每人充足的法律护盾。截止目前在一些偏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依然有定娃娃亲的风俗。
为什么截止目前,在一些偏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依然有这种没有法律保障的,定娃娃亲的风俗呢?究其原因有几点:首先是教育落后,致使很多人没有相关知识和意识;然后是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还有是传统风俗作祟。
⑩ 定娃娃亲犯法吗
犯法来的。从《中华人民共源和国婚姻法》角度看,该法第二条、第三条明确提出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因此该种情况是违背了婚姻法的婚姻自由和包办婚姻。